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导读.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 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 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 音之间的关系。
•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 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例,后 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例如: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凡 皿之属皆从皿,读若猛。”(“皿”是部首字) 皿部:“盂,饮器也。从皿,于声。” 皿部:“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声。” 皿部:“盎,盆也。从皿,央声。”
象形只能表示具体的形象,有些抽象 的概念,不能用象形的方法表示出来。这 样,就必须用另外的方法来产生新字。
从现代文字学来看,指事是一种用记 号标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又可以分为 两类,第一类纯粹是符号,如;第二类是 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性符号,如 (亦)、(本)、(末)、(刃)等。
《说文解字》解释指事字的术语:“指 事”或用解释象形字、会意字的术语。刃 “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声符偏居一隅:旌、旗、徒、望、 声符居中:衷
2 、形旁和声旁的变形
心:忄,情,懷,怕,惕; 想,念; 慕,恭.衣: 衤,袍,褲,襖,被,初; 褒,裏,裹。
另外,还有:邑( 阝),阜(阝),手(扌),水(氵) 艸(艹)
3、会意兼形声
坪,驷,娶,胞,伍…… 《说文解字》解释会意兼形声的术语是: “从某,从某,某亦声。”如: “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 声。” “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忘,不识(zhì)也。从心,从亡,亡亦 声。”
• 乌,孝鸟也。象形。
• 段玉裁注:张华《博物志》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 艾於后承其影,则得火。
• 《本草纲目》:“慈乌, 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 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 孝矣。”
• 李密《陈情表》:“乌鸟 私情,愿乞终养。”
知识性
• 醫,治病也。……酒所以治病也。《周礼》有医 酒。古者巫彭初作医。
指事视频
后期会意字
用会意方式设计的新简化字: 尖 夯 尘 卡劣歪
这类会意字是用意符的文字意义来会合 成意的,这和上面所说的偏重文字的象形 会意不同。
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的重要性反映在数量上。《康熙字典》
所收的47035个汉字中,90%以上属形声字。 “父”-“甫(“甫”古文字写作,从用,父声。)
• 耤,帝耤千亩也。古 者使民如借,故谓之 耤。从耒,昔声。
斧釜” “甫”-“ 辅脯黼捕逋哺晡埔铺浦莆匍圃”等等; “ ”-“溥缚傅赙搏博膊”等等; “溥”-“薄”; “薄”-“礴”等。
形声视频
1、形声字的组合方式
① 左形右声:江棋诂超河骑铜秧蚊理燈節馥 ② 左声右形:攻期胡邵鸭雅彩鸠雞 ③ 上形下声:空箕罟苕雾草竿窮 ④ 上声下形:汞基辜照烈想架斧背導 ⑤ 内形外声:辩哀問民閩銜哀聞悶 ⑥ 内声外形:閣國固裹庇衛衝術圍團裹衷 注意: ⑦其他情况:形符偏居一隅:疆、哉、颖、勝、修、毂。
二、《说文》其书其人
1、《说文》其书其人
作者
• 许慎(公元58—147?),字叔重。 • 博通经籍,职任太尉祭酒,有“五经无双
许叔重”之誉。
《说文解字》
1.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首创部首)。 2. 以形释义,是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3. 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
注本
• 大徐本、小徐本
• 月,阙也。大阴之精,象形。 • 黍,禾属而粘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 • 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
形象性
三、探源释义,引起读者的形象联想
• 娶,取妇也。从取,取亦声。 • 媒,谋也。谋合二姓。从女,某声。
知识性
自然知识
• 鸷鸟食已,吐其皮Biblioteka Baidu 如丸。从丸,咼声。
• 艾,冰台也。从艸, 乂声。
• 肓,心上鬲下也。从肉,亡声。春秋传曰:病在 肓之上。
•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 从一。
知识性
社会知识
• 耡,商人七十而耡。耡,
• 宰,罪人在室下执事
耤税也。从耒,助声。 《周礼》曰:以兴耡利萌。
者。从宀,从辛。辛, 罪也。

《诗经·大雅·瞻卬》注: 古者天子为耤田千亩,诸
侯百亩。
理论篇
主要内容
实践篇
1、汉字的构造——六书 2、 《说文》其书其人 3、 《说文》的体例 4、《说文》的价值 5、 《说文》与古代社会
1、小篆书写 2、 教学录像
理论篇
1、汉字的构造——六书 2、 《说文》其书其人 3、 《说文》的体例 4、《说文》的价值 5、 《说文》与古代社会
汉字的形体演变
• 《说文》问世之后,有晋·吕忱、唐·李阳冰、五 代十国·南唐·徐铉徐锴(世称大徐小徐)兄弟二 人等为之作增补正伪工作。
•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徐锴《说文系传》。 • 其中李阳冰加了篆书,徐铉加了孙缅《唐韵》
中的反切,徐锴加了朱翱的反切。
•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说文句读》)
转注
•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
•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 “不亦乐乎”的“亦”是个虚词,古人就 借用表示“腋”的“亦”来表示这个虚词, 因为这个虚词的读音跟“亦”相同。
• “而” 甲骨文像人下巴上的胡子,后来被 借用做连词。
• 六书中最重要的三类 • 象形 • 形声 • 假借
《说文》释义之形象性
• 一、扣形说义,展示 字形的直觉形象
• 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 也。
形象性
• 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 • 澀,不滑也。从四止。 •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 • 竄,匿也。从鼠在穴中。
形象性
• 二、特征释义,揭示字义蕴含的形象
• (一) 甲骨文 • (二) 金 文 • (三) 大 篆 • (四) 小 篆 • (五) 隶 书 • (六) 楷 书 • (七) 草 书 • (八) 行 书
大篆的代表——秦公簋
六书释名
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结论: 〈1〉六书这一说法由来已久; 〈2〉六书与汉字教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