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9c3625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1.png)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
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基础,也是学生愿意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的关键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会教授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也是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会通过讲解文章结构、语义逻辑、修辞手法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同时也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思维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水平。
三、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阅读兴趣,包括文学类、人文类、科技类等各类阅读材料。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不同体裁、不同话题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学习模仿和吸收其中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也会进行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五、重视课堂互动和学生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会倡导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我也会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选择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和学生主体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指导,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c531b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2.png)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认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文学作品,或者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快乐,从而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阅读速度和阅读表达能力等。
阅读理解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只有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和文章,进行实地阅读,进行故事复述和情景再现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文学作品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解读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的结构、意图和观点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也要鼓励学生对于文章表达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只有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和热爱,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五篇材料)
![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ccbf2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6.png)
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五篇材料)第一篇: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南京民办实验学校小学部赵蕾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很多弊端,如用教师的分析、讲解、灌输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抹杀学生的个性差异等。
新课程改革实验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有教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对阅读教学设计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如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用"拼合",用"轻师"、"轻书"代替"唯师"、"唯书",用"放羊式"代替"填鸭式"。
那么如何彻底克服以往阅读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呢?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深有体会,如《拉萨的天空》的第二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前提。
在《拉萨的天空》的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课堂伊始,我运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示 "一碧如洗、湛蓝、透亮"的草原、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矫健的雄鹰、成群的牛羊、迂回的河流、优美的音乐。
教师引导:"同学们,之前我们感受了北大荒的深秋之美,游览了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
今天,我们再次坐上观光列车,去领略一下我国西北部的独特风光,好吗?"此时,学生情绪得到渲染,学习热情高涨。
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读课文,然后说出读后的感受。
这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出疑问,引导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bc619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7.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下面我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进行思考。
注重兴趣培养。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小组讨论、读书分享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阅读的习惯。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包括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表达能力等。
在识字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识字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如推理、概括、归纳等,培养学生理解和推断能力。
在阅读表达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其中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作者的意图和背后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运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阅读不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是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去理解和体验文章,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感悟、分享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情感内核,感受文字的美,拓展情感世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巧妙地设计阅读活动,使其能够在愉悦中感受、体验和成长。
家长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bf8460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8.png)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比赛、设立阅读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语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可以开展一些阅读理解活动,如小组合作,提问和回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快速找出关键词,根据上下文推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思维阅读批判思维是指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培养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批判思维方法,如提出问题、比较和评判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等。
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阅读的模范示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策略和批判思维,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培养和指导,才能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综合素养。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9f1db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2.png)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任务。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源泉。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如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动漫小说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利用音频和视频等资源,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涉及到识字能力、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字音、字形、词义等知识,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通过朗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提问、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阅读既是阅读文字,也是阅读文化。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向学生传授我国优秀文化的基本知识,如神话传说、文言文等,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如品读诗歌、欣赏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对语文阅读的情感认同和文化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审查判断、分析评价、提出问题等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14abb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d.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较低,容易对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和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
可以组织阅读比赛、朗读比拼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 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有的学生阅读速度较快,理解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理解能力较弱。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
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复杂一些的课文,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3. 教授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并不仅仅是理解文章的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如提问技巧、预测技巧、推理技巧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时的正确姿势和呼吸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且学会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到生活的智慧和许多真理。
通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教授阅读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a18f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7.png)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
在这里,我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影响其阅读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符合其兴趣爱好的书籍,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朗读表演等。
老师也要成为学生的阅读榜样,多为学生推荐好书,多与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从小就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二、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正确率,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导读、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同时在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精读与泛读的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在精读方面,学生要通过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培养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和思考能力。
而在泛读方面,学生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合理安排精读和泛读的比例,让学生在细读中求深度,在泛读中求广度,真正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四、激发想象力和情感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陶醉,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五、注重跨学科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841914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a.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阅读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保持学生长期阅读的重要因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可以通过开展趣味性强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故事、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兴趣。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能够借助语言文字信息进行思维活动,能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概括归纳、推理判断、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开展朗读、默读、速读、理解、推测、归纳、总结等系列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广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并能够将所阅读到的知识和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领略文学艺术的魅力,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审美情操和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引导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可以通过开展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态度;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学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8e9c1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c.png)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
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朗读、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表面的意思,还要求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文章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彼此之间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阅读是学生与文化之间的桥梁,是学生了解、感知文化的途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名著名篇等,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社会动态。
第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学会质疑,学会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还可以教导学生辨别信息的真假与可信度,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终身学习者。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33d3b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8.png)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语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欠佳,这必然与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关。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是学习阅读的基础。
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厌倦的情况。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教材和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阅读材料。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互动教学、游戏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识字,更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怎样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且培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提取信息,总结中心思想,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生词和难句的处理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
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词汇量积累,通过词语教学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88e75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a.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书馆、音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拓展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标点、关键词、一词多义等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教学生如何从上下文推测词义、如何分析文章结构等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
阅读批判能力是指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真实性、逻辑性、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得更广泛的启示,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技巧和阅读批判能力。
只有在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31e5d6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3.png)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几点思考。
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是多样和丰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介绍引人入胜的图书,创设有趣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阅读中。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持续阅读的基石。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读一定时间的书籍,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要注重阅读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进而进行阅读素材的选择和生活话题的拓展。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词、难句和理解困难等问题,因此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分析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高阅读效果。
还应该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拓宽阅读渠道和加深阅读理解。
要注重评价与反馈。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因此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作业、阅读笔记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助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包括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融合生活与阅读教学、培养阅读策略以及评价与反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31244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6.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呢?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第一点,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语言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如诗词歌赋、故事书籍、报纸杂志等。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角色扮演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读物来讲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合作和共享,增强阅读的乐趣。
第三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预测、推理、归纳等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第四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理解和吸收材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在讲解阅读材料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的意图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环境、阅读兴趣、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ce6d5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a.png)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阅读角逐、开展“读万卷书”活动等。
学校和家庭也要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机会。
要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有限,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选择一些相对简单、亲切的材料,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这些材料既可以是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科普读物、故事书等。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不同类别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往往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有限。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
可以针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本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通过写作又可以促进对阅读的深入理解。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梳理和总结,进行写作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超出了知识和技能的范畴,更加注重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教师的激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提供多种观点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思辨,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也可以通过开展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b154b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6.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能否主动进行阅读学习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书馆资源,举办阅读活动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保障,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比如找主题句、理解段落大意、推断词义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文学作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发展。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技巧、能力、文学修养和阅读策略,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希望我们的思考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篇文章主要是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方面,从培养兴趣、技巧、能力、文学修养和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6ed1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5.png)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修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如何设计和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理解所读文字的含义,领会其中的道理,感悟其中的情感。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字、句、段和篇章等不同层次进行阅读,培养他们的综合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比如提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多种形式的阅读材料。
除了课本中的文言文、现代文等正式的文学作品之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形式的阅读材料,比如报纸、杂志、故事书、科普读物等。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各种形式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
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要教会学生如何快速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如何根据语境推断句子的含义等。
这些阅读策略对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教学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四、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阅读是一种情感活动,只有在充满激情的情感互动中,才能获得最大的阅读成效。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bf3f3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0.png)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而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更是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学生打下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
在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时,我认为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许多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语文阅读内容时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阅读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和乐趣。
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文本,或者结合多媒体、互动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能够流畅地阅读文字,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和思考所阅读的内容。
教师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通过课堂阅读教学、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成为优秀的阅读者。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愿意主动去阅读,善于从生活中的各种文本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学生面临着种类繁多的阅读资源,但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教师们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意识,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了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情怀和文学品位。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缺乏对文学作品的真正理解和热爱。
教师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学情怀和品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a5416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9.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几点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和情感投入。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比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阅读活动、阅读角落设置、文学朗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去感受阅读的乐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识字、理解、分析、评价、鉴赏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识字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重点生词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识别和理解;在理解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在分析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等,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领略美、追求美。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常识、分析名篇佳作、引导学生赏析名家名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讲解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分析名篇佳作,让学生从中领略文学之美,感受作家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名家名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品味。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学生在阅读中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比如预测、概括、推理、联想等。
这些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示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阅读策略,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向学生展示如何预测、概括、推理、联想,让学生模仿和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阅读策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阅读能力历来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它既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又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要发展离不开创新。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激发阅读兴趣,启动学生内驱力
阅读兴趣,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维系注意力,增加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1.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a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
合理使用多媒体,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内心的体验,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
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
例如:学习《再别康桥》一课时,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而是先将有关的背景资料在屏幕上显示,再放映康桥的美丽风光,后听课文配乐朗诵。
优美凄婉的乐曲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们仿佛跨越空间,在康河美丽的晚景里体味到作者对康桥真切、深挚的爱。
在一定程度上领略到作品的韵律美、画面美。
2. 阅读教学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理解、体验的。
教学不应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这“碰撞”就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生活。
如:在进行《拿来主义》教学时,学生觉得深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甚至认为对待事物当然得持“拿来”的态度,需要的则拿,不需要的则扔掉或销毁,理所当然的事,用不着学。
于是我抓住“需要”两字问:“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他们一致问答:“需要的是鱼翅等精华的东西,不需要的是烟枪、烟灯、姨太太等糟粕部分。
”我追问:“那你们从你们偶像身上拿来什么精华部分?”他们一听一片默然,然后又议论纷纷,最后达成共识:追星族往往效仿明星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酷”的神情。
但这些不是精华。
那怎样才能获取精华部分呢?学生便主动地把眼光投向课文中的拿来主义的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拿。
”通过这样联系实际,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对于自身的指导作用,也就乐于为之了。
二、提倡阅读自主,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
阅读“自主”意识实质上指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的主人意识。
正像鲁迅所说:“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现代教育观念也一再强调要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
教师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在学生方面,保护个性,释放个性,张扬个性是他们普遍心理,特别是现代中学生,他们渴望运用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己的评价与思索。
顺应这一心理和现实,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作为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而不是带着作品走向学生,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
如在《雷雨》一课中往往容易给剧中的周朴园贴上虚伪、凶狠、人格卑下,无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的标签。
笔者上该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观看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一段录相,然后出示一个讨论话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组织学生争鸣,形成有价值的冲突,由于学生对该剧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竞相发言,纷纷从课文中找出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语段,有人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虚伪,有人认为是有真情的,甚至有人认为周朴园也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他赶走侍萍是由于社会及家庭的压力。
尽管学生的看法显得幼稚甚至过火,但勿庸置疑,这种讨论和争辩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大有裨益。
对同一人物有不同的看法即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仅在于学生生活体验不同,还因为许多文学作品存在着“空白”及“未定点”,这些“空白”及“未定点”,也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慧眼独具地发现它们,并引发学生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相连接,阐
发深意。
三、创建多维的课堂结构,磨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不是冷眼旁观式的拷贝作品,而是读者从作者的精神产品中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心智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大脑借助内部言语对文字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既有从形式到内容的逆向思维,又有从内容到形式的顺向思维:既有以吸取、理解为主的一般思维,又有以鉴赏、评价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想象、联想的复杂思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的思考力得以增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由此看来,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