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钢的凝固及连铸坯的凝固结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值的大小主要受结晶器冷却水、钢水温度、结晶器形状参数、保护渣等因素的影 响。通常计算中K值对于小方坯可取20-26,对于板坯可取l 7-22。结晶器的长度 一般较为固定,方坯900一1100mm左右,板坯通常为700 mm。拉速也是影 响坯壳厚度的因素之一。拉速与坯壳的厚度成反比。小方坏由于要求的安全坯壳厚 度较薄,K值大以及结晶器长度长等特点,拉速较高。板坯则相反,因更注重质量 ,拉速通常个超过2m/min。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板坯的拉速可以达到2.5 Your company slogan m/min以上。
Your company slogan
13.3.4
凝固收缩
热胀冷缩现象在钢凝固过程中表现为凝固收缩。它包含三方面的收缩: (1)液态收缩。钢液由浇铸温度降至液相线温度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即过热度消 失时的体积收缩。这个阶段钢保持液态,收缩量为1%。 (2)凝固收缩。钢掖在结晶温度范围形成固相并伴有温降,这两个因素均会对凝 固收缩有影响。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收缩量就越大。凝固收缩量约为总量的4%。
13.3.1
钢凝固结晶的特点
不论连铸还是模铸.其工艺实质是完成钢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也就是钢的结晶 过程。钢的结晶需两个条件: (1)一定的过冷度,此为热力学条件; (2)必要的核心.此为动力学条件。 钢液中含有各种合金元素,它的结晶温度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温度区间.见图 13-18。钢水在Tl开始结晶,到达Ts结晶完毕。 Tl与Ts的差值为结晶温度范围,用 ∆Tc表示,即
Your company slogan
13.3.1
钢凝固结晶的特点
Your company slogan
13.3.2
成分过冷
钢结晶过程中,在结晶前沿会有溶质大量析出并积聚,这样固相中溶质浓度就会 低于原始浓度。这种现象称之为选分结晶。 温度过冷是钢液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选分结晶,钢液结晶还伴随成分变化 ,并对过冷也产生影响。图13-20表达了浓度为C0合金的成分过冷过程。图1320(b)中, C0成分合金的结晶方向与散热力向相反,液相的热量通过已凝固晶体 散出,这样得到如图13-20(c)所示的温度分布。
当A>1时,称偏析为正,即正偏析;当A<1时,称偏析为负,即负偏析。
Your company slogan
13.3.3
化学成分偏析
影响显微偏析的主要影响因素:1)冷却速度;2)溶质元素的偏折倾向;3)溶质 元素在固体金属中的扩散速度。 钢液在凝固过程中,铸坯横截面上最终凝固部分的溶质浓度高于原始浓度。未凝 固钢液的流动,导致整体铸坯内部溶质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即宏观偏析。宏观偏 析也称低倍偏析,可通过化学分析或酸浸显示铸坯的宏观偏析。 宏观偏折的大小可用宏观偏析量来表示: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 点
结晶器内的传热需要经过五个过程,如图13—27所示。
(1)钢水对初生坯壳的传热。这是强制对流传热过程。在浇铸过程中,通过浸入式水 口流出的钢水对初生的凝固壳形成强制对流运动,钢水的热量就是这样传给了坯壳。
(2)凝固坯壳内的传热。这是单方向的传导传热。 坯壳靠钢水一侧温度很高,靠钢板一例温度较低. 坯壳内的这种温度梯度可高达550℃/cm。这一 传热过程的热阻取决于坯壳的厚度和钢的导热系数 (3)凝固坯壳向结晶器铜板传热。这一传热过程比 较复杂.它取决于坯壳与铜板的接触状态.在气 隙形成之前,而在靠近弯月面的下方,主要以传 导方式为主,热阻还取决于保护渣的导热系数, 而在有气隙的界面,则以辐射和对流方式为主, 当然这时的热阻是整个结晶器传热过程中最大的 。 热阻的大小决定于:1)结晶器铜板的表面状态; 2)润滑剂的性质;3)坯壳与铜板间的气隙大小。
Your company slogan
13.3.2
成分过冷
当合金冷却至Tl时。从液相中结晶出固相,继续冷却至Ts时,结晶出固相的成分 C0。根据平衡关系,这时在液-固相界面上与固相平衡的液相成分为CL。很明显CL 远大于C0 ,图13-20(d)为组分浓度在液相中的分布曲线。在液相中组分的浓度随 着与相界面距离的增加.从CL降至C0 。 由于相界面前沿液相成分的变化,相应地引起平衡结晶温度的改变。离相界面近 的液相中组分浓度高,这部分液相的结晶温度较低,即贴近相界面处液相的结晶温 度就是对应于CL成分液相线上的平衡温度Ts ;反之,远离相界面液相结晶温度则较 高。这就得到图13-20(e)所示的结晶温度和距相界面的关系曲线。从图1320(e)可见,此时液相内的实际温度分相与之有较大差别,这个差别就是阴影部分 。在阴影区内合金的温度均低于液相的平衡结晶温度,即均处于过冷状态。过冷度 大小是有区别的,其数值可通过图13-2l求出。做垂线x,它被结晶温度分布曲线与 实际温度分布曲线所截,得到线段AB,AB之长即为所求。从图13-21中可以看出 固-液相界面的过冷度已经降低,其过冷度甚至比远离相界面处还小,这种凝固前沿 过冷度减少的现象称为成分过冷。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 点
铸坯的凝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入结晶器的钢液在结晶器内凝固,形 成坯壳。出结晶器下口的坯壳厚度应足以承受钢液静压力的作用。第二阶段,带液 心的铸坯进入二次冷却区继续冷却、坯壳均匀稳定生长。第三阶段为凝固末期,坯 壳加速生长。根据凝固条件计算三个阶段的凝固系数(mm/min½ )分别为20, 25,27—30。 一般情况下,连铸坯从边缘到中心是由小等轴晶带、柱状晶带和中心等铀晶带组成 。如图13-28所示。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 点
出结晶器的铸坯,其液相穴很长。进入二次冷却 区后,由于冷却的不均匀,致使铸坯在传热快的 局部区域柱状晶优先发展。当两边的柱状晶相连 时.或由于等铀晶下落被柱状晶捕捉,就会出现 ”搭桥“现象。如图13-29所示。这时液相穴的 钢水被”凝固桥”隔开,桥下残余钢液因凝固产 生的收缩,得不到桥上钢液的补充,形成疏松和 缩孔,并伴随有严重的偏析。
实践证明,过冷度的大小对晶粒形态有决定性的 影响。当过冷度很小时,晶粒规则生长,其表现为 凝固前沿平滑地向液相推进;当过冷度较大时,凝 固前沿则跳跃式向液相推进,形成柱状晶。
Your company slogan
13.3.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成分偏析
在最终凝固结构中溶质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先凝固的部分溶质含量较低,而 最后凝固的部分溶质含量则很高。这种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它分为宏观偏析 和显微偏析。 在实际生产中,钢液是在快速冷却条件下结晶,因而属于非平衡结晶。图13-22 说明钢被凝固的非平衡过程。结晶开始形成的树枝晶较纯,随着冷却,外层陆续形成 溶质浓度为f’2.‘’2 的树枝晶,含有浓度较高溶质元素,如图13-23所示。形成 了晶粒内部溶质浓度的不均匀性,中心晶轴处浓度低,边缘晶界处浓度高。这种呈树 枝分布的偏析称为显微偏析或树枝偏析。 显微偏析大小可用显微偏析度来表示:
(3)固态收缩。钢由固相线温度降至室温,钢处于固态,此过程的收缩称固态收
缩。由于收缩使铸坯的尺寸发生变化,故也称线收缩。其收缩大约为总量的7%-8 %。 三种收缩中,固态收缩量最大,在温降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在相变过程中会 产生组织应力。应力是产生铸坯裂纹的根源。因此,固态收缩对铸坯质量影响相当
大。
生产工艺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偏析: (1)增加钢液的冷凝速度。通过抑制选分结晶中溶质向母液深处的扩散来减小偏析。 (2)合适的铸坯断面。小断面可使凝固时间缩短,从而减轻偏析。 (3)采用各种方法控制钢掖的流动。如适宜的浸入式水口、加入Ti、B等变性剂等。 (4)工艺因素。如:适当降低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有利于减轻偏析;防止连铸坯鼓肚变形 可消除富集杂质母液流入中心空隙,以减小中心偏析等。 (5)降低钢液中s、P含量。 (6)电磁搅拌。搅拌可打碎树枝晶、细化晶粒、减小偏析。 (7)凝固末端的轻压下技术。
由于钢液与结晶器铜壁的润湿作用,钢液与铜壁 接触形成了一个半径很小的弯月面,如图13-24所 示。弯月面半径r可用下式表示
弯月面对初生坯壳很重要,良好稳定的弯月面 可确保韧少坯壳的表面质量和坯壳的均匀性。保持 弯月面的稳定状态,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钢液的纯 净度,减少夹杂物含量;选用性能良好的保护渣. 吸附弯月面上的夹杂物.可保持弯月面薄膜的弹性 ;另外可人工及时清除弯月面下的夹杂物以防拉漏 。
13.3 钢的凝固及连铸坯的凝 固结构
13.3.1
连铸钢液的准备
13.3.2
成分过冷
13.3.3
化学成分偏析
13.3.4
凝固收缩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点
13.3.6
连铸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拟
13.3.7
连铸坯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和应力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 点
铸坯的凝固特征: (1)连铸坯的冷却过程为强制冷却过程。从结晶器到二次冷却区甚至冷床为强制冷 却,冷却强度大。同时铸坯的冷却可控性强.通过改变冷却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控制铸坯的结构。 (2)连铸坯在凝固过程中形成了很长的液相穴,板坯有的可达20多米。液相穴内液 体的流动对坯壳的生长和夹杂物的上浮有一定的影响。 (3)连铸坯的凝固是分阶段的凝固过程。 (4)由于连铸坯不断向下运动,所以铸坯的每一部分通过铸机时,外界条件完全相 同,因此,除头尾之外,铸坯长度方向上的结构较为一致。 13.3.5.2 连铸坯的凝固结构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 点
已凝固的高温坯壳发生δγ的相变,引起坯壳收缩,收缩力牵引坯壳离开铜壁,气 隙升始形成。气隙形成传热的热阻增加,坯壳温度的回升,强度降低,这样在钢水静 压力作用下使其再次贴紧铜壁,传热条件有所改善,坯壳增厚;于是又产生冷凝收缩 ,牵引坯壳再次离开铜壁。这样周期性的离合2—3次,坯壳达到一定厚度并完全脱 离铜壁,气隙稳定生成,如图13—25所示。由于结晶器角部区域是二维传热、最先 生成坏壳.收缩力大,形成气隙也最大。由于钢水的静压力无法将角部的坯壳压向铜 壁,因而角部一开始就形成了永久性气隙。所以初生坯壳形成后,角部区域的传热变 得比边部更差,相对而言角部区域坯壳最薄,见图13-26。角部成了坯壳最薄弱的 部位。在实际生产中角部漏钢的几率比其他部位高。为了均匀传热,在方坯和板坯结 晶器的角部都做成圆角。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 点
(4)结晶器铜板内部传热。这个过程也是传导传热过程,其热阻取决于铜的导热 系数和铜板厚度,由于铜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这一过程的热阻是很小的。 (5)结晶器铜板对冷却水的传热。这是强制对流传热过程。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 冷却水的速度,有研究指出:当水流速度达到6m/s时,其传热系数可达4w/ (cm²K),这时传热效率最高。 · 连铸坯壳生长服从凝固平方根定律:
Your company slogan
13.3.5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和结构特 点
13.5.1 连铸坯的凝固特征
连铸钢液的凝固是在过冷条件下进行,经历了形核和核长大完成结晶的过程,并 伴随有体积的收缩和成分偏析等。钢液在结晶器内的凝固过程可近似地看作是向结晶 器壁的单向传热。钢液的热量通过坯壳、气隙、结晶器铜壁和冷却水界面最后由冷却 水带走。
结晶温度范围和两相区宽度的关系中可以看出∆Tc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由于钢液 结晶是在一个温度区间内完成的,因此在这个温度区间里固相与液相并存。实际的 结晶状态如图13-19所示。 钢液在S线左侧完全凝固,在L线右侧为全部液相,在S线与L线之间固-液相并存 ,称此为两相区,S线与L线之距离称为两相区宽度∆X。当∆X较大时,晶粒度较大 ,反之则小。晶粒度大,意味着树枝晶发达,发达的树枝晶使凝固组织的致密性变 差,易形成气孔,偏析也较严重。 两相区宽度与结晶温度范围梯度有关,可用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