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的本质及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夫和手 工艺人
铜和铁
情欲
但忽视了道德的来源还有客观的因素,不能回答这种
“良心”、“善良意志”又来自哪里。
3、机械唯物主义道德起源说
把道德起源归结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认为道 德是从人的情感欲望中引申出来的。
典型观点:
管仲 “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韩非子 “民之性,饥而 求食,劳而求逸,苦则 索乐,辱则求荣。”
本义:看清方 向,大道直行
合乎天道的, 自得自在的
合乎天道的 思想、方法
符合是非标 准的思想品 质
善行、恩惠
道和德的关系:
“道”是指事物的根本原理和规律, “德”是原则规范下的行为和品质;
“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
“德”是道的体现和载体; “道”缔造万物, “德”养育万物。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
印度狼孩的故事
•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 米德纳波尔的小城,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 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 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 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 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 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 像狼似地引颈长嚎。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 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她死时估计已 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 子。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 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 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出自《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 道路
法律、政治:警察、监狱、法庭、免职、开除等
道德: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教育、宣传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良心、动机 法律:一般不管人们是否有遵守的动机,主要看行动。
3.道德的深层本质
与哲学、宗教、艺术等其他三种把握世界方式的不同 首先,道德需要促成人类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调节 交往、协作) 其次,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 的基本特征之一) 再次,道德活动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非自愿的活动 都不构成道德活动)
可见:
这种观点把道德同人的感性需要联系起来,反对“神启 论”和“天赋论”,试图从人的感性实践中来论证道德 的发生及其必要性,有其合理性。 但是,它片面地肯定道德同人的感性需要的联系,把人 的本性看作是抽象的人性,未触及到人的社会历史性和 道德的社会性问题。
4、科学的道德起源说
人类道德产生的历史条件: 主观条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历史前提:劳动
道德 起源 实验
(二)道德起源
1、客观唯心主义道德起源说 从道德主体之外寻找道德的起源。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 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代表观点:“天命论” 、“神启论”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程颐、程颢:“天下善恶皆天理” 孔子:“天生德于予”
摩西十诫(公元前1500年)
wk.baidu.com
西方伦理史上的“黄金定律”,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历史前提:劳动
劳动创造了道德的主体—人 本身 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客观 条件—社会关系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 件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并统一
二、道德的本质 (一)关于道德本质的争论
请做一道选择题:
A、道德重于我的生命,如果必要,我会舍生取义 B、道德是为实现我的需要的手段与工具
C、道德要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生活和谐 D、道德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个人的自我肯定和发展
第一章
医德的本质及作用
• 第一章 医德的本质及作用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肖华伟 2014年10月
主要内容
• • • • • • • 医德的本质和作用 中外医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医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医疗实践中的道德 医德评价 相关法律法规 附录(6个誓言8项法规)
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 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为 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
(一)道德的概念
1、“道”:
“所行道也。从辵(chuo)从首。一达 谓之道。” ——《说文解字》
“道”的词义引申
本义:引路
词性 引申
四通八达 的大路
比喻 引申
途经、方法 规律
缩小 引申
真理、正义
缩小 引申
有形世界的 起源
2、“德”:
“德,升也。” ——《说文解字》
“德”的词义引申
词性 引申 词性 引申 借代 引申 借代 引申
主导原则:忠于国家和君主 维护人生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 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信奉男尊女卑
资本主义的道德
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基本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规范 拜金、唯利是图
《理想国》柏拉图
阶层 国王 武士 制成材料 金子 银子 本性 理性 意志 职能 管理国家 保卫国家 品德 智慧 勇敢
2、主观唯心主义道德起源说
从超历史的“良心”或“善良意志”出发,认 为道德源于人的天性和自然本性。
典型观点:
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种“善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 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今人 之性,生而有恶疾焉。今人之性, 生而有耳目之欲焉。今人之性, 生而有好色焉”
三、道德的功能
1、道德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2、道德具有认知功能 3、道德具有教化功能
4、道德具有传承功能
5、道德具有调节功能
1、道德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原始社会的道德:
维护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 维护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共同劳动 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正直诚实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道德
2)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 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马克思
a) 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b)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道德主体的自律
3)道德是社会中各种道德现象的总和,主要包括三 部分内容:
一是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教育、道德评价、 道德修养等,即怎么做的问题; 二是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意识、道 德情感、道德理论等,即怎么看的问题; 三是道德规范,即国家、阶级、社会要求人们怎么做的问 题。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源 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 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 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 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 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动物本能论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 理学认为,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 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达尔文:“道德观念原本发 生于社会本能。” “不论任何动 物,只要在天赋上有一些显著的 社会本能„„就不可避免地会取 得一种道德感。”
四种观点的评价
积极方面 不足之处
道德本 体论
道德对个体需要的超越性,对 个体的规范,揭示出了道德的 一般特性。
揭示了人在道德生活中的创 造性作用和主导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德的 本质特征 追求主体的人在道德面前的 意志自由
造成对个人利益的轻视和践 踏,并否认人的意志自由和 主体的能动作用
容易导致利己主义、个人主 义、道德相对主义甚至道德 虚无主义 扼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人的意识能够认识到社会 关系的存在,意识到了自 己与动物的不同,意识到 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 不同利益关系
从而为了达成目的、维护利 益,人的意识便自觉地、理 性地去调整人与人的行为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没有人与人、个人与 社会之间相互关系需要调整, 就不可能有道德的出现 道德就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在 社会关系中的“应当”与 “不应当”的自觉意识
“摩西十诫”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可见: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道德起 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不能左 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道德规范产生敬 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否定了 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导致道德宿 命论。
德”
——《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 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注意: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二字首次连用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 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劝学》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 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 的善良意志,道德就是这种善良 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英国思想家休谟认为道 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 己及人的同情心。
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可见:
主观唯心主义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人的内在“良心”、 “善良意志”,看到了道德起源的主观因素,即道德 主体对道德的自觉意识。这是合理的。
一、道德的概念及起源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摩里斯”(mores),意为风
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指规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西方文化自古希 腊以来一直把道德视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单元(哲学中的伦理学)。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从孔 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孔子 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十三经》,这 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道 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 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决定了道德的阶级性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与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的不同之处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 政治、法律:制度化,宪法、章程、司法 机构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志,是特殊的社 会制度。比如国家的法律、党章、政策这 些都是制度。 道德规范:没有制度化,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过程逐渐积 累形成,表现在人们的视听言行之上,深藏于人的品格、 习性和意向之中。
3、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 心信念等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伦理思想及在伦理思想指导的人的行 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
道德的含义:
1)道德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 建筑范畴 “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概念及起源 二、道德的本质 三、道德的功能

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地思考, 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 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日本)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 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中国)
道德工 具论 道德规 范说 道德主 体说
忽视了主体性的社会历史内 容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特殊本质)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深层本质)
1.道德的一般本质
道德与经济基础、物质生活的不同之处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