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启示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944年12月28日, 西南联大师生欢送从军抗日同学
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耀眼成 就,抗日救亡的铁流中同样有他们刚毅坚卓的身影。 九年间,先后共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救亡 的大军,有14位联大学子献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13
四、东藏——薪火相传
大师云集, 群星璀璨
• 这是一批学贯中西的学者,其中既有国学大师陈寅恪、 哲学家汤用彤、经济学家陈岱孙、社会学家潘光旦、物 理学家吴有训、叶企孙这些久负盛名的学者;又有吴大 猷、费孝通、华罗庚这样一批在战火中回到祖国的年轻 学者;在西南联大条件最简陋的实验室里,却工作着中 国最负盛名的老师。
宗璞和冯友兰
宗璞 (著名作家,冯友兰之女): 有人就看见日本人坐在飞机里,
一面笑,一面往下投弹。因为没有 阻拦,它就飞得很低。我们就在这 种环境下,还是照常地上课,教书 的教书,学习的学习。
10
艰苦的环境
1939年,联大 新校舍
图书馆
图书馆内用废汽油桶、 木箱叠架起来的书架。
1944年,学校财政困难,
《新诗杂谈》
王力 《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 冯至 《歌德论述》、《杜甫传》 沈从文 《湘西》、《长河》
华罗庚 《堆垒素数论》
吴大猷 《多原子分子的机构及其振动光谱
周培源 湍流理论
15
五、北归——胜利前后
• 1946年的5月4日,西南联大在昆明举行 了最后一次毕业典礼。
• 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 张伯苓任常务委员负责领导全校工作
左起北大校长蒋梦麟 清华校长梅贻琦 南开校长张伯苓
• 临时大学于11月1日开始上课
7
二、西迁——在路上
临时大学西迁示意图
300余人构成的旅行团在迁滇的路上
1938年2月19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200多名 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开始西迁云南之路
被迫将校舍铁皮屋顶卖掉,
换成茅草顶
11
抗战中后期,物价暴涨, 闻一多不得已挂牌治印, 补贴家用
名师、教授们的生活同样 异常艰辛,闻一多、华罗庚两家 一度十几口人共居一室,中间用 布帘隔开,形成“布东考古布西算” 的奇特格局。
为躲避轰炸,教授们大多住 得分散,有的住在几十里外的远 郊,步行来上课,周培源先生骑自 养的马上课,从不迟到。
• 西南联大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耀眼成就,抗日 救亡的铁流中同样有他们刚毅坚卓的身影。九年间,先 后共有1200余名联大学子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大军,有14 位联大学子献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6
一、南渡——长沙岁月
• 1937年8月19日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 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师生接到教育部南迁长沙, 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通知
——朱光亚(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之父)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我在那里受到了良好的大学本科教育,
也在那里受到了同样良好的研究生教育,直至1944年取得硕士学位。战时,中国
大学的物质条件极差,然而,西南联大的师生却精神振奋,以极严谨的态度治学,
弥补了物质条件的不足。
——杨振宁 (诺贝尔奖获奖者)
——郑天挺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回首往事,西南联大给予我的教育永志不忘,由此确立我的报效祖国的决心
永世不移。
——陈茹玉 的几年,给我脑海里打下烙印最深的是“穷则思变”四个大字,就是
再穷也要拿出一流成果,出一流人才,学生要学出好名堂、好成绩。
——涂光炽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矿床学家)
西南联大启示录
吴邝 小
娟梅
主 讲 人 :
1
篇章一 历史追溯
2
关于西南联大的记忆

这个草创的新大学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在那强敌深入、
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弦歌不辍确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追求民
主与科学确是当时我们的共同认识和信念。
——陈岱孙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 我们这些西南联大的学子,深深地怀念着在“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和 “刚毅坚卓”校训熏陶下的岁月,深切感谢母校和老师们辛勤的培养之恩。
14
联大时期的部分成果: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汤用彤 《中国佛教史》
钱穆 《国史大纲》 郑天挺 《清史探微》 冯友兰 《贞元六书》
金岳霖 《知识论》、《论道》
陈序经 《文化学系统》
联大时期部分获奖著作
吴征镒 《滇南草本集》 潘光旦 《优生原理》 罗庸 《鸭池十讲》 朱自清 《诗言志辨》、《经典常谈》、
4
联大辉煌成就
• 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6位是 联大学生;

2000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9位科学家中,
有3位是联大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164人,
其中联大学生有90人

联大校友录上,还有两个更为耀眼的名字——杨
振宁、李政道,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5
• 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 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 域的经典;还有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 《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 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 《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 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 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大批奠 基性论著。
8
二、西迁——在路上
旅行团到达昆明
最后一批抵达长沙的 教授合影
长沙临时大学已经正式更名 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8年2月19日开始西迁云南的旅途, 旅行团在路途艰难的情况下,徒步68天, 三千多华里,于1938年4月平安到达目的地
9
三、东藏——艰苦岁月
日本飞机投弹
1938年的秋天,伴随着 日本飞机在昆明投下第一颗 炸弹,昆明从此不再宁静。 刚刚落脚昆明的联大师生在 炮火的洗礼中,拉开了战时 昆明生活的篇章。
3
关于西南联大的记忆

回忆昆明联大时清坐茶馆日复日设备简陋学习勤研究启蒙发源地——最
可贵的是敬业和团结精神。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西南联大三校之间均如此。
联大师生敬业精神和友爱、团结的优良传统,是能造就众多人才,驰名于中外的
主要原因。在抗战期间,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能亲赴前线或参加战斗,只有积
极从事科学研究,坚持谨严创造的精神,自学不倦,以期有所贡献于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