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
时段与派别 代表人物 主流思想 实践价值
晚清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
时段与派别 代表人物 主流思想 实践价值 未大规模付诸 实践
19C40年代抵 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抗派 魏源
19C60年代以 李鸿章、 中体西用 后洋务派 张之洞
19C70年代以 康有为、 变法图强; 后维新派 梁启超、 实行宪政(君主 严复、 立宪制) 19C90年代以 孙中山 后革命派
魏源基于什么背景、在哪本书中表达了何种基本思想? 其思想价值何在?
【历史场景2】“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1860年,当太平天国与清政府鏖战江南,作为林则 徐的得意门生冯桂芬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 1898年,当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开展时,洋务派干将张 之洞发表《劝学篇》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猛烈批判维新派,反对政治制度改革,此时离 “百日维新”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从冯桂芬到张之洞,学西方求变革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与魏、林的思想有怎样的师承和发展关系?
代表


共同点
历史作用
康有为
⒈变法图存 爱国救亡 兴民权、设议院、变 ⒉主张君主立宪制 政治变革 维 梁启超 法图存 ⒊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启蒙 新 泽被后世 派 严 复 宣传“进化论”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 理论
【历史场景4】——“民主共和思潮”(20世纪初)
当90年代京师(北京)嚷嚷着变法的时候,广东却 有一部分人筹划着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运动。提出了“驱 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部分人 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孙中山断发改装,以示 与清政府决裂。 兴起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的学习西方、求变革的 思想是什么?其实践价值表现在哪里?
【历史场景5】——思想解放的复杂性
19世纪70年代,既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 用”,又有了早期维新派的宪政思想; 当历史进入了90年代,“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开 始对阵“君主立宪”的变法思想,有趣的是,“中体西 用”的变革思想受到大部分官员和士大夫的赞赏,光绪 帝还在1898年指示各省广泛刊发,其实张之洞的主张与 维新派有很大不同,而更激进的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潮已 在暗流涌动……
识别近代有识之士,看他们如何翻卷思想的浪花
晚清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看看考试说明的要求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 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历史场景1】“睁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历史场景3】——“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1890年,18岁的梁启超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 结识了33岁的康有为,投其门下,同赴广州万木草堂,走上 改良维新的道路,在广州,康有为写下《孔子改制考》等著 作。1895年春康梁再次赴京会试,发起“公车上书”。随后 梁主持北京《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并赴长沙 主持时务学堂,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充满激情 地提出:变者古今之公理,要伸民权、设议院。 1898年梁启超回京参加变法运动,看到了新出版的严复翻 译的《天演论》,深为进化论所折服,7月,他受光绪帝召见, 赏六品衔,遂与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同在朝廷参政。 维新思想是否也属学西方求变革的思想?结合教材和本材料, 概括康、梁、严的各自主张,归纳他们的共同主张分析其历 史作用。
1841年7月的一天,林则徐被遣戍伊犁,途经镇江, 身在扬州的魏源渡江而来。当晚两人同宿一室,“万感 苍茫”,“倍觉中国官府对外国政事之全然不知”,遂 彻夜长谈。此前一年,林则徐曾组织人员编译英国人所 写的《世界地理大全》,集成《四洲志》,但未及出版。 当晚,林则徐将书稿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全部交给魏源。 魏源接受嘱托,一年后成书,并于1843年1月刻印于扬州。 他在《海国图志原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为以夷 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谢谢大家!
盐城市一中
周龙祥


【重点探究】
戊戌时期,梁启超因感奋国事阽危而升腾起变法自强的 使命感,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 面又小心翼翼地向传统观念求助。……以资本主义近代化 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这 是维新志士新旧杂糅的共同心理特征,梁启超也不例外。 ——李华兴《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 (1)理解材料中的“国事阽危”和“政治制度近代化” 的历史含义。 (2)所谓维新派“小心翼翼地向传统观念求助”,你能 找到什么史实作根据? ຫໍສະໝຸດ Baidu3)维新派的“资本主义近代化目标”实现到了什么程 度?
【学习延伸】
怎样理解、认识、甑别各种“思想”、理论、学说?
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是思想,最缺少的大概也 是思想。 每个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从海量的博客、微博中,看 到形形色色的意见、观点,每天也都有大量的话题引发大量 的思考。不少作者虽不知名,但其微博也有高明见地,令人 赞叹。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个时代最缺的也是思想。真正意义 上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思想,不是有感而发、 一时兴起的表达,而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以严密 的学术论证作为基础的思想。 ——(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大学应让人感受思想的魅力》 ——《人民日报》2011-10-20 第12版
◆本课小结
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师夷长 技以制 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 以自强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2.从主题上看: 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 3.从背景上看: 不同思想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治、经济状况)。 4.从广度和深度上看: 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器物—制度—思想)。 5.从态度上看: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6.中西文化碰撞激烈,不同思想交错层叠,但不同阶段有各自 的主流思想。
据材料推断当时的潮流是什么?改革者希望“大清国”如何 融入?所谓的“政治灾难”是否发生了?这一“灾难”是什 么? —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 进行社会改革。 —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重点探究】
朝士即有言西法者,不过称其船坚炮利制造精奇而 已;所采用者,不过炮械军兵而已,无人知有学者,更 无人知有政者。自甲午东事败后,朝野乃知旧法不足恃, 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 变官制。官制之义乃在伸民权、设议 院。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朝士所言“西法”指什么? (2)“言变法者乃纷纷”的直接背景会是什么? (3)作者认为变法的“要其大成”在哪里?指出这一 “大成”的实质。 (4)这一“大成”在1898年6月演化为哪一政治事件? 这一事件的实际结果怎样?
思想的涌动是浪花翻卷千堆雪,交错层叠,而不是 单一的线性递进。试将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思 想史各切开一个横截面,佐证这一历史认识。
【线索梳理】
林则徐、魏源、冯桂芬、张之洞、梁启超、 孙中山等有识之士,串联起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 发展脉络,期间不同的思想往往呈犬牙交错的状 态,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九十年代的时候 。但即便犬牙交错,也总有一些新出现的主流思 想傲然潮头。 (1)划分出晚清思想史的历史阶段 (2)每个阶段的主流思想的命名 (3)按照时段与派别、代表人物、主流思想、 实践价值四个栏目,制成一张表格并正确填写
指导了洋务运 动的器物实践
直接动员和指 导了戊戌变法 运动
暴力革命,民主 指导了辛亥革 共和(三民主义) 命
【重点探究】
梁启超流亡日本两年多以后,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 在1900年12月23日发表了评述中国政治命运的文章:当 社会改革露出端倪时,改革的拥护者并非那些无知的或 不分是非的人,而是属于这样的人,即他们敢于独立思 考,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到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 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