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探究_王乃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话等等。
[6]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四、古代的学术传统
2002.
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历来有两个主要传统,即“论”与“传 [7]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注”。传注,就是阐明经义,就是“传”,传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开 2002.
始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式。文学作品的经典化,从汉代开 [8]曾枣庄.宋代文学与宋代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文论传入之后,才开始摒弃个人体验,进而崇尚理念重逻 出发考量作者的生平,宋人尤其如此,这也是宋人对李白和王
辑分析。用西方文论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研究的早期的先行 维二人评价不高的原因。
者是王国维。王国维的很多著作体现了对西方人文理论的热
(三)天人合一的观念
切关注。然而,较早地运用西方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是
人认为,作者的意是我们所无法知道的,所以只能是用读者的 意图。因而我们应该致力于用古代的学术精华去解读古代的
意去逆作者的志。这样我们可以保证以意逆志的准确性,因为 作品。
有作品。从以下两点来看是可能的,首先,作者和读者有着共
同的情感,使我们有可能去领会作者的志;其次,有文本的存
[参 考 文 献]
在,是我们在走近作品的过程中不至于偏离太远。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002(2010)05-0125-02
一、形态
期,文学甚至成为政治的附庸。说到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就不
古代文学的研究从形态上来说,可分为直接的文学研究 能不提到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古代实行的森严的三级考试
和间接的文学研究;文学文献的研究和文学批评的研究。如果 制度,为文学和政治搭建了一座天然的桥梁,使莘莘学子得以
贯通处,但涵咏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 乾嘉学派为代表。其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文字、音
言语,却壅却诗人话底意思也。”总的来说,熟参和涵咏即要提 韵、训诂、目录、版本,这些属于考据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知
倡多读书,读的同时要去思考。披文入情说的是如何走近作 识。②校勘、辨伪、辑佚、注释,这些为操作方式和研究方法。③
第三层:知人论世、博观、亲历。这三层都是围绕着文学文本这 作,诸如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尔雅是最古的一部训诂词典。
一中心的。这种划分基本上是按照和文学远近的关系划分。 这些训诂学的经典是我们理解元典的重要工具。传统之二,经
亲历博观与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从作者的背景出发 论。经论和史论相似,从原来的经学,转向学术,论开始也是对
划分是规范而严格的。确切地知道文学作品的体裁有助于我 1995.
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溯源其实很好理解的。古人能够接触到的 [4]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典籍是有限的,唐人重视《文选》、钟嵘的《诗品》,追溯渊源。另 2000.
外,古代的研究方法还有品评排比与考证、笺注、摘句评点与 [5]刘文忠.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品。现当代的语言同口语相近,古代的文言就存在着一个理解 名物典制、金石、地理职官、乐律、避讳,这些属于考据学研究
的问题。披文入情的说法出自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这种研 的对象。怀疑论是宋代学术的一个好的传统,乾嘉学派一方面
究方法的提出与刘勰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有关。“缀文者情动 继承了这种传统,另一方面也继承了汉代学术的“实”的传统。
的方法显然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带来了生机;但本土的文 阳,冲气以为和”的观点,更是体现了天与人的和谐,进而提倡
学始终植根于中国肥沃的历史积淀中,因此中国本土古代文 人与自然的和谐。
论的文献虽不多,却仍足资借鉴。在进行研究时,中国文学的
三、方法
特点也是必须注意的,中国古代文学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地
从文学观念来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基本上是一种创作
但是,古代文学的著作虽然丰富,却几乎没有过一套整体的全面的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古代文学当然是要讲究方法的,这是我们
得以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的前提条件。因而可以从形态、理论、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进行
阐释。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 I207
第 27 卷 第 5 期 2010 年 5 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ol.27 No.5 May 2010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探究
王乃瑞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 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而言,这些宝贵的非物质遗产是我们所必须予以重视的财富。
理和人文因素,我们需要结合以上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以 论。“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论
西方文论的方法做指导。简要来说,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主要 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一种典型的创作论的观点。认为作者做不出好的作品,则
(一)泛政治化
辨体,即辨别文学作品的体裁。这个辨体的标准Hale Waihona Puke Baidu时代不 [1]陈彤.先秦文学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唐宋时期所称的古诗是指文选中选录的 [2]褚斌生.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诗,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不和律诗规律的诗。古代对于文体的 [3]郎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细分,直接的文学研究还可以分为专门的文学研究和非专门 通过文学的手段进入仕途。位居人臣之后,文学也仍然发挥着
的文学研究。专门的文学研究主要取材于那些专门的文学著 它的政治功用,中国古代的文学是官僚文学,能够吟诗作文的
述或是文学理论著作。比如,四库全书中的诗文评、词话等,又 多是官宦,因此中国古代的应制奉和的作品也很多。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体大思精的作品很少,多以札记、评 这种尺度贯穿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始终,比如在《左传》的《郑伯
点的方式进行著述。在西方文论传入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克段于鄢》一篇中,处处寓道德教化于字里行间。古人对于文
以感悟性的评点为主,表现为“重体验,轻知识”的思想特征。 学家的审视很多时候是掺杂着作者的人品的,并不单从作品
始,是大一统思想在学术上的集中体现。经典化和一统化是相 2006.
辅相成的,直接相关的。“述而不作”,把前人圣贤说的东西重
责任编辑:王 伟 宁沈生 刘向宏 雷 雯
· 126 ·
信息。
学术文化的根基。宋代学术研究既不像先秦那样站在自己的
熟参和涵咏。熟参的说法最早出自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立场上否定别家,也不像汉代那样有严密的统绪关系,而是形
中提到过熟参的意思。概括说来,即是深入领悟作者的意思和 成系统的学派。特点:①地域性;②以某个核心人物为中心形
文章的主旨。涵咏一词则是朱熹的首创。“此等言语自有血脉 成流派;③讲学的风气。清代是中国学术的辉煌时期,主要以
比如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皎然《诗式》、《中山诗话》、 (二)泛道德化
《六艺诗话》、“体兼说部”。非专门的文学研究在四库全书的经
文学自古具有很强的政治教化作用,这和儒家重道德伦
史子集各部中都有。
理的传统是分不开的。从《春秋》的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到
二、理论
《史记》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莫不体现着这种道德风尚的尺度。
的情感脉络是什么,这与“以意逆志”有相似之处。以意逆志 古代文学研究中,我们不能满足于文学史所取得的既有成绩,
中,志是观点和想法,用谁的“意”去逆“志”,一说读文章的人 也不能囿于文学理论所得出的结论。了解文学历史的变迁和
以自己的意去逆作者的“志”;一说以作者之意逆作者之志。有 文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可以避免用今天的观念去忖度古人的
没有品评文章的资格。又如“蒙仲文人,非诗人,安能评诗!”则
中国古代文学是政治色彩很重的文学。文学自魏晋作为 说得的更为明白了。文学在古代一度是经学的附庸,所以说
一种独立的学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以后,一直作为统治阶级 “非特善评诗者不能诗,即善吟诗者多不能评诗。”创作论要求
招募人才的主要手段。这也就必然决定着文学的政治作用。可 作者在创作上要身体力行,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也要有丰富
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和政治是不可分离的。尽管文学具有非功 的创作经验做基础。这样的要求看似苛刻,实则有一定的合理
利性,但这并不能使其与政治划清界限。在历史上的一些时 性。因为文学的研究都是要以文本为基础的。没有文本的创
[收稿日期] 2010-03-10 [作者简介] 王乃瑞(1984-),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2008 级硕士研究生。
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前者成为后者的一个理论基 这一时期古书的辨伪取得很大成就。
础。在刘勰看来,写文章的人在写文章时是有感于物,发之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传统的、非功利的。文学研究往往处
辞,或者说“情动辞发”。反过来,我们由辞追溯情,看作者内心 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研究方法的变化引起的。在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对文学具有深远影响。孔子以
从撰写中国文学史开始的。这种研究的倾向随着新文化运动 “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这体
的发生和不断深入而得到强化,并奠定了整个 20 世纪中国古 现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当以和为价值标
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外国人文理论和文学理论的缜密而系统 准,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也要这样。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
去考量作品。年谱、年表是比较好的工具材料。此外,编年体史 经典的阐述,后来向学术分化,是一种学术训练的方式,尤其
书也可称为详细的年表。只有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个 宋代以后。宋代学者辈出,治学精神严谨,宋代的学术研究方
性等特征之后,才有可能全面地把握作者作品中透露出来的 法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学和史学是宋代
· 125 ·
作,文学研究就成了无本之木。按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文论的 新叙述出来,以圣人之心为心,以圣人的观点为观点,不阐明
观点,可以把古代文学研究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即第一层:考 自己的观点,把古人观点重新阐述。章句是对文章和句子进行
证溯源、品评辨体;第二层:以意逆志、熟参、披文入情、涵咏; 解释。汉代出现很多训诂学者,也出现几部重要的训诂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