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今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
题型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三、名词解释(共12分,每小题3分)
四、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五、综合题(共28分,每小题14分)
一、识记
1.应用研究(P7)
泛指教育研究者为解决教育现实中的某些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2.抽样的方法(P33)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
3.研究假设(P30)
研究者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4.期刊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常用参考文献的字母标识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
5.教育研究的功能(P5)
四种表现形式:
1.描述:是什么
2.解释:为什么
3.预测:怎么样
4.改进:怎么办
6.信度与效度的关系(P125)
信度: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可预测性、一致性,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指一项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关系:无信度一定无效度,但有信度不保证一定有效度。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和效度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活动和结果实有科学价值和意义的保证.研究信度是研究效度的一个必要前提,没有信度效度不可能单独存在,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无信度一定无效度,但有信度不一定保证有效度,一个可靠的研究程序不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研究一定是一个有信度的研究.与之相对,效度是信度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信度必然高,因为不可能存在唯有效度而没有信度的情况,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因而效度是信度的目的,效度不能脱离信度而单独存在,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
7.教育行动研究(P355)
主要是指行动者为了改进自己的实践而在自己的行动中亲自展开研究。
8.行动研究的特征和过程(P368)
特征:参与、改进、系统而公开
过程:“螺旋循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9.教育调查研究(P78)
是通过对教育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收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10.操作性定义
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对变量作出具体的界定。
11.自变量和因变量(P31)
自变量:由研究者安排的、被人为操控的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相应反应的变量。
12.结构性教育观察法
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的界定研究的问题,依据一定的步骤和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
13.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文献的基本属性(P37-39)
文献:记录知识的载体,它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作出的实况记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也可视为第一手文献。
这类教育研究文献包括未发表付印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将大量分散、凌乱、无序的一次性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
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指在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概括后撰写的文献,是研究者对原始资料综合加工后产生的文献。
二、理解
1.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P355-358)
①参与;②改进;③系统而公开
2.简述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P49-50)
①题目;②署名;③摘要;④序言;⑤正文;⑥结论与讨论;⑦引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3.专题类教育文献综述的内容构成(P44)
①问题提出部分,主要是概括问题的性质、特点、研究的重要性等;②现状分析,主要介绍国内
外研究的现状,将归纳、整理的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③研究趋势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
述内容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提出展望性意见。
4.教育研究选题的基本要求(P28-29)
①问题选择应具有研究价值;②问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③问题表述应具体明确;④问
题研究应具有可行性
5.问卷的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P87-89)
①必要性原则;②可能性原则;③自愿性原则;④具体性原则;⑤准确性原则;⑥简明性原则;
⑦客观性原则;⑧非否定性原则;⑨问题序列问题
6.教育质性研究的主要特征(P228-229)
①遵循自然主义的研究传统;②关注有关教育信息的特殊表现或深入研究;③研究结论从原始资料中产生;④研究结果主要用文字来表达;⑤研究过程重视伦理道德问题,关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7.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PPt)
①历史(或偶然事件):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特定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影响初试的反应
②成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自然成熟
③统计回归:指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获得的高、低极端分数会出现向平均数靠近的倾向
④测验:指先前测验处理对被试在随后的处理中的反应产生影响。
⑤工具:因测量工具(试卷等)不同,或施测者身心发生变化(如评卷人员在评价后测时较为病劳、粗心或严格)而产生的影响。
⑥差异的选择:指研究者在研究中没有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择被试,进而使所选择的被试的特征在实验处理之前就存在偏差。
⑦实验对象的流失。
⑧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8.封闭式问卷问题类型(P91-93)
①是否式;②单选式;③多选式;④尺度式;⑤顺序式
9.教育调查研究按性质划分的基本类型(P79-80)
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现状研究(是什么);相关研究(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原因调查(为什么);跟踪调查(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10.教育调查研究的优缺点(P80-81)
优点:①客观性强;②收集资料快捷;③调查结果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缺点:①缺乏对复杂问题的深入了解;②对调查者、被调查者提出较高的要求;③结果有时并不可靠。
11.请写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P26-51)
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②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③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④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⑤教育研究的总结与评价。
12.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P42)
①顺查法;②逆查法;③引文查找法;④综合查找法
13.简述随机分配一组仅后测实验的特点(P158+PPT)
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与前后测的等组设计类似,只是缺少了前测验。
由于没有前测,如果实验组与控制组有很大差异的话,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研究者如果不能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无显著差异,就不宜运用这种设计方法。
三、应用
1.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及基本要求(P27-29)
主要来源:①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②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过程中产生
的问题;③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基本要求:①问题选择应具有研究价值;②问题选择应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③问题表述应具体明确;④问题研究应具有可行性
2.结合问卷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说明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P87-90)
(1)问卷问题设计的原则
①必要性原则;②可能性原则;③自愿性原则;④具体性原则;⑤准确性原则;⑥简明性原则;
⑦客观性原则;⑧非否定性原则;⑨问题序列原则
(1)问卷答案设计的原则
①相关性原则;②同层性原则;③完整性原则;④互斥性原则;⑤可能性原则
3.真实验设计的不同类型、各自特点及评价(P157-159)
①1随机分派一组控制前后测实验。
2特:因实行了随机分配,故两组在统计上可视作相等,
有前后测。
3评价:这是一种典型的实验设计,由于实行了随机分配,两组学生的有关条件可看做相等或者近似,前测的影响,统计回归,实验对象身心成熟等无关变量也得到控制,因为它们对两组实验对象的作用是相同的,可以互相平衡。
也可以推广到多组的情况,即自变量有多种水平的场合。
②随机分派一组仅后测实验,2与上一种比。
区别仅在于没有前测。
因为既已采取随机分派,我们对两组实验对象条件的相等就有了相当的把握,故此时前测对于实验研究并非绝对必需。
3这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实验设计,由于取消了前测,则可消除前测与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故内在效度可望提高,但当选用的对象人数较少时,随机分派很难保证两组对象条件相等或接近,不如增加前测,改用随机分派一组控制前后测设计,做到对两组对象实验前的差别有所了解,以便在对实验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中予以考虑
③配对后随机分派一组控制仅后测实验设计2先将实验对象按某些标准两两配对,然后随机分派的方法决定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3配对后随机分派是划分等组的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内在效度较高,但不易于实施
④随机分派多因设计2这种设计能同时探查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尤其适合综合性教育实验,由于需要同时操纵两个及以上自变量,因而操作上比较复杂。
3优点能同时回答问题1讲授法和讨论法效果有无真实差异2两种教材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无真实差异3教材与教法之间有无交互作用
4.在一项小学三年级教育实验研究中,要验证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那么在这项研究中:
(1)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无关变量)
自变量:英语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和非双语教学)
无关变量:学生的英语基础、班级学习氛围
(2)请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写出这种实验设计的名称,设计模式,样本的选取和简要的实施方法。
(3)说出这种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问卷法的主要优点。
这种设计的优点和缺点(略):
问卷法主要优点:
第一,问卷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第二,匿名性好。
第三,问卷调查的结果较易量化。
5.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能是P50?)
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1成果的论证上,用充分,确凿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证明研究成果
2论文的内容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实
3理论推断表述准确,系统和完善,必须遵循科学性和严谨性
6.尝试设计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同学:
你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
近些
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
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本问卷不对外公开,情如实填写。
1.认为现在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2.你对基本就业程序了解吗?()A.是;B.否;C.一般
3.你学习是么专业______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 较有前途 C. 无所谓 D. 较无前途 E. 很无前途
4.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5.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最重要()
A. 专业;
B.学校;
C.个人能力;
D.其它_________
6你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吗?()
A. 是;
B.否;
C.不知道
7.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么职业___________
8.如果专业不对口,你会选择跳槽吗?()
A. 会;
B.不会;
C.不知道
9.你有选择第二专业吗?你认为重要吗?()
A. 有,非常重要;
B.有,但不怎么重要;
C.没有,重要;
D.没有,不重要
10.你想过自主创业吗?()
A.是;
B.否
11.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 资金;
B.政策支持;
C.技术;
D.其它_________
12.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
B.否
13.你有出国深造的打算吗?()
A.是;
B.否
14.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
A. 1000以下;
B.1000-1500 ;
C.1500-3000 ;
D.3000以上
7.论述教育实验中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①历史(或偶然事件):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特定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影响初试的反应
②成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自然成熟
③统计回归:指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获得的高、低极端分数会出现向平均数靠近的倾向
④测验:指先前测验处理对被试在随后的处理中的反应产生影响。
⑤工具:因测量工具(试卷等)不同,或施测者身心发生变化(如评卷人员在评价后测时较为病劳、粗心或严格)而产生的影响。
⑥差异的选择:指研究者在研究中没有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择被试,进而使所选择的被试的特征在实验处理之前就存在偏差。
⑦实验对象的流失。
⑧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
8.比较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的优缺点。
问卷调查法(PPT)
优点:
1、问卷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2、匿名性好。
3、问卷调查的结果较易量化。
缺点:
1、灵活性差
2、调查的问题一般比较简单表面
访谈法(借鉴去年)
优点:
1、调查过程灵活深入
2、获取信息完整真实
3、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缺点:
1、费时多、时间长、样本小、效率较低
2、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
3、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
4、缺乏隐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