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垫江县天台学校:张聍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学习课标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海洋”,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假如只顾着讲解新概念,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要设计准备题作为铺路,让学生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的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题,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鼓励他们试着解答,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正确解答,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解法。这时,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点拨,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解法,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感到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
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老师要想建构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托近与学生的距离,用迷人的微笑感染学生,用亲切的语言感动学生,用饱满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另外,教师还要理解学生的心情,宽容学生的小错误,耐心指导学生,循循善诱。当学生取得可喜成绩时.应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雀跃。我是一个教低段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参加学生的学习小组.和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把自己看成是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学生们的活动.一起欢呼成就,一起分享成果。对表现出色的学生,我总是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们:“你学习非常认真!”、“你的表达真精彩!”、“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等,对待学困生,我总是充满诚心、耐心,悉心辅导他们、激励他们,“你一定能行!”“你很有潜力,要有耐心”等话语成为了我的口头禅。慢慢地自信走进他们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使他们感知老师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触课堂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感知课堂是他们的地盘,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就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是平等的,于是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合作中,达成学习目标。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新课: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两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其余的小朋友拍手唱“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随着歌声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
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三、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已经为大多数数学教师接受。“我的地盘我做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穿新鞋走老路”“一言堂”,“满堂灌”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留白”,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来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一评价一一倾听一一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其中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喜欢吗?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 6 颗糖,想请小朋友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议一议:这 6 颗糖你准备怎样分着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