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

合集下载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相关定理,公式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相关定理,公式

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的这条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高过三角形的顶点作对边的垂线,垂足与顶点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和这个内角顶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它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界心(不常见)三角形三条周界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界心。

三角形界心性质:设点D、E、F分别为⊿ABC的BC、CA、AB边上的周界中点,R、r分别为⊿ABC的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则(1)S⊿DEF/S⊿ABC=r/2R;(2)S⊿DEF≤S⊿ABC/4。

五心的距离OH^2=9R^2 – (a^2+b^2+c^2),OG^2=R^2 – (a^2+b^2+c^2)/9,OI^2=R^2 – abc/(a+b+c)=R^2 – 2RrGH^2=4OG^2GI^2=(p^2+5r^2 – 16Rr)/9,HI^2=4R^2-p^2+3r^2+4Rr=4R^2+2r^2-(a^2+b^2+c^2)/2,三角函数合一变形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 osAsinBsin(A-B) = sinAcosB-c osAsinBcos(A+B) = cosAc osB-sinAsinBcos(A-B) = cosAc osB+sinAsi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cot(A+B) = (cotAc otB-1)/(cotB+cotA)cot(A-B) = (cotAc otB+1)/(cotB-cotA)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 ACos2A=CosA^2-Si nA^2=1-2SinA^2=2CosA^2-1tan2A=(2tanA)/(1-tanA^2)(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sin2(A))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和差化积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cosθ+cosφ = 2 cos[(θ+φ)/2] c os[(θ-φ)/2]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tanA+tanB=sin(A+B)/cosAc 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 osB=tan(A-B)(1+tanAtanB)积化和差sinαsinβ = [cos(α-β)-cos(α+β)] /2cosαcosβ = [cos(α+β)+cos(α-β)]/2sinαcosβ =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 [sin(α+β)-sin(α-β)]/2诱导公式sin(-α) = -s inαcos(-α) = cosαtan (—a)=-ta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2+α) = cosαcos(π/2+α) = -sin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sin(π+α) = -sinαcos(π+α) = -cosαtanA= si nA/c osAtan(π/2+α)=-cotαtan(π/2-α)=cotαtan(π-α)=-tanαtan(π+α)=tanα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α/2)〕cosα=〔1-tan^(α/2)〕/1+tan^(α/2)〕tanα=2tan(α/2)/〔1-tan^(α/2)〕其它公式(1)(si nα)^2+(cosα)^2=1(2)1+(tanα)^2=(secα)^2(3)1+(cotα)^2=(cscα)^2。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一个角与其对边、邻边及斜边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往往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

一、基本三角函数公式及定义1. 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弦。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正弦定义为sinA = BC/AC。

2. 余弦函数(cos):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弦。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余弦定义为cosA = AB/AC。

3. 正切函数(ta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正切定义为tanA = BC/AB。

4.相关公式:(1)余角公式:sin(90°-A) = cosA,cos(90°-A) = sinA,tan(90°-A) = 1/tanA。

(2)同角互余:sinA = 1/cscA,cosA = 1/secA,tanA = 1/cotA。

(3)倒数关系:cscA = 1/sinA,secA = 1/cosA,cotA = 1/tanA。

二、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1. 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π,即sin(x+2π) = sinx,cos(x+2π) = cosx。

2. 对称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即sin(-x) = -sinx;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即cos(-x) = cosx。

3. 正交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为0,即∫[0, 2π] sinx cosx dx = 0。

4.正负关系: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正弦函数的值大于0,余弦函数的值大于等于0;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正弦函数的值小于0,余弦函数的值小于等于0。

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加法公式:(1)sin(A±B) = sinA cosB ± cosA sinB(2)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3)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tanB)2.减法公式:(1)sin(A-B) = sinA cosB - cosA sinB(2)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3)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tanB)3.二倍角公式:(1)sin2A = 2sinA cosA(2)cos2A = cos²A - sin²A = 1 - 2sin²A = 2cos²A - 1(3)tan2A = 2tanA / (1 - tan²A)4.三倍角公式:(1)sin3A = 3sinA - 4sin³A(2)cos3A = 4cos³A - 3cosA5.半角公式:(1)sin(A/2) = ±√[(1-cosA)/2](2)cos(A/2) = ±√[(1+cosA)/2](3)tan(A/2) = ±√[(1-cosA)/(1+cosA)]四、三角函数的定理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为边BC、AC、AB的长度,A、B、C分别为角A、B、C的度数。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三角函数abc的三种公式
一、正弦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

则有:
a/sinA=b/sinB=c/sinC=2r=D(r为外接圆半径,D为直径)。

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且该比值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半径的2倍)长度。

二、余弦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对于边长为a、b、c而相应角为A、B、C的三角形则有:
①a²=b²+c²-2bc·cosA;
②b²=a²+c²-2ac·cosB;
③c²=a²+b²-2ab·cosC。

也可表示为:
①cosC=(a²+b²-c²)/2ab;
②cosB=(a²+c²-b²)/2ac;
③cosA=(c²+b²-a²)/2bc。

三、正切定理
在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除以第一条边减第二条边的差所得的商,等于这两条边对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以第一条边对角减第二条边对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对于边长为a,b和c而相应角为A,B和C的三角形,有:
①(a-b)/(a+b)=[tan(A-B)/2]/[tan(A+B)/2];
②(b-c)/(b+c)=[tan(B-C)/2]/[tan(B+C)/2];
③(c-a)/(c+a)=[tan(C-A)/2]/[tan(C+A)/2]。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其研究成果对于数学和物理等学科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角形的研究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及其相关的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3.在一个三角形中,外角等于其对应的非相邻内角之和。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5.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而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三角函数公式:在三角形中,我们经常使用三角函数来描述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Sine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有如下关系:sinA/a = sinB/b = sinC/c2. 余弦定理(Cosine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对应的角A、B、C之间有如下关系:c^2 = a^2 + b^2 - 2ab*cosC3. 正切定理(Tangent Rule):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的正切值与其对应边长之间有如下关系:tanA = a/b,tanB = b/a,tanC = c/a4. 正割公式(Secant Formula):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的正割值与其对应边长之间有如下关系:secA = c/a,secB = c/b,secC = a/c5. 余割公式(Cosecant Formula):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角A、B、C的余割值与其对应边长之间有如下关系:cscA = c/a,cscB = c/b,cscC = b/c6.直角三角形公式:对于直角三角形ABC(其中角C为直角),边长a、b和斜边c之间有如下关系:sinA = a/c,cosA = b/c,tanA = a/b这些三角函数公式可以应用于解决各种三角形问题,如求解边长、角度、三角形的面积等。

(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

(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

(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一、基本公式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ABC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

2.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a² = b² + c² 2bccosA,b² = a² + c² 2accosB,c² = a² + b² 2abcosC。

3. 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tanA = sinA/cosA,tanB = sinB/cosB,tanC = sinC/cosC。

4. 余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cotA = cosA/sinA,cotB = cosB/sinB,cotC = cosC/sinC。

5. 正割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secA = 1/cosA,secB =1/cosB,secC = 1/cosC。

6. 余割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cscA = 1/sinA,cscB =1/sinB,cscC = 1/sinC。

二、特殊角公式1. 30°、45°、60°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值:sin30° = 1/2,cos30° = √3/2,tan30° = 1/√3,cot30° = √3,sec30° = 2/√3,csc30° = 2sin45° = cos45° = 1/√2,tan45° = 1,cot45° = 1,sec45° = √2,csc45° = √2sin60° = √3/2,cos60° = 1/2,tan60° = √3,cot60° = 1/√3,sec60° = 2,csc60° = 2/√32. 90°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值:sin90° = 1,cos90° = 0,tan90° = 无穷大,cot90° = 0,sec90° = 无穷大,csc90° = 1三、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1. 正弦和差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2. 余弦和差公式: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3. 正切和差公式:tan(A±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四、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1. 正弦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2. 余弦倍角公式:cos2A = cos²A sin²A = 2cos²A 1 = 12sin²A3. 正切倍角公式:tan2A = 2tanA / (1 tan²A)五、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1. 正弦半角公式:sin(A/2) = ±√[(1 cosA)/2]2. 余弦半角公式:cos(A/2) = ±√[(1 + cosA)/2]3. 正切半角公式:tan(A/2) = ±√[(1 cosA)/(1 + cosA)] = ±(sinA)/(1 + cosA) = ±(1 cosA)/(sinA)六、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1. 正弦积化和差公式:sinAsinB = 1/2[cos(A B) cos(A + B)]2. 余弦积化和差公式:cosAcosB = 1/2[cos(A B) + cos(A +B)]3. 正切积化和差公式:tanAtanB = (sinAsinB) / (cosAcosB) = 1/2[sin(A + B) sin(A B)] / [cos(A + B) + cos(A B)]七、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1. 正弦和差化积公式:sinA + sinB = 2sin((A + B)/2)cos((AB)/2),sinA sinB = 2cos((A + B)/2)sin((A B)/2)2. 余弦和差化积公式:cosA + cosB = 2cos((A + B)/2)cos((AB)/2),cosA cosB = 2sin((A + B)/2)sin((A B)/2)3. 正切和差化积公式:tanA + tanB = (sin(A + B)) / (cosAcosB),tanA tanB = (sin(A B)) / (cosAcosB)八、三角函数的倒角公式1. 正弦倒角公式:sin(π/2 A) = cosA,sin(π/2 + A) = cosA2. 余弦倒角公式:cos(π/2 A) = sinA,cos(π/2 + A) =sinA3. 正切倒角公式:tan(π/2 A) = cotA,tan(π/2 + A) =cotA九、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1. 正弦周期公式:sin(π + A) = sinA,sin(2π + A) = sinA2. 余弦周期公式:cos(π + A) = cosA,cos(2π + A) = cosA3. 正切周期公式:tan(π + A) = tanA,tan(2π + A) = tanA十、三角函数的辅助角公式1. 正弦辅助角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sin(A B) = sinAcosB cosAsinB2. 余弦辅助角公式:cos(A + B) = cosAcosB sinAsinB,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3. 正切辅助角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 / (1 tanAtanB),tan(A B) = (tanA tanB) / (1 + tanAtanB)十一、三角函数的恒等式1. 正弦平方加余弦平方等于1:sin²A + cos²A = 12. 正切平方加1等于正割平方:tan²A + 1 = sec²A3. 余切平方加1等于余割平方:cot²A + 1 = csc²A4. 正弦与余弦的乘积等于正弦与余弦的乘积:sinAcosA =1/2sin2A5. 正切与余切的乘积等于1:tanAcotA = 1十二、三角函数的积分公式1. 正弦积分公式:∫sinAdA = cosA + C2. 余弦积分公式:∫cosAdA = sinA + C3. 正切积分公式:∫tanAdA = ln|cosA| + C4. 余切积分公式:∫cotAdA = ln|sinA| + C5. 正割积分公式:∫secAdA = ln|secA + tanA| + C6. 余割积分公式:∫cscAdA = ln|cscA + cotA| + C(完整版)初中三角函数公式表一、基本公式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ABC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附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等,变形: 222cos 2b c a bc+-A =等,8、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②已知三边求角) 9、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10、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a b c +=,则90C =;②若222a b c +>,则90C <;③若222a b c +<,则90C >.11、三角形的四心: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sin²α+cos²α=1 (2)倒数关系:tanα·cotα=1 (3)商的关系: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值0 111不存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2k πα+)”记忆口诀: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是指(2kπα+),k ∈Z 的三角函数值,当k 为奇数时,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也同样);当k 为偶数时,函数名不变。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形体,也是很多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公式和三角函数则是三角形相关的必备知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是求解三角形的重要公式,在初中的教学中,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求解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周长、面积等重要性质。

1.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三边对应的内角分别为α、β、γ,边长分别为a、b、c,则有:cos α = (b² + c² - a²) / 2bccos β = (a² + c² - b²) / 2accos γ = (a² + b² - c²) / 2ab其中,cos表示余弦函数,a、b、c表示三边,α、β、γ表示与其对应的内角。

2.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三边对应的内角分别为α、β、γ,边长分别为a、b、c,则有:a / sin α =b / sin β =c / sinγ其中,sin表示正弦函数。

3.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AC和BC分别对应的内角为β、γ,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AC和BC的长度分别为a、b,则有:a² + b² = c²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三角学中的重要分支,是数学和物理学中非常基础而常用的知识。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三角函数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同时也是后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1.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正弦函数:sin α = a / c2.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BC的长度为b,则有余弦函数:cos α = b / c3.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直角边AC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BC的长度为b,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正切函数:tan α = b / a4. 余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直角边BC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BC的长度为b,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余切函数:cot α = a / b通过学习上述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更好地解决与其相关的问题。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三角函数公式

1.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而正弦、余弦和三角函数公式则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础。

这些公式不仅在数学中广泛应用,还与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公式和三角函数公式,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

2. 正弦、余弦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开始讨论正弦余弦公式和三角函数公式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正弦、余弦和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定义正弦、余弦和正切分别为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

具体来说,正弦定义为三角形中与一个角相对的边长与斜边长的比值,余弦定义为三角形中与直角相邻的边与斜边的比值,而正切定义为与一个角相对的边与与直角相邻的边的比值。

3. 三角形正弦余弦公式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公式是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公式之一。

正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余弦公式则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正弦公式表达了三角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sin(A)/a = sin(B)/b = sin(C)/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角度,a、b、c分别是它们相对的边长。

余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a^2 = b^2 + c^2 - 2bc * cos(A),b^2 = a^2 + c^2 - 2ac * cos(B),c^2 = a^2 +b^2 - 2ab * cos(C)。

4. 三角函数公式在三角学中,三角函数公式是求解三角函数相关问题的基础。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等,它们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正弦函数表达了角度与三角形中边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sin(θ) = a/c,其中θ为角度,a为与θ相对的边长,c为斜边长。

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关系类似。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公式和三角函数公式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常用三角公式大全及其记法

常用三角公式大全及其记法

常用三角公式大全及其记法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后续高级数学学习的基础。

掌握三角函数的常用公式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与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其记法。

1.正弦函数的相关公式:(1)正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称为正弦,记为sin(A)。

(2)角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3)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4)半角公式:sin(A/2) = ±√[(1-cosA)/2]2.余弦函数的相关公式:(1)余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为余弦,记为cos(A)。

(2)角和差公式: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3)倍角公式:cos2A = cos^2A - sin^2A = 2*cos^2A - 1 = 1 - 2*sin^2A(4)半角公式:cos(A/2) = ±√[(1+cosA)/2]3.正切函数的相关公式:(1)正切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A,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称为正切,记为tan(A)。

(2)角和差公式:tan(A ± B) = (tanA ± tanB)/(1 ∓ tanA*tanB)(3)倍角公式:tan2A = (2*tanA)/(1-tan^2A)4.角度和弧度的换算:弧度是角度的一种度量单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角度和弧度的互换:弧度=角度*π/180角度=弧度*180/π5.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其中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为2π,正切函数的周期是π。

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

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

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数学三角公式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常见三角诱导公式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设α为任意锐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公式二: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设α为任意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公式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SinA=1-2SinA=2CosA-1tan2A=(2tanA)/(1-tanA)(注:SinA是sinA的平方sin2(A))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积化和差公式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cosαcosβ=[cos(α+β)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第11页/共11页。

【初中数学】三角形与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三角形与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三角形与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形与三角函数】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等于其他两边以及对应角余弦的交叉乘积的和,即a=ccosb+bcosc。

三角形与三角函数1、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外接圆的半径)2.切线定理(纳皮尔类比):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和之比等于相应半角上的差和之比,即(a-b)/(a+b)=Tan[(a-b)/2]/Tan[(a+b)/2]=Tan[(a-b)/2]/cot(C/2)三、三角形中的恒等式:对于任何非直角三角形,比如ABC,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证明:已知(a+b)=(π-C)所以tan(a+b)=tan(π-c)然后(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类似地,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n∈z)时,总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域和范围sin(x),cos(x)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1,1]。

Tan(x)的定义域是x,它不等于π/2+Kπ(K)∈ z),值域为r。

cot(x)的定义域为x不等于kπ(k∈z),值域为r。

y=a·sin(x)+B·cos(x)+C的取值范围为[C-√ (a+b),C+√ (a+b)]三角函数的画法以y=SiNx的图像为例,获得y=asin的(ωx+φ)图像:方法一:Y=SiNx→ [左移](φ>0)/右移(φ<0)oooφO单位]→ y=sin(x)+φ)→ 【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扩展到原来的(1/ω)】→y=sin(ωx+φ)→ [纵坐标更改为原始a 倍(伸长[a>1]/缩短[0]方法二:Y=SiNx→ [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扩展到原来的(1/ω)]→y=sinωX→ 【向左移动】(φ>0)/向右移动(φ<0)oφo/ω[单位]→ y=sin(ωx+φ)→ [纵坐标更改为原始a倍(伸长[a>1]/缩短[0]温馨提示: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之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cosa。

任意三角形三角函数公式

任意三角形三角函数公式

任意三角形三角函数公式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描述了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边长,A、B、C分别代表对应的角度。

正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各个边长和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第三条边的长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另一个重要的公式,它描述了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边长,C代表对应的角度。

余弦定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各个边长和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其中一个角的大小。

三、正切定理正切定理是三角形中另一个重要的公式,它描述了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正切定理可以表示为:tanA = a/b其中,a、b分别代表三角形的边长,A代表对应的角度。

正切定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各个边长和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夹角,可以利用正切定理求解另一边的长度。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是三角形三角函数公式中非常重要的三个公式。

它们描述了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各个边长和角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公式来解决各种问题,如测量不规则地形的高度、计算天体的距离等等。

因此,掌握和理解这些公式对于数学和物理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和应用这些公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单位的统一,确保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单位是一致的,否则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其次,要注意角度的选择,一般使用弧度作为单位,但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使用角度制,需要进行转换。

此外,还需要注意精度问题,尽量使用精确的数值进行计算,避免舍入误差的累积。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公式一览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公式一览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公式一览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三角函数主要涉及角的度量和三角关系,解三角形则是通过给定的一些已知信息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公式,其中包括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利用这些函数求解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和应用。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 正弦函数(sin)正弦函数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1,1]。

它的定义公式为:sinθ = 对边 / 斜边sin(θ + 2πk) =sinθsin(π/2 - θ) = cosθ2. 余弦函数(cos)余弦函数也是一个周期函数,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1,1]。

它的定义公式为:cosθ = 邻边 / 斜边cos(θ + 2πk) = cosθcos(π/2 - θ) = sinθ3. 正切函数(tan)正切函数是无界函数,其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整个实数轴。

它的定义公式为:tanθ = 正弦 / 余弦 = 对边 / 邻边tan(θ + πk) = tanθtan(π/2 - θ) = 1 / tanθ4. 余切函数(cot)余切函数也是无界函数,定义域是所有实数,值域是整个实数轴。

它的定义公式为:cotθ = 余弦 / 正弦 = 邻边 / 对边cot(θ + πk) = cotθcot(π/2 - θ) = 1 / cotθ5. 正割函数(sec)正割函数是无界函数,其定义域是除了90°的倍数的所有实数,值域是(-∞,-1]∪[1,+∞)。

它的定义公式为:secθ = 1 / 余弦 = 斜边 / 邻边sec(θ + 2πk) = secθsec(θ + π) = -secθ6. 余割函数(cosec)余割函数也是无界函数,定义域是除了180°的倍数的所有实数,值域是(-∞,-1]∪[1,+∞)。

它的定义公式为:cosecθ = 1 / 正弦 = 斜边 / 对边cosec(θ + 2πk) = cosecθcosec(θ + π) = -cosecθ二、解三角形的公式解三角形是指通过给定的一些已知信息(如边长或角度)来求解三角形的未知信息。

三角公式总结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公式总结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公式总结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公式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和差化积公式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这些公式。

1. 正弦定理(Sine Rule):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边长a、b、c与其对应的角A、B、C满足如下关系:a/sinA = b/sinB = c/sinC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已知三角形任意两边及其夹角,求解三角形内外角和的问题。

2. 余弦定理(Cosine Rule):在一个三角形ABC中,边长a、b、c 与其对应的角A、B、C满足如下关系:a^2 = b^2 + c^2 - 2bc*cosAb^2 = a^2 + c^2 - 2ac*cosBc^2 = a^2 + b^2 - 2ab*cosC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解三角形内外角和的问题。

3. 诱导公式(Tangent Addition Formula):对于角A和角B,有如下关系: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角的和与差的正切值。

4. 二倍角公式(Double Angle Formula):对于角A,有如下关系:sin(2A) = 2*sinA*cosAcos(2A) = cos^2(A) - sin^2(A)tan(2A) = 2*tanA / (1 - tan^2(A))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角的两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5. 半角公式(Half Angle Formula):对于角A,有如下关系:sin(A/2) = ±√[(1 - cosA) / 2]cos(A/2) = ±√[(1 + cosA) / 2]tan(A/2) = ±√[(1 - cosA) / (1 + cosA)]这个公式可以用于求解角的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

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

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数学三角公式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控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觉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常见三角引诱公式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设α为任意锐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公式二: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设α为任意角,弧度制下的角的表示: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公式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tan2A=(2tanA)/(1-tanA^2)(注:SinA^2是sinA的平方sin2(A))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cot(A/2)=sinA/(1-cosA)=(1+cosA)/sinA.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 积化和差公式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α/2)]cosα=[1-tan^(α/2)]/1+tan^(α/2)]tanα=2tan(α/2)/[1-tan^(α/2)]三角形的公式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相互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相互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类似91.类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类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类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类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类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类似96.性质定理1类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类似比97.性质定理2类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类似比98.性质定理3类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类似比的平方初一数学三角形公式总结到此结束。

初等数学的三角公式

初等数学的三角公式

初等数学的三角公式初等数学中的三角公式是指与三角函数相关的一些基本公式和恒等式。

三角公式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三角公式,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边长分别为a、b、c,角度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ABC的内角。

正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通过已知两边和夹角,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通过已知三边长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三角形的各个角度。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三角形中常用的定理之一。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边长分别为a、b、c,角度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C为三角形ABC的内角。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通过已知两边和夹角,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通过已知三边长度,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三角形的各个角度。

三、正切定理正切定理是三角函数中的另一个重要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边长分别为a、b、c,角度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关系成立:tanA = (b+c) / (a-b)tanB = (c+a) / (b-c)tanC = (a+b) / (c-a)正切定理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角度。

通过已知两边长度和夹角,可以利用正切定理计算出第三边的长度。

四、倍角公式倍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公式之一,用于计算角的两倍或半角的值。

以下是常见的倍角公式:sin2A = 2sinAcosAcos2A = cos²A - sin²Atan2A = (2tanA) / (1-tan²A)倍角公式可以用于求解三角函数的特殊值,如sin60°、cos45°等。

三角函数三角形公式

三角函数三角形公式

三角函数三角形公式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正弦定理的表达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C表示三个对应的角度。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一个三角形的边长。

假设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5cm和8cm,夹角为30°。

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求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5/sin30° = 8/sinB通过移项,我们可以得到:sinB = (8*sin30°)/5利用三角函数表,我们可以得到sin30°的值为0.5。

代入公式,我们可以求得sinB的值为0.8。

通过反函数,我们可以得到角度B的值为53.13°。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三边的长度为10cm。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之一。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C表示夹角的角度。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一个三角形的角度。

假设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cm和4cm,夹角为60°。

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求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c^2 = 3^2 + 4^2 - 2*3*4*cos60°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c^2的值为19。

因此,第三边的长度c为√19 cm。

三、正切定理正切定理是三角形中的另一个重要定理。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正切定理的表达式为:tanA = (b*sinC)/(a - b*cosC)其中,a、b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A表示夹角的角度,C表示另一个角度。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正切定理来计算一个三角形的角度。

三角计算公式

三角计算公式

三角计算公式三角计算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各种三角形的计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和方法。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1. 正弦函数公式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它是一个周期函数,它的公式如下:sin(α) = 对边 / 斜边其中,α 表示三角形中的一个角,对边表示与这个角相对的边长,斜边表示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2. 余弦函数公式余弦函数是正弦函数的补函数,它的公式如下:cos(α) = 邻边 / 斜边其中,α 表示三角形中的一个角,邻边表示与这个角相邻的边长。

3. 正切函数公式正切函数是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比值,它的公式如下:tan(α) = 对边 / 邻边其中,α 表示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二、三角形的计算公式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形状之一,计算其面积常使用以下公式:面积 = 底边长 ×高 / 2其中,底边长表示三角形的底边长度,高表示垂直于底边的高度。

2. 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公式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包含一个90度角。

常见的计算公式如下: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其中,a 和 b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 表示斜边的长度。

正弦定理:sin(A) / a = sin(B) / b = sin(C) / c其中,A、B、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对应边的长度。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 cos(C)其中,a、b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 表示两条直角边之间的夹角。

三、三角计算的实际应用三角计算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测量和建筑等领域。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1. 测量影子的高度利用三角计算,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我们自己的身高和影子的长度来计算物体的高度。

具体操作是测量人的身高以及人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再测量物体的影子长度,然后应用正弦定理即可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函数一共有6个:直角三角形中:正弦:sin 对边比斜边余弦:cos 邻边比斜边正切:tan 对边比邻边余切:cot 邻边比对边正割:csc 斜边比对边余割:sec 斜边比邻边设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对边分别为a,b,c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R为该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b2=a2+c2-2accosBa2=b2+c2-2bccosA由余弦定理可推导出:a=bcosC+ccosBb=ccosA+acosCc=acosB+bcosA海仑公式:SΔABC=√[p(p-a)(p-b)(p-c)],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 p=(a+b+c)/21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一,诱导公式口诀:(分子)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1. sin (α+k·360)=sin αcos (α+k·360)=cos atan (α+k·360)=tan α2. sin(180°+β)=-sinαcos(180°+β)=-cosa3. sin(-α)=-sinacos(-a)=cosα4*. tan(180°+α)=tanαtan(-α)=tanα5. sin(180°-α)=sinαcos(180°-α)=-cosα6. sin(360°-α)=-sinαcos(360°-α)=cosα7. 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8*. 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9*. Sin(π/2+α)=cosαcos(π/2+a)=-sinα10*.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1. 两点距离公式2. S(α+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α+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3. S(α-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α-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4. T(α+β):T(α-β):5*.三,二倍角公式1. S2α: sin2α=2sinαcosα2. C2a: cos2α=cos2α-sin2a3. T2α: tan2α=(2tanα)/(1-tan2α)4. C2a': cos2α=1-2sin2αcos2α=2cos2α-1四*,其它杂项(全部不可直接用)1.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sin(a+φ),其中tanφ=b/a,其终边过点(a, b) asinα+bcosα=cos(a-φ),其中tanφ=a/b,其终边过点(b,a) 2.降次,配方公式降次:sin2θ=(1-cos2θ)/2cos2θ=(1+cos2θ)/2配方1±sinθ=[sin(θ/2)±cos(θ/2)]21+cosθ=2cos2(θ/2)1-cosθ=2sin2(θ/2)3. 三倍角公式sin3θ=3sinθ-4sin3θcos3θ=4cos3-3cosθ4. 万能公式5. 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 书p45 例5(2)sinα-sinβ=cosα+cosβ=cosα-cosβ=6. 积化和差公式sinαsinβ=1/2[sin(α+β)+sin(α-β)] 书p45 例5(1)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7. 半角公式书p45 例4小计:57个另:三角函数口诀三角知识,自成体系,记忆口诀,一二三四。

一个定义,三角函数,两种制度,角度弧度。

三套公式,牢固记忆,同角诱导,加法定理。

同角公式,八个三组,平方关系,导数商数。

诱导公式,两类九组,象限定号,偶同奇余。

两角和差,欲求正弦,正余余正,符号同前。

两角和差,欲求余弦,余余正正,符号相反。

两角相等,倍角公式,逆向反推,半角极限。

加加减减,变量替换,积化和差,和奇互变。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sin(A-B) = sinAcosB-cos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cot(A+B) = (cotAcotB-1)/(cotB+cotA)cot(A-B) = (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 = 2tanA/(1-tan^2 A)Sin2A=2SinA•CosACos2A = Cos^2 A--Sin^2 A=2Cos^2 A—1=1—2sin^2 A三倍角公式sin3A = 3sinA-4(sinA)^3;cos3A = 4(cosA)^3 -3cosA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半角公式sin(A/2) = √{(1--cosA)/2}cos(A/2) = √{(1+cosA)/2}tan(A/2) = √{(1--cosA)/(1+cosA)}cot(A/2) = √{(1+cosA)/(1-cosA)}tan(A/2) = (1--cosA)/sinA=sinA/(1+cosA)和差化积sin(a)+sin(b) = 2sin[(a+b)/2]cos[(a-b)/2]sin(a)-sin(b) = 2cos[(a+b)/2]sin[(a-b)/2]cos(a)+cos(b) = 2cos[(a+b)/2]cos[(a-b)/2]cos(a)-cos(b) = -2sin[(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积化和差sin(a)sin(b) = -1/2*[cos(a+b)-cos(a-b)]cos(a)cos(b) = 1/2*[cos(a+b)+cos(a-b)]sin(a)cos(b) = 1/2*[sin(a+b)+sin(a-b)]cos(a)sin(b) = 1/2*[sin(a+b)-sin(a-b)]诱导公式sin(-a) = -sin(a)cos(-a) = cos(a)sin(π/2-a) = cos(a)cos(π/2-a) = sin(a)sin(π/2+a) = cos(a)cos(π/2+a) = -sin(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tgA=tanA = sinA/cosA万能公式sin(a) = [2tan(a/2)] / {1+[tan(a/2)]^2}cos(a) = {1-[tan(a/2)]^2} / {1+[tan(a/2)]^2}tan(a) = [2tan(a/2)]/{1-[tan(a/2)]^2}其它公式a•sin(a)+b•cos(a) = [√(a^2+b^2)]*sin(a+c) [其中,tan(c)=b/a]a•sin(a)-b•cos(a) = [√(a^2+b^2)]*cos(a-c) [其中,tan(c)=a/b]1+sin(a) = [sin(a/2)+cos(a/2)]^2;1-sin(a) = [sin(a/2)-cos(a/2)]^2;;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csc(a) = 1/sin(a)sec(a) = 1/cos(a)双曲函数sinh(a) = [e^a-e^(-a)]/2cosh(a) = [e^a+e^(-a)]/2tg h(a) = sin h(a)/cos h(a)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 sinαcos(2kπ+α)= cosαtan(2kπ+α)= tanαcot(2kπ+α)= cotα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 -sinαcos(-α)= cosαtan(-α)= -tanαcot(-α)= -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 -sinαcos(2π-α)= cosαtan(2π-α)= -tanαcot(2π-α)= -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 cosαcos(π/2+α)= -sinαtan (π/2+α)= -cotαcot (π/2+α)= -tanαsin (π/2-α)= cosαcos (π/2-α)= sinαtan (π/2-α)= cotαcot (π/2-α)= tanαsin (3π/2+α)= -cosαcos (3π/2+α)= sinαtan (3π/2+α)= -cotαcot (3π/2+α)= -tanαsin (3π/2-α)= -cosαcos (3π/2-α)= -sinαtan (3π/2-α)= cotαcot (3π/2-α)= tanα辅助角公式Asin α+Bcos α=√(A^2+B^2)sin(α+φ)(tan φ=B/A )Asin α+Bcos α=√(A^2+B^2)cos(α-φ)(tan φ=A/B )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cos^2α=(1+cos(2α))/2=covers(2α)/2tan^2α=(1-cos(2α))/(1+cos(2α))三角和的三角函数:sin(α+β+γ)=sin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cos γ+cos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sin γcos(α+β+γ)=cos α·cos β·cos γ-cos α·sin β·sin γ-sin α·cos β·sin γ-sin α·sin β·cos γtan(α+β+γ)=(tan α+tan β+tan γ-tan α·tan β·tan γ)/(1-tan α·tan β-tan β·tan γ-tan γ·tan α)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