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本性PPT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解释了光的
衍射现象,解释了光的偏振现象,肯定了光 是横波的看法。
2020/10/18
5
争议进行着!
• 19世纪:
• (1)麦克斯韦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 (2)赫兹: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
•
新的现象:光电效应
•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是一份一份的!
• 统一: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 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间距不等的同心
圆环
• 3、圆屏衍射:明暗相间的间距不等的同心
圆环,中心有一“泊松亮斑”。
2020/10/18
17
练习:
• 1、两个独立点 光源S1和S2都发出同频率 的红色光,照亮一个原是白色的小屏,则 小屏中呈现的情况是:( )
• A、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 B、屏上一片红光 • C、屏仍是呈现白色的 • D、屏是黑色的
2020/10/18
返回
13
• 干涉图样特点:
• (1)若是单色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等距条纹 • (3)条纹的宽度:ΔX=L*λ/d • L---缝到屏的距离 d---双缝间的距离 • (2)若是白光,中央是白色亮纹,两侧是彩色条纹.
• 双缝干涉规律:
• (1)ΔS=r2-r1=2n*λ/2的地方出现亮条纹 • (2)ΔS=r2-r1=(2n+1)*λ/2的地方出现暗条纹
• 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一种波 • 事实根据:光的反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
2020/10/18
3
微粒说和波动说的矛盾
• 微粒说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不能解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 射和折射。
• 波动说能解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处同 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能解释几束光相遇后 彼此毫无妨碍地继续向前传播,不能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
2020/10/18
返回
14
圆孔衍射
2020/10/18
返回
15
圆屏衍射
泊松亮斑
2020/10/18
Fra Baidu bibliotek
返回 16
• 1、单缝衍射:
• (1)中央条纹亮而宽,两侧有对称明暗相间的 不等距条纹,各亮纹亮度不同。
• (2)若照射光是白光,中央仍为亮纹,两侧为 彩色条纹,最靠近中央的是紫纹。较远的是 红纹。
2020/10/18
4
波动说的胜利的主要事实依据是:
A、1801年英国的年轻医生、物理学家托马 斯•杨(1773——1829)进行了著名的双缝
干涉实验,提出了干涉原理,并解释了光的
衍射现象。他还成功地测出了红光和紫光的 波长。
B、菲涅尔(1788——1827)继续了托马 斯•杨的工作,于1815年他用杨氏干涉原理, 提出了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圆满地解释
2020/10/18
7
二、现象
• (一)干涉: • (1)干涉类型:
A、杨氏双缝干涉
B、薄膜干涉
红光干涉
蓝光干涉 白光干涉
(3)应用: 测波长、用干涉检查平面、增透膜(镀膜照 相机、眼镜)
2020/10/18
8
(二)光的衍射:
• (1)定义: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的 阴影区去。
单缝衍射 圆孔衍射 圆屏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2020/10/18
6
四、由上面的简介,可知:
• 1、科学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辛勤劳 动的曲折过程;
• 2、近代物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 A、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 (提出新的实验事实)——修正理论(建 立新的假设)——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 B、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是在纠正偏 差、错误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完善 和提高的。
2020/10/18
18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020/10/18
1
一、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
• 光的基本知识: •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
种介质的界面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 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万Km/s; • 3、光具有能量。
2020/10/18
2
疑问: 光是什么?
两种解释:(17世纪) • 牛顿的微粒说: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微粒。 • 事实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光波的波长差不多
(3)各种衍射图样及特点
2020/10/18
9
红光干涉
2020/10/18
返回
10
蓝光干涉
2020/10/18
返回
11
白光的干涉
2020/10/18
返回
12
• 薄膜干涉规律:
• (1)两列干涉的光是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 光波叠加而成。
• (2)由于重力作用,使薄膜上薄下后,前 后表面的反射光存在光程差,使某一厚度 处,加强;另一厚度处,减弱。
衍射现象,解释了光的偏振现象,肯定了光 是横波的看法。
2020/10/18
5
争议进行着!
• 19世纪:
• (1)麦克斯韦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 (2)赫兹: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
•
新的现象:光电效应
•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是一份一份的!
• 统一: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 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间距不等的同心
圆环
• 3、圆屏衍射:明暗相间的间距不等的同心
圆环,中心有一“泊松亮斑”。
2020/10/18
17
练习:
• 1、两个独立点 光源S1和S2都发出同频率 的红色光,照亮一个原是白色的小屏,则 小屏中呈现的情况是:( )
• A、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 B、屏上一片红光 • C、屏仍是呈现白色的 • D、屏是黑色的
2020/10/18
返回
13
• 干涉图样特点:
• (1)若是单色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等距条纹 • (3)条纹的宽度:ΔX=L*λ/d • L---缝到屏的距离 d---双缝间的距离 • (2)若是白光,中央是白色亮纹,两侧是彩色条纹.
• 双缝干涉规律:
• (1)ΔS=r2-r1=2n*λ/2的地方出现亮条纹 • (2)ΔS=r2-r1=(2n+1)*λ/2的地方出现暗条纹
• 惠更斯的波动说:光是一种波 • 事实根据:光的反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
2020/10/18
3
微粒说和波动说的矛盾
• 微粒说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不能解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 射和折射。
• 波动说能解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处同 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能解释几束光相遇后 彼此毫无妨碍地继续向前传播,不能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
2020/10/18
返回
14
圆孔衍射
2020/10/18
返回
15
圆屏衍射
泊松亮斑
2020/10/18
Fra Baidu bibliotek
返回 16
• 1、单缝衍射:
• (1)中央条纹亮而宽,两侧有对称明暗相间的 不等距条纹,各亮纹亮度不同。
• (2)若照射光是白光,中央仍为亮纹,两侧为 彩色条纹,最靠近中央的是紫纹。较远的是 红纹。
2020/10/18
4
波动说的胜利的主要事实依据是:
A、1801年英国的年轻医生、物理学家托马 斯•杨(1773——1829)进行了著名的双缝
干涉实验,提出了干涉原理,并解释了光的
衍射现象。他还成功地测出了红光和紫光的 波长。
B、菲涅尔(1788——1827)继续了托马 斯•杨的工作,于1815年他用杨氏干涉原理, 提出了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圆满地解释
2020/10/18
7
二、现象
• (一)干涉: • (1)干涉类型:
A、杨氏双缝干涉
B、薄膜干涉
红光干涉
蓝光干涉 白光干涉
(3)应用: 测波长、用干涉检查平面、增透膜(镀膜照 相机、眼镜)
2020/10/18
8
(二)光的衍射:
• (1)定义: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的 阴影区去。
单缝衍射 圆孔衍射 圆屏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2020/10/18
6
四、由上面的简介,可知:
• 1、科学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辛勤劳 动的曲折过程;
• 2、近代物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 A、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 (提出新的实验事实)——修正理论(建 立新的假设)——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 B、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是在纠正偏 差、错误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完善 和提高的。
2020/10/18
18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020/10/18
1
一、光本性学说的发展史
• 光的基本知识: •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
种介质的界面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 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万Km/s; • 3、光具有能量。
2020/10/18
2
疑问: 光是什么?
两种解释:(17世纪) • 牛顿的微粒说: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微粒。 • 事实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光波的波长差不多
(3)各种衍射图样及特点
2020/10/18
9
红光干涉
2020/10/18
返回
10
蓝光干涉
2020/10/18
返回
11
白光的干涉
2020/10/18
返回
12
• 薄膜干涉规律:
• (1)两列干涉的光是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 光波叠加而成。
• (2)由于重力作用,使薄膜上薄下后,前 后表面的反射光存在光程差,使某一厚度 处,加强;另一厚度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