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炮制不同功效各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连炮制不同功效各异
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形状: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
“过桥”较长。
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CoptischinensisFranch或其它黄连属植物的干燥根茎。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其炮制品有十几种,部分品种被《中国药典》收载,其收载的炮制品有:生黄连、酒制黄连、姜制黄连、吴萸制黄连。
黄连的不同炮制方法与临床作用紧密相关,它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及欠缺之处,有必要对其历代炮制品种及临床作用予以研究整理,以提供较完整的发展脉络,供医药工作者参考。
黄连的炮制早在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经过医药人员的医疗实践,总结前人经验,直到元代,黄连炮制的临床作用才更明确的提了出来。
《汤液本草》记载:“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以酒浸煎”。
又提出“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指出了酒制具有引药上行,治头面之疾病的作用。
明代《普济方》中提出:“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奇效良方》中记载:“苦寒酒炒,亦为因用以泻其上热”。
这两部书进一步论述了酒制黄连作用的部位趋向,以及引药上行,泻其上热的作用。
这些宝贵经验,
至今被人们沿用。
后人在治病过程中,通过用不同辅料对黄连进行炮制,使黄连在临床中的用途扩大。
《医学入门》中记载:“吴萸水炒,调胃厚肠,治冷热不调。
黄土炒,治食积,安蛔虫。
盐水炒,治下焦伏火。
”炮制方法较前增加了3种,并对临床作用有明确的记述,黄连炮制的理论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
《本草纲目》对黄连的炮制方法及其作用记述更为详细:“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而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
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吴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炒。
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治其苦寒,咸寒能治其燥性,在用者祥酌之。
”与《医学入门》中记载的炮制方法比较,增加了猪胆汁浸炒、醋浸炒、姜汁炒、朴硝炒、干漆水炒。
使黄连的用药范围进一步扩大,也是对黄连炮制原理的新见解。
《增补万病回春》记载:“去须生用,泻心清热,酒炒厚肠胃,姜制止呕吐”;“火在上炒以醇酒,火在下炒以童便,实火朴硝,虚火酽醋,痰姜汁,伏火盐浸。
”明确提出了姜制黄连治痰、止呕吐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到酒制黄连不但可以治上,而且还可以厚肠胃,同时对用童便制黄连的临床作用明确提了出来,进一步扩大了黄连的临床应用。
《医宗粹言》提出“酒炒去头目之火,姜汁炒去痰火胃火,不伤脾胃。
”说明酒炒、姜汁炒黄连既有确切的临床作用,又可防止生用黄连伤脾胃的副作用。
《寿世保元》记载:“去须。
下火童便,痰火姜汁,伏火盐汤,气滞火吴萸,肝胆火猪胆,实火朴硝,虚火酒炒。
”“虚火酒炒”是该书的新观点,余则与上述基本相同。
《景岳全书》记载:“火在上炒以酒;火在下炒以童便;火而呕者,炒以姜汁;火而伏者,炒以盐汤;同吴茱萸炒,可以止大痛;同陈壁土炒,可止热泻。
”本文除肯定前人提出的炮制方法及治疗作用外,又提出了“同吴茱萸炒,可以止大痛;同陈壁土炒,可止热泻”的理论,拓宽了黄连的临床应用,满足了患者治疗的需要。
《先醒斋广笔记》记述:“切片,拌好酒,同吴茱萸浸二宿,瓦上炒干,分开连、萸各贮……白痢加茱萸。
……,赤痢用湿槐花炒,去槐花。
”提出了白痢用酒和吴茱萸共制黄连,赤痢用湿槐花炒的炮制方法,认识到了治疗赤痢、白痢、黄连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黄连的命名:
1、黄连的别名。
黄连[1]、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2.黄连的成分。
主要是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素)为主、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非洲防已碱、木兰花碱等。
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
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
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
羽状深裂3~6对。
黄连为常用中药,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童便制、蜜浸一宿、微炒、炒焦、炒炭、巴豆制、益智制、切制成饮片,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黄连炮制的不同功效。
酒:取片用黄酒拌匀,稍闷,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每100千克,用黄酒12.5千克。
酒长于清泻上焦火热,对心火亢盛、心火上炎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和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烦躁易怒,耳道流脓疗效较好。
这时,常与、生、生、竹叶、木通、龙胆草、败酱草、蒲公英、栀子等药配合使用。
姜:用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每100千克,用12.5千克。
姜长于清热和胃止呕,对湿热中阻之胸闷脘痞效果明显。
这时,常与吴茱萸、薏苡仁、白蔻仁、杏仁、
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萸: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拌匀,待液吸尽,炒干。
每100千克,用吴茱萸10千克。
萸长于舒肝和胃止呕,对肝胃不和、胃热炽盛之呕吐吞酸、消谷善饥效果较好。
这时,常与石膏、、煅瓦楞子、浙贝母、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黄连的分类:
酒黄连: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稍闷,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每100千克黄连,用黄酒12.5千克。
酒黄连长于清泻上焦火热,对心火亢盛、心火上炎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和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烦躁易怒,耳道流脓疗效较好。
这时,常与黄芩、生地黄、生甘草、竹叶、木通、龙胆草、败酱草、蒲公英、栀子等药配合使用。
姜黄连:用鲜生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黄连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每100千克黄连,用生姜12.5千克。
姜黄连长于清热和胃止呕,对湿热中阻之胸闷脘痞效果明显。
这时,常与吴茱萸、薏苡仁、白蔻仁、杏仁、苍术、黄柏、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
每100千克黄连,用吴茱萸10千克。
萸黄连长于舒肝和胃止呕,对肝胃不和、胃热炽盛之呕吐吞酸、消谷善饥效果较好。
这时,常与石膏、知母、煅瓦楞子、浙贝母、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皇菊皇茶的功效:
降火、清喉毒、美容护肤
黄连的功效:
(1)本品横切面:味连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
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
维管束外韧型,环列。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
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有石细胞。
云连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取本品粗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
取滤液5 滴,加稀盐酸1ml 与含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 滴,加5%没食子酸乙醇溶液2~3 滴,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
(3)取本品粉末50mg,加甲醇5ml ,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连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
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
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
5:1。
5:0。
3)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4)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
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食用方法:
黄连用法用量:煎服,2——5g。
外用适量。
黄连用药禁忌:黄连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降火汤
功效:主治眼大角红,为实火,肿痛,眵泪多。
组成:川连(酒炒)8分,生军3钱,玄明粉2钱,连翘2钱,山栀3钱,赤芍2钱,谷精珠3钱,菊花2钱,夏枯穗3钱,桑皮叶2钱,丹皮2钱,玄参2钱,竹叶30张,灯心尺许,黑荆1钱,芦根1两,白蔻仁1粒。
黄连苏叶汤
功效:降气止呃平喘
组成:黄连2克,苏叶3克,半夏、竹茹、枇杷叶、茯苓、柿蒂各9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 5剂)
黄连炉甘石散
功效:清热敛湿。
主治:眼眶破烂,眵多眊矂,畏日羞明,赤脉贯睛,大便秘结。
组成:炉甘石500克黄连120克龙脑适量
制法:先以炉甘石置巨火中,煅通红为度,另用水250毫升,瓷器盛贮,纳黄连入水内,却以通红炉甘石淬七次,就以所贮瓷器置日中晒干,然后同黄连研为细末。
用法:欲用时,以30——60克再研极细,酌量入龙脑。
每用少许,井花水调如稠糊,临睡时以筷子头蘸敷破烂处。
不破烂者,点眼内眦、锐眦尤佳,不宜使入眼内。
药量变化:奇经客邪之病,酌量加朴消泡汤,滴眼瘀肉黄赤脂上。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黄连香薷饮
功效:清暑化湿。
主治:冒暑,腹痛水泻,恶心。
组成:香薷500克川朴(制)250克黄连120克
用法:上药哎咀。
每用6——9克,水煎服。
加减:挟痰,加半夏、南星;气虚,加人参,黄耆。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黄连清心汤
功效:主治火证通治。
处方:黄连半两加凉膈散: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入蜜一匙,竹叶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渣,温服,不以时候。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黄连救苦汤
功效:主治脑疽、发鬓、发颐及天行时毒,初起憎寒壮热,头面耳项俱肿。
对口疽,初起寒热发肿。
组成:黄连1钱,升麻1钱,葛根1钱,柴胡1钱,赤芍1钱,川芎1钱,归尾1钱,连翘1钱,桔梗1钱,黄芩1钱,羌活1钱,防风1钱,金银花1钱,甘草节1钱。
用法:水2碗,煎8分,临服入酒1杯,食后服。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茵陈黄连汤
功效:主治天行急黄,身如金色。
组成:茵陈蒿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
炒)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升麻黄连汤
功效:主治伤寒挟热,腹痛下痢。
组成:升麻黄连(去须,锉,炒) 当归(切,焙) 芍药桂(去粗皮) 黄柏(去粗皮) 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七味,锉如麻豆。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