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_王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10-17
作者简介:王脉(1971-),女,宁波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24卷第1期2007年1月东 疆 学 刊Do ng jia ng Jour nal V ol.24N o.1J an.2007
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
王 脉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 要: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后,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则尤为明显。

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翻译给汉语词汇增添了大量有关佛教色彩的新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

佛经的传译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创造了不少新的双音词与多音词,同时也使汉语的构词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此外,佛教对我们的日常用语和成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汉语词汇;影响中图分类号:H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07)01-0081-04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是一部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国乃至亚洲社会的各个领域——政治、哲学、经济、文学、艺术、语言、建筑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1]。

佛教作为一个完全异质的语言、文化系统传入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

时至今日,你只要稍作留意,便会发现人们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汉语中源自佛教的词汇,只不过他们之中很多人对这些词汇来源已不甚了解罢了。

本文拟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一、新词语的产生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历代佛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创造出大量
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词。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传译,大量新的词汇源源不断地进入了汉语的词汇宝库。

这些受佛教影响的新增的汉语词汇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佛化汉词。

这些词汇是利用中国固有的一些词语来表达佛教的概念,从而赋予这些词汇以全新的意义。

例如:“定”字,汉语中原来就有这个字,但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这个“定”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佛教中,“定”是佛教教徒的三学(戒、定、慧)之一,“定”是精神上既不昏沉(既不瞌睡),又不纷驰的安和状态。

这是印度一般宗教徒所必习的,尤其是作为一名佛教徒所修持的必要条件。

由于“定”,身心远离爱欲乐触等的粗分别,逐步发展为身心轻安,终于能够把心——精神思想集中于任何一境之上,宁静安稳不受扰乱,进而引发一种无漏的智慧。

其他的佛化汉词还有心、空、真、观、解脱等等,这里就不一一道明了。

(二)新词创造,这里的词是指为了翻译佛教上的一些概念或根据佛教观念而创造的词语。

例如“缘起”就是一个佛教上的概念。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

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
81
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

佛曾给“缘起”下了这样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这四句话的意思就是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2]。

其他的根据佛教有关概念而创造的词则有四谛、五蕴、法界、众生、本来面目等等,此不赘述。

(三)复合词。

[3]由于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汉语新词中,有一部分词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

“佛”字便是这些词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以佛为词根,出现了许多新的复合词,如佛教、佛日、佛界、佛祖、佛爷、佛塔、佛力、佛语、佛龛、佛像、佛门弟子、佛法无边等等,可谓不胜枚举。

又如以佛教的“心”(即心念,思想感情)为词根,又组成了不少表示佛文化的词群。

如心心、心田、心印、心地、心花、心猿等。

再如“魔”字,汉字本无魔字,魔是梵语Ma ra的音译,是“魔罗”的略称,指破坏善行的恶鬼,有时也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即所谓“迷障”。

以“魔”为词根的词更有魔鬼、魔力、魔头、魔窟、魔鬼、魔王、魔爪、魔掌……
(四)佛教新词的引申义的产生。

中国的佛教文化在长期的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佛教用语被人们频繁使用,由此,这些佛教新词除了它们本身的含义之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引申义。

例如“阿弥陀佛”一词,就是很好的例子。

阿弥陀佛原来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又意译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

据《阿弥陀经》记载,凡愿往生彼土者,一心不乱,长念诵其名号,临终时佛即出现,前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4]。

由于修行简易,净土宗成为中国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派。

人们念多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又赋予了它一些新的含义:阿弥陀佛既可以表示寻求前往极乐净土的方法,也可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还可以作悲喜、感叹等的呼语。

阿弥陀佛的这些用法在我们的日常口语或小说语言中随处可见。

比如有人做了坏事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们就会说:“阿弥陀佛”。

再如在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老残大叫道: `好,好,骂得好苦!翠环,你还不去拧他的嘴。

’翠环道:`阿弥陀佛,总是两位的慈悲’。

”又如茅盾的《子夜》中的一句话:“你回来了么?阿弥陀佛!”一个青年女人的声音出来开门了。

以上四类新词的出现都是受到了佛教文化传译的影响,由此可见,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译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及其表达方式。

二、汉词双音化
汉语在历史上长期以单音词为主,然而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为了适应梵文的特点和翻译佛典表意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佛经翻译家们在翻译经文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和多音词。

例如东汉竺大力著康孟祥译《修行本起经》中:“诸异学婆罗门尼键等不可计,都悉来会。

”东汉支谶译《般若道行品经》中:“十万所有,悉晓了知。

”三国支谦译《撰集百缘经》中:“是时诸鹿,皆尽渡竟。

”[5]随着佛经的传译,越来越多的双音节词不断涌现,例如进退、两难、自然、如意、赞助、希望、意识、烦恼、机会、习气等等。

到了魏晋时期,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进程大大加快,具体表现为过去由单音词表示的概念大都有了双音节形式,而出现的新概念基本上都由双音节形式表示。

汉语词汇的双音化现象无疑也促进了汉语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三、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佛教的传播和佛典的翻译对汉语的构词法影响巨大,促进了汉语构词法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其中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合在一起,成为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佛经传译加快了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进程,由此导致了汉语各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产生了大量的偏正式汉语词语,如三生、妄想、戒律等,逐步改变了之前汉语词汇以联合式为主的状况。

此外,随着汉语中佛教词语的产生,主谓式词如缘起、自觉、自在,动宾式词如结缘、忍辱、有情等也逐渐增加。

佛家的《六离合释》一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佛典的构词方法,讲述了六种构词方法:一、持业释,以体用关系立名,如藏识,藏为用,识为体;二、依主释,以主为关系立名,如根本烦恼,烦恼为主,根本为从;三、有财释,以所具内涵立名,如火宅,火属宅;四、相违释,以联合关系立名,如因缘、名
82
色、生灭;五、带数释,标数以立名,如四谛、五蕴;
六、邻近释,以同义关系立名,如五阴和五蕴,六道和六趣,六尘和六境等[6]。

其中有些构词法在我国古代就有,但没有广泛使用。

自从佛典在中国广泛传播后,这些原有的构词法也被广泛应用了,而那些新来的构词方法也开始广为采纳。

由此可见,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我国构词法的完善与发展。

四、日常用词和成语
源于印度的佛教,自汉时传入中国后,在中华大地经历了二千余个春秋,在汉语的词汇宝库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汉语的日常用词和成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中的许多人也许从来未曾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用到的不少词语都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

例如“世界”一词在佛教中指宇宙。

世指时间,界指空间。

《愣严经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汝为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又如“刹那”为梵语Ksana的音译,指极短的时间。

《俱舍论十二》称一弹指有六十五刹那。

《往生论》里说,一“念”相当于六十“刹那”。

《仁王般若经》里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

其他的佛源词汇如方便、解脱、相对、绝对、真理、信心等等在我们生活中真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

除了那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词语外,佛教文化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同样可谓是广泛而又深远,这点可以从我们平常使用的成语中得到证实。

例如我们佩服、崇拜某人,就会用成语“五体投地”来形容对他的无比敬重和推崇之意,而“五体投地”原本为佛教表示礼节的方法之一,此本为印度所行的敬礼法。

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印度所行的敬礼法共有九种,其中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

佛教因诞生在印度,也就沿用了这一礼法,并以五体投地礼为最高的礼敬方式。

毛泽东对佛家之语的运用也颇为自如,1971年9月的一天,周恩来向毛泽东书面汇报林彪一伙准备叛逃的异常情况,请示处置办法。

毛泽东即在他的一把丝绸折扇上题联说:“各求各志各行各路;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各求各志”,意即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传》:“道不同不相与谋,亦各从其志也。

”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必然会各走各的路。

下句的“凡”、“圣”属于儒学范畴。

儒学把人分为“圣人”和“凡人”。

“因”、“果”乃佛家之语。

作者借此表示辩证法的因果规律:林彪集团的反革命行径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的神圣事业,背离了事物发展的因果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没有好下场。

意即既然没法挽救,随他去吧。

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一些成语如“自由自在”、“自作自受”、“作茧自缚”、“半路出家”、“一丝不挂”、“粉身碎骨”、“本来面目”等也都有着深厚的佛源。

汉语中的成语,以简短的形式表现出丰富的内涵,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精华,而在这些汉语成语中,据粗略统计,至少也有数百个成语与佛教有关,这就不难看出佛教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力。

佛教对汉语成语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佛教教义、理论对汉语成语的影响。

佛教的四谛、五蕴、因缘、轮回、四业、四劫等教义理论产生了大量与此有关的汉语成语,如因果报应、一面之缘、六根清净、一生一世、万劫不复、一尘不染、生老病死、三灾八难、人间地狱等等。

二是佛教的修行生活方式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如在家出家、老僧入定、面壁功深、面壁思过、醍醐灌顶等成语反映了佛教修行者修行生活的方式。

三是佛教论著里的典故对汉语成语的影响。

大家所熟悉的成语“水中捞月”就出自佛教律藏《摩诃僧祗律》中,该成语在佛教典籍中又叫“水中捉月”“井中捞月”,常用以比喻愚人执幻想为实有,更起贪心而去追逐,结果徒劳无益,自找苦吃[7]。

除了这个人人皆知的成语,其他为大家所耳熟能详的此类成语有盲人摸象、叶落归根、少见多怪、对牛弹琴等等。

四是受“佛”影响的成语。

“佛”是佛教的核心之一,受其影响,汉语中自然就产生了许多与“佛”有关的成语。

诸如不看僧面看佛面、借花献佛、心到佛知、拣佛烧香、佛面贴金、佛口蛇心等等。

这些深受佛教影响的成语是东方文明智慧的结晶,它们准确、生动,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因此,时至今日,仍被大家广为使用。

佛教于两汉时传入中国后,与华夏文明不断碰撞融合,与中国的儒学和道教文化不断交融渗透,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随着佛教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大量佛经的翻译,其中数量不少的与佛教相关的词汇涌入了汉语固有的词库中,这
83
些佛教词汇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和应用。

无怪乎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曾颇感慨地说过:“……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都来自佛教词汇。

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的确如此,佛教的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使汉语的语言系统在形象性、生动性、哲理性等方面都大为增色;当然,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应采取审慎和严谨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金柄珉.儒学与东北亚文化的深层思考[J].东疆学刊,2005(3),P28-31.
[2]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P40-58.
[3]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P134.
[4]范能船.中国佛教旅游[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P31.
[5]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P229-232.
[6]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P175-176.
[7]林克智.佛教典故趣闻录[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P134.
[责任编校 明道]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Chinese Vocabulary
Wang Mai
(Ning bo Univ ersity,Ning bo,Zhejiang Province315211,China)
Abstract:Buddhism,w hich o rig ina tes from India,i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 e Han Dynasty.It has produced a pro fo und effect on the Chinese language,especia lly o n the Chinese v ocabulary.With the w ide spread and transla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a la rge num ber of new w o rds a nd ex pressions a re added to the Chinese w o rd list.Meanw hile,the translaton o f Buddhist scriptures accelerates the dev elo pm ent o f the Chinese vocabulary,and helps to coin a lo t of disy llabic and polysyllabic w ords and to pro mo te the Chinese w ord-fo rmatio n process.In additio n,the spread of Buddhism has also g rea tly influenced o ur w ords a nd expressio ns for ev ery day use.
Key words:Buddhism,Chinese v ocabulary,influence
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