【新教材】15谏太宗十思疏课件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最新)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 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议论文) 《出师表》《陈情表 》
▪ 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 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wenku.baidu.com格,行文 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 文颇为相似。《马说》
▪ 3、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记叙文)
2、理解“十思”的积极意义。
魏 征
自学指导
研读课文,理清第二段文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所有的
大
深切的 递进
转折
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
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
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文体常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用以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 明问题等。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 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 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 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希望
治理的好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
最愚昧无知的人
明智的人
掌握帝王的重权
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在天地间有重大地位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
源而欲流长者也。 形容词作动词,行节俭
合作释疑一:分析第一节论述结构
B.虑壅(yòng)蔽
正身黜(chǔ)恶
C.克终者盖(gāi)寡
董(dŏng)之以严刑
D.垂拱(gŏng)而治
仁者播(bŏ)其惠
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是(D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B、虽董\之\以严刑
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D、代\百司\之职役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第二、三段中古代汉语知 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 殊句式等。
整体感知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思
提出问题 思什么? 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解决问题 怎么思?结果如何?
自学指导一【研读课文,理清第一段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高 使……稳固 树的根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疏通、深挖
德政与信义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
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奏疏。
【正音】
求木之长(cháng) 殷(yīn )忧 黜(chù)恶 垂拱(gǒng) 塞( sè )源
浚( jùn ) 谗(chán)邪 谬(miù)赏 壅(yōng)蔽
载( zài )舟
文体常识 :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回忆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
▪ 6、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 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 抒情说理的。 《阿房宫赋》
▪ 7、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 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 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 六国论》《过秦论》
【解题】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贞观之 治”;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
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
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
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
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
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
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 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 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 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 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 4、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 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 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陋室铭 》
▪ 5、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 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兰亭集序》
▪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 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作者简介】
魏征(繁写体为“徵”),
(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
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
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
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
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比 喻
→
正
第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对 一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比
段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 比
→
反
当堂训练
选择题: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A.木(cháng)之长者 浚(jùn)其泉源
鹞[yào]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 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 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 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 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 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wenku.baidu.com格,行文 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 文颇为相似。《马说》
▪ 3、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记叙文)
2、理解“十思”的积极意义。
魏 征
自学指导
研读课文,理清第二段文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
所有的
大
深切的 递进
转折
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
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
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文体常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用以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 明问题等。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 《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 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 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 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希望
治理的好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
最愚昧无知的人
明智的人
掌握帝王的重权
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在天地间有重大地位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
源而欲流长者也。 形容词作动词,行节俭
合作释疑一:分析第一节论述结构
B.虑壅(yòng)蔽
正身黜(chǔ)恶
C.克终者盖(gāi)寡
董(dŏng)之以严刑
D.垂拱(gŏng)而治
仁者播(bŏ)其惠
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是(D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B、虽董\之\以严刑
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D、代\百司\之职役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第二、三段中古代汉语知 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 殊句式等。
整体感知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思
提出问题 思什么? 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解决问题 怎么思?结果如何?
自学指导一【研读课文,理清第一段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高 使……稳固 树的根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疏通、深挖
德政与信义
十思 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
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奏疏。
【正音】
求木之长(cháng) 殷(yīn )忧 黜(chù)恶 垂拱(gǒng) 塞( sè )源
浚( jùn ) 谗(chán)邪 谬(miù)赏 壅(yōng)蔽
载( zài )舟
文体常识 :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回忆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
▪ 6、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 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 抒情说理的。 《阿房宫赋》
▪ 7、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 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 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 六国论》《过秦论》
【解题】
谏
劝谏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贞观之 治”;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
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
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
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
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
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
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 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 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 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 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 4、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 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 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陋室铭 》
▪ 5、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 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兰亭集序》
▪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 赠序。《送东阳马生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作者简介】
魏征(繁写体为“徵”),
(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
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
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
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
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比 喻
→
正
第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对 一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比
段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 比
→
反
当堂训练
选择题: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A.木(cháng)之长者 浚(jùn)其泉源
鹞[yào]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 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 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 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