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孔蛋白(aquaporin AQPs) 是一类对水分子专一的通道蛋白,它介导 细胞或细胞器与介质之间水分的快速运输,是 水分进出细胞的主要途径。 植物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 质膜内在蛋白 液泡膜内在蛋白 根瘤共生体外周膜上内在蛋白 是通道蛋白家族中的一个类群。 结构的多样性是植物水孔蛋白的特点。
水孔蛋白的结构 单个水孔蛋白
3、束缚水和自由水
束缚水(bound water) : 靠近胶粒、因被胶粒吸 附而束缚、不易移动的水分. 自由水(free water): 距离胶粒较远、可自由流 动的水分.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自由水含量越大,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但植物要有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 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因此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 密切相关.
水分跨过细胞的途径
A
B
A: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扩散 B:水分急流通过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三.渗透作用(osmosis) (一)渗透作用 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性膜的扩散 作用。是扩散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半透性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 也叫选择性膜,它只允许水或某些分子 通过,而不允许其他分子通过。
含有6个α-螺旋跨膜区,内部形成狭窄的水通道, 水分子是从亚单位的中心穿过,呈“滴漏”模型。
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 跨膜通道蛋白,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离子和 代谢物通过。
0.2nm < 水通道半径 > 0.15nm (最小的溶质半径) (水分子半径)
周质
LA LC
水孔蛋白的每个亚单 位含跨越脂双层的6 个α-螺旋区段
如0.1mol葡萄糖溶于水后,浓度为0.1mol/L 0.1molNaCl溶于水后,渗透效应数为0.2mol /L 在20℃(293K)温度时, 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势为﹣0.244MPa NaCl溶液的渗透势为﹣0.488MPa
渗透势的计算 范德霍夫(Vant Hoff)方程式 = – iCRT i:溶质的解离系数 蔗糖i =1 CaCl2 i = 2.6 NaCl i =1.8 C:等渗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mol· kg-1) R:气体常数(0﹒00083dm3MPa · mol-1· K -1) T:绝对温度(K),273+t℃(实验当时温度) 水势单位换算: 1 MPa (兆帕)= 106 Pa = 10 bar = 9.87atm 1 atm = 1.013105Pa = 1.013bar
• 蛋白质颗粒大小为0.1—0.001nm, 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具有胶体性质。
2、原生质胶体性质-(4) – 溶胶状(sol): 原生质胶粒完全分散在介质中,胶粒之间联 系减弱,呈现溶液状。
– 凝胶状(gel): 原生质胶粒之间结成网状,水分子在网眼之 中,胶体失去流动性而凝结,呈现凝胶状。
除了休眠种子细胞质呈凝胶状外,大多数情 况下,细胞质呈溶胶状.
水势w = 渗透势 + 压力势 p +重力势 g + 衬质势m 重力势 g 、衬质势m均在计算时省 略不计。 植物细胞水势w =渗透势 + 压力势 p
+1.5 1.0 压力势( p )
MPa
0.5 0 -0.5 -1.0 -1.5 -2.0 -2.5 0.9 1.0 不膨胀 1.1 1.2 1.3 1.4 1.5 完全膨胀 渗透势( ) 水势( w )
重力势(gravity potential) g 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 依赖参于状态下水的高度、密度和重力加速 度而定。 g = Pwgh Pw :水的密度 g: 重力加速度 h: 水相对参考状态时的高度 通常省略不计。
衬质势(matrix potential )m 细胞原生质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粒)和 细胞壁纤维素的亲水性都处于凝胶状,及毛 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吸引)而引起的水势降 低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溶于水的非透性溶质 纯水
半透性膜
渗透作用产生的原因: 1.半透性膜的存在 2.膜两侧的浓度差——水势差的存在 水势差越大,渗透作用越强,渗透速度 越快。
(二)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洋葱细胞硝酸钙处理后的质壁分离情况
植物细胞渗透作用产生的因素
半透性膜的存在—— 原生质体
(质膜、细胞质、液泡膜) 膜两侧的浓度差—— 细胞内外水势差的存在 质壁分离(plasmolysis):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 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Y
两个相邻细胞之间水分移动图解
水势大向小的方向移动; 水势差越大移动速度越快
渗透作用与扩散、集流的关系
在水分跨植物细胞膜的渗透过程中,渗透作 用的进行与扩散和集流都有关系: 在扩散中,分子的运动由浓度梯度推动; 在集流中,压力梯度是集流的动力。
水分跨植物细胞膜的渗透运动包括: 水分子跨膜的扩散 水分子通过膜上通道蛋白的集流运动。
2、原生质胶体性质-(2) 悬浮液
颗粒大小 > 0.1nm
胶体
0.1— 0.001nm
真溶液
<0.001nm
透明程度
稳定性
不透明
不稳定
半透明
稳定
透明
极稳定
2、原生质胶体性质-(3)
原生质胶体 • 蛋白质分子结构: 内部是疏水基(烷烃基、苯基等) 外部是亲水基(-NH2、 -OH 、 - COOH等) 易与水起水合作用(hydration);
( 2 )水分子的极性
H2O分子中,氧原子一端带 部分负电荷,每个氢原子 带部分正电荷。由于正、 负电荷相等,所以H2O分 子仍表现电中性。
因氧原子的电负性(指在 分子内一个原子吸引电子的 能力)比氢原子大,使得共 价键中的一对电子偏向于氧 原子。但由于2个氢原子不 对称的位于氧原子的一侧, 所以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 合,这样成为极性分子。
二.集流(mass flow)
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 (如组成水溶液的各种物质分子)在压 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植物体内的水分集流是通过膜上的水 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集流为长距离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木质部导管和韧皮部筛管中的溶液移动 只有在外力(如重力或压力)存在时,才会产生集流。 与扩散不同,集流与溶质的浓度梯度无关。
2、植物细胞的水势 纯水的自由能最大,其水势最高,水势值定为零。
水势w = 渗透势 + 压力势p + 重力势g
植物细胞渗透作用与物理渗透现象区别: 1.植物细胞渗透作用不完全决定于渗透势,因原生 质体的外围有细胞壁,限制原生质体膨胀; 2. 细胞中亲水胶体的吸水能力。
渗透势(osmosic potential) (或溶质势 solute potential 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部分。 其水势低于纯水,为一负值。 溶液的渗透势决定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总数。
渗透势 与压力势p绝对值相等时, 水势w = 0
当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 水势w= 渗透势 风干种子细胞 水势w= 衬质势m
(四)细胞间水分的移动 = - 1.4MPa p = + 1.4MPa w= - 0.6MPa
X
= - 1.2MPa p = + 0.4MPa w= - 0.8MPa
细胞的相对体积
植物细胞的相对体积变化与水势( w )、 渗透势( )和压力势( p )之间的关系图解
当压力势足够大时,就能阻止外界水分进 入细胞液,于是水分进出达到平衡,水的 净转移停止。 正是由于细胞内正的压力势与负的渗透势 相平衡,使细胞不再吸水,最终细胞的水 势与外界纯水的水势相等(即为零),但 细胞液本身的水势永远是小于零。
伸入细胞的三个膜外 环LA、LC、LD
HB HE
LD 细胞质
两个膜内环HB、HE, 都含高度保守区特征 序列NPA (天冬酰胺 Asn-脯氨酸Pro-丙氨 酸Ala )以相反方向 排列,成对称分子结 构,位于水孔蛋白中 心部位,形成最窄的 通道,形如“水 漏” 。
水孔蛋白的“水漏模型”
水孔蛋白单体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 植物的含水量
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 水生 > 陆生,草本 > 木本 2、同一种植物不同环境中不同 荫蔽、潮湿 > 向阳、干燥 3、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不同组织中 生长旺盛部位含水量较多
二.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1、水分子的性质 (1)水分子的结构 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2个O-H间的键角平均约 为1050 ,呈现V型结构。
一般以同型四 聚体形式存在
水孔蛋白单体中间狭窄的四聚体
水孔蛋白的活性调节 ——调控转录后水平,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调节水孔蛋白的活性。 依赖于Ca2+的蛋白激酶可使特殊的丝氨酸 残基磷酸化,水孔蛋白的水通道加宽,水集流通 过量剧增;当丝氨酸残基的磷酸基团去除,水 通道变窄,水集流通过量减少。
——调节水孔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转录水平, 控制水孔蛋白的合成速度。
水势
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 1mol 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
水势(water potential):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水的化学势N · m · mol-1 水势 = ———————————— 水的偏摩尔体积 m3 · mol -1
=N· m-2 = Pa(压力单位Pa cal,帕斯卡或Mpa兆帕) (1Mpa = 1 × 106 pa )
(3)水分子的氢键
相邻的H2O分子间,带部分 负电荷的氧原子与带部分正 电荷氢原子以静电引力相互 吸引,形成氢键。
氢键是一种比较弱的键, 但当体系中存在大量氢 键时,是产生缔合分子 的原因。液态水凝结成 冰时,全部水分子缔合 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 的缔合分子。
2、原生质胶体性质 -(1) 胶体系统(colloidal system) 定义:某一种物质细分到一定小的颗粒 (半径0.1 -0.001nm ),分散到某一适当 的介质中所组成的两相系统。
细胞未形成液泡之前,如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果实、 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吸水、生长点分生区细胞的吸水等, 压力势为零,其水势组分即衬质势。
对已形成中心大液泡的细胞,由于原生质仅为一薄层, 细胞含水量很高,衬质势趋于0,在计算时一般忽略不计。
植物细胞的吸涨吸水 干躁种子快速吸水就是一种亲水胶体膨胀的 现象。 吸涨力:衬质势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子的力。 吸涨作用:因吸涨力的存在而吸收水分子的 作用。 吸涨吸水:未形成液泡细胞以吸涨作用为动 力的吸水过程。 细胞内亲水物质通过吸涨力而结合的水为吸 涨水,它是束缚水的一部分。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一.根系吸水的途径
1.途径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 : 水分完全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移动,不越过任何膜。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 ) : 水分依次从一个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是 一个连续的整体。 跨膜途径 (transmembrane pathway ) : 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通过质膜、液泡膜 的两次跨膜。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的吸水方式 扩散-—物质依浓度梯度移动
集流-—物质依压力梯度移动 渗透作用-—物质依水势梯度移动 具有中心液泡成熟细胞 的吸水中占主要地位
一.扩散(diffusion)
扩散:物质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
区域顺浓度梯度均匀分布的现象。
扩散作为短距离 运输的有效方式: 水分子通过 膜脂双分子层进 行的细胞间水分 转移。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 p 由于细胞吸水膨胀后,对细胞壁产生一种 压力,常称作为膨压(turgor pressure) 。 相对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 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压力数值相等、方向相反 的反作用力。 压力势是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 水势的值。一般为一正值。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 :把发生质壁分离的 细胞浸在水势较高的溶液或蒸馏水中,外界的水分子 便进入细胞,液泡变大,整个原生质体慢慢地恢复原 状的现象。
(三)水势与细胞的水势 1、自由能和水势
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分为—— 束缚能(bound energy): 不能转化为用于作功的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用于作功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