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13a5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a.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温设计:在墙体、屋顶和地板等围护结构上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
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节能要求进行设计,以减少能量的传递和损失。
2. 密封设计:建筑结构的密封性能要好,可以通过采用双层玻璃窗、门窗边框密封、密封胶等措施来减少空气渗透和能量流失。
3. 采暖系统:选择高效的采暖设备和系统,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等。
还可以考虑安装辅助采暖设备,如壁挂式电暖器、地暖等。
同时,采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室内温度。
4. 通风与换气: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通风与换气措施,如设置新风系统、窗户上安装可调节的通风口等,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5. 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等;并合理设计室内的采光布局,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
6. 综合能源利用:考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备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系统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限制节能:考虑减少家庭电器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采用高效节能的家电产品,合理布局插座位置,以及适时关闭不使用的设备等。
总之,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具体设计,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740f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2.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能效以应对极端气候条件。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节能设计标准:
1. 绝热和隔热:建筑外墙、屋顶和地板应采用隔热材料,如保温板、岩棉、玻璃棉等,以减少室内热量流失。
窗户应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如双层或三层玻璃,以阻挡热量传导。
2. 空气密封:建筑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密封性,以防止室内热量泄露和外部寒冷空气侵入。
这可以通过密封门窗缝隙、增强建筑接缝的密封性、使用持久性材料等方式实现。
3. 热回收:在暖气、通风和空调系统中引入热回收技术,将排出的热量重新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回收可以通过换热器或热泵来实现。
4. 冬季采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暖气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建筑可以采用地热系统、太阳能热水器或高效燃气锅炉等方式来供暖。
5. 通风和排气系统:通风系统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
可以采用能够调节新风和排气比例的新风系统,以在保持室内温暖的同时保持空气新鲜。
6. 采光设计:在节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光来减少室内照明的能耗。
通过合理布局窗户、天窗和采光井,使室内充满阳
光,减少照明负荷。
7. 高效暖气和冷气设备:选择高效的暖气和冷气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
能源星级认证的设备通常更加节能,选择合适的容量和效能可以节省能源开支。
8. 电气设备和照明:选择能耗低、高效的电器设备和照明系统,如LED灯泡,以减少用电量。
以上是可能应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具体的标准可以因地区气候情况和建筑类型而有所不同。
寒冷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寒冷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04bfe7af45b307e9719736.png)
寒冷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摘要】我国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合理的利用自然条件,完善我们的居住环境,缓解日趋紧张的能源压力,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更加环保。
【关键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寒冷地区;选址一、建筑节能对象和目标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对象和目标是:对于居住建筑,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的能效比。
与80 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我国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每年有4 至6个月采暖期。
依据节能设计标准建成的居住建筑,节能量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我国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和生活水平原因,居住建筑普遍没有采暖空调设施,因此节能50%是一个潜在节能的概念,即如果80 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居住建筑保持当前室内环境条件会耗费100%的能源,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建成的居住建筑将耗费50%的能源。
二、寒冷地区气候特点根据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寒冷地区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以及东北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为寒冷地区,因此,该地的建筑应尽可能使冬季更加的保暖。
寒冷地区气候特点:由于降水量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寒冷地区相对来说比较干燥。
夏季的高温日数虽然没有冬季的寒冷日数时间长,但是夏季仍然存在高温对人的热舒适性的影响。
由于气温温差大,存在明显的过渡季节。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目的当前的建筑节能设计正是应用规划与建筑的手段,利用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资源,并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居民对气候环境的适应特质,来接近或达到温和地区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性。
四、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措施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是个复杂反复的过程,适当节能设计措施非常关键。
(一)居住建筑选址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该选择避风的地方。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ba161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6.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节能和热环境设计两个方面,为您全面评估和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节能设计指标1. 寒冷地区的特点在寒冷地区,低温和大风是常见的气候特点,因此建筑需要更多的热能来保持温暖。
而且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隔热性能和空气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节能设计原则在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中,提高保温性能、采用地源热泵、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智能家居系统等是常见的节能设计原则。
3. 室内采光与通风设计在节能设计中,室内采光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寒冷地区,建筑需要更多的采光来增加室内的温暖感,而通风系统也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4. 热量损失控制在寒冷地区建筑中,热量损失是常见的问题。
需要采用节能材料进行保温,并采取合理的隔热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二、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1. 室内热舒适性在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
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居民的舒适度。
2. 采暖系统设计在寒冷地区,采暖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合理的供暖方式、合适的供暖设备以及科学的供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的热舒适度。
3. 冬季暖阳的利用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冬季的暖阳。
合理设计建筑外观和布局,以便更好地接受和利用冬季阳光,从而提高室内的温暖度。
4. 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的平衡在设计寒冷地区的建筑室内热环境时,需要考虑节能与舒适度的平衡。
既要保证室内的热舒适性,又要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方面,我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供暖设备和室内装饰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和热环境的设计目标。
四、总结与回顾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
![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b1e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8.png)
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1.保温材料的选择:在门窗的制造过程中,选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保温性能的材料,如新型岩棉、聚氨酯等,以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散失。
2.玻璃的选择:合理选择门窗玻璃的材质和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冷空气和热量的传输。
例如,可以选择双层或多层中空玻璃,使得玻璃的热传导系数较低,从而减少能量的损失。
3.辅助密封设计:在门窗的设计中,可以添加辅助密封系统,如橡胶密封条、气密胶条等,以减少空气和热量的漏失。
同时,可以采用窗框的断热设计,减少传热。
4.防风设计:由于寒冷地区常有强风现象,因此门窗的防风性能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双重门窗的设计,通过两道门窗之间的空气层来减少风的穿透。
5.热桥的防止:在门窗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热桥的产生。
可以通过使用断热材料、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施工工艺,减少热桥的形成,以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
6.主动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引入主动节能技术,如智能玻璃、太阳能发电、传热系统等,增加门窗的节能性能。
例如,可以安装可调光的智能玻璃,根据外部环境实时调节玻璃透光度,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进入室内。
7.空气质量控制:在门窗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寒冷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采用有效的空气净化和通风设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居住者的健康。
8.防冻设计:寒冷地区的门窗设计中,需考虑严寒环境下的防冻问题。
可采用加热设备或保温措施,防止门窗结冰、裂开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应综合考虑保温、采光、防风、防冻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材料、结构和技术的选择,以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15d2c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14.png)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
战
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给建筑节能 设计带来诸多挑战,如冬季保温、 夏季隔热等。
创新发展的机遇
通过技术创新和材料研发,为严 寒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供更 多可能性。
政策支持与市场驱
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筑节能 技术的发展,同时市场需求也为 节能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
感谢观看
THANKS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型节能材料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效隔热材料
研发具有优异隔热性能的新型材料,有效降低建筑外墙和屋面的热 传导。
智能化节能技术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建筑能源的智能 管理和优化。
自然能源利用技术
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降低对传统能源 的依赖。
目的
制定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旨在规范和引导建筑行业在严寒地区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施工 和运行,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严寒(c)区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严寒(c)区通常指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且 凉爽,或全年气温较低的地区。具体范围可能因国家和 地区的定义而有所不同。 冬季气温低,持续时间长,需要供暖;
建筑设计需充分考虑保温、隔热和采暖需求,以确保室 内温度舒适;
特点:严寒(c)区具有以下特点
夏季气温适中,持续时间短,一般不需要空调;
建筑能耗以供暖为主,节能设计重点在于提高供暖效率 。
02
节能设计原则
建筑布局与规划
01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 自然光、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筑热工指标
为了衡量建筑物的热工性能,需要制 定一系列的指标,如传热系数、热阻、 保温性能等。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https://img.taocdn.com/s3/m/48f5f4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0.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保温隔热设计: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对建筑外墙、屋顶和
地板等进行隔热处理,减少热量传递和能量损失。
2. 高效采暖系统设计:选择适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供暖设备,如地热采暖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提高供暖效率。
3. 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和采光口,增加室内自
然光照,减少使用人工照明,节约能源。
4. 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可再
生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 密闭节气设计:采用密闭隔尘门、保温门窗等措施,减
少冷气流进入室内,避免能量流失。
6. 热桥控制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容易出现热桥现象,需合理设计结构连接点和细部构造,减少热桥效应。
7. 室内热舒适设计:考虑建筑材料热容性和透湿性,保持
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的舒适性。
8.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的节能控制系统,实时
监测和调控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 冬季自然采暖设计:利用冬季阳光进入室内的温室效应,设计冬季阳光房、挑高屋顶等结构,提高室内温度。
10. 耐寒结构和材料选择: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的抗寒能力。
以上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些基本标准,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还需根据当地气候
和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4d83b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e.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引言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尤为重要。
节能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讨论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中应采取的节能设计标准。
建筑外立面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要点:1. 高效保温材料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墙体保温是十分重要的。
应选择高效保温材料来减少热量的传递,如聚苯板或岩棉板。
同时,墙体的保温材料应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保温效果。
2. 保温窗户和门窗户和门是建筑的热量流失的主要通道。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选择具有较高保温性能的窗户和门。
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以及密封良好的门是理想选择。
3. 外墙保温和保护层外墙保温和保护层是减少能源损耗的关键。
利用外墙保温和保护层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导和漏失。
热系统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热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居住需求进行优化。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要点:1. 采用高效供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采用高效供暖系统是必要的。
例如,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热系统的理想选择。
此外,应选择高效的锅炉和散热器,以减少能源消耗。
2. 控制室内温度在寒冷地区,过高的室内温度会浪费能源并增加暖气系统的负荷。
因此,应采用智能温控系统来精确控制室内温度,根据需求调整供暖系统的输出。
3. 可调节的供暖区域不同房间或区域的供暖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可调节的供暖区域是节能设计的一部分。
通过为不同区域提供可独立调节的供暖功能,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通风设计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能源消耗。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要点:1. 自然通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合理设置门窗的位置和朝向,确保通风良好,减少室内湿度。
2. 恰当的通风量通风量的大小应根据居住人数和房间面积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个房间应有足够的通风口和排气口。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b0781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d.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引言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外观设计、墙体隔热、采光和通风、暖气系统等方面阐述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二、建筑外观设计1.外墙保温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保温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外墙,可以有效阻挡室外低温空气对建筑内部的影响。
同时,结合适当的保温技术,如外墙内外保温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整体保温效果,减少能源消耗。
2.窗户设计窗户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严寒地区,建筑窗户的保温性能需要更加重视。
选择双层或者三层中空玻璃,采用断热型窗框,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传导和散失,同时保证室内采光。
3.屋顶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屋顶保温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采用适当的保温材料,设计合理的屋顶形态,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损失,提高建筑整体的保温性能。
三、墙体隔热1.采用保温材料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墙体隔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如岩棉、泡沫塑料等,对墙体进行有效隔热,可以减少室内热量损失,提高建筑的能效性能。
2.设计合理的墙体结构墙体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考虑节能因素。
采用双层墙体或者中空墙体结构,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同时选择适当的建筑材料,如保温砖、隔热石膏板等,进一步提高墙体的隔热性能。
四、采光和通风1.合理的采光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减少室内照明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通过选择合适的窗户尺寸和位置,结合合理的建筑布局,使室内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室内照明的使用时间。
2.高效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设计也对建筑的节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设计高效的通风系统,合理利用室内外气流,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五、暖气系统1.采用高效的暖气设备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暖气系统的设计对于建筑的节能效果尤为重要。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201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2018](https://img.taocdn.com/s3/m/f3b9cac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4.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2018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指导建筑节能设计,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
该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新建居住建筑以及既有居住建筑的改造工程。
标准规定了居住建筑的保温、隔热、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等节能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检测和调试方法。
在保温方面,标准要求外墙和屋顶应采用保温材料,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同时,门窗也应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双层玻璃、Low-E玻璃等。
在隔热方面,标准要求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聚氨酯、挤塑聚苯板等,以减少室外热量对室内的影响。
此外,标准还要求居住建筑应设置自然通风系统,以减少室内湿气和异味。
同时,应采用天然采光和照明系统,以减少电力消耗。
在检测和调试方面,标准规定了建筑节能效果的检测方法和调试程序,以确保建筑节能设计符合要求。
除了以上具体要求外,标准还强调了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责任。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以制定合理的节能设计方案。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以确保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
总之,《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
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工作。
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应认真遵守标准要求,为建设绿色、环保、节能的居住建筑贡献力量。
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6607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7.png)
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在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方面,不仅是为了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和节约能源资源。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并实施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1. 被动式设计在严寒与寒冷地区建立居住建筑时,被动式设计被广泛采用。
被动式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建筑的布局、选材和受热面积大小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内外温差,并利用自然资源来实现节能。
在建筑的南侧设置大面积的窗户或温室,利用太阳能辐射进行室内的加热,减少取暖能源的消耗。
在北侧设置较小的窗户或采光井,减少冷空气的进入。
还可以通过在建筑外加装外墙保温材料、双层窗户、保温门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2. 智能化系统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智能化系统在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
智能化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自动调整供暖设备和保温措施的使用,从而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
智能化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光照情况自动调节照明强度和使用时间,减少能源的浪费。
智能化系统还可以与能源供应系统进行联动,根据能源储备量和供应情况合理规划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区域性差异严寒与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风格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风格制定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
在极寒地区,可以采用冬季保温和夏季散热的双重目标来设计建筑,以保证室内的舒适度。
而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可以采用更多的被动式设计和智能化系统来降低能源消耗。
对于传统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总结:在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标准方面,被动式设计、智能化系统和区域性差异是关键的考虑因素。
通过采用被动式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降低室内外温差,结合智能化系统进行能源的优化管理,可以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的消耗。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d5f6b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c.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温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需要考虑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采用保温材料对墙体、屋顶和地板进行隔热处理,避免冷空气的渗透和热量的传输。
二、采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是居民的基本需求。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暖系统。
常见的采暖系统包括地暖系统、壁挂式暖气片和集中供暖系统等。
同时,要加强采暖系统的节能措施,使用高效节能的燃烧设备和传热装置。
三、通风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需要注意通风设计。
采用合适的通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避免潮湿和霉菌的滋生。
通风系统还可以用于调节室内温度,减少采暖和制冷的能耗。
四、采光设计:采光是居住建筑设计中重要的方面。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日照时间较短,应采用适当的采光设计,保证室内充足的自然光。
合理设计窗户的大小和位置,采用适当的窗户材料,减少热量的散失。
五、水暖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水暖设备的设计非常重要。
选择高效节能的水暖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要注意水管的绝热保温,避免水管冻裂。
六、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在严寒和寒冷地区进行利用。
可以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集热板,利用太阳能进行水暖和采暖,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保温、采暖、通风、采光、水暖和太阳能利用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居民的舒适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严寒与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严寒与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ce270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5.png)
严寒与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是为了减少室内能源消耗,提高居住舒适度,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在这些地区设计建筑时应该考虑到:1.良好的保温设计:由于低温环境,建筑物需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来减少能量损失。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聚氨酯等,进行墙体、屋面和地板的保温设计。
此外,建筑物应该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通过采用双层窗户、低辐射玻璃等技术,减少窗户部分的热传导。
2.空气密封性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物内外温差大,空气的流通会导致大量能量损失。
采用良好的密封设计,防止冷空气渗入室内,同时避免暖气的温热空气流失。
通过密封墙、窗户和门等部位,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损失。
3.采用高效暖气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暖气系统是建筑物保持室内温暖舒适的关键。
采用高效的供暖装置,如地热能、太阳能热水和地源热泵等,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热效率。
同时,配备恰当的保温设施,如暖气片、地暖等,能够将热量均匀地传送到室内各个角落,提高供暖效果。
4.合理的通风设计:尽管严寒和寒冷地区需要保持室内温暖,但室内空气质量也需要得到保证。
采用合理的通风系统,如能量恢复通风系统,能够在换气的同时保持室内的热量。
避免采用传统的开窗通风方式,减少热量损失。
5.使用可再生能源:严寒和寒冷地区多数有丰富的雪量和阳光资源,可以利用太阳能来供暖和热水。
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风能或生物质能作为能源补充,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6. 合理利用 passivhaus 原则:即建筑物的高保存能力设计。
通过合理的建筑形态、充分的日照利用、准确的太阳能采集和利用,减少对外界能源的依赖。
7.设计合理的室内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灯具,大量采用LED灯泡等高效能光源。
同时,还可以使用自然光进行照明,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总之,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保温设计、空气密封性设计、高效暖气系统、合理的通风设计、使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 passivhaus 原则以及设计合理的室内照明系统。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f497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6.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背景介绍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节能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寒冷地区气温低、风力大、降雪多,建筑的保温性能、采暖系统、通风系统等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居民在寒冷冬季能够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建筑节能设计原则1.保温隔热:在寒冷地区,建筑的保温隔热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使用保温材料、合理设计建筑外墙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热量散失。
2.采暖系统:为了保证室内温度,需要建立高效的采暖系统,选择合适的供暖设备和热源,以及合理的管道布局和散热方式。
3.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在寒冷地区同样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排除室内潮湿和污染物,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4.节能设备:选择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如保温玻璃、节能灯具等,能够降低能源消耗。
三、建筑保温设计1.保温材料的选择:在寒冷地区,建筑外墙、屋顶和地板的保温材料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温性能强的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
2.外墙保温:外墙保温是建筑的重点部位,需要进行良好的保温设计和施工,包括外墙保温层的厚度、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等。
3.屋顶保温:在寒冷地区,屋顶的保温隔热同样重要,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水保温材料,确保屋顶不受雨雪侵蚀,从而影响保温效果。
4.地面保温:地面保温主要是针对地下室和底层建筑部位,需要进行合理的保温设计,以减少地面传热损失。
四、采暖系统设计1.供暖设备的选择:在寒冷地区,采暖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的采暖效果和能耗情况。
需要选择高效的供暖设备,如地暖、热水暖气等。
2.供暖管道的布局:供暖管道的布局需要考虑到整体保温效果和热量分布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温差过大的情况。
3.采暖系统的调控:合理设置室内温度控制设备和定时控制设备,以实现能耗的有效控制和室内舒适的温度。
五、通风系统设计1.室内通风设计:室内的通风保持对空气的流通和更新,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同时防止室内湿度过高或者过低。
2.通风设备的选择:在寒冷地区,需要选择耐低温的通风设备,以确保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8f17d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5.png)
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1. 前言在严寒与寒冷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居住建筑的节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设计和建造节能型建筑,使居民能够在严寒的冬季里依然拥有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展开探讨,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对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评估(1) 气候条件严寒与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通常体现在寒冷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
在冬季,极低的气温和大量的降雪给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而在夏季,虽然气温会有所升高,但日照时间短暂,夜间温度急剧下降,因此依然需要考虑节能问题。
(2) 建筑结构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建筑结构必须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寒性能。
隔热材料的选择和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屋顶、地板和窗户等部位也需要进行细致的保温设计,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3) 供暖系统为了在严寒的冬季保持室内舒适温度,供暖系统必须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传统的取暖方式可能会消耗大量能源,因此需要考虑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型供暖方式,以降低能源消耗。
3. 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重要性(1) 节能宗旨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为居民创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2) 生活舒适度严寒与寒冷地区的居民需要在冬季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而这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
通过制定严格的节能标准,可以有效减少供暖所需能源,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舒适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严寒与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标准制定和执行十分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才能实现建筑能耗的有效降低,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我认为政府应加大对于节能建筑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居民和开发商加入节能建筑的行列,共同为减少能源消耗做出贡献。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https://img.taocdn.com/s3/m/99c482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6.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是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含了对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和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建筑物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能耗和舒适性表现达到一定标准。
一、关于隔热材料的选择1. 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JGJ26规定了隔热材料的最小热阻要求和导热系数的限制,以确保建筑物在寒冷的冬季能够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并减少能耗。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选择符合JGJ26标准的隔热材料,如聚苯板、岩棉板等。
2. 建筑外墙和屋面的保温层应采用符合JGJ26标准的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传输损失。
针对北方地区冬季低温严寒的特点,建筑的隔热性能尤为重要,符合JGJ26标准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减少供暖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使用舒适性。
二、关于采暖设备的选用3. JGJ26标准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采暖设备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
建议选用高效、绿色环保的采暖设备,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以及太阳能集热系统等。
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4. JGJ26还对建筑的供暖系统布局、管道绝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供热效果和供热舒适性,降低系统能耗,同时减少能源浪费。
三、关于通风采光系统的设计5.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JGJ26规定了通风采光系统的设计要求。
建筑应合理布局采光窗,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减少室内照明能耗。
6. 建筑的通风系统应科学设置,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JGJ26的相关规定旨在实现通风采光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总结: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中,JGJ26标准的制定为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通过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采暖设备和科学布局通风采光系统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使用舒适性,减少能源浪费,同时也降低居民的能源消费成本。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https://img.taocdn.com/s3/m/d181e6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4.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指在严寒和寒冷气候条件下,为了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降低能耗,制定的一系列设计标准和要求。
2019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本文将就这些标准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包括建筑保温、采光、通风、空调、供暖等方面。
在保温方面,要求建筑结构和外墙保温材料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减少能量的传导和散失。
采光方面,要求建筑设计合理布局窗户,利用日光和太阳能进行照明,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通风方面,要求建筑实施自然通风和换气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空调和供暖方面,要求建筑安装高效的空调和供暖设备,减少能耗。
其次,2019年更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加强了对于新型能源的利用和应用。
例如,要求建筑采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供给,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要求建筑实施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控调节建筑的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要求建筑具有一定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设计应考虑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材料应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建筑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更新和调整,旨在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建筑业应积极响应这些标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和环保性能,共同为美丽的蓝天白云作出贡献。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98b8c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2.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严酷,冬季气温低,供暖成本高,加上能源不可再生,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节能则成为了每个人的重要任务。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节能设计呢?首先,要从材料选取入手。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该选用具有保温性能的建材,如彩钢板、EPS保温板、岩棉板等,以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浪费。
在建筑设计中,墙体、屋顶、地面的保温区域应该按照自治区要求来确定。
其次,注重围护结构的安装。
为了达到优良的节能效果,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构造和安装应该符合规范,并应保证气密性和隔热性。
同时应根据环境不同,采取不同的保温材料。
再来,注意窗户的设计。
窗户是建筑物中比较容易散失热量的位置。
所以,必须采取减少热桥效应、选择中空玻璃和三层玻璃等保温窗户、采取窗帘等措施,来减少能耗。
同时,在冬季可以采用日光房、温室等辅助措施来增加室内温度。
最后,注重采暖方式的选择。
在寒冷地区,采暖方式是决定建筑物节能效果的关键。
应该采用低耗能、环保的采暖方式,如地热、太阳能、热泵和天然气等。
应选择能够降低室内温度波动的采暖方式,同时也应遵循节能原则,即在能够满足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需要统筹选材、围护、窗户和采暖的方方面面。
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和舒适,更关系到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保护。
为了更好地探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2017年度全社会终端用能总消耗量为45411.7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用能消耗量占比达到70.3%。
这表明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但作为家庭能源消耗的部分,节能仍然是极大的问题。
其次,根据国际废气排放数据库,中国2017年的能源消耗清单中,煤炭占比仍然达到58.9%,天然气仅占22.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ad513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0.png)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通常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因此,制定适当的节能设计标准是保证居民舒适性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和原则。
一、气候条件分析首先要了解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
通常这些地区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温度低,日照时间短。
因此,建筑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需要更多的供暖设备来保持室内舒适温度。
这就要求建筑必须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以减少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
二、保温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节能设计中,保温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筑外墙、屋顶和地板都需要进行保温处理,以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
常见的保温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玻璃棉等。
同时,对于门窗的保温性能也要求较高,建议采用双层或者三层中空玻璃,或者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来制作门窗框。
三、供暖系统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供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
一般会采用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两种形式。
对于集中供暖,通常采用锅炉加热,需要建造锅炉房和输送管道。
而对于分户供暖,通常采用地暖或者壁挂式燃气锅炉供暖。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合理的供暖系统,以提高热能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
四、采光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日照时间较短,因此建筑的采光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减少照明系统的能耗。
建议采用大面积的窗户,增加室内采光。
另外,也可以考虑利用天窗、落地窗等设计来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
五、通风设计通风设计也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节能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湿度,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建议采用带有换气功能的窗户或者安装新风系统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有效通风。
六、节能设备选型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节能设计中,还可以通过选择节能设备来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选用高效的供暖设备、照明设备和空调设备,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
![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2da0d1195f312b3169a53c.png)
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摘要】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建筑业的需要。
近几年住宅节能设计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全国新建房屋面积高达31亿平方米。
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住宅节能设计首先应从建筑选址、分区、道路布局走向,住宅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设计住宅小区时,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低密度、高容积率对节能有利,要选择在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段进行建设,建筑物还应有良好的朝向。
设计时还应注意窗墙面积比、遮阳效果、及房间的朝向。
设计达到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住宅节能效果。
住宅单体节能应从墙体、外墙门窗、地面、屋面、太阳能利用等几个方面考虑。
1 墙体保温。
墙体保温分为外保温和内保温,常见作法为外保温。
保温隔热层是节能墙体的主要功能部分,常用保温材料为阻燃型挤塑聚苯板(xps)或胶粉聚苯颗粒。
目前较成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主要有外挂式外保温、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外保温等。
节能保温墙体技术中还有将墙体做成夹层,把珍珠岩、木屑、矿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现场发泡)等填入夹层中,形成保温层。
但2010年11.15上海的一场大火提醒人们外墙外保温材料必须采用a级防火材料。
出于导热系数、抗压强度、蒸汽渗透率、燃烧性能等方面的考虑,现在比较常见的防火型外墙保温材料为防火酚醛泡沫板,导热系数为0.023左右(是聚苯板的2倍多),防火等级是a级(可耐150℃高温),同时价格与聚氨酯差不多。
聚苯乙烯泡沫和聚氨酯泡沫都易燃,不耐高温,目前正受到消防部门的限制使用,对防火要求严格的场所,政府部门已有明文规定只能用酚醛泡沫板及其夹芯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
【摘要】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建筑业的需要。
近几年住宅节能设计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全国新建房屋面积高达31亿平方米。
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住宅节能设计首先应从建筑选址、分区、道路布局走向,住宅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设计住宅小区时,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低密度、高容积率对节能有利,要选择在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段进行建设,建筑物还应有良好的朝向。
设计时还应注意窗墙面积比、遮阳效果、及房间的朝向。
设计达到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住宅节能效果。
住宅单体节能应从墙体、外墙门窗、地面、屋面、太阳能利用等几个方面考虑。
1 墙体保温。
墙体保温分为外保温和内保温,常见作法为外保温。
保温隔热层
是节能墙体的主要功能部分,常用保温材料为阻燃型挤塑聚苯板(xps)或胶粉聚苯颗粒。
目前较成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主要有外挂式外保温、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外保温等。
节能保温墙体技术中还有将墙体做成夹层,把珍珠岩、木屑、矿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现场发泡)等填入夹层中,形成保温层。
但2010年11.15上海的一场大火提醒人们外墙外保温材料必须采用a级防火材料。
出于导热系数、抗压强度、蒸汽渗透率、燃烧性能等方面的考虑,现在比较常见的防火型外墙保温材料为防火酚醛泡沫板,导热系数为0.023左右(是聚苯板的2倍多),防火等级是a级(可耐150℃高温),同时价格与聚氨酯差不多。
聚苯乙烯泡沫和聚氨酯泡沫都易燃,不耐高温,目前正受到消防部门的限制使用,对防火要求严格的场所,政府部门已有明文规定只能用酚醛泡沫板及其夹芯板。
2 外墙门窗保温。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热交换,70%通过门窗,30%通过墙体和屋面。
双层门窗保温隔音效果好于单层门窗材料。
塑钢门窗热传导效果明显好于铝合金和钢门窗。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外观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
其节能措施有:
2.1 控制住宅窗墙比。
jgj 26-2010《严寒及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西向、南向的窗墙比严寒地区不应超过25%、30%、45%”。
寒冷地区不应超过30%、35%、50%”。
2.2 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
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
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2.3 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
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2.4 玻璃。
一般为4mm或5mm普通玻璃、中空镀膜玻璃等,在隔声、隔热、节能、提高采光性能方面,中空镀膜玻璃效果最佳。
低
辐射镀膜low-e玻璃(辐射率可降至0.15以下)既可以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又可以在夏季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
2.5 设置“温度阻尼区”。
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个过渡空间,这一过渡空间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
在住宅中,将北阳台密封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目前, 楼梯间入口多为钢制门, 窗户为单层窗, 因管理不善, 门窗缺失较为严重。
间隔墙多数没有采取保温措施,这对住宅内部的保温节能影响很大, 热损耗严重。
因此, 楼梯间的窗户应与住宅窗户一样, 楼梯入口处应设门斗,出屋面维护结构应增加保温措施。
3 地面、屋面保温。
严寒地区a区周边地面热阻r要求不小于1.7(㎡·k)/w,严寒地区b区周边地面热阻r要求不小于1.4(㎡·k)/w,外墙内表面2m以内地面下部应铺设xps保温板才能达到相应的热阻。
如果与土壤接触的地面热阻过小,地面的传热量会很大,地表面容易结露产生冻脚现象,因此从节能和卫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外墙内表面2m 以内地面必须达到相应的热阻。
严寒、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冬季防寒保温,屋面传热系数对建筑的采暖能耗影响很大,因此对屋面传热
系数的限值要求较高。
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4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大多考虑的是建筑的美观、适用及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而对建筑的耗能与节能却考虑较少。
在住宅设计中要体现“四性”:即可负担性(尽量降低造价,让老百姓买得起);可居住性(居住安全、舒适、健康);可适应性(可满足日常生活及将来的变化);可持续性(实现资源消耗最低,再生资源最多)。
太阳能是最好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应在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
从近年来的能源使用和情况来看,煤、电、油的供应紧张已经不容忽视,太阳能应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经过20年的发展,产品的生产研发技术日臻成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从使用效果和投资回收周期来看,太阳能热水器也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仍以一家一户的零散安装使用方法为主,存在破坏建筑结构、热水温度不稳定等因素。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太阳能的利用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太阳能装置位置,充分利用屋顶装设大型太阳能集热装置。
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5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等性能优良的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
总之,只要按照节能标准把好设计关,管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的高品质住宅,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将住宅节能设计与新材料、新构造相结合,是我国当代建筑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jgj 26-2010《严寒及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作者简介:
潘德权,男,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