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题目

1.试述信息加工观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信息加工观与皮亚杰理论在

解读认知发展上的异同。(25分)

观点

a 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科学出现,主要探讨怎样用计算机来说明人认知活动,怎样用计算机来模拟人。强调在发展中认知过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关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解决各种认知任务的极为详细的模型。

b 信息加工限制,信息加工速度和信息加工容量,是解

释认知发展的一些基本概念

异同

同:目标相同,都是解读认知发展

异:

a.起源不同:皮亚杰重在认知发展,并分阶段;信息重在认知过程

b信息加工观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而皮亚杰强调个体的成熟作用基本都会达到相应的阶段,如客体永久性,而且一般来说不同认知领域的发展是以相同的速度进行。

c重视领域不同,皮亚杰强调普遍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强调对特殊领域的认知发展,如编码和组合信息片断。

2.试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主要影响及局限性。(25分)

该理论是完整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都在相同的年龄,以相同的顺序发生的,他强调认知发展是领域一般性的,认知发展四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认知能力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

是指当某一客体儿童事业中消失的时候,儿童知道

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在这一阶段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conservation)的概念。

7-11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自我中心程度下降。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影响: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皮亚杰的理论几乎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认知发展理论。

局限性:

a该理论对于其他模式所需要的技能论述得较少,如艺术当中运用的审美模式。

b理论的效度受质疑(儿童最早完成任务的年龄受质疑,低估了

儿童真正有能力完成各种认知作业的年龄;不能完成某项任务的原

因可能并非皮亚杰解释的那样;所有成人都发展到充分的形式运算

水平受质疑;未考虑跨文化的一致性)

3.试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与弗洛依德人格发展理论的异同。(25分)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观点: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的 8 个阶段理论。

(1)信任对怀疑(0-1.5 岁)。

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

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2)自主对羞怯(1.5-3 岁)。

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成年人应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 岁-12 岁)。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形成一种压力,产生勤奋感。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

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对自己的能力有较好的把握,他所想的和所做的能够与他的角色相符合。个体便能获得较好的角色统一。角色统一性混乱,不知道想干什么,但是又不希望别人指使他。

只要教师能积极帮助学生处理这种危机,学生大多会较顺利地获得同一性。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亲密感是指个体愿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较回报。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

(7)繁殖对停滞(30-60 岁)。

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人的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或特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获得了自我完满感;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

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

性本能。弗洛伊德把人格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欲期(0-1岁)、肛门期(2-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

和生殖期(青春期-成年)。

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相同之处:

a 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