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亲电加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双键碳上烷基越多的烯烃越稳定。
13
(二)亲电加成
亲电试剂:本身缺少一对电子, 又有能力从反应中得 到电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 例:H+、Br+、lewis酸等。
①.与卤化氢加成 亲电试剂对碳碳双键的加成进攻,分二步;

C C + E Nu
亲电试剂 亲核试剂
+
CC E
Nu-
Nu CC
快E
第一步,亲电试剂对双键进攻形成碳正离子; 第二步,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中间体结合,形成加成产物。
9
三. 物理性质 状态
常温、常压(0.1MPa)
(直链烯烃)
C2~C4: 气态 C5~C18:液态 >C19: 固态
沸点 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熔点 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溶解度: 随碳原子数增加, 水溶性下降,脂溶性增加。
10
四. 化学反应 (一)催化加氢
+ H2 Pt
非均相催化剂
Pt + H2
H3C
CH2CH3
CC
H
CH3
(Z)- 3-甲基-2-戊烯
H3C
CH(CH3)2
CC
H3CH2C
CH2CH2CH3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6
Z, E-构型标记法适用所有的cis, trans-isomers, 且更广泛。 两套方法同时在使用,但二者无必然联系.
Cl C C CH3
H
H
顺-1-氯丙烯 (Z)-1- 氯丙烯
Cl C C CH3
H3C
H
反-2-氯-2-丁烯 (Z)-2-氯-2-丁烯
4.顺、反异构体的差异
4.1 物理性质的差异
顺反异构体,因几何形状(结构)不同, 物理性质不同。
7
H3C
CH3
CC
H
H
=0.33D ( bp 3.7oC )
H
CH3
CC
H3C
H
=0 ( bp 0.9oC )
H3C
CH3
CC
CC
H3C
H
H
H
反-2-丁烯
顺-2-丁烯
4
2.3 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 a:含有 键使 C-C 键旋转受阻。
b:每个双键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基团或原子必须互不相同。
3.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和 Z、E标记法
顺式(cis) :双键碳原子上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双键同侧。 反式(trans):双键碳原子上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双键反侧。
2
二. 烯烃的命名和异构 1. IUPAC 命名法
1)选择含双键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2)近双键端开始编号; 3)将编号较小的双键位号写在母体名称之前; 4) 环烯用最小数字标出取代基位次。
34 5 6
CH3CH2CHCH2CH2CH3
CH=CH2
21
3-乙基-1-己烯
5
6
4
CH2CH2CH3
1
3
2
1
π键的特性 1. C=C 双键不能自由旋转; 2.π键比σ键不稳定;
从键能看 双键能 < 单键能 从结构看 肩碰肩重叠
3. π电子流动性较大,π电子云容易被极化; 4. π键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与σ键共存。
键的特点是:成键不牢固,易断裂,是发生化学 反应的部位。以 键相连的二个原子不能做相对自 由旋转。
14
反应第一步形成碳正离子
R C+
R' R''
碳 正 离
含六个电子、带正电荷的碳氢 基团。带正电荷的碳sp2杂化;
子 平面型结构;键角120o 。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George A. Olah 教授 由于“对碳正离子化学的贡献”被授予1994 年 的诺贝尔化学奖。
15
碳正离子稳定性 诱导效应的解释
HH
H3C
CH3
CH3 CH3
CH3
Pt + D2
CH3 D
D
顺式加成,定量完成;从位阻小的一面进行。
新发展 均相催化剂,如威尔金森催化剂RhCl(PPh)3: 反应速度快,收率高,机理研究容易,还在发展中。
11
贵金属催化加氢反应机理
12
烯烃的稳定性 -----用氢化热考察
氢化热:1mol 烯烃氢化时,断裂一个键,一个H-H σ键,同时形成两个 C-Hσ键,所放出的能量。
3个σ— P超共轭
H
H
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 3o C+ > 2o C+ > 1oC+ >CH3+
17
控制整个反应速率的第一步反应(慢),是由亲电试 剂进攻而引起,故此反应称 亲电加成反应。
Br
H
H3C C CH2 + HBr CH3
H3C C CH3 + H3C C CH2Br
CH3
CH3
90%
10%
126.6
E
kJ.mol-1
119.5
kJ.mol-1
115.3
kJ .mol-1
126.6
E
kJ.mol-1
119.1
kJ.mol-1
112.4
kJ.mol-1
从能图可看出:
R2C=CR2 > R2C=CHR > RCH=CHR > R2C=CH2 >RCH=CH2> CH2=CH2 (E > Z)
H3C C CH2 CH3
(A)
H H3C C CH2
CH3
10 C+ (C)
H3C C CH3 CH3
30 C+ (B)
H H3C C CH2Br
CH3
区域选择性反应
Br
H3C C CH3
CH3
18
加成取向 在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中,氢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 双键碳原子上。 ——马氏规则
+ GC
+ GC
若连有给电子基,使正电荷分散,碳正离子稳定; 若连有吸电子基,使正电荷更集中,碳正离子不稳定。
16
超共轭效应的解释

H
+
C
H
C
CH3
H3C
σ,p - 超共轭效应
超共轭 稳定性
H HC
H
HH
C H
C+ CH
HH
9个σ— P超共轭
H
H
HC H
C+ CH
HH
6个σ— P超共轭
H
H
H CC
偶极矩、沸点的差异
HOOC
COOH
CC
H
H
H
COOH
CC
HOOC
H
mp. 130 oC 易溶于水
mp. 287 oC 难溶于水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熔点的差异
8
4.2 化学性质的差异
COOH
140 oC
COOH
4.3 生物活性的差异
H3C(H2C)4
HO
O
275oC
O
COOH
O
HOOC
(CH2)7COOH
OH
亚油酸
反-己烯雌酚
Cl
Cl
CC
H
H
顺-1,2-二氯乙烯
Cl
H
CC
H
Cl
反- 1,2-二氯乙烯
5
H3C
CH2CH3
CC
H
H
H3C
H
CC
H
CH2CH3
顺-2-戊烯
反-2-戊烯
局限性:当双键碳原子所连四个原子或基团互不相同 时,无法适用。
IUPAC 规定:
Z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同侧。 E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异侧。
4-丙基-环己烯
CH2 CH
乙烯基
H3C CH CH
丙烯基
CH2 CH CH2
烯丙基 3
2. 烯烃的同分异构
2.1 构造异构
CH3CH2CH CH2 1-丁烯 CH3CH CHCH3 2-丁烯
环丁烷
CH3C CH2 CH3
2-甲基丙烯(异丁烯)
甲基环丙烷
2.2 顺反异构---(属于立体异构)
H
C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