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2-性别与年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观测:“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 陈卫,翟振武《人口研究》07/5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探讨:
根本原因: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观念主导着强烈 的“生男”偏好。这种性别偏好实际上是性别不 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必然导致的性别比 失调(Sex Imbalance)。 实现途径:①产前性别检测; ②产时溺弃女婴; ③产后隐报瞒报。 因素解析:关于Missing girls的争议。
概念辨析: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
• 生物性别(Sex):即从生物学视角认定的性别,与之相应 的两性称谓为雄(Male)和雌(Female)。 • 社会性别(Gender):即从社会学视角认定的性别,与之 相应的两性称谓为男(Man)和女(Woman)。
作为生物性别的Sex具有客观性及不变性,是与生俱来 的。作为社会性别的Gender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可塑性。 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成不同的Gender 规范。
3-1、年龄中位数(Median Age):
• 按年龄自然顺序排列的总人口构成一个连续的变 量数列,所谓年龄中位数,就是这个连续变量数 列的中间值。它恰好把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 年龄中位数以下,另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上。 • 年龄中位数可用来分析人口年龄的分布状况或集 中趋势,借以表明一个人口(群)的年龄。如果 按一岁一组顺序从小到大排列年龄数列,从零岁 起累计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组,就得到某个人口 的年龄中位数。计算公式如下:
人口不同生命阶段的性别比
性别比 第一性别比 第二性别比 第三性别比 第四性别比 相应的生命阶段 受孕阶段 婴儿出生阶段 婚育年龄阶段 老年阶段 指标范围显示 男 女 120-150 100 104-107 100 ≈100 100 <100 100
实证观察:
世界人口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变化(1998)
注意区别:“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 数”
两指标统计口径不同,在对人口年龄 结构的观测与解释上各有侧重。平均年龄 (Average Age)指标表示人口年龄的平均 水平,强调的是“年龄均值”;年龄中位 数(Median Age)则反映“人数均等”, 通常也称之为“中位年龄”。 另外,AA不受年龄结构影响,MA则与 人口年龄结构密切相关。对于年轻型人口, MA<AA;对于老年型人口,MA>AA
可以说,Sex是Gender的物质基础, Gender是Sex的 扩展形式,换言之,无论Gender怎样表现,总不能脱离Sex 而独立存在。 Gender mainstream
不同学科视角对“年龄”的理解
1.日历年龄:亦称“年代学年龄”(Chronological age ),即从出生之日起,按年月顺序自
总负担系数 = 少儿负担系数 + 老年负担系数
三. 构成与关系
1、人口性别构成(Sex Structure): 性别构成是人口的一种自然构成,体现即定 男女两性人口的性别结构或比例关系。 如果跟踪观测一个人口总体,在正常情况下, 该人口群的性别结构变化往往遵循着这样一条有 规律的变化轨迹,即在从低龄组向高龄组发展的 进程中,其性别比例的变化将是有规律地由男多 于女逐渐演变为女多于男。对此,生物学上甚至 总结出了如下四个性别比:
具体计算实例参见《人口统计学》第38~39页。
二. 统计指标
3-2、平均年龄(Average Age) 既定群组中人口年龄的平均水平。
年龄组×人口数 组距 平均年龄=
总人口
1
(N P N P ...... N X=
0 0 1
n 1
P
Pn1 N n Pn) r
桑德巴模式: 按年龄分组划分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 0~14 岁 15~49 岁 ≥50 岁 ————————————————————————— 增长型 40.0 50.0 10.0 静止型 26.5 50.5 23.0 减少型 20.0 50.0 30.0 —————————————————————————
男性人口 性别比= 100 女性人口
资料:历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性别比
普查年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总人口(亿)
5.82 6.95 10.08
性别比
107.6 105.5 106.3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11.34 12.66
预计13.6
106.6 106.7
?
二. 统计指标
二. 统计指标
1、性比重(Sex Proportion ): 分别表现男女两性人口各自在总人口中 所占比例的指标,公式表达:
男性(或女性)人口 性比重= 100 0 0 总人口
二. 统计指标
2、性别比(Sex Ratio): 反映两性人口之间的对比关系,通常依 据每100名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 统计。公式表达:
三. 构成与关系
2、人口年龄构成(Age Distribution) : • 年龄构成亦是人口的自然构成之一。国际 社会通常按一定特征把一个人口群划分为 “少儿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 口”这样三大人口组,相应的年龄划分为: 少儿人口:0~14岁 成年人口:15~59岁或15~64岁 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
第二讲:
性别与年龄
Sex and Age
一. 基本含义
性别(Sex):即男女之别。其划分依据 有二,一是遗传学依据,根据“性染色体” 差异来划分,女性为XX,男性为XY;二是 生物学依据,根据人类生殖器官的不同进 行划分。 年龄(Age):即标识人类生命存在,计 量生命延续的概念,直接表明了人的岁数 大小,一般以“年”为计量单位。
即某一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14岁的少 儿人口和≥65岁的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 (15~64岁人口)之比,分为“少儿负担系数”; “老年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数”。
14岁人口 少儿负担系数= 100 0 0 15~64岁人口 65岁人口 老年负担系数= 100 0 0 15~64岁人口
资料来源:见吴忠观主编《人口科学辞典》,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384页。
概念引介:人口年龄金字塔 (Population Pyramid)
然累加计算的年龄或岁数,故又称“自然年龄”或“时序年龄”。应注意的是,日历年龄 在习惯上有三种算法,(1)周岁年龄,即从出生至统计时已生存满的实足年岁,相当于已 过生日的次数;(2)虚岁年龄,指出生至统计时已跨越的日历年度;(3)确切年龄,指 出生至统计时已真正生存过的时间,它可精确统计到天乃至时分。现在日历年龄一般都是 按周岁做统计,人口(统计)学上惯用的也是这样一种年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人的年 纪总是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增加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也不受个体差异的影响。 2.生理年龄:亦即 “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 age),是指人的生命历程在其生命周期中所 处的位置或所达到的生理阶段。这种年龄的评定来自生物医学。一般讲,生理年龄总是与 日历年龄同步增长的,因此才有“岁数不饶人”的感叹。但由于遗传基因、生存环境等因 素的影响,生理年龄的个体差异较大,并不全然与人的日历年龄相对应。人们完全可以年 逾古稀仍耳聪目明,精力未衰;也完全可能未进花甲就老眼昏花,精力不济。 3.角色年龄:又叫 “社会学年龄”(Sociological age),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与所显现的角色。对该年龄的认同来自既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一个人的角色年龄与其日历 年龄和生理年龄大体一致,但又有自己的评判准则,在既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社会角色 的转换(如退休回家;当了爷爷/奶奶)是判定人们社会学年龄的重要依据。 4.心理年龄:即“心理学年龄”( Psychological age ),是指根据人们对人世的不同生存态 度和人生体验而做出的年龄评价。心理年龄的确认往往取决于个人对自我的主观认同或心 理感受,它与上述的几种年龄判定有较大的出入。所谓“未老先衰”,就是指日历年龄和 生理年龄尚年轻,但精神萎靡不振,致使心理年龄衰老;而“老当益壮”则正好相反,它 是对那些精力充沛、且“不服老”的老年人的一种赞誉。
区别“正常多生”与“偏高多生”。
参阅原新“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规模的判断”, 《人口研究》07/6
Female Study on Demography
• Schultz, T. P. : Investment in Women’s Human Capital, Chicago Press,1995. • Krishnaraj, M. : Gende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Jejeebhoy, S. : Women’s Education, Autonomy, and Reproductive Behavior: Experi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5. • Sweet. J. A. : Women in the Labor Force, Seminar Press, 1973.
相关论域: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探讨
• 三位一体的传统生育观
时间取向:早生 数量取向:多生 性别取向:生男
• 在生育数量受到限制的前提下,“生男” 意愿势必变得更加强烈。
1990~2000年中国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合计 1990 年 1995 年 2000 年 111.3 115.6 116.9 一孩 105.2 106.4 107.1 二孩 121.0 141.1 151.9 三孩 127.0 154.3 159.4
参阅高凌“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因素”,《人口研究》1995年增刊。
“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人口研究》03/5.
出生性别比升高导致的直接后果
• 男多女少,婚姻挤压,“剩男”现象。
参阅李树茁等“性别歧视和婚姻挤压:中国、韩国和 印度的比较研究”,《中国人口科学》98/6
• 对失衡人口规模的正确评估。
概念引介:桑德巴模式:
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Sundbarg)在 1900年发表的《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 究》一文中,通过对年龄结构与人口增长 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在各国呈现出较大差异。由此 按不同年龄结构所导致的不同人口增长态 势划分了三种人口类型。这种把年龄分组 与人口变动类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被 后人称之为“桑德巴模式” 。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0年wenku.baidu.com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按已有子女性别分的下一婴孩性别比
已有子女 一个
两个
三个以上
男 女 两男 一男一女 两女 女>男 女=男 女<男
下一婴孩性别比 107.3 190.0 76.5 122.1 380.6 231.3 160.0 74.1
资料来源:“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人口研究》03/5.
120 104 100 80 60 40 20 0 0 55~59 80~89 Age 90~99 100+ 55 35 26 97
数据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
120 118 116 114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100 104.9 103.9 107.6 111.3 115.6 116.9 118.9
年龄中位数计算公式:
总人口数 中位数所在组之前各组人口累计数 2 年龄中位数=中位数组下限值 组距 中位数所在组人口数
X
md
=X
P md 1 Px 2 0 r ( md 组下限 ) Pmd
二. 统计指标
4、人口年龄系数(Age Proportion ): 即不同年龄人口群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 比重。通常统计“少儿人口系数”和“老 年人口系数”。
少儿人口系数= 14岁人口 100 0 0 总人口
65岁人口 老年人口系数= 100 0 0 总人口
二. 统计指标
5、人口负担系数(Dependency Rat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