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海洋学(oceanography):海洋学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发生、发展和演化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上70.8%的海水属地学分支。
海洋学的特征:
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
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用。
传递方式:
通过边界:海面、海底和沿岸带。不通过边界: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水的引力。
A)海水特性:
混合溶液: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
(1)广漠而有垠:占地球表面积70.8%,被陆地分隔。(2)深又浅:两层含义。其一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高为8848米),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一薄层;其二指海洋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比为10-3的量级,因此海洋中海水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3)连通又阻隔: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水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水无法流出进入其他大洋。其他大洋底层水均来自于南极大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学研究意义
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
1)是蛋白质主要来源;运输和贸易的中介—航运(密度大);国际冲突的焦点…
2)影响气候环境:
①环流--向高纬输送热量;②对气温起调节作用(海水热容量大)
3)海—气相互作用:
4)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海冰、海水倒灌、海岸侵蚀、海底地震等
5)污染:排污与海洋自净能力关系。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
1)矿产资源
石油:半数以上在海底。估计海洋石油储量为(1100-2500亿吨),我国大约100亿吨。
锰结核:年再生1000万吨,可提炼锰、铁、铜、镭等。
此外,金刚石、重晶石、金、锡都在矿砂中找到。
2)化学资源
大量无机盐:海水中含80多种元素。1kg海水含35g无机盐。
全球海洋中共含5亿亿吨无机盐,其中:黄金:500万吨;铀:50亿吨;镁:2100亿吨;银:4亿吨;钴:7亿吨;碘:820亿吨;盐:1立方公里海水含27万吨。
3)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大约26万种,其中海洋动物16万、海洋植物约10万。发展近岸养殖业。我国近海15m以内滩涂2.1亿亩,可供养殖2000万亩,89年以来634万亩。对虾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
海洋捕捞:适度与过度的影响。提取海洋药物:已达分子水平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4)动力资源
潮汐:潮能发电,潜力10亿千瓦,我国乳山、江夏建有潮能发电站
波能:30—50吨压力/m2.但空间分散,时间上间断,破坏力大。挪威ToHestallen的MOW电站1985年运行,1988年自基础削去。苏格兰Dounreng电站于安装过程被冲毁。
海流:能量最低。温差:表底温差18度,但难度大。
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①军事:作战、布雷、潜艇。②航运:运输量大,航道不需维护。
③港工和油气开发:设计标高、安全性、可靠性等必须估计浪、潮、流、风暴潮等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系统和海底世界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与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的第三颗行星,与其他八颗行星一同围绕太阳公转。
类地行星:九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因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拥有固体表面而称为类地行星;
类目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没有固体表面而称为类木行星;地球形状:一般是指全球静止海面的形状,即一个等位势面得形状。(它是既不考虑地表海陆差异、也不考虑陆、海地势起伏的海面)理想地球的形状就是大地水淮面得形状。
地球圈层结构
1、地球外部圈层
(1)按自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大圈层,从外到内:
a、大气圈
b、水圈——9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水存在
c、生物圈——渗透在另三大圈层内部
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e、人类圈(智能圈)
(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土壤层
(3)按大气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广义水圈中
2、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因地震波传播方向与速度不同由外而内分为同心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面(M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G面);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地核又可分为液质外核与固质内核。
地壳与上地幔:大陆性地壳平均厚度33km,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海洋性地壳平均厚度为6km,上层为沉积层,中层是以玄武岩为主、上部夹有固结沉积岩的混合层,下层为大洋层。
其中,地壳与地幔顶部的刚性岩石叫做岩石圈;
存在于上地幔60-250km深处,地震波传经此处时,横波波速发生明显衰减。可能是此处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引起塑性形变和缓慢流动,此圈层称为软流层。
内圈层从外到内:地壳、莫霍面(M)、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古登堡面(G)、地核(液质外核、固质内核)
地表海陆分布:
1、对庶分布:
南极(为陆,北极为水;南半球海水连一体,北半球陆地连成一体;南半球水多,北半球陆多;三大洋似伸向大陆的三个大湾,成鼎状分布。
2、海陆分布不均衡:
北半球,陆地占其总面积的67.5%,南半球占32.5%;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比例为60.7%和39.3%,南半球海陆比例为80.9%和19.1%。
海洋的划分
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全球共4个,远离大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温、盐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
3、海湾——外宽内窄,洋或海伸进大陆的一部分。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杭州湾大潮,最大潮差可达8.9m。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形成的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5、历史上错位的称呼:波斯湾、墨西哥湾——海;阿拉伯海——海湾。
海的分类
1、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世家海和波罗的海。
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东海、日本海。
4、南大洋: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海洋学意义:它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地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底的地貌形态
一、大陆边缘
1、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平均坡度0.1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场所。
2、大陆坡:陆架外缘较陡倾斜的地区,平均坡度4.3度,宽度15—90km,平均28km,深度200—2500m。地形:深切陡峭的V型海底峡谷,水下冲积锥.
3、大陆基(裙):坡外与洋盆间较平坦地区,面积大,平坦深度2000—5000m,平均3700m。
4、岛弧和海沟:深于6000m的陷落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