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生活论文
生活美学论文
![生活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aba7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b.png)
让生活多一点美《生活美学》美,是一个很具诱惑力的词,谁都喜欢美,谁都渴望美,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美,何尝不是我们的心愿。
对于美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华贵鲜艳的服饰是美;色香味形俱全食物是美;舒适温馨的家具是美;温文尔雅的举止是美…对于美,研究学者们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
那生活之美又是什么?如何让生活多一些美?生活之美源于生活,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
让生活多一些美便是让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多一些美,让美融于生活,融于生活的衣食住行。
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处处都包含着美,有些需要去细心去发现,有些则需要适当创造。
衣所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衣之美在于衣物本身之美也在于搭配之美。
服饰本身之美在于它丰富的色彩,巧妙的造型,多样的风格。
服饰具有其特殊的实用功能、社会功能、审美功能,如何选购服饰关键在于自己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以及身体基本肤色。
比如体型偏胖的不宜穿较为紧身的衣物,肤色偏暗的不宜穿色彩过亮的衣物。
总之服饰的选择要看中合适,不能见到好看的就买。
服饰的穿着也是有一定的讲究,办公场合要穿庄重保守的套装套裙,社交场合要穿个性时尚的时装礼服,休闲场合要穿舒适自然的休闲装。
服饰的搭配需要明度拉开,色不过三。
服饰的穿着需要按照其固有的一些“规矩”,比如穿西服时尤其要注意西装上纽扣的使用。
单排扣西服上的最后一粒扣是不能扣上的,双排扣西服则需要将所有扣子都扣上,每当坐下来都要将西服上扣子全解开,而站起来则需要按上述规则扣好扣子。
西服的穿着还需要考虑里面服饰的搭配,一般是配穿正装衬衫,里面慎穿毛衫、巧配内衣。
西装的口袋尽量少装东西。
当然,若是在服饰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合适的饰品,则会让你更加出众。
珠宝首饰历来是人们所推重。
玉石纯正明亮、温和均匀、鲜艳透明,宝石美丽、耐久、贵重,种类繁多,它们有纪念、珍藏、保健装饰等功能,备受人们欢迎。
饰品的选择和佩戴数量上以少为好,量不过三,同类饰品不超过一件,男士只带一件,所带各类饰品力求色彩与质地一致。
生活和艺术
![生活和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05e9f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a.png)
生活和艺术
生活与艺术,创造美好的共鸣。
生活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而艺术则是这幅画卷中最动人的一笔。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情感交织,正是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生活和艺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
从我们身边的建筑、装饰,到我们所欣赏的音乐、电影和文学作品,都是艺术的体现。
生活中的美好和艺术作品的魅力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着。
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的时刻,便是艺术给予我们的启发和感动。
而当我们沉浸在艺术作品中,也能够得到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生活中的美好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用画笔、音符、文字等形式,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艺术作品,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共鸣。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表达,正是生活中所存在的真实情感的折射。
因此,艺术作品也成为了人们情感共鸣的桥梁,让我们在感受他人创作的同时,也能够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
生活与艺术的交融,不仅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艺术。
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的时刻,便会希望将这份美好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去;而当我们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启发和感动时,也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意义和艺术的力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则是生活的映射。
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心欣赏艺术的魅力,让生活和艺术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共鸣。
美学与生活论文
![美学与生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bce8a1f524ccbff12184a9.png)
浅谈美学与生活的关系摘要:美是生活中的感悟,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美的影子,美也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呈现出来。
本文将会讨论美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这其中又涉及到自然,艺术以及心灵三大方面。
关键词:美生活自然艺术心灵感悟如今,美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一致的定义,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各有不同从而对美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
在生活中探讨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美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它与人们的意识有关,还与人们的价值取向有关。
亚里士多德如是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善可以说是符合人类们道德价值取向的。
美在主观上是人的社会意识;美又是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可以说,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的本质是对生活积极肯定的形象。
内容有人们改造社会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产生劳动产品的实践成果以及实践活动中的人的美。
社会美与社会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社会功利性、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欣赏的社会生活美是人们相互团结互助;每个人都有集体感、正义感、责任心、爱心;有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步的人生观。
自然美就是现实世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自然美注重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自然属性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
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比如,华山的险峻,张家界的仙境,桂林山水的清秀、龙脊山的美感等等不同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自然特征,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的特征,构成各自独特的美。
艺术包含有音乐、建筑、绘画、史诗和戏剧等方面。
艺术有极强的创造性,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与亲身经历结合起来,这其中包含着人们真实的情感。
人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通过艺术将自身的生活感悟表现到生活当中。
论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论文
![论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900b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3.png)
论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论文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摘要:美学是研究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的学科,不仅仅涉及到艺术领域,还广泛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本文将探讨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包括美学的教育作用、美学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塑造以及美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学、社会生活、教育、审美观念、社会影响引言美学是研究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它关注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美感,还涉及到其他领域中的美好体验和价值。
美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促进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美学的教育作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学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例如,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此外,美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品味。
美学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塑造美学对人们的审美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接触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品味。
美学的发展和创新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和视觉享受。
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下,人们更容易分享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观点和喜好,从而形成审美交流和讨论的社区。
美学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对美的追求,并促进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美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结论美学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学的教育作用可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观赏能力和创造力;美学对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塑造影响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美学还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改变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审美标准。
通过对这些作用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推动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生活美学论文
![生活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aa58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f.png)
生活美学论文生活美学是一种哲学理论,旨在寻求人们如何通过审美体验以及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来达到美好生活。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活美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生活美学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美学体验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使他们更加珍惜和享受身边的一切。
通过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品味精致的食物、聆听动人的音乐等,人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汲取乐趣和满足感。
生活美学的实践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细节,培养出对艺术和美感的敏感度。
其次,生活美学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美学意识的提升可以促使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产生更高的重视。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阅读文学作品、欣赏音乐演出等活动,人们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继承责任,从而推动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
第三,生活美学可以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满足。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感到压力和焦虑。
生活美学的实践可以成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放松方式。
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欣赏自然风光、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等,人们可以找到内心平静和幸福感。
美学体验可以成为减轻压力和焦虑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
最后,生活美学对个体的人际关系也有积极影响。
美学体验可以成为人们交流和连接的一个纽带。
共同欣赏、讨论艺术作品、参与美食文化等活动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理解和共鸣,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
生活美学的实践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共同的活动和话题,促进社交互动和沟通。
综上所述,生活美学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发展,还可以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满足,加强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生活美学的实践,从中寻找到美好和幸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36dc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e.png)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麦永雄20080401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及其当代文化意义研究生姓名:余沛泓导师姓名:麦永雄学科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西方文论年级:2005级摘要米歇尔·德塞都(Michel De Certeau,1925--1986)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历史哲学家和后现代文化理论家,其日常生活实践美学具有丰赡而深刻的思想蕴含,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的三个向度,即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抵制”的“战术”、“都市漫步”、消费观念具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理论阐释的空间。
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为我们阅读和理解社会生存经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视野,在当下文化研究以及各个相关领域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全文由“引言”、“正文”及“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三章。
引言主要是梳理和综述德塞都国内外研究现状。
进而说明本文研究题旨、框架和理论意义。
第一章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抵制”的美学意蕴主要论述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中文化“抵制”的战术,如“假发”战术,重点分析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战略”与“战术”,并从东方理论视野对其美学意蕴加以阐释。
第二章空间与都市:“漫步”的当代审美体验论述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的“都市漫步”美学,重点探讨在漫步实践中所发现的后现代地理学以及城市漫步过程中的审美生存体验,并从空间与城市漫步的关联域探讨文明冲突中的当代审美经验。
第三章转化的智慧:德塞都的“消费”观与日常生活美学阐述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中的消费理论,指出其日常生活实践的理论精髓在于“避让并不逃离”的生活美学,并将其理论置于当下理论研究的背景之下,对德塞都生活美学与福柯、法兰克福学派的关联性进行探讨,以揭示出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研究的当下意义。
结语德塞都的日常生活美学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性研究以及对生活的主体“人”的反思,他的理论体现了一种实践逻辑,展示了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德塞都日常生活美学的三个向度提供了一种观察社会文化的人文视角与微观研究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美学原理论文2篇
![美学原理论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552c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a.png)
美学原理论文美学原理第一篇导言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美术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艺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以泛指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美学原理,分析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人类对于感知对象的欣赏和审美情感的集合。
美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景观、人体的姿势、艺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美的概念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不同。
然而,美学研究追求的是寻找普遍适用的美学标准,以增进人类对美的理解和认知。
二、美的特征美具有多个特征,其中包括对称、协调、和谐、尺度、比例、变化、统一等等。
对称是指物体两侧相对称的特征,可以给人带来平衡和和谐的感觉;协调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谐,使整体产生一种统一感;尺度和比例是指物体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使人感觉舒适和协调;变化是指元素之间的变化和对比,增添刺激和吸引力;统一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内在连接,产生整体的和谐感。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本体属性,即使存在于感知对象中的特定属性。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可以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同的价值观出发。
美学的哲学基础探讨了美的本质和价值的逻辑关系,为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美学在绘画、音乐、舞蹈、电影和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绘画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表达画家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音乐通过音符、节奏和和声等元素,表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肢体语言和音乐的配合,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义;电影通过摄影、剧情和音效等元素,表达导演的艺术观点和主题;文学通过文字的修辞、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元素,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美学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结论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学科,深入探讨了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并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艺术美学论文
![艺术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72848877232f60ddcca1f1.png)
艺术美学论文篇一:美学课程论文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摘要:关键词:美学作为这些研究的分支,是一门研究美、美感、以及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意义为“对感官的感受”。
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美”的学问,更多是关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构成审美活动的审美客体(美)以及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
人在审美活动中还可能产生美的创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然而美学并不仅仅是形而上的哲学理论,美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活动以及在当代文学创作以及影视创作中产生重大影响。
在当前娱乐至死精神下,这个时代被称为审丑时代,网民通过审丑的批判抨击从而达到内心情感的释放。
由此美学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纯理论学科,美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产生新的意义,并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一、美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美学美学的诞生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在人类最初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审美意识,是美学的最初萌芽;随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朴素的美学思想体现的是一种自觉的、系统的理论的思考,其理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追求;直到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学科。
鲍姆加登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划分人类的心理活动,认为美学(感性学)是研究“情”的学科。
随后近代西方美学在鲍姆加登感性学的基础上,康德、黑格尔致力于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代表德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
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流派可分为三个方面:沿着哲学方向进行发展,沿着心理学方向进行研究美学以及从艺术社会学角度研究美学。
而在中国则是在二十世纪初逐渐从西方引进美学理论。
从梁启超、蔡元培对中国近代美学自觉建构。
二十年代,吕澄、陈望道、范受康建立美学体系。
留学日本的朱光潜在日本接触到到西方美学,并写出《谈美》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国人介绍美学。
篇二:改艺术美学论文读书笔记朱光潜全集《谈美》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解放前出版的《谈美》的修订版,由中华书局重新编排,也加入了一些章节。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7000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4.png)
美学概论论文引言美学概论是研究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的学科。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本文将探讨美学的基本概念、美的标准以及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美的本质和美的体验。
美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也包括对美的内在体验的理解和表达。
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美与主观美美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来理解。
客观美是指客观存在的、与任何个体的主管或情感无关的美。
而主观美则是指个体基于个人的经验、情感和文化背景来判断和感受的美。
2. 审美经验美学研究的核心是审美经验,即人们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美的对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审美经验涉及到感知、情感、认知以及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
3. 美的标准美学研究也关注美的标准的建立和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有不同的美的标准,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人们对美的评价和欣赏。
二、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由特定时代和文化所确定的,这些标准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
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美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同。
例如,在古希腊时期,对于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人的完美身体和美的比例上,而在现代社会,美更多地与个人的情感和内在的灵魂相联系。
尽管美的标准有所不同,但美的本质仍然是对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抽象理念。
三、美学对个人的影响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个人的认知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美学,个人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个人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理解美,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美的对象。
2. 增加生活乐趣美学的研究和欣赏可以增加个人生活的乐趣。
当个体能够体验到美的存在和价值时,生活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丰富。
3. 提高创造力美学对于个人的创造力有着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美学和欣赏艺术作品,个人能够更好地启发灵感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加美丽和有价值的作品。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https://img.taocdn.com/s3/m/d629b84d360cba1aa811daf4.png)
论艺术美艺术美就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就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就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
它的本质与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就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对艺术定义的理解,可以体现在对艺术品的把握上。
艺术品可以通过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来定位,而一些艺术定义的成果可以帮助区别艺术品与非艺术品。
真正的艺术品,首先必得当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本义上直接的指称。
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与其她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她事物的区别。
“艺术品应就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制品”:(一)艺术品应就是人工制品艺术品从根本上就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就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
艺术品必须经过人的行为才得以成立、得以认定,这一特性,证明了艺术家与艺术家实践的必然性,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二)艺术品应就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在艺术的诸多定义中,无论就是“游戏说”,还就是“表现说”、“符号说”等,无不认识到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就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精神需要的。
此处,精神性不就是指艺术品纯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意识里而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而就是指艺术品的各种质素必须就是精神性的或就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它们不就是赤裸裸的、有限性的肉体欲望与功利性。
(三)艺术品应就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人的精神至少可以区分为感性与知性。
一就是具体的,一就是抽象的;一就是遵从感性运作规律的,一就是遵从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知性思维规律的;一就是获得以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结果的,一就是获得抽象的规律等成果的。
值得注意的就是,“感性”就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在探讨了艺术品的定位之后,还需要分析作为艺术存在流程第二个环节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
生活美学结课论文
![生活美学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d3434833687e21af45a9a9.png)
美丽,从点滴做起——谈毕业后的生活构想摘要:生活是不允许我们浑浑噩噩的,它到处体现着美的元素,如果我们忽视了它们,那我们就只在为生而活,并不是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美,我们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我们才能用审美的元素来构建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加努力地去追求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饮食文化,衣着搭配,居家生活,言谈举止毕业后的生活构想:毕业后的我时刻用审美元素构筑自己的日常生活,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
生活中总是充斥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也应时刻督促和规范自己成为有修养有品位的人。
生活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有时候它甚至不能用我们的逻辑思维进行推导,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是历史的沉淀,也许它只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只需要我们去揣摩、思考、领悟。
生活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今后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改变,在日常衣食住行中,需要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又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才能说等等。
学会用心经营生活才能更好地发现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让生活更加具有美感。
饮食文化:生活是需要梦想的,我是一个美食爱好者,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尝尽天下美食,体验中西方不同的饮食风格和由饮食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
自古中国有八大菜系,鲁菜的纯正,川菜的酸辣,粤菜的新颖独特,闽菜的细腻等等都是我所向往的,那久负盛名的满汉全席更是中国饮食的伟大结晶,我一定会去好好体验这美味佳肴。
当然,除了纯粹的饮食之外,它的其他方面也很有讲究。
餐饮分很多种情况,意义也不尽相同,比如举行一个宴会,餐前筹备,如何安排餐桌,如何安排位次可要大费周章了,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来宾的尊卑,主人的态度,就连点菜都要满足中国的传统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同样不可忽视,西方则更为艺术,如何使用餐具,刀叉、餐匙、餐巾,都有特定的用法,一个动作可能就有截然不同的意思,你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让服务员把你餐具给收了。
上菜也有一定的程序,先是开胃菜,再是主菜副菜以及汤,这一般都比较科学,满足饮食的特性。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2358931b765ce040814e1.png)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关键词:美学,整理,论文范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简介: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内容: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方面地展开研究四个阶段。
在此期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但相较于分析美学在国外的状况来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仍处于探索成长之中。
从美学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关注和研究分析美学对于本土美学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而重新梳理和反思国内分析美学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分析哲学;分析美学;美学史;美学译介;本土转化;20世纪以来,伴随着学界对国外美学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与接受,分析美学逐渐在国内得到传播和研究。
尤其是21世纪近十年,分析美学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与分析美学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然而,同国外的分析美学研究相比,国内的分析美学研究显然还存在深入发掘的空间。
因此,对于今后国内分析美学研究而言,回顾分析美学的引进和接受过程,梳理分析美学研究现状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国内分析美学研究总体概观回顾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可以按照学界对分析美学不同的重视程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分析哲学引进阶段、1950年至1978年的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阶段、1979年至20世纪末的选择性地认识评析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多方面地展开研究阶段(1) .(一) 20世纪初至1949年:分析哲学的引进从来源上说,分析哲学是分析美学生发的理论基础,因而,考察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应当从对分析哲学的引进和介绍开始谈起,而这一阶段,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早期分析哲学的引进和接受,为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背景。
关于美学的论文
![关于美学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986a4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2.png)
关于美学的论⽂美学是研究⼈与世界审美关系的⼀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的⼀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是⼈类的⼀种精神⽂化活动。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关于美学的论⽂1 ⼴告在今天商业社会也可以成为艺术品。
虽然对“⼴告艺术”还存有很多争议,其商业属性和功利性使“艺术”这⼀概念的纯粹性⼤打折扣,但⽆法否认现今的⼴告作品已经越来越多地包含了艺术和审美的成份。
从古到今,并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品,艺术总与⼀定时代社会的实⽤性结合在⼀起的,总与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相关联。
因此,我们把⼴告从经济、市场、信息等学科中独⽴和分化出来加以⽂化和审美的审视是可⾏的,现代⼴告逐渐确⽴了⾃⾝的⽂化形象和美学地位。
当⼴告在品牌的周围不断的附加越来越多的概念与故事时,其⽂化上的艺术与审美便成为了可能,并且由此产⽣出⼴告的独特品牌的价值。
今天被称为数字时代,许多品牌营销⼈员满脑⼦关注的焦点是媒体采购成本的降低,炒作创意上的短线的传播策略。
⽽且⼏乎所有的⼴告企业都已开始请求综效、企业再造、节省成本、以及策略规划等等。
他们往往忽略:品牌塑造中⼴告作品⾥究竟是哪些东西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哪些东西才能让消费者感到满意,哪些事物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光临。
由于科技与信息的发达,商品的差异性⽆法加⼤,对⼤部分消费者⽽⾔,其基本需求各品牌都能获得满⾜。
因此唯⼀能够产⽣差异性的就是创造难忘的感知经验,⽽美学就是创造品牌⼴告难忘的感知经验的有效武器。
其实美学并⽆任何奥秘可⾔,它早已存在于商品品牌性格于消费者⽣命之中。
在此差异化与区隔化渐渐泯灭的年代,美学使得以创造差异的有效武器。
⼀、⼴告美学的发展历程 作为理论形态的⼴告美学,是近些年才崛起的边缘性科学。
从属于实⽤美学的范畴,是实⽤美学中的技术美学在⼴告领域的延伸和发展。
这种美学是将美学的理论与⽅法,运⽤于⼴告学,并吸收⼀些相关学科的成果⽽发展起来的。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495fa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f.png)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审美、心灵、外貌等等。
在高中阶段,美学已经成为了视觉艺术课程的一部分,但是美学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它还包含了社会、文化、历史和道德等等方面,因此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探索美的本质。
首先,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有所不同,这种主观性有时会受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瓷器、书法和山水画被认为是高尚的艺术形式,而在西方文化中,音乐、雕塑和绘画则被放在更高的位置上。
另外,每个人对美的感觉和反应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是因为我们的经历和生活背景不同。
因此,美学是一种非常主观的领域,我们应该包容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并尝试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艺术。
其次,美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美妙的事物可以激发人的内心情感,引发共鸣和感动。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和情感的共鸣,这是因为音乐可以传达非常深层的情感,唤起和我们自己的情感共鸣,这种体验和感受是非常独特和强烈的。
在欣赏艺术和文学作品时也是一样,它们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心情感,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想象。
因此,美学是一种非常情感的体验,我们应该尝试发掘内心情感和体验,并与其他人分享我们的感觉。
第三,美是一种道德和价值的体现。
美学不仅仅涉及视觉和情感,还涉及道德和价值观。
在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和音乐中,艺术家经常借用一些道德和价值观来传达自己的理念和观点。
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性、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显露和探索,这些主题深刻地反映了某些道德和价值观。
艺术和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我们思考和反思的对象,引导我们思考自己的人性、社会和生命的意义。
因此,美学是一种深刻的道德和价值的探索,我们应该从中获取启示,并使其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最后,美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艺术、文学和音乐都是文化和历史的遗产,它们蕴含了前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生活美学_论文
![生活美学_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d72cfd941ea76e58fa0436.png)
论述服装的审美价值及意义:就我个人观点认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搭配不仅是个人生活品位和美感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个人服饰搭配有着神奇的魔力,一个人的服饰搭配得当与否,将与个人的情绪和自信心等情感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服饰搭配,有助于释放压力,获得自信,是当今快节奏生活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款式搭配也是服装搭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长短搭配。
二,宽窄搭配。
三,人的体型多种多样,如何巧妙地扬长避短,衬托出人体的自然美,是选择服装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着装除了与体型身材协调外,还应注意与年龄相吻合。
不是所有的服装服饰搭配都时候同一个年龄。
由于年龄的差异,从服装款式到色彩均有讲究。
一般而言,年轻人可以穿得鲜亮、活泼随意些,而中年人相对应穿得庄重严谨些。
年轻人穿着太老气就显得未老先衰没有朝气,相反,老年人如穿太花哨就被认为老来俏。
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着装的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年轻人穿得素雅,中老年人相对花哨,老年人希望通过服装来掩盖岁月的痕迹,年轻人试图通过服饰来强化自己的成熟期,这自然无可厚非。
然不管怎么说,服装打扮始终还是有年龄距离的,一个老年人如穿上少女的娃娃装总欠妥当。
青春自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中老年人自然也有年轻人无法企及的成熟美、服饰的选择唯有适应这种美的呼应,方能创造出服饰的神韵。
怎么理解生活美学是一个融合性与开放性的系统?对于“生活美学”首先要给它下个定义,你才可能去分析它的特性。
在美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定义生活美学为实用美学,也就是包括那些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同时,也有人认为,生活美学是指日常生活美学,是民生,是大众文化的美学等等,不同的人,理解不同,对生活美学下的定义不同。
然而,按照现在绝大部分人的看法,更认为,首先,生活是指人类在历史时空中感性具体地展现出来的所有真实存在和实际生活,包括人的物质的、感性的、自然的生活,也包括人的精神的、理性的、社会的生活,是人作为”人“所历史地敞开的一切生存状态和生命行为的总和。
艺术与生活作文
![艺术与生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3728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c.png)
艺术与生活作文
艺术与生活。
艺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音乐还是文学等方面,艺术都在丰富着
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首先,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
无论是一幅美丽的油画、一首动人的音乐,还是一部优秀的电影,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存在。
在繁忙的生活中,艺术作品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放松,让人
们在美的享受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其次,艺术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
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们在观赏或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喜怒哀乐,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能够
引发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义
和价值。
再次,艺术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能够激发人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让人们在
艺术的启发下,产生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家
们的创作灵感和技巧,也能够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最后,艺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无论是参观艺术展览、欣赏音乐会、观看舞台剧,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建筑、设计等,艺术都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总之,艺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不仅赋予了生活美感,丰
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还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的
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艺术,让艺
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艺术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让生活因艺术而更加美好。
美学概论论文范文
![美学概论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a609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a.png)
美学概论论文范文题目:浅谈“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名称班级2023年12月浅谈“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摘要:美是让人在精神和感官上感到愉悦的一种享受,即抽象又具体。
“美不自没因人而彰”出自柳宗元的《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它的重要观点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不自没,因人而彰”主要包含3层含义: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对于美的理解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对美的评价不同;美不会脱离于人而独立存在。
关键词: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审视美一、引言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命题。
就我个人而言,美就是让人感觉到愉悦的一种精神和感官上的享受。
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感受。
比如,一朵花很美,那么这朵花的美在概念上是抽象的,但感觉这朵花美的这种感受又是具体的。
集抽象和具体于一身的美,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响,大自然赠与给我们多彩的自然美,人类文明为我们创造缤纷多彩的人文美,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化的世界中。
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各样的美,就需要我们去审视,去不断的发现!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出处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说道:“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表面意思是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即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北京大学叶朗先生认为这句话涉及审美活动的本质的极其重要的命题,其“含意丰富而深刻,胜过了厚厚一大本美学著作”。
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含义后人对这句话做过很多的解析,有许多见解。
对于这句话,个人觉得他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一)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对于美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意识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同。
同样是一片冬天的景象,在有些人看来,很美,给人一种静谧而纯洁的感觉: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一片茫茫,萧条荒芜。
美学概论论文
![美学概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6d10a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e.png)
美学概论论文美学概论论文一、什么是美我们都会问美是什么?美的概念是什么?首先我们可以将美定义为是相对主体人而言的,是能使人们心融意畅、积极向上的一种现象。
这种心融意畅的精神心理状态就是美的感觉既美感。
从他们字面意义定义为是研究美、美感的科学。
在长久历史的演变中,人们也尝试着逐渐主动地去认识、去捕捉和研究这种能使自我升华的感觉。
随之也出现了以人类审美意识为集中体现的艺术,而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出现了艺术的理论、审美经验的考察以及审美心理学的探讨,同时也有美学家重视对美的哲学思考。
美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他的思想产生和形成出现很早,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最早出现运用美学这个术语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我们可以理解有:其一:认为美学对象其实就是在研究美,即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美,而我们认为所谓感性认识的完美,一方面是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的意思,另一方面是指意象的明晰生动;其二:黑格尔认为,美学的对象是研究美的的艺术。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所谓美来源于生活,自然,马克思曾说:“自由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征,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分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即人不是一个单一的固有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美的本质在于纯客观性,客体的形式是否符合一定的比例、数量是否和谐,事物的纯自然属性,外在形式去定义美。
另外是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心灵涵盖了一切,自然否定了外在的美,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只有心灵,理念才是真实的。
自由创造基础上的美有着其外在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是有意识的去追求这种“形式”以至于后来我们看到这样的“形式”便有了美感,从而也变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意味的美的符号。
三、美的产生美的产生是以人类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在对外部世界的实践中,实现了以功利为目的,即在善的基础上,肯定了人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学与生活的关系
摘要:美是生活中的感悟,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美的影子,美也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呈现出来。
本文将会讨论美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这其中又涉及到自然,艺术以及心灵三大方面。
关键词:美生活自然艺术心灵感悟
如今,美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一致的定义,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各有不同从而对美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
在生活中探讨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美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它与人们的意识有关,还与人们的价值取向有关。
亚里士多德如是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善可以说是符合人类们道德价值取向的。
美在主观上是人的社会意识;美又是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可以说,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的本质是对生活积极肯定的形象。
内容有人们改造社会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产生劳动产品的实践成果以及实践活动中的人的美。
社会美与社会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与社会功利性、社会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欣赏的社会生活美是人们相互团结互助;每个人都有集体感、正义感、责任心、爱心;
有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步的人生观。
自然美就是现实世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自然美注重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自然属性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
因此,自然的某些属性如色彩、形状、质感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是自然美形成的必要条件。
比如,华山的险峻,张家界的仙境,桂林山水的清秀、龙脊山的美感等等不同的风景,都有它独特的自然特征,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的特征,构成各自独特的美。
艺术包含有音乐、建筑、绘画、史诗和戏剧等方面。
艺术有极强的创造性,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与亲身经历结合起来,这其中包含着人们真实的情感。
人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通过艺术将自身的生活感悟表现到生活当中。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而美是艺术体现的基本特征。
艺术创作可以体现出真、善、美的统一。
因此,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是“美的充分体现”,是高级意识形态的美。
当我第一次看千手观音的表演的时候,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震撼。
她们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是却通过表演向人们展现出了一种完整而绝世的震撼美,展现她们即使生活在一片无声的世界里,她们内心深处也对美的有极强的追求的理想。
优美的舞姿给人的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也让我们领悟到了缺陷里带着忧伤、触动的美,这是生活中一道绝美的风景。
人的美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不断努力而形成的内在美与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外在美完美统一的美。
人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结合。
人的内在美包括道德美,理想美,人格美,才识美,情感美;外在美包括语言美,举止美,风度美,服饰美,修饰美,形体美,表情美。
欣赏一个人,既要欣赏他的外在形象,也要注重他的内在表现。
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客体,人本身就是社会活动中最具欣赏价值的审美对象。
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生活中有很多长得很漂亮的女孩,而我们有部分人都喜欢属于外表上的美,当然也有部分人更加注重人们的内在美,他们注重人内在美的心灵美、人格美、精神美。
很多人被对方的思想、品德、学识、修养等内在美方面深深吸引。
在此也不说外在美是不重要的,外在美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提高。
内在美需要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认为,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2009“感动中国人物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
她为关注留守儿童,在2002年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学校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
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为建设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暑假期间,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读物以及儿童读物,她的辛苦只是希望能让孩子们有书读,实现他们的梦想。
生活是为了发现美,美存在与生活中。
欣赏美不仅需要有发现美
的眼睛,还有品味美的喜好以及将我们的心灵贴近生活中的美,更好的感悟幸福美好的生活。
正如儒贝尔所言:“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
我们追求美,追求我们心灵的自由”。
亲,放慢脚步欣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美,你将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李泽厚:(论美感、美和艺术》
叶秀山:《美的哲学》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