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关系论文
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筑施工对环境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但是,如果建筑施工单位能够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以人为本、文明施工,各级监管部门尽职尽责,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就能将建筑施工带来的污染降低到最小,避免环境影响,确保城市的天蓝水绿空气清新,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优美的环境。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施工的一些典型环境问题,分析了建筑施工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的控制处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影响1.建筑施工的环境问题建筑工程所构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全球的整体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施工过程又是其产生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施工过程设计须具有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并注入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1.1水污染城市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泥浆、污水。
建筑活动所产生的废水量需视工地的面积及工种而定。
大多数施工单位环境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效益,未采取任何污水净化处理措施,造成施工现场泥浆、污水横流。
含有大量泥沙、杂物、建材粉末等污染物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直接经城市下水道进入周围水体,不仅直接污染了城市水环境,而且还极易造成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淤积,影响城市排水防涝。
1.2空气污染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扬尘。
城市建筑施工中,拆除旧建筑、推土、填土等大规模作业时,施工现场扬起大量灰尘,形成“点污染”和“线污染”;车辆运输建筑材料、残渣余泥时沿路撒落以及车轮粘带,经车辆来回辗压形成“面污染”。
建筑施工污染源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3噪声污染随着市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设施工中发出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形象。
1.4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染建筑垃圾是城市固体废物主要组成。
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绿色建筑与城市环境保护**:**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工程管理1103学号: *********指导教师;魏娜2014年12月30 日目录绿色建筑与城市环境保护 0摘要 0关键词 0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0二、现代建筑遇到的问题 0三、绿色建筑的发展 (1)四、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2)1、绿色建筑与社会环境 (2)2、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 (3)五、环境保护需要发展绿色建筑 (4)1.绿色建筑有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4)2.绿色建筑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4)3. 绿色建筑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4)4.建材的推动 (4)5.绿色建筑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4)六、绿色建筑的其他环保措施 (5)1. 水 (5)2.建筑物中的应用 (5)七、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6)结语 (6)参考文献 (7)绿色建筑与城市环境保护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绿色建筑的介绍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结合现在建筑中遇到的问题。
提出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及可持续发展中绿色建筑的具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一、绿色建筑的概念所谓绿色建筑,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节能的、环保的、健康的、高效的人居环境,它是现代建筑为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
它要考虑到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绿色建筑它属于生态建筑,它是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是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
二、现代建筑遇到的问题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
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
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
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关系论文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使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绿色建筑可以到达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效节约及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做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环境影响通常我们所说的绿色设计包括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即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自然资源,降低或者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建造的一种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时代的设计观念,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分析据了解,建筑物在其设计、建造、使用、拆除等整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与此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正是秉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空气流通、日光利用、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运用最新的理念和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生态节能问题,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机系统。
2、回归自然基于对工业化弊端、现代设计思想的反思,生态环境、生态建筑成为主流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在设计上力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相互融合,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3、营造健康的居住空间绿色建筑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惬意的居住空间,内部的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力求对人体健康无害,室内湿度和温度适宜,空气清新,使人们在居住空间中身体健康,舒适愉悦。
总之,绿色建筑使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保护与居住品质的共同需求,这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二、绿色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1、绿色建筑与地域的关系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建筑模式和文化内涵,绿色建筑要按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底蕴等综合因素。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论文
浅析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要优先考虑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对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abstract: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priority i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placed it i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qual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eantime, even further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reasonable use. in this paper, the green build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
人口剧增、土地砂化、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这些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要优先考虑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 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论文绿色建筑设计研究论文「篇一」1绿色房屋建筑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绿色建筑指的是在房屋建筑的使用的周期中,能够充分地减轻资源浪费,起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同时给人们的居住提供良好的、健康的使用空间,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存的房屋建筑。
根据自然的环境,综合各种不同的学科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建筑进行组织规划工作,使得物质能源可以在房屋建筑内部进行不断的、有效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给你以舒适的居住环境。
2绿色房屋建筑特征按照生态学中的内容,绿色房屋建筑需要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相互结合,使得建筑和自然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
绿色房屋建筑有这些特征,从房屋建筑和自然二者的关系讲,绿色房屋建筑能够和环境融合,使其参与生态的能量循环环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从能源利用方面考虑,绿色房屋建筑自身有着节能环保的优势,从材料使用方面考虑,绿色房屋建筑,其使用的属于可再生的或者可降解的环保材料,从房屋设计方面考虑,绿色房屋建筑大多是开放式的建筑设计,房屋建筑外部和内部使用连通方式,可以自动地进行调节,从废弃物排放方面考虑,绿色房屋建筑可以有效进行资源的循环以及利用,减少排放量或是无排放,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避免环境的污染。
3绿色房屋建筑的设计原则在绿色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坚持生态原则,就是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做到能源节约,避免能源的浪费。
其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考虑到人们对于房屋的居住感受,既要做到节能环保,并且不能降低人们居住的舒适性。
还有,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够照搬照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个例子,对于建筑来说,倘若其分布范围比较广,那么使用太阳能进行节能工作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建筑分布较为紧密,并且楼层较高,那么使用太阳能节能技术则是不恰当的,因此,设计需要做到因地制宜。
最后,还需要遵循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做到协调统一,需要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地进行分析工作,不能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
探究不同建筑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论文
探究不同建筑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论文当今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审美方式。
石上纯也认为,在新的时代,人们所接触的信息量和社会系统正在变的极度复杂,建筑师能否找到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来回应新时代的发展已经变的至关重要。
因此,诸多日本当代建筑师试图从自然空间中获得灵感,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相结合,希望在拉近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将自由的自然属性赋予到建筑空间形态当中,使其更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
布达佩斯匈牙利音乐之家一自然化的概念“自然化”的空间形态设计方式是指将自然空间的某种特点以形象化的手法赋予到建筑空间形态的设计中,让使用者在建筑内部产生如同在自然环境中的认同感,使外部自然环境得以没有障碍地延申和扩展到内部人造空间中来,进而创造出具有满足人行为或心理需求的建筑空间形态。
这种设计方式有两方面手法,首先是对自然形态的直接仿拟,另外便是提取自然空间的形成秩序,通过艺术手段将其赋予到建筑空间的形态设计当中。
二自然形态的仿拟在抽象艺术中,每一根简单的线条都有着丰富的内在含义,也都具有象征性,而对于信息的接受方使用者来说,他们可以运用一切思维活动去接受外部信息,反应到大脑中,并给这些信息赋以形状和解释。
人造的建筑在自然空间中总归是突兀的,如何让建筑以低姿态融入到自然空间中?日本当代建筑师从自然空间中选取自然意象,并将其与建筑空间形态相融合,进而营造出全新的空间系统。
这种类比的设计手法直接与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识产生共鸣,其摆脱了均质网格背景下传统空间设计时规整的几何形态,以直接仿拟的方式与自然空间搭建联系,相互交融,让使用者产生和在自然空间中同样的知觉感受。
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康定斯基抽象画1.自然元素的仿拟对自然元素的直接仿拟突出展现了取形于自然的设计手法。
在平和之家这一项目中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以简素的表现方式将云这一自然意象与建筑空间形态相结合。
建筑整体仿佛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云。
绿色建筑论文精选3篇
绿色建筑论文精选3篇绿色建筑论文篇一[论文摘要]本文以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为例,从集成化设计、精细化设计、适宜性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一、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案例分析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是深圳市为申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而建设的住区,需要解决5个村落的500户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
因为由政府投资,资金受到严格控制,工期紧张,需求也非常特殊。
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对项目的分析和定位非常重要,原住民对设计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工期和拆迁进度。
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我们通过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精确控制,实现了低成本适宜技术的绿色建筑目标,该小区也获得2006年国家财政部、建设部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图1,图2)。
1.集成化设计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成立专门的沟通组及设计组,同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不会因为工期缩短而降低质量。
我们一方面与建设方沟通,以求更好地实现安置政策;另一方面与村民沟通,以保证我们的方案能够更贴近村民需要,也为方案后期的顺利实施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了更顺利地与村民深入交流,我们还专门选派了会方言的建筑师参与沟通。
考虑到原住村民的客家文化背景,在对客家民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又引入社会学、民俗学、植物学等学科学者协助建筑师进行协同设计,丰富了方案的内涵。
2.精细化设计为满足原村民自住房与出租房分开、每个村要相对集中等要求,针对用地紧张的情况,我们将相对比较安静的东部设为自住区,西侧为小户型出租区。
5个村从南到北依次排列,通过道路、景观、幼儿园、会所等公共设施来间接区分,而不是用围墙生硬地隔断,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小区设计一体化,又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
我们采用数字化手段,从定性判断走向定量验证,力图把常规技术作精,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节约资源。
结合日照模拟,调整总平面布局,使所有住户都能达到规范中的日照要求,并借助通风模拟验证了小区内每栋建筑都有顺畅的通风(图3)。
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英语作文
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英语作文English: The environ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The natural surroundings, such as the climate, topography, vegetation, and geology, a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materials use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energy efficiency. For instance, buildings in a tropical climate may have wide eaves to provide shade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to keep the interior cool, while buildings in colder climates may prioritize insulation and passive heating strategies. Additionally,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and local building traditions can also influence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t is essential fo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to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a building is located to ensure sustainability, resilience, and harmony with nature.Translated content: 环境在影响建筑设计和建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绿色建筑论文参考范文
绿色建筑论文参考范文绿色建筑真正地实现了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绿色建筑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谈绿色建筑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居住环境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一种科学人文环境发展的理念。
关注绿色环保,关注生命健康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成为必然,绿色建筑材料收到重视和研发,绿色建筑材料是环保健康的,对于人民的生活和居住是安全的,无污染的,观众居住环境的科学环保,在近年来的生活质量提高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受到更多关注。
怎样理解绿色建筑材料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要注意哪些问题,都是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1 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及特点1.1 绿色建筑材料的含义“绿色”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主题。
绿色建筑材料从原料的使用,生产过程的污染程度小,和对环境的保护方面来看,绿色建筑材料都是回收利用生活和生产废弃物的好方法的表现,绿色建筑物无污染、科学合理关注健康,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几乎无污染用能够重复利用废弃物的绿色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
这种健康又环保的建筑材料,被冠以“绿色”的含义,这种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技术是高科技的清洁生产,在国外,早已经应用于建筑和装饰施工方面;在我国还没有实质性的应用,只是停留在概念中而已。
1.2 绿色建筑材料具有的独特性1.2.1 绿色家装材料的生产用料大多数是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
1.2.2 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选取上,高科技的投入,新技术的应用。
加上环保低碳的新工艺用于生产领域。
1.2.3 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配方的制作和生产整个流程中,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甲醛、芳香烃类化学品;另外,产品不得含有某些有毒重金属,比如汞、镉、铅等。
1.2.4 绿色建筑材料的整体设计是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以关怀人文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最高要求,关注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益人民的身体健康。
建筑环境论文
建筑环境论文引言建筑环境是指建筑物内、外部的自然和人为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因素。
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建筑环境并优化它对人类的影响对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深入探讨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并提出一些建筑环境改善的方法。
1. 温度与热舒适性温度是建筑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舒适的温度有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周围的气候条件,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和空调系统,以维持室内的温度在舒适范围内。
此外,还可以引入自然通风和遮阳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热舒适性。
2. 湿度与湿度控制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建筑环境中,应采取措施控制湿度,如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等设备。
此外,合理设计建筑的通风系统也能起到湿度调节的作用。
3. 光照与采光设计光照是指室内各区域接受到的光线强度。
良好的采光设计能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采光方向、窗户尺寸和材料,并通过设置遮光装置来控制室内的光照强度。
4. 噪音与隔音措施噪音是指环境中不希望的声音。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睡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建筑中应采取隔音措施,如使用隔音玻璃、隔音墙等,以减少室内外噪音的传递。
5. 空气质量与通风系统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至关重要。
建筑物应考虑通风系统的设计,以确保新鲜空气的供应和室内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应定期检查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清洁和改善措施。
6. 节能与可持续性建筑环境的优化应与节能和可持续性相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采用高效的能源系统和材料,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可以通过建筑外部的绿化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良好融合。
结论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建筑环境,采取温度控制、湿度调节、光照设计、隔音措施、通风系统改善等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关系论文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家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让建筑行业步入了黄金阶段,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愈发趋于严重,于是重新寻求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便成为了建筑设计在现阶段的重中之重,世界中心讨论话题——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过程中的主关键要点。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从而得出了一些结论,以期为以后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建筑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和艺术水平也都在快速升级,无论是建筑的类型还是建筑的结构,它们时刻都在变化着。
当物质享受得到满足时,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也逐渐加强,所以在建筑设计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将环境艺术融入其中,建立起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平衡体系。
那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到底该如何将其完美融合?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着重阐述。
一、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概述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设计建筑物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大到总体规划,如建筑的结构设计、实地施工、园林绿化工程等,小到局部细节的处理,如消防、给排水甚至是空调安装等。
在古代,建筑设计并没有这么多复杂的工序,建筑设计师在做建筑前期设计时,通常是根据建筑物主人的需求,加上自己在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再创造,需要考虑的问题很普通,实施操作起来也较为简单。
而现在,设计师必须按照投资方或者用户的需求进行周密的考虑,既不能超出投资限额范围,又要将建筑设计效果最大化呈现,所以一开始就要拟出一套合理的预定方案,通过反复对比整合,最终采用最优化的方案进行操作。
环境艺术的范畴很大,综合性很强,它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3篇)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1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能源的50%都消耗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与使用过程中。
而绿色建筑则转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让建筑设计施工朝着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能源消耗的自给自足。
目前国内建筑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单位建筑内的耗能是很多国家的2倍左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二字,并不是简单的指建筑立体绿化或者屋顶花园的设计,而是代表了一种象征,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建筑自身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它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建造的建筑物,又常常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以及自然建筑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包含了六种指标,从上到下依次分成三星,二星以及一星。
我国住建部正式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属于国家标准,给予编号GB/T50378—20xx,20xx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原有的GB/T50378—20xx正式废止。
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指标包含了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施工运行管理等七种类型指标。
20xx年11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我国城市科研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提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未来必然会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原则1)和谐原则。
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不单单要符合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也应该与自然、社会相协调。
绿色建筑抛弃了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它根据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逐渐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基于舒适与健康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带给人们高品质的生活,所以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三者的和谐原则。
绿色建筑论文集合[15篇]
绿色建筑论文集合[15篇]绿色建筑论文集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确定对论文都不生疏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学问的力量。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绿色建筑论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绿色建筑论文1能源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目前节能工作的实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环境越来越差,人们开头意识到环境破坏的严峻性,必需进行全面的环境爱护,建筑工程中已逐步推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也将成为建筑材料进展的重要方向。
新型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而且促进了材料企业走可持续进展之路。
以往企业大都是牺牲环境,大力进展经济,导致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现代的企业必需以可持续进展方式进行,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遵循绿色环境为主,保证经济快速进展。
1 建筑工程中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意义建筑行业的环保节能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原材料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以及新建筑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提高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削减建材的铺张。
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的状况来看,建筑工地的杂乱现状严峻影响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出行。
能源消耗和建筑扬尘问题照旧非常严峻,能源的高消耗使得建筑施工成本大幅提高,建筑施工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爱护等方面得不到保障,使我国城市建设的施工水平长期处于一个较低层面,因此,推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水平和范围,对建筑行业意义重大。
由于国家在环保科技和设计方面的高度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得以被讨论和开发,目前许多的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中,使用了太阳能、自然材料及其他可循环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切实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源、材料的消耗,降低了建筑成本,削减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将节能绿色环保材料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中,能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学论文)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人类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分析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对于理解建筑的本质、优化建筑设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不容忽视。
建筑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部分,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位于寒带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保温问题,而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则需要考虑通风散热问题。
同时,建筑也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特征,如地形、地貌、植被等,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同样紧密。
建筑是社会活动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社会环境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等,都离不开建筑的支持和引导。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的需求和特点,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建筑与文化环境的联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各具特色,正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同时,建筑也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如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代建筑的创作与探索等,都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筑设计与规划需要关注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在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特点和需求,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与环境的联系分析中,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建筑与经济环境的联系。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活动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资源配置。
建筑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支持。
有关当代城市高层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相结合分析论文
有关当代城市高层建筑空间与环境设计相结合分析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和使用,高层建筑与其环境的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许多国家中,这个问题已成为建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作为设计人员结合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高层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高层建筑环境空间进行策划的思路,以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从而使城市环境空间质量更符合人类生存需要。
关键词:高层建筑;空间;环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了许多破坏。
其中主要有对土地的不合理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废弃物的大量堆积,水质、空气和土地的污染,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动植物栖息地的缩小甚至消亡,以及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
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与建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必然会引起向空中争夺空间的问题,高层建筑就因此发展起来,其产生、发展到日渐成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其他事物一样源于社会,接受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城市化、高技术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1高层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环境是人类赖以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改造者。
城市是人类聚居活动的产物,是由空间系统(建筑空间和开朗空间)、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和工程技术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这个有机体在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地区、历史、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城市形态可见的物质形态环境和不可见的精神环境。
城市环境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公众所重视。
环境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已经确立了重要的地位。
环境设计的任务就是按照安全、方便、舒适和经济的原则,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要求。
环境的允许限度和各个环境因素本身的生态规律,将其妥善组织,有机构成,进而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创造出一个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多维的环境空间,其核心问题即协调人——建筑——环境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的论文稿
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的论文稿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论文目的 (4)1.3 研究意义 (5)1.4 论文结构 (6)2. 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 (7)2.1 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 (8)2.1.1 施工扬尘 (9)2.1.2 生态破坏 (10)2.1.3 水体污染 (12)2.2 施工阶段的资源消耗 (13)2.3 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处理 (15)3. 环境保护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7)3.1 规划阶段的环保设计 (18)3.1.1 绿色建筑理念 (19)3.1.2 节能减排设计 (20)3.1.3 废弃物处理规划 (21)3.2 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 (23)3.2.1 加强扬尘控制 (24)3.2.2 提升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26)3.2.3 完善水资源管理 (27)3.2.4 控制噪声污染 (28)3.3 成品建筑的环保表现 (29)3.3.1 节能环保材料 (31)3.3.2 绿化设计 (32)3.3.3 循环利用建筑垃圾 (33)4. 案例分析 (34)4.1 (案例一)基于环境保护的某项建筑工程项目 (35)4.2 (案例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案例 (37)5. 总结与展望 (39)1. 内容概述建筑工程施工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人人心,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来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量逐年增加,这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导致了资源消耗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2、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3、考现学在既有建筑改造的应用4、中小建筑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5、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全文总字数:22781 字篇一: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摘要:本文主要以绿色生态型的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绿色生态型建筑以及其设计理念,然后对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讨论,旨在加强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的设计。
关键词: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1前言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愈加关注绿色生态理念,重视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加强建筑的绿色生态性设计,结合其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提高设计的生态化,满足新时期的建筑需要。
2绿色生态型建筑简述绿色生态型建筑,指的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了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以城市的生态建设为中心,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满足现代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实现对对气候、空气、光照、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等条件的充分利用,为人们创造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型建筑。
同时在建设中,还要将节能环保作为建设的核心,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材料,在不影响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现阶段,这种绿色生态型建筑的建设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绿色生态型建筑也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3.1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时人们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与很多现代化建筑中的照明和空调系统相比,不仅不会对生态环节造成影响,而且还会降低在人为环境中产生的身体不适、皮肤干燥和亚健康等问题。
因此,在绿色生态型建筑中,将自然因素作为设计的动力,提高了设计的效果,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重点遵循的理念。
3.2使用感受舒适化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高质量的生活产品是人们关注的内容。
建筑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研究毕业论文1. 研究背景建筑施工项目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环境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以及提出相关策略和方法,为建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建筑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几点:- 分析建筑施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探讨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和方法;- 提出改进建筑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的建议;- 推动建筑施工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 研究方法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和分析,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观点;-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和信息;- 数据分析:对实地调研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取结论并验证假设;- 策略提出: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改进建筑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4. 预期结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预期得到以下结果:- 对建筑施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 确定有效的环境管理策略和方法,降低建筑施工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出针对建筑施工项目环境管理的改进建议;- 推动建筑施工行业在环境管理方面迈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
5. 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 第三章: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结果与讨论,展示研究所得结果并进行深入讨论;-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列举本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6. 时间计划完成本论文的时间计划如下:- 第一周至第二周:文献综述,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 第三周至第四周:实地调研,收集建筑施工项目的数据和信息;- 第五周至第六周:数据分析,整理和分析实地调研所得数据;- 第七周至第八周:策略提出,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 第九周至第十周:论文写作和修改;- 第十一周:论文定稿,准备提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建筑是人类聚居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类聚居形式的变化、发展以及长期建筑实践促进了建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社会进步、经济物质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二者互敬互融,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关键词】建筑;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城乡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
城市面貌大有改善,向外不断地扩张,大片良田被开发为各种住宅小区、高新工业园区、高尔夫球场、休闲度假村等场所,在城市里中央商务区、高档社区等不断拔地而起。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务工。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里建筑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高,但在众多建筑产品中,真正做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的并不多。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且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敏感问题,例如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和小区建设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有不少专家指出由于建筑引起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像新一代的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使得我们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对规划的权威性、建筑的适用性以及建筑文化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本文从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一个成功建筑物的设计应该是与其周边环境相适应的。
从古至今,从我国到海外,好的建筑物都遵循这个规律。
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与周围天安门广场和故宫搭配得浑然一体,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悉尼歌剧院紧邻大海,因此使用既像风帆又像贝壳的屋面与周围的环境搭配地恰到好处;巴黎艾菲尔铁塔坐落于美丽的塞纳河畔,周围的建筑物只有七、八层,更加衬托出铁塔的顶天立地。
诸如此类成功的建筑物不胜枚举。
其共同点如下:(1)实地考察,从建筑体量、造型、尺度等多方面寻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2)从使用功能出发,寻求内部空间构成和外部环境的关系;(3)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因素;(4)追求合理的创意;(5)吸取地方业主的合理设想,尊重相关法规、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例子。
这些不和谐因素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
比如某些城市建筑不顾实用功能,一味追求造型,把建筑外形弄得稀奇古怪,不仅牺牲了使用功能,与周围环境也极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风貌。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扭曲,也是对广大市民审美观的一种感情伤害。
此外这类建筑维修费用高,不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
一些工业建筑由于选址的不合理,对环境带来极大污染,比如工业
建筑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不恰当,将急剧恶化附近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污染应用水、使城市空气质量下降、污染工厂周边耕地。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元素,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到城市风貌、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原则性问题。
然而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许多人将其原因归结为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地方决策者的急功近利。
这种现状亟需改变。
2 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最早的城市形成于奴隶社会。
奴隶主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将居住的地方用墙垣围起来,而墙垣之内则是用于贸易的集市,通常有“三里之城,七里之廓”之说。
到了封建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墙越建越高,城区范围越来越大,雄伟的宫殿代表着帝制的权威性。
城市布局以富室为主体,位于主轴线上,生活生产相关建筑以及壕沟、城垣等防御设施布置在周边。
城市的建设以都城最为豪华,地方政府则按行政等级递减。
古代城市虽然规模远不及现代,城市布局有一定格式,但也形成了不少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
城市中的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更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
因此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古建筑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一笔巨大的人文财富,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重点保护对象。
然而现在一些城市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对古建筑进行盲目的拆除、建设,这给城市的人文财富
带来巨大损失,也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和规划,使城市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世界,失去了一个城市原有的特色和风貌。
我们亟需呼吁城市特色,生态环境,还城市以本来面貌。
3 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建筑材料的使用包括取材、加工、运输、使用、废弃几个过程,在这几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排放出废水、废气、废渣。
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将会导致地下水、大气、土壤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
因此有必要开发节约、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大力推广应用,并加强监管,取缔污染严重的建筑材料的继续使用。
另一方面,要建立建筑材料环保法规,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生产及销售,从法律的高度以强制性手段规范建筑市场。
在一个建设项目开始前,首先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环保资金进行预算,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只有将环保资金落实到位环境保护才能得到保证。
其次明确产品设计宗旨,产品的设计不仅要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更应该对人体健康有益,使产品趋于多功能化,如抗菌、杀菌、保温隔热、调湿、除臭、防腐、防火、抗静电等。
因此要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宗旨。
再次对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渣进行循环利用。
根据有关试验证明,某些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垃圾可以有效转化为建筑原材料。
土地、砂、石等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在生产中使用天然资源,加大对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垃圾的再次利用,实现可持续发
展。
最后对于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要进行大力的推广,比如用塑料门窗和管道代替铁质门窗管道,采用新型的墙体材料、新型的防水材料,这些材料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另外,通过政策调整,鼓励房地产开发商使用新型的房屋结构和建筑材料,可以加速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
比如对使用新材料的商品房按使用面积计价,从而减少粘土砖的应用,以达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4 结论
建筑与环境应该是互融共生的,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想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必须树立生态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社会活动需求,保证人们安全、健康、卫生的同时,也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建筑都应向自然环境学习,立足朴素,为人类提供自然、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叶从实.寄寓建筑于环境中[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10(1).
[2] 覃全文论城市景观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和谐发展[期刊
论文]-广西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