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碎基础理论的研究
前言
1 粉碎能耗理论——粉碎过程热力学理论
[盖国胜,陶珍东,丁明.粉体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P77]
[李凤生. 超细粉体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P16]
[陶珍东,郑少华.粉体工程与设备(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P69]
[应德标,张育才,张云洪. 超细粉体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P58]
[张峻,齐巍,韩志慧.微胶囊、超微粉碎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P225] 粉碎过程中,能量消耗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颗粒经过粉碎,比表面积增大,将一部分输入能量转化为颗粒的表面能;(2)颗粒在受力的作用包括拉(折、弯)、压(挤)和剪切(磨、撕)等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弹性变形的恢复将机械能转变为热量,塑性变形消耗的能量以颗粒内部及表面结构和形状的变化表现出来;(3)颗粒、流体介质和器壁自身及相互之间的摩擦,将输入的能量转变为热量或噪声;(4)机械运动件之间的摩擦,将输入的能量转变为磨损和发热;(5)电机的发热,等等。表面能的需要是不可避免的,其他能耗可通过改善粉碎方式、工艺和设备等得到降低[袁惠新,俞建峰. 超微粉碎的理论、实践及其对食品工业发展的作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1,19(1):5-10]。 目前,经典功耗粉碎理论主要有表面积粉碎学说、体积粉碎学说和裂缝学说。
1.1 体积粉碎学说
1874年基尔皮切夫提出体积学说:“在相同条件下,将物料破碎成与原物料几何形状相似的成品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物料的体积或重量成正比”[郎宝贤,郎世平[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P9]。基尔皮切夫体积学说的物理基础是任何物料受到外力时,在其内部引起应力和产生应变,应力和应变随外力增加而增加,当应力达到强度极限后,物料被破碎。应力与应变近似看作线性关系,经数学诱导可得粉碎功耗表达式[张代湘. 关于粉碎理论的论述[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83(2):45-63]:
E V
W 22max σ=
式中,σmax ——物料强度极限,Pa ;
V ——物料体积,m 3;
E ——弹性模量,Pa 。
1885年,F.Kick 也提出了体积粉碎理论。Kick 基于“物料粉碎前后粒度的变化,并从一个颗粒每破碎一次粒度减小一半,每次的破碎功耗相等”这一假设,认为物体粉碎时所需的功耗与颗粒体积的变化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
)
lg (lg )1lg 1(lg 12'12S S C D D C E K K -=-=
式中,E ——粉碎功耗;
D 1、D 2——分别为粉碎前、后物料的平均粒径或代表性粒径;
S 1、S 2——分别为粉碎前、后物料的比表面积;
C K ——常数。
1.2 裂缝学说
裂缝学说,也称为“Bond 学说”,是由F.C. Bond 和王仁东于1952年提出的介于表面积学说和体积学说之间的一种粉碎功耗理论。裂缝学说认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先产生变形,当物体内部的变形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在某些薄弱点或面首先产生裂缝,这时变形能集中到裂缝附近,使裂缝扩大而形成破碎,输入功的有用部分转化为新生表面上的表面能,其他部分则成为热损失[周仕学,张明林.粉体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P85][贾如磊. 常温下热塑性塑料的湍流超细粉碎机理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6]。因此,粉碎所需的功应考虑变形能和表面能两项,粉碎所需的功应当与体积和表面积的乘积成正比,即与(VS)0.5成正比。
根据Bond 所作的解释,粉碎物料消耗的能量与物料产生的裂缝长度成正比,而裂缝又与物料粒径的平方根成反比[郎宝贤,郎世平[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P9]裂缝学说表达式为:
)
()11(22'12S S C D D C E B B -=-=
式中,E ——粉碎功耗;
D 1、D 2——分别为粉碎前、后物料的平均粒径或代表性粒径;
S 1、S 2——分别为粉碎前、后物料的比表面积;
C B ——常数。
邦德功指数是评价物料被磨碎难易程度的一种指标[孙伟亮. 水泥辊压机的能耗模型与状态分析[D].济南:济南大学,2010] [吴建明. Bond 粉磨功指数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有色设备,2005(3):1-4],它认为“磨碎过程中矿块所产生的新的裂缝的长度与输入的能量成比例”,即:
8218080
)1010(
A A A F P W W i ⋅⋅⋅⋅⋅-= 则,粉碎功指数为 82180800)1010(A A A F P W W i ⋅⋅⋅⋅⋅-⋅=
η 式中,W ——实测功耗,kW·h/t ;
W i0——粉碎功指数,即物料对粉碎的阻力参数,kW·h/t ;
η——电动机和传动系统效率;
P 80—产品中80%通过的粒度,μm;
F 80—给料中80%通过的粒度,μm ;
A 1-A 8——修正系数,分别修正干式粉磨、开路球磨、磨机直径、过大给料粒度、球磨细度、棒磨粉碎比、球磨低粉碎比和棒磨回路等条件变化。
目前,Bond 功指数已成为粉碎工程设计和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数和指标。
1.3表面积学说
1867年,德国的P.R.Rittinger 提出了表面积假说,是最早的、系统性的粉碎理论,也称为“Rittinger 学说”。Rittinger 认为,物料粉碎时外力做的功用于产生新表面,即粉碎功耗与粉碎过程中物料新生成的表面积成正比[付敏. 木质生物质粉碎及规模化制粉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王习魁. 高压微射流超细粉碎关键技术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