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城市圈发展研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与城市圈发展研究(一)
【摘要】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群可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增强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密集区构成的经济圈将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力量。经济越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愈发明显。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市圈城市化
产业集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国家和地区参与市场分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分享更多收益提供了发展平台,出现了产业集群趋势。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密集区构成的经济圈成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导力量。经济越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越明显。
一、产业集群效应
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产业集群可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增强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重要推动力。
1、合作—竞争效应
产业集群会带来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的批发商的集聚,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纵向合作。这种合作建立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没有固定的约束,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合作伙伴;纵向合作是介于纵向一体化和
市场交易之间,在资金投入不多、投资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可获得相对稳定的资源和客户。企业间的相对稳定合作可增强信息交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扩散,产生集体效率,同时,产业集群内部竞争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集群的竞争力。
2、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
围绕一个产业的系列产品,厂商间分工密切,每个厂商负责一道工序,相互协作。专业性分工带来了高效率,产品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节约成本,从而形成范围经济效益。集群生产规模的扩张带来的单位固定成本的降低、地理位置的集中,减少了能源和原料损耗,缩短了原料和产品运输距离,从而节约了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企业就通过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以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享受到了规模经济效应。
3、外部经济效应
行业规模的扩大使个别厂商得到好处。如服务、运输、人力资源、信息,知识溢出等方面的方便条件,从而降低厂商的成本。集群内各种发达的市场,降低了采购成本,人才的聚集使搜寻和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区域品牌资源使每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得到提高。
4、区域品牌效应
通过“区域品牌”效应,如法国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钟表,一方面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可降低企业广告费;另一方面,“区域品牌”与单
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单个企业的品牌持续效应的维持难度过高,而集群内部所遵循的优胜劣汰竞争规律,只要不是外部原因,区位品牌的效应更易持久。
5、学习与创新效应
集群发展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企业相对集中,更能感受到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集聚对创新的贡献还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直接接触,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出现。此外,由于在产业集聚的地方工作,创业者能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建立新的企业。再加上产业集聚区域的进入障碍低于其他地区,因而开办新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容易得多。
二、产业集群与城市化
产业集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1、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产业集群形成地方产业分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创造更好的内生增长机制;打造区位品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根据本地资源基础,走适应区域发展特色道
路,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的提高过程也是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就要参与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重新配置过程。只有城市竞争力得到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促进城市发展。所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不仅能促进城市的发展,还能推动城市化进程。产业集群增强了产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扩大了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2、产业集群对城市化进程中区域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产业集群可改变产业在不同地区转移的规律,因而对区域间城市化进程产生影响。按照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的观点,产业在地区之间的转移存在“梯度转移”规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工、纺织等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会逐步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东南沿海地区的先天优势,如区位(交通便利)优势和政策(改革开放从此开始)优势,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弱或丧失。但产业集群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后天优势”——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这正是如今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时非常重要的决策因素。在我国劳动力市场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相对优势——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东南沿海地区同样可以分享。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产业集聚条件形成后,就增加了中西部地区要获得这些条件难度。在劳动成本优势与产业配套条件的组合中,中西部地区处
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因此,中西部地区要发展,就不能等待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应充分掘和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为产业转移形成相对应的产业配套条件,才得以充分发挥劳动成本优势。
三、产业集群与城市圈的关系
产业集群与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城市圈的建立和发展,又和产业集群的建立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