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吸声降噪
合集下载
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吸声
![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吸声](https://img.taocdn.com/s3/m/47f630104693daef5ff73d45.png)
波波长的1/4处。使用中,考 虑
经济及制作的方便,对于中、
高频噪声,一般可采用2~ 5cm
不同厚度的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第七章噪声控f r制技术14应用—Dc—吸声
厚的成形吸声板;对低频吸声 要求较高时,则采用厚度为5~
比流阻Rs在102~103瑞利/cm时(松软而比重小),增加 多孔材料厚度d,低频吸收效果明显改善;
通常,吸声材料 在0.2以上,理想吸声材料 在0.5以上。
第七章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吸声
2.吸声系数的分类和测量
考虑到入射方向的不同
(1)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测量方法:混响室法 (2)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测量方法:阻抗管法
驻波比法 传递函数法 (3)斜入射吸声系数
第七章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吸声
【入射吸声系数】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
多孔吸声材料
n多孔吸声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吸声材料。
n最初的多孔吸声材料以麻、棉、棕丝、毛发、 甘蔗渣等天然动植物纤维为主; n目前则以玻璃棉、矿渣棉等无机纤维为主。
n吸声材料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加工成棉絮 状或粘结成毡状或板状。
第七章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吸声
7.2.1 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吸声材料构造特性
AS
式中 A ——吸声量,m2;
——某频率声波的吸声系数;
S ——吸声面积,m2。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 实际吸声效果。
第七章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吸声
3. 吸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平均吸声系数
n平均吸声系数 :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 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 4000 Hz六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 示某种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https://img.taocdn.com/s3/m/acc76e35fc4ffe473368abd2.png)
超过20%,否则穿孔板就只起护面作用,吸声 性能变差。
一般板厚2~13mm,孔径为2~10mm,孔间距
为10~100mm,板后空气层厚度为6~100mm时, 则共振频率为100~400Hz,吸声系数为0.2~ 0.5。当产生共振时,吸声系数可达0.7以上。
(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特征:穿孔薄板与刚性壁面间留一定深度的
空腔所组成的吸声结构。
分类:按薄板穿孔数分为
单腔共振吸声结构
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材料:轻质薄合金板、胶
合板、塑料板、石膏板等。
穿孔吸声板
1.单腔共振吸声结构
龙骨 空气层 1-刚性壁面
龙骨
3—阻尼材料
4—薄板
采用组合不同单元或不同腔 深的薄板结构,或直接采用 木丝板、草纸板等可吸收中、 高频声的板材,拓宽吸声频 带。
在薄板结构边缘(板-龙骨 交接处)填置能增加结构阻 尼的软材料,如泡沫塑料条、 软橡皮、海绵条、毛毡等, 增大吸声系数。
二
吸声结构
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 吸声结构机理:赫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 常用的吸声结构
大的距离。
4 护面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固定和美观,往往要对
疏松材质的多孔材料作护面处理。
护面层的要求:
良好的透气性; 微穿孔护面板穿孔率应大于20%,否则会影响高频
吸声效果;
透气性较好的纺织品对吸声特性几乎没有影响。
对成型多孔材料板表面粉饰时,应采用水质涂料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PPT课件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a4e611aa00b52acec7ca47.png)
2 孔隙率与密度
孔隙率:材料内部的孔洞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
比。
ρc-多孔材料的密度 ρs-材料的密度
一般多孔吸声材料的孔隙率>70%; 孔隙率增大,密度减小,反之密度增大; 孔隙尺寸越大,孔隙越通畅,流阻越小。
过高 过低
空气穿透力降低
因摩擦力、粘滞力引 起的声能损耗降低
吸声性能下降
【讨论】密度太大或
吸声性能 影响因素
平均密度
4
5 6
护面层
空腔
1 空气流阻(Rf)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定义:
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中的压力梯度与气流
线速度之比。
P Rf u
比流阻Rs:指单位厚度材料的流阻。
过高
空气穿透力降低
吸声性能下降
过低
因摩擦力、粘滞力引 起的声能损耗降低
材料的空气流阻(Rf)
1-材料流阻较低; 2-材料流阻较大; 3-材料流阻很大。
通风管道和消声器内 气流易吹散多孔材料, 吸声效果下降; 飞散的材料会堵塞管 道,损坏风机叶片; 应根据气流速度大小 选择一层或多层不同 的护面层。
温度、湿度的影响
保温吸声层
阻燃吸声板
羊毛阻燃吸声板
外墙保温吸声层
注意特殊的使用条件,如腐蚀、高温或火焰等情况对多孔材料的影响。
吸声体
7.3
共振吸声结构
多孔性吸声材料
吸
声
材
共振吸声结构
料
特殊吸声结构
纤维状 颗粒状 泡沫状 单个共振器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空间吸声体 吸声尖劈
常用吸声材料的使用情况
主要种类 常用材料实例
使用情况
有机 动物纤维:毛毡
吸声降噪处理
![吸声降噪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07641090c69ec3d5bb75d5.png)
7.2.3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
图 吸声材料的频谱特性曲线
7.2.4影响多孔性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1)材料的空气流阻 (2)材料孔隙率与平均密度的影响 (3)材料厚度的影响 (4)材料后空气层的影响 (5)材料装饰面的影响 (6)温度、湿度的影响
(1)材料的空气流阻(Rf)
c1 c2 c
A 55.3V 1 1 4V S ( )(m2 m1 ) S cS T2 T1 S
若两次测量时间间隔短及室内温、湿度相差很小。可认为:
所以:
c1 c2 c,以及m1 m2 m 55.3V 1 1 A A2 A1 ( ) c T2 T1
纤维状 多孔性吸声材料 颗粒状 泡沫状
吸 声 材 料
单个共振器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特殊吸声结构
空间吸声体 吸声尖劈
多孔性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构——只能 降低室内噪声,可降低4~12分贝。 吸声种类:多孔性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 构 吸声性能: 多孔性吸声材料——中高频噪声为主; 共振吸声结构——低频噪声为主
定义: 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中的压力梯度与气流 线速度之比。 P
Rf
u
比流阻:指单位厚度材料的流阻。
过高
空气穿透力降低
吸声性能下降 过低
因摩擦力、粘滞力—高流阻
图7-7 多孔性吸声材料流阻与吸声系数的关系
(2)材料孔隙率与密度的影响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Chapter 7 吸声降噪技术
7.1 吸声材料的分类和吸声性能的评价 7.2 多孔性吸声材料 7.3 共振吸声结构 7.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 7.5 吸声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
![第七章第三节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https://img.taocdn.com/s3/m/fb7b8289bb4cf7ec4afed090.png)
❖当接受点与声源距离大于临界半径时,即混 响声占主导地位,则吸声降噪处理效果明显;
❖当接受点与声源距离小于临界半径时,即直 达声占主导地位,则吸声降噪处理效果不明 显。
三、室内声音的衰减和混响半径
混响声:由于室内存在混响,声音发出后,
不会立即消失,要持续一段时间,这
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声音成为“混响
1)当声音频率低于2000Hz时,m可忽略,也即:
T60
0.161V
S ln 1
2)当声音频率低于2000Hz,且平均吸声系数小 于0.2时,有:
ln1
此时混响时间为:
0.161V
T60 S
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无吸声材料时: 0.161V
T60 S
有吸声材料时: '
0.161V T60'S
又由于声能密度与有效声压是平方正比关系,所
以有:
Pt 2
P0 2 1
cS t 4V
当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时所需要的
时间,即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混
响时间所以有:
55.2V
0.161V
T60 cS ln 1
S ln 1
当声音为高频区声音,声音传播过程中空
气吸声不能不考虑,t秒内传播距离为ct,经
空气吸收后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e-mct,其中
m为声音衰减常数,单位为m-1(即书中第
140页,7-43公式),则t秒后平均声能密度
衰减为:
Dt
D1
cS t 4V
emct
则:
T60
cS ln
55.2V
1
4mVc
S
0.161V
ln 1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https://img.taocdn.com/s3/m/759340f0ba0d4a7302763a86.png)
第七章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吸声降噪是控制室内噪声常用的技术措施。 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噪声的技 术称为吸声。 一般情况下,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 约3~5dB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 dBA。
第七章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一
吸声材料
二
吸声结构
三 室内吸声降噪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大的距离。
4 护面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固定和美观,往往要对
疏松材质的多孔材料作护面处理。
护面层的要求:
良好的透气性; 微穿孔护面板穿孔率应大于20%,否则会影响高频
吸声效果;
透气性较好的纺织品对吸声特性几乎没有影响。
对成型多孔材料板表面粉饰时,应采用水质涂料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或其奇数倍
时,吸声系数最大。
当腔深为1/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 一般推荐取腔深为5~10cm。
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视实际需要及空间大小选取较
1-刚性壁面
龙骨
空气层
龙骨
3—阻尼材料
入射声波
4—薄板
薄金属板、胶合板、 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等
图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示意图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
MD 式中 M ——板的面密度,kg/m2, m t ,其中m为板密 M 度,kg/m3,t为板厚,m; D ——板后空气层厚度,㎝。
f0
600
测试较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高,且数值往往
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吸声降噪是控制室内噪声常用的技术措施。 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噪声的技 术称为吸声。 一般情况下,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 约3~5dB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 dBA。
第七章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一
吸声材料
二
吸声结构
三 室内吸声降噪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大的距离。
4 护面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固定和美观,往往要对
疏松材质的多孔材料作护面处理。
护面层的要求:
良好的透气性; 微穿孔护面板穿孔率应大于20%,否则会影响高频
吸声效果;
透气性较好的纺织品对吸声特性几乎没有影响。
对成型多孔材料板表面粉饰时,应采用水质涂料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或其奇数倍
时,吸声系数最大。
当腔深为1/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 一般推荐取腔深为5~10cm。
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视实际需要及空间大小选取较
1-刚性壁面
龙骨
空气层
龙骨
3—阻尼材料
入射声波
4—薄板
薄金属板、胶合板、 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等
图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示意图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
MD 式中 M ——板的面密度,kg/m2, m t ,其中m为板密 M 度,kg/m3,t为板厚,m; D ——板后空气层厚度,㎝。
f0
600
测试较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高,且数值往往
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https://img.taocdn.com/s3/m/ad4b7389ec3a87c24028c457.png)
0.6 0.85
0.7 0.90
0.8 0.98
0.9 1
混响室:声学实验室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
在混响室中,使不同频率的声波以相等几率从
各个角度入射到材料表面,测得的吸声系数。
测试较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高,且数值往往
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在吸声减噪设计中采用。
7.2.2 影响多孔性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孔隙率
2 3
厚度
空气流阻
1
平均密度 吸声性能 影响因素
4
7
温度和湿度
5
6
空腔
护面层
1
空气流阻(Rf)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定义: 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中的压力梯度与气流 P 线速度之比。 Rf u
比流阻Rs:指单位厚度材料的流阻。
过高
空气穿透力降低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
实际吸声效果。
3. 吸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平均吸声系数
平均吸声系数 :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
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 4000 Hz六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 示某种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整个房间的吸声系数可表示为:
A 55.3V 1 1 S ( ) S cS T2 T1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简便、精确,
但与一般实际声场不 符。
用于测试材料的声学
性质和鉴定。
设计消声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仪
d L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https://img.taocdn.com/s3/m/925da104b52acfc789ebc99b.png)
2 孔隙率与密度
孔隙率:材料内部的孔洞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 分比。 一般多孔吸声材料的孔隙率>70%; 孔隙率增大,密度减小,反之密度增大; 孔隙尺寸越大,孔隙越通畅,流阻越小。
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中的压力梯度与气流线 速度之比。 f = ∆P R
u
过高 空气穿透力降低 吸声性能下降 过低 因摩擦力、粘滞力引 起的声能损耗降低
2.吸声特性及影响因素 2.吸声特性及影响因素 特性:高频声吸收效果好,低频声吸收效 特性:高频声吸收效果好, 果差。 果差。 原因: 原因:低频声波激发微孔内空气与筋络的 相对运动少,摩擦损小,因而声能损失少, 相对运动少,摩擦损小,因而声能损失少, 而高频声容易使振动加快, 而高频声容易使振动加快,从而消耗声能 较多。所以多孔吸收材料常用于高中频噪 较多。所以多孔吸收材料常用于高中频噪 声的吸收。 声的吸收。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图 背后空气层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空腔:材料层与刚性壁之间一定距离的空气层; 空腔:材料层与刚性壁之间一定距离的空气层; 吸声系数随腔深D 空气层)增加而增加; 吸声系数随腔深D(空气层)增加而增加; 空腔结构节省材料,比单纯增加材料厚度更经济。 空腔结构节省材料,比单纯增加材料厚度更经济。
板-框架间的摩擦力,使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当入 射声波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薄 板弯曲变形最大,振动最剧烈,声能消耗最多。
结构
1-刚性壁面 -
龙骨
空气层
龙骨
3—阻尼材料 阻尼材料
入射声波
4—薄板 薄板
薄金属板、胶合板、 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等
图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示意图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
噪声第七章-吸声降噪技术 1
![噪声第七章-吸声降噪技术 1](https://img.taocdn.com/s3/m/aa38eed689eb172ded63b726.png)
31.72 0.2 83.62 0.45 31.72 0.6 0.43 31.72 83.62 31.72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
南
通
大
學
55.3V s cS
1 1 4V ( m m ) 2 1 T T S 1 2
3、吸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平均吸声系数
工程中通常采用 125 、 250 、 500 、 1000 、 2000 、 4000Hz 六个倍频程中心频率处的吸声系数,来 衡量某一材料或结构的吸声频率特性。
1 Si
平均吸声系数
i
Si
例.在一个5.2×6.1×3.7m3的房间内,地板、墙壁和 天花板的吸声系数分别是0.2,0.45,0.6,试求该 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
例.在一个5.2×6.1×3.7m3的房间内,地板、墙壁和 天花板的吸声系数分别是0.2,0.45,0.6,试求该 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 解:各表面的面积是: 2 地板: S1 5.2 6.1 31.72m ,1 0.2 墙: S 2 5.2 2 6.1 2 3.7 83.62m 2 , 2 0.45 2 天花板: S3 S1 31.72m , 3 0.6 平均吸声系数:
一、吸声材料的分类
吸声
•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中,声能量产生的衰减
• 空气吸声
• 材料吸声
吸声材料、吸声结构
在噪声控制工程设计中,常用吸声材料和吸 声结构来降低室内噪声,尤其在体积较大, 混响时间较长的室内空间,应用相当普遍。 吸声材料按其吸声机理来分类,可以分成多 孔性吸声材料及共振吸声结构两大类。
α0
s
4s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第七章__噪声控制技术——吸声](https://img.taocdn.com/s3/m/95423b5776c66137ef06190c.png)
图2-15 不同厚度的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
理论证明,若吸声材料层背后 为刚性壁面,最佳吸声频率出 现在材料的厚度等于该频率声 波波长的1/4处。使用中,考虑 经济及制作的方便,对于中、 高频噪声,一般可采用2~5cm 厚的成形吸声板;对低频吸声 要求较高时,则采用厚度为5~ 10cm的吸声板。
2 孔隙率与密度
2
B
平行狭缝: P d B
以上各式中,B 为孔间距,d 为孔径。
【讨论】
穿孔面积越大,吸声的频率越高;空腔越深 或板越厚,吸声的频率越低。
工程设计中,穿孔率控制为1%~10%,最高 不超过20%,否则穿孔板就只起护面作用, 吸声性能变差。
一般板厚2~13mm,孔径为2~10mm,孔 间距为10~100mm,板后空气层厚度为6~ 100mm时,则共振频率为100~400Hz,吸 声系数为0.2~0.5。当产生共振时,吸声系 数可达0.7以上。
大的距离。
4 护面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实际使用中,为便于固定和美观,往往要对 疏松材质的多孔材料作护面处理。
护面层的要求:
良好的透气性; 微穿孔护面板穿孔率应大于20%,否则会影响高
频吸声效果; 透气性较好的纺织品对吸声特性几乎没有影响。 对成型多孔材料板表面粉饰时,应采用水质涂料
。
T
表 与0 的T 换算关系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T 0.25 0.40 0.50 0.60 0.75 0.85 0.90 0.98
1
混响室:声学实验室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 在混响室中,使不同频率的声波以相等几率从
第七章 吸声降噪技术
![第七章 吸声降噪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cb22d19cc7931b765ce15d6.png)
南
通
大
學
39/ 94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工
程
南
通
大
學
40/ 94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工
程
南
பைடு நூலகம்
通
大
學
41/ 94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工
程
三、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由穿孔板构成的共振吸声结构被称做穿孔 板共振吸声结构,它也是工程中常用的共 振吸声结构。 对于多孔共振吸声结构,实际上可以看成 单孔共振吸声结构的并联结构,因此,多 孔共振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要比单孔共振 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好,通过孔参数的优 化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其吸声频带等性能。
南 通 大 學
30/ 94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工
程
南
通
大
學
31/ 94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工
程
南
通
大
學
32/ 94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工
程
护面层 多孔材料疏松,无法固定,不美观,需表面覆 盖护面层,如护面穿孔板,织物或网纱等 穿孔板,穿孔率超过 20% 薄膜,厚度小于0.05mm 温度和湿度 温度下降时,低频吸声性能增加;温度上升时, 低频吸声性能下降 随着孔隙内含水量的增大,孔隙被堵塞,吸声 材料中的空气不再连通,空隙率下降,吸声性 能下降
23/ 94
噪
声
污
染
控
制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https://img.taocdn.com/s3/m/2d1158b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5.png)
吸声系数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结构
使用条件
声波频率
吸声系数 影响因素
2
5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1
材料的性质
声波入射角度
【声波频率】 同种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具有不同的吸声系数。 平均吸声系数 :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六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某种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通常,吸声材料 在0.2以上,理想吸声材料 在0.5以上。
一种多孔吸声材料对应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的密度范围。
空腔:材料层与刚性壁之间一定距离的空气层; 吸声系数随腔深D(空气层)增加而增加; 空腔结构节省材料,比单纯增加材料厚度更经济。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图 背后空气层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或其奇数倍时,吸声系数最大。 当腔深为1/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 一般推荐取腔深为5~10cm。 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视实际需要及空间大小选取较大的距离。
【入射吸声系数】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应用: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按表,将 换算为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25
0.40
0.50
0.60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实际吸声效果。
材料的结构
使用条件
声波频率
吸声系数 影响因素
2
5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1
材料的性质
声波入射角度
【声波频率】 同种吸声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具有不同的吸声系数。 平均吸声系数 :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六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某种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通常,吸声材料 在0.2以上,理想吸声材料 在0.5以上。
一种多孔吸声材料对应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的密度范围。
空腔:材料层与刚性壁之间一定距离的空气层; 吸声系数随腔深D(空气层)增加而增加; 空腔结构节省材料,比单纯增加材料厚度更经济。
3
空腔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图 背后空气层厚度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或其奇数倍时,吸声系数最大。 当腔深为1/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 一般推荐取腔深为5~10cm。 天花板上的腔深可视实际需要及空间大小选取较大的距离。
【入射吸声系数】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吸声系数有 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应用:测量材料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按表,将 换算为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25
0.40
0.50
0.60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实际吸声效果。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幻灯片PPT
![噪声控制技术——吸声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4c72aee518964bce847c94.png)
定义:吸声系数与吸声面积的乘积
A S
式中 A ——吸声量,m2;
——某频率声波的吸声系数;
S ——吸声面积,m2。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 实际吸声效果。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总吸声量:假设组成室内各壁面的材料不同, 那么壁面在某频率下的总吸声量为
n
n
AAi iSi
i1
i1
A 式中
i
——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吸声
量,mS2i ;
i ——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面积,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三) 多孔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吸声材料。
最初的多孔吸声材料以麻、棉、棕丝、毛发、 甘蔗渣等天然动植物纤维为主; 目前则以玻璃棉、矿渣棉等无机纤维为主。
吸声材料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加工成棉 絮状或粘结成毡状或板状。
(二) 多孔吸声材料
木丝板吸声材料
多孔槽型木质吸声材料
KTV软包阻燃吸声材料
木质穿孔吸声板
丝质吸声材料
混凝土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轻质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吸声门
吸声体
吸声材料构造特性
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 多数到达90%左右;
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在吸声减噪设计中采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简便、准确, 但与一般实际声场不 符。
用于测试材料的声学 性质和鉴定。
设计消声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仪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二) 多孔吸声材料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孔隙应该尽可能细小,且均匀分布; 微孔应该是相互贯穿,而不是封闭的; 微孔要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
A S
式中 A ——吸声量,m2;
——某频率声波的吸声系数;
S ——吸声面积,m2。
【注】工程上通常采用吸声量评价吸声材料的 实际吸声效果。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总吸声量:假设组成室内各壁面的材料不同, 那么壁面在某频率下的总吸声量为
n
n
AAi iSi
i1
i1
A 式中
i
——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吸声
量,mS2i ;
i ——第i种材料组成的壁面的面积,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三) 多孔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吸声材料。
最初的多孔吸声材料以麻、棉、棕丝、毛发、 甘蔗渣等天然动植物纤维为主; 目前则以玻璃棉、矿渣棉等无机纤维为主。
吸声材料可以是松散的,也可以加工成棉 絮状或粘结成毡状或板状。
(二) 多孔吸声材料
木丝板吸声材料
多孔槽型木质吸声材料
KTV软包阻燃吸声材料
木质穿孔吸声板
丝质吸声材料
混凝土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轻质复合吸声型声屏障
吸声门
吸声体
吸声材料构造特性
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 多数到达90%左右;
偏差较大,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在吸声减噪设计中采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驻波管法简便、准确, 但与一般实际声场不 符。
用于测试材料的声学 性质和鉴定。
设计消声器。
驻波管法吸声系数测试仪
一 吸声材料
(一) 吸声系数 (二) 吸声量 (二) 多孔吸声材料
(二) 吸声量〔等效吸声面积〕
孔隙应该尽可能细小,且均匀分布; 微孔应该是相互贯穿,而不是封闭的; 微孔要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
第七章吸声降噪
![第七章吸声降噪](https://img.taocdn.com/s3/m/ba9fe7c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7.png)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十七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十七分。
7.1.2 表示材料吸声性能的量
1. 吸声系数
2. 吸声系数的分类和测量
3. 吸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十七分。
1. 吸声系数
a.定义:
材料吸收的声能量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 比值。
E Ei Er 1
价格昂贵,使用较少。 防火、防潮性能差,原料来源广,便宜。
吸声性能好,保温隔热,耐潮,但松散纤 维易污染环境或 难以加工成制品。 吸声性能好,不燃、耐腐蚀,易断成碎末, 污染环境施工扎手。
纤维材 软质木纤维板、矿棉吸声砖、岩棉吸声板、 装配式加工,多用于室内吸声。 料制品 玻璃吸声板、木丝板、甘蔗板等
1.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混响时间:声压级衰减60分贝的时间。 房间内吸声量与混响时间有关:
A 55.3V 4mV cT
m:衰减系数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十七分。
1.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安装吸声材料前后,房间的总吸声量的变化可表示为:
A A 2 A 1 5 c 2 .T 3 2 V 5 4 m 2 V (5 c 1 .T 3 1 V 5 4 m 1 V )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十七分。
7.3常用共振吸声结构
1.概述 2.薄膜与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3.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4.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八点 十七分。
7.3.1.概述
在室内生源所发出的声波的激励下,房间壁、顶、地 面等围护结构,以及房间中的其他物体也将发生振动。
线速度之比。
Rf
P u
比流阻:指单位厚度材料的流阻。
吸声降噪技术
![吸声降噪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5f67b0876c66137ee061909.png)
特殊吸声结构
空间吸声体 吸声尖劈
多孔吸声材料应用
教室
写字楼
木丝吸音板 会议室 剧院
多孔吸声材料应用
珍珠岩吸音板
隧道
高速公路
多孔吸声材料应用
玻璃纤维天花板
布艺吸音板
木质吸音板
音乐厅
学术报告厅
变电室
7.1.2 吸声性能评价量
1. 吸声系数 2. 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 3. 吸声量
4. 声阻抗
2
多孔时系统共振频率:
fr c 2 P D(t )
穿孔率:1%-10%
空腔深:10~25cm
1.空腔深度
圆孔正方形排列时 P= d 2 / 4 B 2 圆孔等边三角形排列时 P= d / 2 3B
2 2
fr 2 吸声带宽: f 4 D c
2.填充多孔吸声材料 α=αmax/2 3.不同穿孔率、空腔深度的穿孔 板共振吸声结构进行组合 几十HZ—200~300HZ
α 频率/Hz 5cm厚超细玻璃棉的密度变化 对吸声系数的影响
岩棉的最佳密度范围 为150~200kg/m3
5.背后空腔的影响
图7-10 背后空腔深度对吸声系数的影响
6.材料护面层的影响
作用: 保护吸声材料,防止污染环境。 种类: 护面网罩、纤维布、塑料薄膜和穿孔板等。 要求: 要有良好的通气性。
7.2.2 吸声机理
7.2.3 影响材料吸声的因素
1.空气流阻 2.孔隙率 3.材料厚度的影响 4.材料平均密度的影响 5.背后空腔的影响 6. 护面层的影响 7. 温度、湿度的影响
1. 空气流阻(Rf)
定义: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两面的静压强 差与气流线速度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入射系数与无规则入射系数的关系
3.吸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1)平均吸声系数
考虑到频率特性: 平均吸声系数: 材料在不同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2)降噪系数:
是指250、500、1000和2000Hz的频率下测得的吸 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3.吸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3)吸声量:
A S
2 吸声系数的分类测量
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的方向包括:正入射、 斜入射、无规则入射。
1). 驻波比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1). 驻波管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基于振幅合成, 产生驻波时:
波腹:
Pmax Pi Pr
pmax p0 (1 r )
波节: P min
Pi Pr
pmin p0 (1 r )
1). 驻波管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驻波比 n
Pmax 1 rp s Pmin 1 rp
s 1 rp s 1
4s 0 1 r 2 (1 s)
2
2)传递函数法垂直入射吸声系数测量
p2 ( f ) H12 ( f ) p1 ( f )
H12 e jks e2 jkl e H12
1 f0 2
60 60 137 Hz M0L M0L 3.2 0.06
0c 2
3.穿孔板吸声结构
分类:单孔和多孔
结构:封闭的空腔上 开有小孔,与外部 相通。 吸声机理:亥姆霍兹 共振器
单孔时系统共振频率:
c f0 2
d
2
4 V (t )
3.穿孔板吸声结构
55.3V 55.3V A A2 A1 4m2V ( 4m1V ) c2T2 c1T1
若两次测量时间间隔短及室内温、湿度相差很小。可认为:
c1 c2 c,
所以:
55.3V 1 1 A A2 A1 ( ) 4V (m2 m1) c T2 T1
3.穿孔板吸声结构
穿孔率(P)=穿孔面积/总面积 穿孔面积越大,吸声频率越高。 吸声频带:低中频噪声, c fr 吸声系数:0.4-0.7 2 薄板厚度:2-5mm 孔 径:2-4mm 穿孔率:1%-10%
P D(t )
3.穿孔板吸声结构
P
d
4B
2 2
P
a.材料的空气流阻(Rf)
定义: 在稳定气流状态下,吸声材料中的压力梯度与气流 线速度之比。 P
Rf
u
比流阻:指单位厚度材料的流阻。
过高
空气穿透力降低
吸声性能下降 过低
因摩擦力、粘滞力引 起的声能损耗降低
a.材料的空气流阻(Rf)
b.材料的密度或孔隙率
孔隙率: 材料中的空气体积与材料的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率又与材料的流阻有关,具有相同孔隙 率的材料,孔隙尺寸越大,流阻就越小;反之 孔隙尺寸越小,流阻越大。 孔隙率还与孔隙的组织结构有关,孔隙比较 通畅的材料流阻小,孔隙比较“迂回曲折”的 材料流阻大。
空间吸声体 吸声尖劈
7.1.2 表示材料吸声性能的量
1. 吸声系数 2. 吸声系数的分类和测量 3. 吸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
1. 吸声系数
a.定义: 材料吸收的声能量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 能的比值。
E Ei Er 1 Ei Ei
当a=0时,无吸声 当a=1时,完全吸收,无声能反射
c.材料厚度的影响
d.材料平均密度的影响
e.材料后空气层的影响
e.材料后空气层的影响
f.护面层(材料装饰面)的影响
作用: 保护吸声材料,防止污染环境。 种类: 护面网罩、纤维布、塑料薄膜和穿孔板等。 要求: 要有良好的通气性。
f. 温度、湿度的影响
f. 温度、湿度的影响
常用吸声材料的使用情况
1.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整个房间的吸声系数可表示为:
A 55.3V 1 1 4V S ( ) (m2 m1) S cS T2 T1 S
S:试件的面积
常用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测量方法 混响室法 用途 优点 缺点 试件面积大, 安装测量不 方便。 试件面积小, 安装测量方 便
比较两种吸声测量方法可知:
基于声音传播方向的无规则性,混响室法测得的 吸声系数更接近材料的实际应用环境;但测定吸 声系数较困难,两种方法测定的吸声系数可以进 行换算。
驻波比法测吸声系数 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25 0.40 0.50 0.60 0.75 0.85 0.90 0.98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Chapter 7 吸声降噪
7.1 吸声材料的分类和吸声性能评价量 7.2 多孔吸声材料 7.3 共振吸声结构 7.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
7.1吸声材料的分类和吸声性能评价量
7.1.1 吸声材料的分类 7.1.2 吸声性能的评价量
7.1吸声材料的分类和吸声性能评价量
材料特征:薄膜或薄板表面穿孔 吸声机理:应用共振原理 1)声音与薄板(薄膜)固有频率产生共振 2)声音与板后空腔气室空气产生共振
7.1.1 吸声材料的分类
纤维状 多孔性吸声材料 颗粒状 泡沫状
吸 声 材 料
单个共振器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特殊吸声结构
吸声是噪声污染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中,常利用吸 声材料吸收声能量来降低室内噪声。
室内噪声的来源:
通过空气传来的直达声 室内各墙壁面反射回来的混响声
7.1.1 吸声材料的分类
吸声: 声波通过媒质或入射到媒质分解面上时声能的减 少过程,称为吸声或声吸收。 材料吸声: 当媒质的分界面为材料表面时,部分声能被吸收 的现象,称为材料吸声。 吸声材料: 具有较大吸声能力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可测量声波无规入 所测量的吸声系数和吸声 射时的吸声系数和 量可在声学设计工程中应 单个物体吸声量。 用。 可测量声波法向入 只能用于不同材料合同中 射时的吸声系数和 材料在不同情况下的吸声 声阻抗率。 性能比较,不能测量共振 吸声结构,亦不能在声学 设计工程中直接使用。
驻波比法
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与驻波比法测吸声 系数的换算:
4.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系统共振频率:
f0 1 2 (m D 3c)( D c)
共振时最大吸声系数:
4r 0 2 (1 r )
7.3.2.薄膜吸声结构
7.3.2.薄膜吸声结构
薄板吸声结构
系统共振频率:
1 f0 2 K M0L M0
0c 2
吸声频带: 80-300Hz, 吸声系数:0.2-0.5 薄板厚度:3-6mm 空气层厚度:3-10mm
例题
采用胶合板为共振吸声结构,其厚度为 4mm,面密度为3.2kg/m2,空气层厚度 h=6cm,求其共振频率f0。
jks
0 1
2
3).混响室法无规入射吸声系数测量
3).混响室法无规入射吸声系数测量
1.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混响时间:声压级衰减60分贝的时间。 房间内吸声量与混响时间有关:
55.3V A 4m V cT
m:衰减系数
1.混响室法测吸声系数的测试原理
安装吸声材料前后,房间的总吸声量的变化可表示为:Hale Waihona Puke A i Sii
一个房间的总吸声量:
A:材料的总吸声量 Si:材料i的吸声表面积 (m2) 可推知,吸声量A的单位是m2
7.2 多孔吸声材料
7.2.1 吸声机理
7.2.2 影响因素
几种多孔性吸声材料
7.2.1 吸声机理
7.2.1 吸声机理
压缩、膨胀、摩擦、产热
由于
2
降低声音能量
7.3常用共振吸声结构
1.概述 2.薄膜与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3.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4.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7.3.1.概述
在室内生源所发出的声波的激励下,房间壁、顶、地 面等围护结构,以及房间中的其他物体也将发生振动。 振动的结构或物体由于自身的内摩擦和与空气的摩擦, 会把一部分振动能量转变成热能而消耗掉,根据能量 守恒定律,这些消耗掉的能量必定来源于激励结构或 物体振动的声源的声能量。 主要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亥姆霍兹共振吸声结构、 穿孔共振吸声结构以及微穿孔共振吸声结构等 共振吸声结构对中、低频噪声有很好的吸声性能,而 多孔性吸声材料的吸声频率范围主要在中、高频率。
材料的孔隙率要高,一般在70%以上, 多数达到90%左右; 孔隙应该尽可能细小,且均匀分布; 微孔应该是相互贯通,而不是封闭的; 微孔要向外敞开,使声波易于进入微孔 内部。
频率影响
7.2.2 影响多孔性吸声材料吸声性能的因素
a.材料的空气流阻 b.材料的密度或孔隙率 c.材料厚度的影响 d.材料后空气层的影响 e.材料装饰面的影响 f. 温度、湿度的影响
单腔共振吸声结构处于共振频率时的最大吸声量
Amax
c 2 2 f r2
2
2
亥姆赫兹共振器的特点是吸收低频噪声并 且频率选择性强。可在口颈处做适当加强。
3.穿孔板吸声结构
多孔时系统共振频率:
c fr 2 P D(t )
板的穿孔面积越大,多孔系 统吸声频率就越高。空腔越深或 板越厚,吸声频率就越低。 一般穿孔板吸声结构主要用 于吸收低中频噪声的峰值。
1.多孔性吸声材料
多孔性吸声材料(针对高频噪声控制) 材料特征: 内部有许多小孔,并与材料表面相通,具有 通气性。 吸声机理: 声波投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时,部分投入的声 波与纤维或颗粒表面产生内摩擦(摩擦力来自空 气的压缩、膨胀),部分声能转变成热能,从而 使声音的能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