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数字高程模型分析-发布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实习手册(2014 版)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1 实习目的
理解数字高程模型不同表达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了解 DEM 数据采集、 建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掌握 DEM 常见的分析方法和应用,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1) 了解常见的 DEM 栅格表面生成方法,掌握由离散点生成 DEM 栅格表面的方法; (2) 了解常见的 TIN 表面生成方法,掌握由离散点生成 TIN 表面的方法; (3) 掌握常见的 DEM 分析方法,包括坡度、坡向计算和图形生成、可视性分析方法、DEM 阴影 渲染、基于格网或 TIN 数据的等值线生成等。
G
Biblioteka Baidu
eo
gr
ap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3 由高程点创建 TIN 的工具对话框及生成 TIN 的结果 -2-
hi
tm
en
据创建 TIN,也可以利用 Grid 格式的栅格表面转换生成 TIN。由离散点矢量数据生成 TIN 的方法如下 (3.2 部分实验数据位于 Exercise1 文件夹) 。 (1) 确认矢量格式的高程点数据已经添加至当前文档。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选择 【3D Analyst Tools】 【Data Management】 【TIN】 【Create TIN】 , 。 弹出 CreateTIN 对话框(图 8-3 左) (3) 在“Output TIN”部分选择设置输出结果 TIN 的文件名和存储路径。 (4) 在“Input Feature Class”部分选择用于创建 TIN 的高程点数据。 (5) 选择参与运算的高程点数据,点击 Height_Field 为生成的 TIN 数据指定高程信息来源字段 (ELEV)等。 (6) 点击 OK 按钮,完成 TIN 表面的生成,图 8-3 的右图为离散高程点数据生成 TIN 的结果。
3
实验方法
利用 ArcGIS 三维分析模块可以从现有数 据集中创建新的表面,它允许以规则空间格网 (栅格模型)或不规则三角网(TIN 模型)两 图 8-1 基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由点数据生成栅格对话框 种形式来创建表面以适合于某些特定的数据分 析。ArcGIS 还可以实现栅格表面和 TIN 表面之间的格式转换。 3.1 栅格表面的生成
t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图 8-10 视域分析结果与原栅格表面叠加显示效果(结果栅格中将 Not Visible 不设颜色,Visible 设置为深绿色)
tm
en
t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实习手册(2014 版)
3.3.4
山体阴影渲染
3.3.5
等值线生成
G
eo
gr
ap
hi
(1)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Raster Surface】【Contour】 ,弹出等高 线生成设置对话框,如图 8-13 所示。 (2)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于生成等高线的栅格表面。 (3) 在“Output polyline features”文本框中指定输出路径及文件名。 (4) 设置拟生成的等高线的参数设置: “ Contour interval ”文本框用于设置等高线间距、 “ Base contour”文本框用于设置等高线基准高程、 “Z factor”文本框设置高程转换系数。 (5)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等高线生成运算。 图 8-14 为生成的等高线 与原始栅格的叠合图。
(3) 在 “Input surface” 下拉列 表框中选择用于视域分析的栅格 表面 (4) 在 “Input point or polyline observer features”部分的下拉列表 中选择存储有观测点的要素类图 层(观察点) ,该要素类可以包含 单个观察点,也可以包含多点。 (5) 在“ Output raster ”文本 框中指定输出路径及文件名。 (6) 在 “Z factor” 文本框中设 定高程变换系数。 (7)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视域分 析计算,图 8-10 是视域分析结果 与栅格图像叠加显示后的效果。
图 8-12 计算生成的部分区域阴影表面
图 8-14 生成的等高线与原始栅格叠合图
tm
en
(1)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 【3D Analyst Tools】 【Raster Surface】 【Hillshade】 , 打开 Hillshade 分析设置对话框,如图 8-11 所示。 (2)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于生成阴影的 DEM 表面。 (3)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指定输出路径及文件名。 (4) 在“Altitude” 、 “Azimth”两个文本框中分别设置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 (5) 在“Z factor”文本框部分设定高程转换系数。 (6)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阴影渲染分析结果, 图 8-12 为计算生成的 表面阴影。
G
eo
gr
ap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9 用于分析的栅格高程表面及观察点(左) ,Viewshed 分析工具对话框(右) -4-
图 8-8 视线瞄准线工具对话框及绘制的瞄准线
hi
ArcGIS 支持利用离散点插值生成栅格表面。由点数据插值生成栅格面的方法包括:反距离权重、 克里金、邻域法、样条函数法等,每种方法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3.1 实验数据位于 Exercise1 文件夹) 。 基于离散高程点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 生成栅格表面的方法: (1) 在 ArcMap 中新建地图文档,通过 Catalog View 将高程点数据添加到当前地图文档。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3D Analyst Tools】【Raster Interpolate】【IDW】 ,弹出反距离权重 插值对话框(图 8-1) 。 (3) 选择用于生成栅格表面的离散高程点数据集(本实验可选择“高程点” ) 。 (4) 为运算过程设置系列参数: 例如, 在 “Z value field” 部分的下拉组合框中选择高程字段 (ELEV) ;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设置输出栅格存放位置及文件名;在“Output cell size(optional) ”部分设 置输出栅格单元大小;在 “ Power ( optional ) ”文本框 中设置反距离权重指数等。 (5) 点击 OK 按钮即可完 成栅格表面的生成。图 8-2 为 离散高程点数据及其插值生 成的结果栅格表面。 3.2 TIN 表面的生成 在 ArcGIS 中,可以利用 等高线、 离散高程点等矢量数
图 8-13 等高线生成设置对话框
4
自主练习
利用练习中提供的河北省某区域 DEM 数据,生成该区域的坡度、坡向分布图,尝试在实验六中的
-5-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11 阴影渲染设置对话框
tm
en
t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2) 在视线瞄准线对话框中设置观察点和目标点的 点位偏移量(观测点或目标点相对于表面的高度偏移值) , “ Observer offset ”文本中输入观察点偏移量, “ Target offset”文本框中输入目标点偏移量。 (3) 在表面上用鼠标拉出橡皮线,确定观测点位置和 目标点。 (4) 系统运算,得到观测点和目标点的视线瞄准线, 其中红色线条表示不可视, 绿色线条表示可视 (图 8-8 下) 。 视域(Viewshed)分析用于计算栅格表面任意位置相 对于一系列观察点的可见状态。分析流程如下: (1) 将用于视域分析的栅格表面数据和观察点数据 (自己新建观察点文件“观察点.shp” ,并添加某个位置上 。 的观察点)添加到当前地图文档中(图 8-9 左)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 【Visibility】【Viewshed】 ,打开视域分析工具对话框 (图 8-9 右) 。
hi
tm
2
实验环境与数据准备
en
t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3.3 基于栅格的 DEM 分析
本部分实验数据位于 Exercise2 文件。 3.3.1 坡度计算流程
(1) 在 ArcMap 中新建地图文档,通过 Catalog View 将 ohio 州 DEM 数据添加到当前地图文档。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Raster Surface】【Slope】 ,弹出坡度 分析计算对话框(图 8-4) 。 (3)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来 生成坡度图的栅格表面。 (4)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指定输出坡度 栅格存放路径及文件名。 图 8-4 坡度运算设置对话框 (5) 在“Output measurement”部分,选择输出 结果的坡度单位:DEGREE(度)或 PERCENT_RISE(百分数) 。 (6) 如果高程单位和 XY 坐标单位不一致,可以在“Z factor”部分设定高程转换系数。 (7)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坡度计算。参与运算的原始栅格表面及生 成的坡度图如图 8-5。
图 8-2 基于离散高程点数据(左)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生成的栅格表面(右)
G
eo
gr
ap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1-
(1) 软 件 准 备 : ArcMap 、 ArcCatalog 、 ArcToolbox ,启用空间分析扩展模块 Spatial Analyst、3D Analyst。 (2) 数据准备:河北省某区域离散高程点 数据、 河北省某区域格网 DEM 数据、 美国 Ohio 州局部区域格网 DEM 数据。
-3-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5 原始 DEM 栅格数据(左) ,以度表示的坡度图分析结果(右) 图 8-6 坡向分析计算工具对话框及其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栅格数据
hi
图 8-7 视线瞄准线的形态解释
gr
ap
eo
G
3.3.3
可视性分析计算
ArcGIS 中的可视性分析可以实现两点之间的通视曲 线绘制,也可以计算一个或多个观察点在整个计算域中的 可视状态。 工具是用以表示沿该线视 视线瞄准线 (Line of Sight) 线的遮挡情况(原理如图 8-7) ,创建流程如下: (1) 启用 【3D Analyst】 工具条, 单击工具条上的 视 线瞄准线工具(Create Line of Sight) ,打开创建视线瞄准 线对话框(图 8-8 上) 。
t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实习手册(2014 版)
3.3.2
坡向计算流程:
(1)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Raster Surface】【Aspect】 ,弹出坡向 计算对话框。 (2)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来生成坡度图的栅格表面。 (3)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指定输出坡度栅格存放路径及文件名。 (4)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坡向计算。 图 8-10 为坡向分析计算工具对 话框中的参数设置情况及其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栅格数据图。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1 实习目的
理解数字高程模型不同表达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了解 DEM 数据采集、 建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掌握 DEM 常见的分析方法和应用,具体实习内容如下: (1) 了解常见的 DEM 栅格表面生成方法,掌握由离散点生成 DEM 栅格表面的方法; (2) 了解常见的 TIN 表面生成方法,掌握由离散点生成 TIN 表面的方法; (3) 掌握常见的 DEM 分析方法,包括坡度、坡向计算和图形生成、可视性分析方法、DEM 阴影 渲染、基于格网或 TIN 数据的等值线生成等。
G
Biblioteka Baidu
eo
gr
ap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3 由高程点创建 TIN 的工具对话框及生成 TIN 的结果 -2-
hi
tm
en
据创建 TIN,也可以利用 Grid 格式的栅格表面转换生成 TIN。由离散点矢量数据生成 TIN 的方法如下 (3.2 部分实验数据位于 Exercise1 文件夹) 。 (1) 确认矢量格式的高程点数据已经添加至当前文档。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选择 【3D Analyst Tools】 【Data Management】 【TIN】 【Create TIN】 , 。 弹出 CreateTIN 对话框(图 8-3 左) (3) 在“Output TIN”部分选择设置输出结果 TIN 的文件名和存储路径。 (4) 在“Input Feature Class”部分选择用于创建 TIN 的高程点数据。 (5) 选择参与运算的高程点数据,点击 Height_Field 为生成的 TIN 数据指定高程信息来源字段 (ELEV)等。 (6) 点击 OK 按钮,完成 TIN 表面的生成,图 8-3 的右图为离散高程点数据生成 TIN 的结果。
3
实验方法
利用 ArcGIS 三维分析模块可以从现有数 据集中创建新的表面,它允许以规则空间格网 (栅格模型)或不规则三角网(TIN 模型)两 图 8-1 基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由点数据生成栅格对话框 种形式来创建表面以适合于某些特定的数据分 析。ArcGIS 还可以实现栅格表面和 TIN 表面之间的格式转换。 3.1 栅格表面的生成
t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图 8-10 视域分析结果与原栅格表面叠加显示效果(结果栅格中将 Not Visible 不设颜色,Visible 设置为深绿色)
tm
en
t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实习手册(2014 版)
3.3.4
山体阴影渲染
3.3.5
等值线生成
G
eo
gr
ap
hi
(1)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Raster Surface】【Contour】 ,弹出等高 线生成设置对话框,如图 8-13 所示。 (2)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于生成等高线的栅格表面。 (3) 在“Output polyline features”文本框中指定输出路径及文件名。 (4) 设置拟生成的等高线的参数设置: “ Contour interval ”文本框用于设置等高线间距、 “ Base contour”文本框用于设置等高线基准高程、 “Z factor”文本框设置高程转换系数。 (5)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等高线生成运算。 图 8-14 为生成的等高线 与原始栅格的叠合图。
(3) 在 “Input surface” 下拉列 表框中选择用于视域分析的栅格 表面 (4) 在 “Input point or polyline observer features”部分的下拉列表 中选择存储有观测点的要素类图 层(观察点) ,该要素类可以包含 单个观察点,也可以包含多点。 (5) 在“ Output raster ”文本 框中指定输出路径及文件名。 (6) 在 “Z factor” 文本框中设 定高程变换系数。 (7)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视域分 析计算,图 8-10 是视域分析结果 与栅格图像叠加显示后的效果。
图 8-12 计算生成的部分区域阴影表面
图 8-14 生成的等高线与原始栅格叠合图
tm
en
(1)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 【3D Analyst Tools】 【Raster Surface】 【Hillshade】 , 打开 Hillshade 分析设置对话框,如图 8-11 所示。 (2)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于生成阴影的 DEM 表面。 (3)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指定输出路径及文件名。 (4) 在“Altitude” 、 “Azimth”两个文本框中分别设置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 (5) 在“Z factor”文本框部分设定高程转换系数。 (6)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阴影渲染分析结果, 图 8-12 为计算生成的 表面阴影。
G
eo
gr
ap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9 用于分析的栅格高程表面及观察点(左) ,Viewshed 分析工具对话框(右) -4-
图 8-8 视线瞄准线工具对话框及绘制的瞄准线
hi
ArcGIS 支持利用离散点插值生成栅格表面。由点数据插值生成栅格面的方法包括:反距离权重、 克里金、邻域法、样条函数法等,每种方法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3.1 实验数据位于 Exercise1 文件夹) 。 基于离散高程点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 生成栅格表面的方法: (1) 在 ArcMap 中新建地图文档,通过 Catalog View 将高程点数据添加到当前地图文档。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3D Analyst Tools】【Raster Interpolate】【IDW】 ,弹出反距离权重 插值对话框(图 8-1) 。 (3) 选择用于生成栅格表面的离散高程点数据集(本实验可选择“高程点” ) 。 (4) 为运算过程设置系列参数: 例如, 在 “Z value field” 部分的下拉组合框中选择高程字段 (ELEV) ;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设置输出栅格存放位置及文件名;在“Output cell size(optional) ”部分设 置输出栅格单元大小;在 “ Power ( optional ) ”文本框 中设置反距离权重指数等。 (5) 点击 OK 按钮即可完 成栅格表面的生成。图 8-2 为 离散高程点数据及其插值生 成的结果栅格表面。 3.2 TIN 表面的生成 在 ArcGIS 中,可以利用 等高线、 离散高程点等矢量数
图 8-13 等高线生成设置对话框
4
自主练习
利用练习中提供的河北省某区域 DEM 数据,生成该区域的坡度、坡向分布图,尝试在实验六中的
-5-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11 阴影渲染设置对话框
tm
en
t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2) 在视线瞄准线对话框中设置观察点和目标点的 点位偏移量(观测点或目标点相对于表面的高度偏移值) , “ Observer offset ”文本中输入观察点偏移量, “ Target offset”文本框中输入目标点偏移量。 (3) 在表面上用鼠标拉出橡皮线,确定观测点位置和 目标点。 (4) 系统运算,得到观测点和目标点的视线瞄准线, 其中红色线条表示不可视, 绿色线条表示可视 (图 8-8 下) 。 视域(Viewshed)分析用于计算栅格表面任意位置相 对于一系列观察点的可见状态。分析流程如下: (1) 将用于视域分析的栅格表面数据和观察点数据 (自己新建观察点文件“观察点.shp” ,并添加某个位置上 。 的观察点)添加到当前地图文档中(图 8-9 左)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 【Visibility】【Viewshed】 ,打开视域分析工具对话框 (图 8-9 右) 。
hi
tm
2
实验环境与数据准备
en
t
实验七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3.3 基于栅格的 DEM 分析
本部分实验数据位于 Exercise2 文件。 3.3.1 坡度计算流程
(1) 在 ArcMap 中新建地图文档,通过 Catalog View 将 ohio 州 DEM 数据添加到当前地图文档。 (2)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Raster Surface】【Slope】 ,弹出坡度 分析计算对话框(图 8-4) 。 (3)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来 生成坡度图的栅格表面。 (4)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指定输出坡度 栅格存放路径及文件名。 图 8-4 坡度运算设置对话框 (5) 在“Output measurement”部分,选择输出 结果的坡度单位:DEGREE(度)或 PERCENT_RISE(百分数) 。 (6) 如果高程单位和 XY 坐标单位不一致,可以在“Z factor”部分设定高程转换系数。 (7)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坡度计算。参与运算的原始栅格表面及生 成的坡度图如图 8-5。
图 8-2 基于离散高程点数据(左)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生成的栅格表面(右)
G
eo
gr
ap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1-
(1) 软 件 准 备 : ArcMap 、 ArcCatalog 、 ArcToolbox ,启用空间分析扩展模块 Spatial Analyst、3D Analyst。 (2) 数据准备:河北省某区域离散高程点 数据、 河北省某区域格网 DEM 数据、 美国 Ohio 州局部区域格网 DEM 数据。
-3-
cI H nf eB o ei rm N ati or on m al Sc U ien ni c ve e D rs e ity pa r
图 8-5 原始 DEM 栅格数据(左) ,以度表示的坡度图分析结果(右) 图 8-6 坡向分析计算工具对话框及其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栅格数据
hi
图 8-7 视线瞄准线的形态解释
gr
ap
eo
G
3.3.3
可视性分析计算
ArcGIS 中的可视性分析可以实现两点之间的通视曲 线绘制,也可以计算一个或多个观察点在整个计算域中的 可视状态。 工具是用以表示沿该线视 视线瞄准线 (Line of Sight) 线的遮挡情况(原理如图 8-7) ,创建流程如下: (1) 启用 【3D Analyst】 工具条, 单击工具条上的 视 线瞄准线工具(Create Line of Sight) ,打开创建视线瞄准 线对话框(图 8-8 上) 。
t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实习手册(2014 版)
3.3.2
坡向计算流程:
(1) 在 ArcToolbox 中展开并选择【3D Analyst Tools】【Raster Surface】【Aspect】 ,弹出坡向 计算对话框。 (2) 在“Input surface”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用来生成坡度图的栅格表面。 (3)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指定输出坡度栅格存放路径及文件名。 (4) 设置完毕点击 OK 按钮, 完成基于栅格 DEM 数据的坡向计算。 图 8-10 为坡向分析计算工具对 话框中的参数设置情况及其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栅格数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