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技课堂闪烁创新智慧火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劳技课堂闪烁创新的智慧火花
【摘要】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因此,在劳技课中需精心设计适应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劳技课堂创新
劳技课是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的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劳技课教学,如何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精心设计适应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一、巧妙导入,点燃创新欲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理想的导入情境就好比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的一开头,我们老师可以巧妙设计,往往会激发学生很浓的学习兴趣,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1.以范作导入诱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通过范作的展示导入新课,能迅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有利于从直觉感知升华到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引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我在教学六(上)
《美丽的钩针花样》这一课时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前,教师戴着钩织的围巾走进教室,请孩子们欣赏。师生之间展开了随意地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的围巾漂亮吗?
学生1:真漂亮!
学生2(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个围巾是怎么织的呀?老师您能告诉我们吗?
师:这种针法叫钩针织法。
学生:钩织的围巾不但漂亮,而且还能保暖呢!
师:是的,钩织的作品除了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很实用。像穿着舒适的拖鞋、精美的书包、既保温防烫又便于携带的杯子套等。
(教师同时展示实物)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制作休闲躺椅模型》一课时,我将上届学生一些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些作品有利用废旧材料设计的,也有利用卡纸设计的;有古典式的,也有现代风格的……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被吸引住了,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探究和讨论中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和他们自己想设计的样式时,学生们一个个各抒已见,创意迭出……
“不闻偿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范作的展
示来优化教学过程,能迅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有利于从直觉感知升华到本质的认识,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问题导入启迪学生的智慧。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创造的动力永远是由问题开始。在新课导入阶段,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打破脑海的平静,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为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如三(下)《百变雄狮》是一堂以纸为材料的造型课,我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学生马上动手尝试,最后得出多种结论:可以用尺量一量,可以折一折,还可以卷一卷。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卷的方式既快又准。这样我通过问题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亲手尝试解决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设计能力。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新授课前,通过范作引导,问题导入,从而达到奇中生趣的效果,为后面的创新学习和创新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效指导,激活创新能力
在劳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的操作情景,引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训练和发
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他们深刻领略创造之美,把创新变成学生的追求。
1、合作学习,融合学生的智慧。
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团队意识引导下的集体学习方式,个体中既有相互依存性又有个体责任感。因此,教师要创建和谐共处,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小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求知欲望,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和探究空间。让小组合作,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发现自己的潜力,产生成功的喜悦。
如在六上《香皂结》教学中,学生们完成了香皂结的编制。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继而提出新的要求,即在已掌握的编制方法基础上,再由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更富新意更美观的作品。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并制作完成。结果有个小组设计的“福”字非常有特色:把双钱结玫瑰和斜卷结福字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共同创作出精美作品的同时,更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愉快和创造的快乐。
2、视频插入,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虽然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但实际操作时仍然会觉得无从下手,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操作,而且教师的示范演示也不可能长时间的进行,学生也不能在需要的时侯随时看到教师
的示范操作。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特有的重复演示功能循环播放老师示范操作的视频。并适当插入指导说明,强化重点,突出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上四下《水果拼盘》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切削方法后,我适时插入一段关于水果切削技巧的视频。其中有芒果如何快速切出花纹的演示,也有提子、圣女果如何切成绽开的花朵的演示,还有橙子如何切削成动物的形状……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不仅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就连听课的老师也受益匪浅。最后,学生在制作水果拼盘时,把这些方法加以巧妙地迁移、运用,听课教师情不自禁地赞叹:“比得上厨师的水平了”。
3、给予空间,创意无限。
又如在《毛线编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情境:在学生掌握了正针和反针的方法后,我不失时机地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这两种基本针法编织出与众不同的毛线制品。放手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构思设计图样,编织作品(由于这节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两节课合在一起上)。学生每织完一件作品,都忍不住要向周围的同学显示自己的“大作”。这样的设计制作情境,打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创造空间,促进学生自由自在地进行创意活动,并在创造中获得乐趣,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技术设计,提升创新质量。
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技巧,一般都表明操作步骤或提供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