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珠三角:
3、经济概况(2001)
城市 广州 深圳 总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 (km2)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户籍人口 人均GDP(元)
珠 三 角 经 济 区
珠海 佛山 江门 东莞 中山 肇庆 惠州 小计 香港 澳门 总计
994.20 700.88 123.55 533.77 395.68 644.58 236.33 154.28 294.81 4087.08 672.5 43.67 4803.25
2001
8523
141.9200
80.05
90.08
8.88
28.57
5、区域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
区域 面积 (km2) 户籍人口 (万人) GDP 人均GDP (当年价、亿元) (当年价、元) 美元 美元 外贸出口值 (亿元) 美元
珠江三角 洲经济区
41698 (0.42%)
2336.79
1011.57 (8.9%)
– (2)与珠三角联系的减弱



– (3)区域影响力下降


1.3 广州与周边地区关系重建与中心性强 化(1990年代中期以来)
图1-1 珠江三角洲1980—2001年GDP增长速度图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年份
19 80 19 81 19 82 19 83 19 84 19 85 19 86 19 87 19 88 19 89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珠三角

产业结构
1979—2001年间,第一产业比重由26.88%下降到6.00%, 第二产业比重在绝大部分时间维持在45%—50%之间,第三 产业的比重从27.91%上升到44.85%。
图1-2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图
比重 60% 50% 40% 30% 20% 10% 0%
1979
1980
1981


经济高速增长
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工业总产值保持着年均30%以上的增长 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也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
1983-1996年珠三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50.00
增长比率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 83 19 84 19 85 19 86 19 87 19 88 19 89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899.43
22.99 2830.71 739.02 (28.0%)
注:括号内的百分比为占全国比重
区域比较
—港口、航空港、金融、流通
2001年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百万标准箱) 大珠三角 24.55 (广州+深圳+香港) 长三角 6.34(上海)
机场货运量(千吨)
2955.11 (广州+深圳+香港+澳 门)

珠三角城市内部,广 州重新崛起,深圳、 东莞、惠州等东岸城 市GDP占珠三角的比 重继续上升
2001年珠三角城市发展情况

超口口深 过达突圳 到破进 入 万 特 。万万大 ,,城 佛东市 山莞行 市市列 人总, 口人人
700 644 500
三、空间格局
1、空间格局的演变
1.1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中心行政 等级体系与中心-边缘结构
年份
产业结构日渐优化
珠三角内部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是高速而
相对均衡,但深圳珠海等城市相对更快
1983-1996年珠三角各市经济增长速度 100.00 80.00 广州 深圳 珠海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佛山 肇庆
增长比率
60.00 40.00 20.00 0.00 -20.00
19 83 19 84 19 85 19 86 19 87 19 88 19 89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城镇体系
年份 1978
1 广州 — —
1984
1 广州 0 5
佛山、东莞 顺德、南海 中山
1993
1 广州 1 深圳 11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336
993 3999 7526
7.3895
15.4140 86.0266 125.4100
58.19
63.69 69.73 77.89
80.40
76.18 71.09 86.05
3.75
5.35 6.84 8.42
15.90
14.98 17.87 21.13
珠海、佛山、东莞 中山、惠州、肇庆、江门 新会、南海、顺德、番禺
2001
2 广州、深圳 1 珠海 13
佛山、东莞、中山、惠州 肇庆、江门、新会、台山 南海、顺德、惠东、惠阳、增城
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 大城市 (50-100万) 中等城市 (20-50万)
小城市 (10-20万)
4
佛山 江门 肇庆 石歧
68.52 (珠三角+香港) 15.57 (深圳+香港)
1000.05(上 海)
3.15(上海) 11.80(上海)
国际旅游收入(十亿美元) 2002年6月股票日均交易总量(十 亿元)
全国三大经济区域城镇发展状况
二、经济发展
2.1 总体发展概况

经济增长
1979-200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78%, 远高于同期9.6%的全国平均增速和19.55%的全省平均增速。
3754.10
908.29 (34.1%)
香港
澳门 大珠江 三角洲 长江 三角洲
1100
25.8 42823.8 99700 (1.00%)
672.5
43.67 3052.96 7446
1619.32
61.99 2692.88 2053.75 (17.7%)
24080
14280.95 8820.55 2758.20
38007(市区) 43355 21306 31972 16155 37777 26994 14413(市区) 17211(市区) —— 201630.2 118079.3 ——
大珠 三角
4、区域地位
年 份 珠江三角洲 GDP (亿元) 131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115 占广东省的比重(%) GDP 52.39 实际利用外资 47.22 占全国的比重(%) GDP 2.89 实际利用外资 3.30



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州一枝独秀,犹如一个孤岛,其 周边地区似乎是另一发展体系,形成一种城-乡、工 -农的二元体系,中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 1978年,珠三角地区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仅广州一 个,此外无一20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10-20万 人口城市仅佛山、江门、肇庆、石歧四个。经济上广 州也占绝对优势,1978年,广州占整个珠三角GDP 总额的44%。 整个研究区域形成一种以广州为中心的纵向行政等级 体系;城市间横向经济联系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由广 州到沿海逐步降低,辐射力逐步减弱,到边境形成绝 缘带,形成“一翼发展、单向辐射”的发展格局。
年份
周边城市崛起,广州相对地位下降,香港成 为珠三角发展的实质中心
1993年珠三角城市发展情况

城深 市圳 大进 幅入 度大 增城 加市 行 列 , 中 小
第四阶段:90年代中至今,经济调整优化
阶段



特点:
经济 “软着陆”后调整发展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市均低于20%的水平
1995-2001年珠三角各市经济增长速度
1.2 改革开放前期(1978年-1990年代中) 珠三角地区的崛起与对于广州的离心化

对外开放、香港介入、外资驱动,香港成为珠三 角发展的实质中心

珠三角自下而上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广州行政与 经济影响力下降,出现离心化趋向
经济特区建设,穗-深-港发展走廊的形成 双向辐射、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5.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份
2000 2001
广州 深圳 珠海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佛山 肇庆
增长比率
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阶 段 (第一产业比重<10%,第 三产业比重>40% )
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
2005.4
内容提要


区域概况 经济发展 空间格局 发展展望
一、区域概况
1、区域概念与范围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 经济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
–珠三角经济区(小珠三角):广东省政府于
1994年确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市、 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 莞市、惠州市(龙门县除外)及肇庆市区和高要、 四会两个县级市,陆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 –大珠三角: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

广州中心性下降
– (1)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周边区域,在珠三角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1980年广州 占珠三角GDP总额的44%,1985年下降到36%,1990年为32% 产业上:广州自成体系,珠三角其他城市以香港为核心发展,二者联系不密切,存 在竞争关系,且竞争中广州处于劣势。 空间上:广州本身局限于老八区,主要向东拓展,与周边空间矛盾不突出。 周边地区自下而上的发展,空间扩展迅速,方向上向南为主、背离广州。二 者衔接要求不大,协调要求不明显。 设施上:广州与周边交通联系不发达;珠江东岸形成穗港深走廊,西岸则很 松散,甚至番禺都很不方便。 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区域关系从行政等级联系向横向经济联 系的转变、经济领域的权力下放以及地方主义的抬头等,使广州原有的行政 与计划控制力不断减弱。 由于经济开放缺乏相应的市场发育与经济利益调节机制,使地方利益关系演 化为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地方分割,广州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面临地区壁垒, 自身发展都已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中心城市的作用更是难以发挥。
8
深圳、番禺 台山、开平 新会、江门 肇庆、惠州
15
增城、从化、花都、惠东 惠阳、博罗、台山、开平 鹤山、恩平、三水、高要、四会
9
从化、博罗、开平 鹤山、恩平、三水 高明、高要、四会
建制镇
32
392

土地利用情况
2.2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

结合以上 经济增长 和产业结 构图划分 为四个发 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经 济缓慢发展阶段

百度文库
特征: 地处国防前线和实行经济闭关政策,国家投资少,外 经济交往的规模和范围小,经济发展不快。 城镇发展缓慢,珠三角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地位有所 下降 1978年仅比1949年增加佛山、江门、肇庆、惠州等4个 城市,除广州是特大城市外,没有形成一个超过20万 人口的中等城市,10~2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佛山、江 门、肇庆和石歧,仅有32个建制镇。
广州中心城市地位依然突出,但有下降趋势, 深圳地位上升迅速
环珠江口城市迅速崛起
佛 市步山 规入、 模中东 等莞 城、 市顺 行德 列、 ,南 深海 圳、 达中 到山 小开 城始
第三阶段:1984—90年代中,经济高速增
长阶段

特征: 开放由点及面,改革由局部转向全面。珠江三角洲开 放区形成并不断扩大。 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日渐优化 珠三角内部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是高速而相对均衡, 但深圳珠海等城市相对更快 周边城市崛起,广州相对地位下降,香港成为珠三角 发展的实质中心
7434 1948 1560 3888 9541 2465 1800 3923 8863 41698 1101 25.8 42823.8
2685.76 1954.65 366.59 1068.36 615.16 578.93 362.50 269.38 461.31 8363.94 12625.85 498.02 22265.48

第二阶段:1979-1983年社会经济起步阶段


特征:
经济改革在试点中摸索 (深圳、珠海) 产业结构仍然 没有多大改变 (右图)
珠三角内部城市经济发展出现明显不均衡态
1979-1984珠江三角洲各市发展速度情况表
增长比率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0.0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年份 广州 深圳 珠海 惠州 东莞 中山 江门 佛山 肇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