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美关系》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中美关系》读书笔记
美国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同它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史学界和国际问题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同样,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引起美国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一百年来。中美之间的关系,曲曲折折,时好时坏。中美两国分局两个半球,距离遥远。但有时两国亲近如邻,两国人民来往如织。很多中国人有这样的感觉,与美国人交往比与其他国家的人交往更感亲近。这绝不是因为政策导向,也不是因为文化的接近。有时两国却交恶如仇,两国人民隔阂如山,甚至有人提出了“为什么中国人恨美国”的问题。这也不会但是政治原因,更不是由于种族的不同。对于这种爱恨交织的情结,至今仍未得到完美的解释。
中美两国人民有着许多共同点,中美两个国家也有着许多相似的需求。然而,两国间在历史上、文化上、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上更有着巨大的差别,他们成为阻碍两国接近的巨大鸿沟。因此,给两国关系造成矛盾的因素并不只是双方实际利益上的差异,两国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道路都影响到两国间的交往。
20世纪前半世纪是中国人争取独立的50年,也是美国人努力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50年。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人不断地掀起爱国主义运动,也不断地在斗争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而且为了取得成功还到处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寻找可以依赖的朋友。尽管从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也是入侵中国的列强之一,但美国政府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人的民主精神和多元文化,美国的物质援助,特别是美国在一些关键时候所做出的友好决定,总给中国人带来一点希望。正因为如此,中国各个时期的政府:清朝政务、北洋军阀
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甚至延安时期的革命政权在困难之时总想得到美国的支持和帮助。再加上地缘的因素,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反法西斯的使命使两国人民走到了一起。
然而,漂亮的允诺和豪爽的决定都不能掩盖美国自己的私利。“门户开放”是想保护美国在中国的市场,培养留学生是想扩大美国的文化影响,物质援助既有政治的需要也有长期的经济利益考虑,带头承认中华民国、带头放弃协定关税权和领事裁判权是想争取民心争取主动。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美国人有眼光有远见,不能不承认美国人有权先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
问题是考虑自己多了就会忘记了别人的利益,考虑自己眼前利益多了就会忘了长远的利益。美国政府为了避免同日本的矛盾竟然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的山东,为了反苏反共竟然会不顾一切地支持失去民心的国民党政权。
中国人要独立要自主还得靠自己。没有义和团难保中国不被逐渐瓜分,没有五四运动开始的爱国主义运动就不会有关税自主权的收回,没有顽强的抵抗日本侵略就甭想英美在领事裁判权问题上早日做出让步,甚至中国人在美国居留的权利也是中国人自己通过斗争得来的。
在这些斗争中,无论是中国那个时期的统治者还是美国统治者,往往无视中国人民的力量而过多地相信自己的意志。美国政府看不上眼的孙中山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运动能够发展到北伐,美国政府更视为敌人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运动能够建立起独立的新中国,无不是凭借了这个最最根本的力量——人民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两国的关系就处于隔绝状态。客观原因是国际上的冷战格局和中国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美苏主宰世界的格局使美国不可能接纳站在苏联阵营中
的中国,而新中国也不可能愿意靠近在内战期间站在自己对立面的美国。主观原因是两国决策者基本上是从意识形态着眼来看问题。在美国人眼里,共产主义如同洪水猛兽,向资本主义世界发起冲击,西方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在中国人眼里,资本主义是腐朽的,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势必要取代资本主义。从客观到主观的差异之大,中美两国出现对峙势所难免。
更糟糕的是发生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再加上台湾问题。对于这两场战争,美国人担心的是出现多米诺现象,中国人担心的是国家遭到侵犯。在朝鲜战场上,中美两国刀枪相见,虽然对两个民族都是不幸的,但这次教训使得两国在越南战争期间虽然各支持一方,但两国之间基本上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把它当作西太平洋的一道防线,中国则明确地指出它是自己的领土。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过于意识形态化,而忽略了中国的民族自尊。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领导人和60年代前期的美国领导人都曾分别向对方做出友好的表示,但因双方的国内因素制约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先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及其余波,后是中国的极左路线。庆幸的是,无论多么困难,两国政府都保持了大使级会谈这一对话渠道。虽然看起来没有多少成果,但对话就好,实际上在台湾试图进犯大陆时和中美关系改善的前夕,这个渠道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两国所处的困境促使两国领导人发现双方并非只有矛盾,还存在共同的利益——安全,因此在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和尼克松把手握在了一起。当我们庆祝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时,不要忘了,美国愿意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其最初前提确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虽然经过中方的斗争,美国理解了中国的立场,但第一个公报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后,由于双方战略的需要,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虽然两国之间时而也有小摩擦,但从未影响前进的势头。许多中美专家都把20世纪的80年代成为“蜜月”时期。谁也没有想到,刚过“蜜月”进入90年代,两国关系便大起大伏,震荡的频率有加快的趋势。实际上,90年代中,中美两国间高层互访之频繁、人员交流层面之宽、经贸往来数额之大,都是80年代无法比拟的。然而这一切都无法使两国平稳相处。无论是在人权问题上、台湾问题上,还是在经贸问题上,双方斗争都十分激烈,导致险象环生。其根源首先是国际环境的变化,中美之间由于冷战的结束,战略目标都进行了重大调整,深层次的矛盾突出起来。其次,中国出人预料的迅猛发展,使美国担心其霸权地位可能受到挑战,从而处处防范。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但反对霸权的原则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崛起的目标更承载了民族的期望。总之,中美之间进入了“蜜月”之后的磨合期,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庆幸的是,双方领导人在处理双边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去理解对方,求同存异,维护了一个正常的关系。
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对世界的责任,要求中美妥善地处理两国关系。这不仅涉及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更涉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美国总统布什称中美之间的关系复杂。确实,中美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反法西斯的同盟国,共同浴血奋战。在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背景下,中美却在朝鲜和越南直接交手。在冷战结束后,中国不赞同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做法,但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和朝核问题上,两国又进行了有效的合作。虽然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但双方的经济依存度却不断在加深。虽然目前两国关系基本平稳,但由于美国推行“单极世界”战略,在全球调整军事部署,以及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使中美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变数。诸多历史上的纠纷、现实中的矛盾、对国际形势认识的分歧、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利益的差别,使得中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