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bp
5bp
6bp
11bp 12bp
HpaⅠ C CGG HaeⅢ GG CC AvaⅡ G GWCC EcoRⅡ CCWGG BamHⅠ G GATTC SmaⅠ CCC GGG Bg1Ⅰ GCCNNNN NGGC BstXⅠ CCANNNNN NTGC N=A, T, G, C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同尾酶举例: 如:BamHI G GATCC BglII A GATCT MboI, Sau3AI N GATCN 上述几种限制酶产生的DNA片段仍可相连,由此形成的重 组分子能被 MboI和Sau3AI识别和酶切,但BamHI和BglII的识 别机率只有1/16。 BamHI + MboI A/C/G/T GATC BamHI和 BglII(AGATCT) 两种酶产生的相容性末端,相连 后不能为两种酶所识别和酶切。 BamHI + BglII A/G GATCT/C
EcoR I 5’-GAATTC-3’ 3’-CTTAAG-5’ Pst I 5’-CTGCAG-3’ 3’-GACGTC-5’ 产生粘性末端 EcoR V 5’-GATATC-3’ 3’-CTATAG-5’
产生平齐末端
生命科学学院
HindⅢ切割位点
DNA
HindⅢ
AA G C T T T T C G AA
免疫系统 限制/修饰系统
(R-M, 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修饰的phage λ (B)
EOP=10-4(限制作用)
大肠杆菌B
大肠杆菌K
EOP=10-4(限制作用) 修饰的phage λ (K)
EOP=1(修饰作用)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的作用 一是保护自身的DNA不受限制;
二是破坏外源DNA使之迅速降解。
基因工程中,应用采用缺少限制作用的菌株作为受体。 K12: rk+mk+ rk-mk- (用于转化实验) rk-mk+ (用于转化实验) rk+mk-(自杀型表型)
DNA A A TTCGA B AGCTT A C D
核酸内切酶HindⅢ对双链DNA分子的切割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III类限制性内切酶 在完全肯定的位点切割DNA(识别位点下游24-26bp), 但反应需要ATP、 Mg2+和SAM(S-腺苷蛋氨酸)。 •
EcoP1: AGACC
(1)识别位点序列
未甲基化修饰的双链DNA上的特殊靶序列(多数是回 文序列)。与DNA的来源无关。
•
A B C C’ B’ A’ 或 A’ B’ C’ C B A
A B N
B’ A’ 或
A B B’ A’ A B B’ A’
A’ B’ N’ B A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切割位点 识别位点处。 切开双链DNA。形成粘性末端(sticky end)或平齐末 端(blunt end)。如:
hsdS :编码产物协助上述两种酶行使相应功能 1968 Linn和Arber从E.coli B中发现限制酶Ⅰ 1970 Smith(美)在流感嗜血杆菌发现限制酶Ⅱ 1978 W. Arber,H. O.Smith,Nathans因发现限制性内 切酶及对其功能研究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Escherichia
Coli
Ry13
EcoBiblioteka Baidu I
属名 第三个字母。 种名 株系 编号 若种名头 2个字母相同则其中一个可用种名的第一和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四、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一)识别序列 识别顺序的碱基数一般为4-6 bp,少数识别更长,多 数识别位点具有旋转对称性(回文结构),少数的识别位 点在切割位点之外,具旋转对称性
注: SAM为S-腺苷甲硫氨酸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 I型限制性内切酶 首先由M. Meselson和R. Yuan在1968年从大肠杆菌 B 株和 K株分离的。 如 EcoB和 EcoK。 (1)识别位点序列 未甲基化修饰的特异序列。
EcoB: TGA(N)8TGCT EcoK:AAC(N)6GTGC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修饰(modification):指寄主本身的DNA,由于在合成 后通过甲基化酶的作用得以甲基化,使DNA得以修饰,从 而免遭自身限制性酶的破坏。
修饰作用:宿主细胞通过甲基化作用达到识别自身遗 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目的。 •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1973年H.O Smith和D. Nathans提议的命名系统,命名 原则如下: 1.用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字 母的略语表示寄主菌的物种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Eco表示; 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用Hin表示。 2. 用一个右下标的大写字母表示菌株或型。如EcoK, EcoR(现在都写成平行,如EcoRI)。 3. 如果一种特殊的寄主菌内有几种不同的限制与修复 系统,用罗马字母表示。如EcoR I,EcoR V。 4. 限制酶前面要带上R(Restriction), 修饰酶前面要带上M(Modification)。(现已省略)。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二、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酶):在细胞内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的一种酶。 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 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Ⅳ型三类。
基因工程中使用 主要特性 Ⅰ型 Ⅱ型 Ⅲ型
EcoP15: CAGCAG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用途不大。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及主要特性
主要特性 限制修饰 蛋白结构 辅助因子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 Ⅰ型 多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三聚体 ATP Mg2+ SAM 距识别序列1kb处 随机性切割 Ⅱ型 单一功能 同源三聚体 Mg2+ 4-6bp回文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切割 Ⅲ型 双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二聚体 ATP Mg2+ 距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 随机性切割
人们发现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都存在着一些功能性障碍。即所谓 的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简称(R/M体系)。 细菌的R/M体系 类似于免疫系统,能辨别自身的DNA与外来的DNA,并能使后者降解 掉。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限制(restriction):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以通过限制酶的 作用,破坏入侵的噬菌体DNA,导致噬菌体的寄主幅度受 到限制。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外源DNA,维护宿 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是依赖一 些酶(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DNA聚合酶等)作为 工具对基因进行人工切割,拼接和扩增等操作。所以把这 些酶称之为“工具酶”。工具酶是对野生菌株(或真核生 物如酵母)进行改造、优化、而产生的生物工程产品。 自然界的许多微生物体内存在着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 酶类。这些酶类参与微生物的核酸代谢,在核酸复制和修 复等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的酶还作为微生物区别自己 和非己的DNA进而降解非己DNA的防御工具。在研究掌握 了利用这些酶类对基因切割、拼接操作方法后,人类获得 了最好的基因工程工具。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章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DNA修饰酶 外切核酸酶 单链内切核酸酶
第七节
RNA酶
核酶(补充) 甲基化酶(补充)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任何一种生物体都存在防御外界物质进入的机制
2. 3’突出的末端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粘性末端的意义 ①连接便利 i)不同的DNA双链: 只要粘性末端碱基互补就可以连接。 这比连接两个平齐末端容易的多。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ii)同一个DNA分子内连接: 通过两个相同的粘性末端可以连接成环形分子。
② 5’末端标记 凸出的5’末端可用DNA多核苷酸激酶进行32P标记。 凸出的3’端可以通过末端转移酶添加几个多聚核苷酸 的尾巴(如AAA或TTT等)造成人工粘性末端。 ③ 补平成平齐末端 粘性末端可以用DNA聚合酶补平成平齐末端。 •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与限制与修饰系统相关的三个连锁基因: hsdR:编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sdM :编码DNA甲基化酶
大部分的大肠杆菌菌株含有3个位点特异的DNA甲基化酶。由dam基因 编码的甲基化酶把5—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基团转移到序列GATC上的腺苷酸 N6位置上。而dcm基因编码的甲基化酶在C5位置修饰序列CCAGG和CCTGG 内部的胞嘧啶残基。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五、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反应条件
1 U 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在最适反应条件和温度下,保温1小时, 使1μg DNA完全降解所需的酶蛋白量即为一个酶单位,用U表示。 大部分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反应条件: Tris-HCl 50mmol/L pH7.5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平头末端 •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四、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一)切割方式 同裂酶(isoschizomers):指来源不同但识别相同靶序列的核酸 内切酶。同裂酶进行同样的切割,产生不同或相同的末端。但有些同 裂酶对甲基化位点的敏感性不同。 同尾酶(isocaudamer):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 相同的粘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位点的选择余地 更大(相容性末端)。 常用的限制酶BamHⅠ、BclⅠ、 BglⅡ、Sau3AⅠ和XhoⅡ就是一 组同尾酶,它们切割DNA之后都形成由GATC 4个核苷酸组成的粘性 末端 杂种位点(hybrid 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粘性末端共 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般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四、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一)切割方式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双链DNA,水解磷酸二酯键 中3‘位酯键产生两个末端,末端结构是5’-P和3’-OH,产生 3种不同的切口。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 5’突出的末端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修饰 蛋白结构 辅助因子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
多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三聚体 ATP Mg2+ SAM 距识别序列1kb处 随机性切割
单一功能 同源三聚体 Mg2+ 4-6bp回文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切割
双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二聚体 ATP Mg2+ 距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 随机性切割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切割位点 在距离特异性识别位点约1000—1500 bp处随机切开 一条单链。
Recognize site 1-1.5kb
cut
(3)作用机理 需ATP、Mg2+和SAM(S-腺苷蛋氨酸)。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II类限制性内切酶 首先由H.O. Smith和K.W. Wilcox在1970年从流感嗜血 菌中分离出来。 分离的第一个酶是Hind Ⅱ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修饰(Modification) 细菌自身的DNA碱基被甲基化酶甲基化修饰所保护, 不能被自身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切割。 ① Dam甲基化酶 GATC 腺嘌呤N6位置引入甲基 ② Dcm甲基化酶 CCAGG或CCTGG序列在第二个C上C5位置上引 入甲基 •
生命科学学院
5bp
6bp
11bp 12bp
HpaⅠ C CGG HaeⅢ GG CC AvaⅡ G GWCC EcoRⅡ CCWGG BamHⅠ G GATTC SmaⅠ CCC GGG Bg1Ⅰ GCCNNNN NGGC BstXⅠ CCANNNNN NTGC N=A, T, G, C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同尾酶举例: 如:BamHI G GATCC BglII A GATCT MboI, Sau3AI N GATCN 上述几种限制酶产生的DNA片段仍可相连,由此形成的重 组分子能被 MboI和Sau3AI识别和酶切,但BamHI和BglII的识 别机率只有1/16。 BamHI + MboI A/C/G/T GATC BamHI和 BglII(AGATCT) 两种酶产生的相容性末端,相连 后不能为两种酶所识别和酶切。 BamHI + BglII A/G GATCT/C
EcoR I 5’-GAATTC-3’ 3’-CTTAAG-5’ Pst I 5’-CTGCAG-3’ 3’-GACGTC-5’ 产生粘性末端 EcoR V 5’-GATATC-3’ 3’-CTATAG-5’
产生平齐末端
生命科学学院
HindⅢ切割位点
DNA
HindⅢ
AA G C T T T T C G AA
免疫系统 限制/修饰系统
(R-M, 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修饰的phage λ (B)
EOP=10-4(限制作用)
大肠杆菌B
大肠杆菌K
EOP=10-4(限制作用) 修饰的phage λ (K)
EOP=1(修饰作用)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的作用 一是保护自身的DNA不受限制;
二是破坏外源DNA使之迅速降解。
基因工程中,应用采用缺少限制作用的菌株作为受体。 K12: rk+mk+ rk-mk- (用于转化实验) rk-mk+ (用于转化实验) rk+mk-(自杀型表型)
DNA A A TTCGA B AGCTT A C D
核酸内切酶HindⅢ对双链DNA分子的切割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III类限制性内切酶 在完全肯定的位点切割DNA(识别位点下游24-26bp), 但反应需要ATP、 Mg2+和SAM(S-腺苷蛋氨酸)。 •
EcoP1: AGACC
(1)识别位点序列
未甲基化修饰的双链DNA上的特殊靶序列(多数是回 文序列)。与DNA的来源无关。
•
A B C C’ B’ A’ 或 A’ B’ C’ C B A
A B N
B’ A’ 或
A B B’ A’ A B B’ A’
A’ B’ N’ B A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切割位点 识别位点处。 切开双链DNA。形成粘性末端(sticky end)或平齐末 端(blunt end)。如:
hsdS :编码产物协助上述两种酶行使相应功能 1968 Linn和Arber从E.coli B中发现限制酶Ⅰ 1970 Smith(美)在流感嗜血杆菌发现限制酶Ⅱ 1978 W. Arber,H. O.Smith,Nathans因发现限制性内 切酶及对其功能研究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Escherichia
Coli
Ry13
EcoBiblioteka Baidu I
属名 第三个字母。 种名 株系 编号 若种名头 2个字母相同则其中一个可用种名的第一和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四、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一)识别序列 识别顺序的碱基数一般为4-6 bp,少数识别更长,多 数识别位点具有旋转对称性(回文结构),少数的识别位 点在切割位点之外,具旋转对称性
注: SAM为S-腺苷甲硫氨酸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 I型限制性内切酶 首先由M. Meselson和R. Yuan在1968年从大肠杆菌 B 株和 K株分离的。 如 EcoB和 EcoK。 (1)识别位点序列 未甲基化修饰的特异序列。
EcoB: TGA(N)8TGCT EcoK:AAC(N)6GTGC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修饰(modification):指寄主本身的DNA,由于在合成 后通过甲基化酶的作用得以甲基化,使DNA得以修饰,从 而免遭自身限制性酶的破坏。
修饰作用:宿主细胞通过甲基化作用达到识别自身遗 传物质和外来遗传物质的目的。 •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三、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1973年H.O Smith和D. Nathans提议的命名系统,命名 原则如下: 1.用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字 母的略语表示寄主菌的物种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用Eco表示; 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用Hin表示。 2. 用一个右下标的大写字母表示菌株或型。如EcoK, EcoR(现在都写成平行,如EcoRI)。 3. 如果一种特殊的寄主菌内有几种不同的限制与修复 系统,用罗马字母表示。如EcoR I,EcoR V。 4. 限制酶前面要带上R(Restriction), 修饰酶前面要带上M(Modification)。(现已省略)。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二、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酶):在细胞内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对DNA分子进行切割的一种酶。 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 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Ⅳ型三类。
基因工程中使用 主要特性 Ⅰ型 Ⅱ型 Ⅲ型
EcoP15: CAGCAG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用途不大。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及主要特性
主要特性 限制修饰 蛋白结构 辅助因子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 Ⅰ型 多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三聚体 ATP Mg2+ SAM 距识别序列1kb处 随机性切割 Ⅱ型 单一功能 同源三聚体 Mg2+ 4-6bp回文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切割 Ⅲ型 双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二聚体 ATP Mg2+ 距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 随机性切割
人们发现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都存在着一些功能性障碍。即所谓 的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简称(R/M体系)。 细菌的R/M体系 类似于免疫系统,能辨别自身的DNA与外来的DNA,并能使后者降解 掉。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限制(restriction):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以通过限制酶的 作用,破坏入侵的噬菌体DNA,导致噬菌体的寄主幅度受 到限制。 限制作用:实际就是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外源DNA,维护宿 主遗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是依赖一 些酶(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DNA聚合酶等)作为 工具对基因进行人工切割,拼接和扩增等操作。所以把这 些酶称之为“工具酶”。工具酶是对野生菌株(或真核生 物如酵母)进行改造、优化、而产生的生物工程产品。 自然界的许多微生物体内存在着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 酶类。这些酶类参与微生物的核酸代谢,在核酸复制和修 复等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的酶还作为微生物区别自己 和非己的DNA进而降解非己DNA的防御工具。在研究掌握 了利用这些酶类对基因切割、拼接操作方法后,人类获得 了最好的基因工程工具。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章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DNA修饰酶 外切核酸酶 单链内切核酸酶
第七节
RNA酶
核酶(补充) 甲基化酶(补充)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任何一种生物体都存在防御外界物质进入的机制
2. 3’突出的末端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粘性末端的意义 ①连接便利 i)不同的DNA双链: 只要粘性末端碱基互补就可以连接。 这比连接两个平齐末端容易的多。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ii)同一个DNA分子内连接: 通过两个相同的粘性末端可以连接成环形分子。
② 5’末端标记 凸出的5’末端可用DNA多核苷酸激酶进行32P标记。 凸出的3’端可以通过末端转移酶添加几个多聚核苷酸 的尾巴(如AAA或TTT等)造成人工粘性末端。 ③ 补平成平齐末端 粘性末端可以用DNA聚合酶补平成平齐末端。 •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一、寄主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与限制与修饰系统相关的三个连锁基因: hsdR:编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hsdM :编码DNA甲基化酶
大部分的大肠杆菌菌株含有3个位点特异的DNA甲基化酶。由dam基因 编码的甲基化酶把5—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基团转移到序列GATC上的腺苷酸 N6位置上。而dcm基因编码的甲基化酶在C5位置修饰序列CCAGG和CCTGG 内部的胞嘧啶残基。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五、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反应条件
1 U 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在最适反应条件和温度下,保温1小时, 使1μg DNA完全降解所需的酶蛋白量即为一个酶单位,用U表示。 大部分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反应条件: Tris-HCl 50mmol/L pH7.5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平头末端 •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四、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一)切割方式 同裂酶(isoschizomers):指来源不同但识别相同靶序列的核酸 内切酶。同裂酶进行同样的切割,产生不同或相同的末端。但有些同 裂酶对甲基化位点的敏感性不同。 同尾酶(isocaudamer):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 相同的粘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位点的选择余地 更大(相容性末端)。 常用的限制酶BamHⅠ、BclⅠ、 BglⅡ、Sau3AⅠ和XhoⅡ就是一 组同尾酶,它们切割DNA之后都形成由GATC 4个核苷酸组成的粘性 末端 杂种位点(hybrid 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粘性末端共 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般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四、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一)切割方式 Ⅱ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双链DNA,水解磷酸二酯键 中3‘位酯键产生两个末端,末端结构是5’-P和3’-OH,产生 3种不同的切口。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 5’突出的末端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修饰 蛋白结构 辅助因子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
多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三聚体 ATP Mg2+ SAM 距识别序列1kb处 随机性切割
单一功能 同源三聚体 Mg2+ 4-6bp回文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切割
双功能(具甲基化) 异源二聚体 ATP Mg2+ 距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 随机性切割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切割位点 在距离特异性识别位点约1000—1500 bp处随机切开 一条单链。
Recognize site 1-1.5kb
cut
(3)作用机理 需ATP、Mg2+和SAM(S-腺苷蛋氨酸)。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 II类限制性内切酶 首先由H.O. Smith和K.W. Wilcox在1970年从流感嗜血 菌中分离出来。 分离的第一个酶是Hind Ⅱ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修饰(Modification) 细菌自身的DNA碱基被甲基化酶甲基化修饰所保护, 不能被自身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切割。 ① Dam甲基化酶 GATC 腺嘌呤N6位置引入甲基 ② Dcm甲基化酶 CCAGG或CCTGG序列在第二个C上C5位置上引 入甲基 •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