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政党
与英国、美国和德国比较,法国政党诞生比较晚,但是自法国大革命起法国就已经存在着政治派别。
他们从法国大革命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一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起着类似政党政治的作用。
他们按照政治观点和立场进行左、中、右的划分法至今仍为法国和世界政党所效仿。
正是在政治派别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意义的法国政党。
一法国政党的历史简介
法国政党及其制度的形成可以从1870第三共和国之后开始,而法国政党制度的起源则可追溯至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二共和国时期、第三共和国前期的政治派别与团体的发展,法国现代政党就是对他们的奇特的继承。
尤其在法国大革命时,涌现出的政治团体是政党发展的最初雏形。
法国是资产阶级国家中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政党繁多、变化迅速的政党制度让人眼花缭乱,形成这种制度的原因可上溯至法国议会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我们一般认为有议会的地方才可称有不同利益代表的政党,而所谓政党,大致可将其功能归结为:组织群众选举,统一和调动公民群众,聚合各种社会阶层为本党谋利;为国家政治机构补充公职领袖,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最重要的是组织“自由民主的政府”。
法国大革命的目的本也是自由和平等精神的体现,最初的政党雏形在此命运而生。
(一)法国议会的发展与派系
法国政党的发展与法国议会的发展紧密相关。
法国是实行议会制度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三级会议渊源于王室大会议。
即国王与其直属附庸之间以权力和义务关系组成的政治组织。
在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发生冲突而首次召开由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的代表参加的封建等级会议,亦称三级会议。
但1614年以后,三级会议被中断达175年之久。
直至1789年后法国议会才具有现代议会的内容,它在法国的派系斗争中得到重生,而随着议会制度的形成,这些具有不同利益需要的派系才渐渐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
(二)法国早期即法国大革命之后到第三共和国前的政治团体与派别
早期(1789—1870)
包括资产阶级革命、第一共和国(1792—1840)、第一帝国(1804—1815)、
波旁复辟(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第二共和国(1848—1852)和第二帝国(1852—1870)七个阶段。
围绕各个阶段的重大政治问题,形成了许多组织的政治派别,诸如雅各宾派、吉伦特派、沼泽派、山岳派、平等派、正统派、四季社、秩序党、共和派、激进派等,虽然他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但为而后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政党出现以前,法国已经存在着许多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并开展活动。
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雅各宾俱乐部——它是法国最早出现的政治雏形。
雅各宾派起源于凡尔赛的布列塔尼俱乐部,它在1789-1792称为宪政之友社,1792-1794称为雅各宾自由和平等之友社。
改俱乐部的宗旨在于保护革命成果免受可能发生的贵族反动的侵害。
后来雅各宾俱乐部在处死路易十六的问题上发生分裂。
许多温和的代表离开,参加对立的斐扬俱乐部。
罗伯斯比尔是少数留下来的代表之一,它在俱乐部中取得突出地位。
1792年8月推翻君主制后,俱乐部进入一个新阶段,称为领导大革命的主要团体之一。
第一共和国宣布成立,俱乐部改名为雅各宾自由和平等之友社,它因支持巴黎工人和工匠阶层的要求更具有民主的性质,而且更有群众性,国民公会初期,俱乐部是山岳派的聚会场所,主张处决国王和推翻温和的吉伦特派。
但在罗比斯比尔倒台后,俱乐部已成为独裁和恐怖的象征,曾暂时被关闭。
这就是最初的法国政治团体,它自出就带着法国大革命的气质,革命与追求绝对的自由。
(三)法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法国的现代政党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出现的,1900年之际是法国政治党派积极活跃时期,也是党派的政治体制的形成时期。
当时克勒芒梭领导的激进社会党在此方面领先,该党在制度设置和组织结构的形成更具有现代意味。
该党每年召开代表大会,并制定了正式纲领,不过政党组织结构严密性仍不高。
但法国党派的独自力量都不够强大,因此,他们都寻求合作党派,但这种合作也有不同的利益溯求,所以政党斗争纷繁,但政党间的合作也是少有的,他们为赢得更多的选民支持,党派间开展多方合作,以求共同执政。
如果说第三共和国之前的政治派别的特色是互相斗争的话,那么第三共和国后的政党发展反而是更具有合作意识的,他们的这种意识也标志着法国政党派别走向成熟。
1 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04)
在这一时期各类政党相继建立。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1879年10月,法国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法国工人党成立。
之后,又出现许多工人政党和社会主义团体,他们不断分裂、合并、改组,先后形成了法兰西社会党(1901年成立)、法国社会党(1902年成立)、法国社会党(即工人国
际法国支部,1904年4月由法兰西社会党和法国社会党等社会主义党派合并而成,通常非正式的被称为法国社会党)等。
1920年,法国社会党又发生分裂,多数派另组共产党,少数派仍为社会党。
法国社会党人在第三共和国时期曾多次参加政府。
1899年6月,独立社会党人A.米勒兰首先加入资产阶级政府,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激烈争论。
第三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执政党是1901年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党——法国激进社会党,它由七月王朝时期的激进派演化而来。
20世纪20年代,法国出现了法兰西行动、火十字团等法西斯团体。
为了反击法西斯势力,实行社会经济改革,1935年法国社会党、法国激进社会党、法国共产党等组成法国人民阵线。
1938年,执政的激进社会党人代表法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人民阵线分裂。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除社会党、共产党外,其他政党多是议会党团,而不是群众性政党。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940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维希政府屈膝事敌。
其间,除极右的法国社会党(不是第二期世界大战以前和以后的社会党)和法国人民党外,其他政党被迫转入地下。
法国共产党组织游击队,在国内开展武装抵抗运动,其力量和影响空前增前。
3 第四共和国时期(1944—195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恢复和建立了大量政党。
各类政党的组织程度和群众基础较战前高和广。
第四共和国实行议会内阁制,议会决定政府的存亡,而议会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不利于形成一党多数派,通常是松散的党派联盟轮流执政,这导致政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十四年间更换了25届政府。
4 第五共和国时期(1958—)
1958年6月,C.-A.-M.-J.戴高乐改革政府体制,提高总统权限,降低议会地位,改革选举制度,政治状况随之发生明显变化:
① 1958—1986年和1988年6月以后,国民议会内存在着由若干政党组成的总统多数派,即总统、总理和国民议会议长三个重要职位属于同一政党或同一政党联盟。
但1986年以前的总统多数派在国民议会内占绝对优势,而1988年6月以后的优势十分微弱。
②出现了政党两极分化的趋势。
经过30年的发展变化,到80年代初,形成了两大派(左翼和右翼)、四大党(法国共产党、社会党、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的格局。
社会党和保卫共和联盟这两大党在两翼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③左、右两翼执政的主要政党,在对内对外的某些政策上右认同的迹象。
1986年3月—1988年5月,左翼的总统与右翼的总理共处,并未发生不可调和
的对立。
1988年6月立法选举后,因社会党和传统右翼均为获得过半数的国民议会席位,这迫使他们继续互相妥协、靠拢,并尽可能争取其他政党的合作。
法国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现代意义的政党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法国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导致没有决定性力量的政党出现。
在第三共和国以前,法国的政体在共和制、帝制和君主立宪制之间徘徊,政体的快速变换没有留出政党出现的充分时间。
到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时期,虽然现代意义的政党出现了,但之前的历史积淀已深入到社会民情,政党赢得选民的信任是十分困难的事。
法国几经不同的政治体制,派别为了保持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争斗。
而最终的合法性选择却是掌握在法国民众手中的,经历流血,暴动,经济萧条的人们试图掌握自己的选择权,但对于政党并不信任,这种矛盾的心理致使法国的公民投票充满悬念。
法国的政党头绪纷繁值得我们去思考:党派力量决定政体选择,人民力量决定政体存亡。
二法国的主要政党
(一)法国的四大党
法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多党制国家。
政党五花八门,时分时合,变化无常。
这是法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1958年戴高乐上台以后,法国政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改组,多数传统的资产阶级政党或衰微或消失,出现不少改头换面的新党。
由于政治体制从议会制改为半总统制以及各派力量对比的变化,各党派逐渐向两极集结的趋向日益明显。
经过漫长曲折的演变和多次离合改组,法国政党形成了四大党两大派的格局,法国民主联盟、保卫共和联盟以及社会党、法国共产党这四个实力相当接近的政党,分别组成相互对垒的总统多数派和“左翼联盟”反对派:两大派内部却又矛盾重重,争吵不休,四大党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交织成一幅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政治图景。
1 总统多数派
①保卫共和联盟(RPR)
戴高乐党以维护戴高乐的政治主张作为它的标志,主要代表与美国有较大矛盾的法国石油、汽车、化学等新兴工业集团的利益。
戴高乐党早在1947年就已形成,曾先后以法兰西人民联盟、社会共和党、保卫新共和联盟、共和国民主人士联盟等组织形式出现。
尽管名称不断改变,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其基本政治纲领都体现了戴高乐的政治主张。
共和国民主人士联盟是1968年法国立法选举后在保卫新共和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队伍,许多都是法兰西人民联盟和保卫新共和联盟的老人马,1976年12月又改名为保卫共和联盟。
自第
五共和国以来,戴高乐党一直是法国的主要执政党。
该党由希拉克创建于1976年12月5日,其前身为1947年兴起的戴高乐运动。
该运动的宗旨是反对第四共和制、反共及推行戴高乐主义。
它具有政党形态,却从未被称作政党,因为戴高乐始终反对政党政治。
他要使自己的政治组织成为人民的化身、国家的象征以及使人民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团结起来的召集者。
1947年,戴高乐派为进入政权而建立了法国人民联盟,1953年戴高乐宣布不参加议会和选举活动,联盟随之解体,其成员分化组合为社会共和党、法兰西复兴联盟及共和国民会议三个政党。
1958年阿尔吉尼亚民族解放战争导致法国政局危机,戴高乐临危复出,任政府总理。
同年9月28日,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诞生。
是年10月,前述三个政党为支持戴高乐执政而合并为保卫新共和联盟,形成当时第一大政党。
翌年1月,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1967年保卫新共和联盟同劳工民主联盟合并,组成第五共和国民主人士联盟,蓬皮杜为党的领袖。
1968年该联盟该称为共和国民主人士联盟。
1969年戴高乐因在公民表决中未获半数票愤然辞职,蓬皮杜接任总统。
1974年蓬皮杜猝死,该联盟失去保持16年之久的总统职位,内部的派系之争,给德斯坦当选总统以可乘之机。
1976年希拉克再度发起戴高乐运动,该联盟改称保卫共和联盟。
1981年希拉克竞选总统失败,该联盟成为在野党。
1986年在立法选举中,它与法国民主联盟联手竞选获胜,希拉克出任总理,1988年希拉克再度竞选总统,以微弱的劣势失利。
90年代以来,随着选民对社会党政绩不满情绪滋长,保卫共和联盟的力量趋强,1993年在立法选举中该党与法国民主联盟组成的选举联盟再度获胜,在国民议会的577个席位中赢得480个席位,巴拉迪尔出任总理。
1995年希拉克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朱佩出任总理,形成清一色的右翼政府。
该联盟现拥有成员约80万。
该党的主要组织机构有:
中央结构:
全国大会。
及全国代表大会。
是名义上负责制定党的政治方针的最高决策机构。
根据1976年12月5日通过的新章程,每两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选举联盟主席,并成立中央委员会负责联盟的领导工作和监督总书记的活动。
总书记由联盟主席提名。
中央委员会。
由全国大会选举产生的代表和根据联盟章程规定的成员(如议员、政府成员及附属组织的代表等)组成。
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大会的决议。
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总书记,领导日常工作。
执行局。
有十二名当然委员(现任和前任各届总理、现任和前任各届议会议长、负责议会事务的部长和各议会党团主席)和十八名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
代表组成,实际上起着中央领导作用。
地方机构:
基层组织是按议会议员的选区建立的联合会。
本省的各选区联合会组成省联合会。
省联合会的领导机构是省联合委员会,它由基层选出的代表和作为当然委员的国民议会议员、省议员组成。
省联合会设书记一名,由总书记提名,经联合委员会同意后任命。
省联合会现约有一百十个(有些省有几个联合会)。
戴高乐党一向以戴高乐的基本政策思想作为他的纲领。
保卫共和联盟宣布忠于戴高乐主义,“毫不妥协地保卫第五共和国体制”。
对外强调维护民族独立,不听命于任何超级大国;主张建立“独立的邦联的欧洲”,反对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主张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②法国民主联盟(UDF)
该联盟成立于1978年2月1日,即立法选举的前夕,其目的是支持德斯坦的竞选活动,故被视为单纯的竞选联合体。
它由6股政治力量,即共和党、社会民主人士中心、法国民主联盟的直系成员激进党、社会民主党及远景与现实俱乐部组合而成,它除支持德斯坦蝉联总统外,还极力推行德斯坦总统的政策。
该联盟无明确政纲,常以德斯坦所著《法国的民主》一书中体现的改良吉斯卡尔主义为主导思想。
该联盟自成立以来,力图保持与保卫共和联盟的均势。
1981年德斯坦竞选连任未果。
在1988-1993年的历次选举中,该联盟所获选票均低于保卫共和联盟。
在1993年的立法选举中,它在国民议会中所获席位小于保卫共和联盟。
在1995年的总统选举中,巴尔出马竞选失利,希拉克当选为法国总统,该联盟的3位成员分别出任外交部长、经济和财政部长及国防部长。
该联盟是各政党的组合体,组织松散,无统一的意识形态,派系各执己见,主席的权力极为有限,故难以采取统一的政治举措,多极化趋势愈演愈烈,联盟现拥有成员30万左右。
该联盟是由法国温和派和中间力量组成的多党联盟。
改派组织十分松散,其下属各党都有一定的独立性。
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派:
(1)德斯坦派
主要成员为前独立共和党的成员,其财政背景是法国的金融垄断资本和钢铁企业界。
对戴派一向既合作又斗争。
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前部长、德斯坦的亲密助手波尼亚托夫斯基和前欧洲议会议长西蒙娜·韦伊夫人。
(2)共和党(PR)
该党创建于1977年5月17日,起初,德斯坦联合自由右翼派组成议会团体,即独立共和派。
1996年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他创建了独立共和派全国联合会,
即独立共和党,亦称德斯坦派,其宗旨是有组织地为德斯坦竞选展开活动。
1974年德斯坦当选为总统后,该当成为主要执政党。
1977年独立共和派全国委员会、德斯坦青年运动及支持德斯坦委员会联合,组建为共和党。
1978年,该党加入法国民主联盟,成为联盟的主流派,拥有成员约17万。
该党的主要组织机构有:
全国代表大会。
是该党名义上的最高决策机构。
共和党全国联合会。
由该地区联合会组成。
联合会会议由该党的国民议会议员和参议员以及他们的代替人,三十名各地区联合会的代表,九名平行组织(前景与现实俱乐部三名、青年独立共和党三名、独立共和党妇女代表三名)的代表参加。
这一机构的实际作用不大。
指导委员会。
有执行局成员、议会两院中该党的办事处成员及各地区联合会的主席组成,每两月集会一次。
执行局(又叫政治局)。
由该党的国民议会议会党团办事处成员参加外,参加执行局的成员还包括该党的国民议会议员十名,二十名非议员代表(由选举产生)以及前景与现实俱乐部的代表组成,由该党主席主持会议。
它是共和党实际上的权力机构。
地区联合会。
是该党的地方机构,实际上只是社会名流组成的选举委员会。
(3)社会民主人士中心(CDS)
该党成立于1976年5月23日,亦称中间派,由1966年民主中心及1969
年创建的进步与民主中心合并组成。
它原代表第四共和国十七人民工和运动所倡导的基督教民主思潮。
近20年来,主张改革和建立“和睦”的法国。
1978年加入法国民主联盟,1988—1993年,该中心的42名国会议员于立法选举翌日,组建了中心联盟议会党团,1994年贝卢当选为中心主席,布拉齐当选为中心总书记。
1995年以来,该中心拥有国会议员及参议员各64名,欧洲议员4名,党员3万余人。
该中心第一、二号人物贝卢和布拉齐在现政府中分别出任教育部长和文化部长。
(4)巴尔派
前总理、经济学家巴尔原是无党派人士,比较倾向于支持密特朗。
1988年总统选举后,巴尔开始筹建自己的政党“自由、欧洲、社会协会”。
舆论认为,巴尔是真正中间派的代表。
(5)激进党(PR)
该党发端于1830年,始为反对七月王朝的政治派别,称作激进派。
1898年发生分裂:一部分人成为社会主义者,另一部分人在达拉第的领导下于1901年
6月21日创建了激进党,此即为法国现代的第一个政党。
它的政纲是反对教会,普及世俗教育,实行普选,保护集会、新闻、结社自由。
在第三共和国时期,其成员多次参加政府和组阁。
在第四共和国时期,它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政府成员人有该党成员出任。
1947年,它与社会党和人民共和党组成既反对戴高乐,又反对共产主义的“第三势力”政府,在第五共和国时期,该党沦为在野党,1965年加入社会民主左翼联盟,继而与社会党结盟至1970年。
尔后,该党演变为中间党派。
70年代初,它与民主人士中心结盟,发起改良运动,导致忠于左翼传统的成员退党。
1974年,该党参加德斯坦政府,1977年共和中心和自由社会运动加入该党,1978年激进党率部加入法国民主联盟。
80年代以来,该党一直处于在野地位。
1994年身为公共职能部长的罗西诺急加兰德之后成为该党主席,1995年该党成员瓦瑟尔出任朱佩政府的农业部长。
70年代以来该党的历任主席为:斯切贝尔(1971—1979),巴里阿利(1979—1983),罗西诺(1983—1988),加兰德(1988—1994),罗西诺(1994迄今)。
(6)“自由和社会的一代”
它是德斯坦执政后成立的青年组织。
支持和宣传德斯坦的政策主张。
此外,参加法国民主联盟的还有1965年成立的“进步与民主中心”,主席是勒卡尼埃,“法国社会主义民主运动”、“远景与现实俱乐部”等小党派以及支持德斯坦总统的一些游离的议员。
法国民主联盟是以共和党为核心并吸收一些中间派政党参加的政治组合,成分较为庞杂。
由于共和党本身尚未成为拥有大量议席的“总统政党”,而戴高乐党在多数派内仍居于相对多数地位,所以德斯坦需要拉拢这些中间党派以增强实力,平衡戴高乐党的力量,并进而在多数派内取得优势地位。
这些曾经显赫一时而今力量衰微的中间党派也只有在多数派中充当微妙的“平衡力量”才能在法国政治中起一定作用,并在政府中取得一席之地。
因此,这些形形色色的政党互有需要加强联合。
尽管各党历史渊源不同,政策主张有别,例如以勒卡尼埃为代表的,以亲美著称的人民共和党人士一向主张超国家的“欧洲联盟”,同政府现行政策并不吻合,但目前分歧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各党进一步紧密结合乃是主要倾向。
法国民主联盟总的态度是坚决支持德斯坦总统的各项内外政策。
由戴高乐党和法国民主联盟这两支力量组成的总统多数派,内部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争夺,斗争的焦点是以谁为主、由谁掌权。
2 “左翼联盟”反对派
①社会党(PS)
该党成立于1969年5月4日,它发轫于19世纪末。
当时众多的社会主义组
织于1879年融合为法国社会主义者联合会。
1901年联合会分化,以若累斯为首的社会主义者及以布鲁斯为首的可能派组建了法国社会党;以盖德为首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组建了法兰西社会党。
1905年两党合并,成立了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1920年该党分裂:以加香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另组法共;以勃鲁姆为首的少数派依旧留在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内,组成社会党,继续沿用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名称,此即为当代社会党的前身。
战前,它与法共结成统一战线公约,1936年同激进党组成了人民阵线政府。
战时,它参加抵抗运动;战后,它参加戴高乐政府,也曾与法共及人民共和党组成三党联合政府。
1947年它又与激进党组成了“第三势力政府”。
在第四共和国时期,该党是经常参与执政的政党之一。
1958年,因对第五共和国宪法看法不一,再度分裂。
少数派领袖麦耶、前总理阿里奥尔及部分社会党议员退党。
其后该党渐成衰势,在尔后的12年中一直在野。
1965年,该党与激进党响应抵抗联盟主席密特朗的提案,组成了三位一体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盟”,密特朗出任主席。
但他在是年的总统选举中受挫,联盟随之破裂。
1969年社会党与其他几个左翼党团联合,组成了新社会党,萨瓦里任第一书记,工人国际法国支部从此弃名。
1971年在密特朗的号召下,新社会党与共和制度大会党合并,改称为社会党。
1971年6月,该党与法共等左翼政治派别结为左翼联盟,签署了“共同施政纲领”。
1974年罗卡尔领导的统一社会党加入社会党。
同年,密特朗作为左翼联盟的统一候选人再次竞选总统,结果仅以1.6%之差实力。
1981年密特朗第三次参加总统竞选,提出建立“法国式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同传统的苏联模式无任何联系,也不同于社会民主主义,而是适应现代法国的需要的“第三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密特朗对内主张实行国有化、国民经济的“民主计划化”及让劳动者参加所有制的管理,以铲除少数人统治带来的社会弊端;对外坚决维护法国的独立,促进欧洲联合,主张世界多级平衡,这一纲领性思想,一扫人们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疑虑,使密特朗当选为法国第21届总统,结束了右翼23年的统治。
社会党执政后,莫鲁瓦任总理,四名法共成员入阁。
然而,由于经济失误,1983年社会党在各类选举中得票率下降,右翼势力抬头,1984年政府被迫改组,社会党人法比尤斯组阁。
1986年,社会党在立法选举中失利成为发对党,右翼政党组阁,形成法国战后第一次左、右翼“共治”。
1988年密特朗蝉联总统,卡罗尔任总理。
由于经济继续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马提翁易主,社会党人克勒松夫人受命组阁,然而她好运不长,1992年又被雷格瓦取代。
新阁首回天无力,社会党声望继续跌落,在1993年立法选举中复遭惨败,右翼联盟组阁,出现第二次左、右翼“共治”格局。
1955年,若斯潘代表社会党竞选总统实力,该党无一人出任政府阁员,左翼政党14年当政的时代结束。
现在社会党拥有20余万成员,是最具实力的在野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