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前时代
经人类学研究发现, 在70万年前, 韩半岛就有人类居住。
古朝鲜( B.C. 2333~B.C. 108)
据传, 神话人物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韩国第一个王国- 古朝鲜。
此后, 几个部族由满州南部地区移到韩半岛。
三国时代( B.C. 57~A.D. 676)
高句丽, 百济, 新罗建于一世纪。
这期间古代国家的政治体系, 宗教(佛教和儒教) 文化得到发展。
统一新罗时代( A.D. 676~A.D. 935)
新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佛教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普及。
统一新罗因贵族的霸权争斗而衰退, 935年归属高丽。
高丽王朝(A.D. 918~1392)
高丽建于918年。
佛教在这一时期被定为国教, 给政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
著名文物有高丽青瓷和《高丽大藏经》。
高丽时代发明了直指。
直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本,比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本早了78年。
14世纪中期后,高丽衰退。
朝鲜王朝(1392~1910)
朝鲜王朝建于14世纪末, 儒教成为国教, 对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443年发明了韩文字母。
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 任辰倭乱)和外国势力的侵略使朝鲜开始走向衰退。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
1876年朝鲜王朝被日本强迫打开了门户。
1910年日本占领韩国,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日本被联军打败投降。
大韩民国(1945~至今)
1945年日本被联军投降后撤离韩国。
其后韩半岛分为韩国与北韩。
韩国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 1953年6月27日签定停战协定。
2000年历史性的南北韩首脑会谈在北韩的首都平壤召开。
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夏启
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商汤
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周武王姬昌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周平王(宜臼)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秦始皇嬴政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汉高祖刘邦
新【9-23】-王莽
东汉【25-220】-刘秀
魏【220-265】-曹丕
蜀【221-263】-刘备
吴【229-280】-孙权
西晋【265-316】-司马炎
东晋【317-420】-司马睿
十六国【304-439】
宋【420-479】-刘裕
齐【479-502】-萧道成
梁【502-557】-萧衍
陈【557-589】-陈霸先
北魏【386-534】-拓跋珪
东魏【534-550】-元善见
西魏【535-557】-元宝炬
北齐【550-577】-高洋
北周【557-581】-宇文觉
隋【581-618】-隋文帝杨坚
唐【618-907】-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902-979】-方镇
契丹辽【916-1125】-耶律阿保机
北宋【960-1127】-宋太祖赵匡胤
西夏【1038-1227】-元昊
南宋【1127-1276】-宋高宗赵构
金【1115-1234】-完颜阿骨打
元【1271-1368】-元世祖忽必烈
明【1368-1644】-明太祖朱元璋
清【1636-1911】-皇太极
中华民国【1912-1949】-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毛泽东主席
注:自中华民国以来,中国便不再是封建王朝,更无皇帝之称。
历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
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
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
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
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
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
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
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
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
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
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
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
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
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
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
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
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
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
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
本的入侵者。
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
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
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
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
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
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
这些称为《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
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
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
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
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
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
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
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
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
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
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
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
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
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
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
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
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
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
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
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
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
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
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
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
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
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
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
整个半岛遭到破坏。
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
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
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
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
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
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
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
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
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
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
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
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
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放勋前2357~前2258
虞舜重华前2257~前2208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
2、帝启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
6、少康22年
7、帝抒17年
8、帝槐26年
9、帝芒l8年
10、帝泄l6年
11、不降59年
12、帝扃21年
13、胤甲21年
14、帝孔甲31年
15、帝皋11年
16、帝发19年
17、履癸53年。
周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
历十二帝。
建都:镐京。
1、武王发7年
2、成王诵37年
3、康王钊26年
4、昭王瑖51年
5、穆王满55年
6、共王紧扈12年
7、懿王囏25年
8、孝王辟方15年
9、夷王变16年
1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14年-
11、宣王靖46年
12、幽王宫湼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
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51年
2、桓王林23年
3、庄王铊15年
4、厘王胡齐5年
5、惠王阆25年
6、襄王郑33年
7、顷王壬臣6年
8、匡王班6年
9、定王瑜2l年
1O、简王夷14年
11、灵王泄心27年
12、景王贵25年
13、悼王猛1年
l4、敬王匈44年
15、元王仁7年
16、贞定王介28年
17、哀王去疾1年
18、思王叔1年
19、考王嵬15年
20、威烈王午44年
21、安王骄26年
22、烈王喜7年
23、显王扁48年
24、慎靓王定6年
25、赧王延59年
26、东周君杰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
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
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秦
(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12年
2、二世胡亥3年
3、子婴l年。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
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12年。
2、惠帝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8年。
4、文帝桓23年。
5、景帝启l6年。
6、武帝彻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始元,13年。
8、宣帝询本始,25年。
9、元帝爽初元,16年。
1O、成帝骜建始,26年。
l1、哀帝欣建平,6年。
12、平帝珩元始,5年。
13、孺子婴居摄,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建武33年。
2、明帝庄永平18年。
3、章帝炟建初13年。
4、和帝肇永元17年。
5、殇帝隆延平1年。
6、安帝佑永初19年。
7、顺帝保永建19年。
8、冲帝炳永加1年。
9、质帝钻本初1年。
1O、桓帝志建和21年。
11、灵帝宏建宁22年。
12、少帝辨光熹1年。
13、献帝协初平32年。
三国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黄初7年。
2、明帝睿太和13年。
3、齐王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章武3年。
2、后主禅建兴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亮建兴7年。
3、景帝休永安7年。
4、乌程候皓元兴1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
2、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
3、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
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
6、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
十六国
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
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内。
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
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303--347 共七个皇帝建都:成都。
1、李特2年
2、李流1年。
3、李雄30年
4、李班1年
5、李期3年
6、李寿5年
7、李势5年。
前赵:304--329 匈奴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历五帝
1、刘渊6年
2、刘和1年
3、刘聪8年
4、刘杰1年
5、刘曜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勒15年
2、石弘1年
3、石虎15年
4、石世1年
5、石遵1年
6、石祗?年
7、冉闵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15年
2、慕容儁11年
3、慕容暐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1、符健4年
2、符生3年
3、符坚27年
4、符丕2年
5、苻登9年
6、符荣1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1、张茂5年
2、张骏22年
3、张重华9年
4、张耀灵1年
5、张祚3年
6、张玄靓9年
7、张天钖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1、姚苌8年
2、姚真22年
3、姚弘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13年
2、慕容宝3年
3、慕容盛3年
4、慕容熙7年
5、高云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7年
2、慕容超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跋22年
2、冯弘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光13年
2、吕绍1年
3、吕篡1年
4、吕隆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3年
2、秃发利鹿狐3年
3、秃废傉檀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暠17年
2、李歆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业4年
2、沮渠蒙逊33年
3、沮渠牧犍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3年
2、乞伏乾归24年
3、乞伏炽磐16年
4、乞伏暮末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19年
2、赫连昌4年
3、赫连定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建都:建康(南京)宋42O--479年。
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裕永初3年。
二、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三、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四、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五、废帝刘予业永元1年。
六、明帝刘彧秦始8年。
七、后废帝刘昱元徴5年。
八、顺帝刘准升明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建元4年。
二、武帝肖赜永明11年。
三、废帝肖昭业隆昌1年。
四、废帝肖昭文延兴1年。
五、明帝肖鸾建武5年。
六、东昏侯宝卷永元13年。
七、和帝肖宝融中兴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衍天监48年。
二、简文帝肖纲大宝2年。
三、元帝肖绎承圣4年。
四、敬帝肖方智绍泰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二、文帝陈倩天加7年。
三、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四、宣帝陈顼太建14年。
五、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
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
1、道武帝珪23年
2、明元帝嗣15年
3、太武帝寿28年
4、文成帝睿14年
5、献文帝弘6年
6、孝文帝宏29年
7、宣武帝恪16年
8、孝明帝诩12年
9、孝庄帝子攸3年
1O、节闵帝恭1年
11、安定王朝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2年
2、文帝宝炬17年
3、废帝钦2年
4、恭帝廓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
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lO年
2、孝昭帝演1年
3、武成帝湛4年
4、后主纬11年
5、幼主恒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1年
2、明帝毓4年
3、武帝邕18年
4、宣帝赟1年
5、静帝阐2年
隋朝
58l--6l8 杨姓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开皇24年。
(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大业12年。
三、恭帝杨侑义宁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建都:长安
一、高祖渊武德9年。
二、太宗世民贞观23年。
三、高宗治永徽34年。
四、中宗显嗣圣1年。
五、武则天垂拱21年。
六、中宗(复辟)神龙5年。
七、睿宗旦景云3年。
八、玄宗隆基先天43年。
九、肃宗亭至德7年。
十、代宗豫宝应17年。
十一、德宗适建中26年。
十二、顺宗诵永贞1年。
十三、宪宗纯元和l5年。
十四、穆宗恒长庆4年。
十五、敬宗湛宝历2年。
十六、文宗昂太和14年。
十七、武宗炎会昌6年。
十八、宣宗忱大中13年。
十九、懿宗漼咸通14年。
二十、僖宗儇乾符15年。
二十一、昭宗晔龙纪16年。
二十二、哀帝祝天佑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开平6年。
二、末帝友贞乾化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同光4年。
二、明宗嗣源天成8年。
三、愍帝从厚应顺1年。
四、废帝从珂清泰2年。
后晋936--946 共1l年石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天福7年。
二、出帝重贵开运4年。
后汉947--95O 共4年刘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天福2年。
二、隐帝承佑乾佑2年。
后周951--960 共lO年郭姓、柴姓建都:汴梁
一、太祖威广顺3年。
二、世宗荣显德6年。
三、恭德宗训1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建12年。
二、王衍8年。
吴: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15年。
二、杨渥3年。
三、杨隆演1O年。
四、杨溥17年。
楚: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殷35年。
二、马希声2年。
三、马希范15年。
四、马希广3年。
五、马希萼2年。
六、马希崇1年。
闽: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4O年。
二、王延均3年。
三、王昶4年。
四、王延义4年。
五、王延政3年。
南唐: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升7年。
二、李璟19年。
三、李煜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22年。
二、高从海20年。
三、高保融12年。
四、高保勗1年。
五、高继冲1年。
南汉: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隐12年。
二、刘 32年。
三、刘玢1年。
四、刘晟16年。
五、刘鋹1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鏐41年。
二、钱元瓘1O年。
三、钱佐6年。
四、钱倧1年。
五、钱俶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崇4年。
二、刘钧14年。
三、刘继恩1年。
四、刘继元11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1年。
二、盈昶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960--1127,共l68年。
赵姓,历九帝。
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
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曙,治平,在位4年。
六、神宗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