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探讨其在现实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通信系统面临着频谱资源有限、通信标准不兼容等问题。

而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通过将硬件功能抽象为软件算法,实现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

本部分将介绍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

二、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基本原理软件定义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和软件计算来实现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功能。

传统无线电系统的硬件功能全部由专用电路实现,而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将其功能抽象为算法,并通过可编程的处理器进行实现。

这种基于软件的灵活性使得通信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软件的升级和修改进行改进,而无需改变硬件的设计。

三、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通信系统设计在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进行通信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硬件平台的选择、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射频前端的设计。

本节将简要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1. 硬件平台的选择在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设计中,可以选择通用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专门设计的可重构硬件平台。

通用处理器和FPGA的结合可以提供灵活性和可重构性,但性能可能有限;而专门设计的硬件平台则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但开发成本较高。

2. 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的关键是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

这包括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信号滤波等功能的实现。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实现和优化。

3. 射频前端的设计射频前端的设计关系到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需要考虑频率选择器、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滤波器等射频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四、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的通信系统实现在通信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实际的系统实现。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对网络容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研究SDR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了解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SDR是一种基于软件和硬件结合的通信技术,它通过软件来实现无线电信号的调制、解调和处理功能。

传统的无线电设备通常使用硬件电路来完成这些功能,而SDR通过将这些功能移植到通用处理器和软件中来实现。

SDR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二是增强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和能力。

首先,SDR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传统的通信系统通常使用定制的硬件设备,具有固定的功能和协议。

而SDR技术可以将所有的通信功能都集中到一个软件中,通过对软件的修改和更新,可以非常灵活地改变系统的功能、协议和参数。

这使得通信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网络环境。

其次,SDR技术可以增强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和能力。

传统的移动终端设备通常具有单一的无线接口和固定的功能。

而SDR技术可以将多个无线接口集成到一个设备中,通过对软件的修改和更新,可以实现不同无线接口之间的无缝切换和协同工作。

这使得移动终端设备能够同时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覆盖范围。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SDR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SDR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无线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功能。

传统的通信系统通常使用硬件电路来完成这些功能,而SDR技术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这样,通信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信号特性和网络需求,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调制和解调算法,提高了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SDR技术可以用于实现自适应无线网络。

传统的无线网络通常使用固定的频率和功率设置,无法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

而SDR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实时调整通信参数,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和容量。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系统GMSK信号的接收研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系统GMSK信号的接收研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系统GMSK信号的接收研究
软件无线电是伴随着高速模数转换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飞速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通信体系,正在渗透到各种通信系统的设计之中。

而随着通信侦察和干扰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通信过程中被截获、被干扰的概率,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增强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跳频通信逐渐成为现代通信的一种对抗干扰的有效通信方式。

目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电台正是军事通信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跳频通信接收机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系统的硬件设计进行了论述。

本文以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接收机的实现为目的,对跳频接收机的软硬件进行说明。

在硬件设计方面,阐述了该接收机的硬件结构和工作状态,以及FPGA、DSP、数字下变频专用芯片在该机中实现的功能。

在软件方面,介绍了GMSK信号的解调原理和解调实现的软件流程。

最后,对于该跳频接收机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测试数据,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出接收机的特点。

说明了该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跳频通信接收机实现了对中频跳频序列的解跳和对GMSK信号的解调,并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信息传送、数据处理、资源优化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软件无线电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通过重新配置现有的硬件(如FPGA、DSP等)来实现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与传输,为通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讨论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系统设计。

一、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通过软件控制无线电硬件,将硬件功能模块化,实现灵活的通信系统,提高通信信号处理的效率和灵活性。

它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Xilinx公司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集成电路(IC)来代替传统的模拟电路,并通过软件控制这些芯片的硬件逻辑。

利用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可以实现可编程接口、传输信号类型可灵活调节、提高通信系统运行效率等优点,进而为通信系统的功能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

它可用于各种领域,如军事、民用电子、航空、航海、车辆、医疗、环境监测等。

当前,以军事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采用SDR技术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可以将通信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通信信号的处理效率和传输速率。

此外,软件无线电技术还在高速铁路通信、天基通信、移动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系统设计在通信系统设计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实现:1. 信号输入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将信号进行采集、信号处理和解调。

同时,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将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进行即时调整和控制。

这样,就可以将高精度数据和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发送到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射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2. 信号处理通过将数字信号输入到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就可以实现信号的编码和调制。

FPGA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使其成为处理现代通信协议的理想选择。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软件定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在无线电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软件对无线电功能进行配置和控制,而无需通过硬件设计实现。

因此,SDR技术可以大幅度缩短从设计到实现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无线电设备的普遍性和可移植性,降低产品的维护和升级成本。

本文将对SDR技术在无线电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优势、应用以及未来走向进行探讨。

一、SDR技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1 调制、解调和数据处理SDR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调制方式(如AM、FM、BPSK、QPSK等)的软调制,而不需要单独设计硬件电路。

同时,在解调和数据处理上,SDR技术也可以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或通用处理器(GPP)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

1.2 频带和功率管理SDR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一定范围内的频带进行快速定频和扫频,而且可以通过控制软件实现对功率的有效管理。

这种通过软件实现的频带和功率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无线电设备的能量消耗,并且提高了无线电设备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1.3 远距离通信和网络应用SDR技术还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和网络接入等应用。

例如,通过使用SDR技术,人们可以轻松地建立自己的无线电网络,实现对多个设备的同时控制和管理。

二、SDR技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优势2.1 更高的可编程性和维护性由于SDR技术是使用软件进行配置和控制的,所以这种技术具有更高的可编程性和维护性。

一旦硬件设备完成,可以大大简化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过程。

此外,SDR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支持快速和便捷的无线电功能配置以及升级。

2.2 更强的可移植性SDR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更强的可移植性。

由于SDR技术主要是使用软件进行配置和控制的,因此可以轻松实现跨平台应用。

例如,使用SDR技术设计的某一种设备可以轻松地移植到不同操作系统或不同平台的设备上。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软件无线电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新型技术。

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相比,它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重构性、可编程性等优点,可以适应不同频段、不同协议的要求,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目前,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

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优化和管理、卫星通信、无线电广播等应用。

在雷达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等功能。

在导航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功能。

当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瓶颈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复杂度:软件无线电实现的功能越多,所需软件的复杂性就越高。

因此,研发一个较为复杂的软件无线电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 实时处理:软件无线电处理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但是当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计算量增大时,会出现处理速度慢、处理延迟高等问题。

3. 带宽限制:软件无线电处理数据的速度和处理带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计算机硬件配置和通信网络带宽的限制。

为了突破这些瓶颈,目前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并行计算的设计:通过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分别运行软件无线电处理模块,可以缓解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的问题。

2. 优化算法的设计:研究新的处理算法,能够在保证处理速度的同时,保证数据处理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增加硬件对软件无线电的支持:将计算机和无线电硬件模块相结合,提高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4.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完善和优化软件算法、结合计算机和硬件模块的设计、增强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以及跨平台技术的发展。

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被开发出来,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软件定义无线电与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软件定义无线电与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软件定义无线电与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与5G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热门研究领域。

这两项技术的结合为无线通信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着重探讨软件定义无线电与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

软件定义无线电是一种基于软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无线电平台。

它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通用处理器(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GPP)来实现无线电底层功能的可编程,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更加灵活。

与传统的硬件固定结构相比,软件定义无线电能够实现协议的升级,频段的切换以及信号处理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

5G无线通信技术则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相比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覆盖范围。

它将支持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实时高清视频传输和低功耗的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快速的无线通信体验。

软件定义无线电与5G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可以带来诸多优势和应用场景。

首先,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5G网络可以更加灵活地分配和管理频谱资源。

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段,5G网络可以动态地调整频段的使用,以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

此外,软件定义无线电可以实现对通信协议的灵活变更,从而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网络升级。

更重要的是,软件定义无线电与5G技术的结合还可以推动网络边缘计算的发展,实现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软件定义无线电与5G融合技术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软件定义无线电的灵活性可能会导致网络更易受到恶意攻击,因此,开发高效的安全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

此外,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Re e r h o o m un c to i na e e i nd da a a q sto y t m s d s a c fc m i a i n sg lr c v ng a t c uiii n s s e ba e o e hn l g f s fwa e r di n t c o o y o o t r a o
p o e sn o r di sg 1 I s n r d c d o h t c oo y f p n ng r c s i g f a o ina . t i to u e t t e e hn l g o o e i bu sr c u e,t e olc in i s tu t r h c le to tc n lg f e p e s A/D , h tc n l g o g tl o c n e r t e r c s i g e h oo y f e pr s e h o o y o x r s t e e h oo y f dii d wn o v  ̄e , h p o e sn tc n l g o x e s a
C N Q S N h—i g , E G P n . i HE i, O G S i o D N e gf qn e
( . l g f e t nc E gn eig Na a nv ri f gn e , h n 4 0 3 C ia 1 Col eo cr i n ie r , v lU ies yo ie r Wu a 3 0 3, hn ; e El o n t En 2 C mmu iain a d C mma d A a e fC L Wu a 3 0 3, hn ) .o nc t n o o n c d my o P A, h n 4 0 3 C ia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引言: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软件来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处理和调制解调。

相比传统的硬件无线电,SDR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SDR系统,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基于SDR的无线通信系统,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SDR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理解SDR的基本原理;2. 学习使用SDR平台进行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3. 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1. 硬件设备:电脑、SDR硬件平台(如RTL-SDR等);2. 软件工具:SDR软件平台(如GNU Radio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SDR硬件平台:将SDR硬件连接至电脑,确保硬件设备正常工作;2. 安装SDR软件平台:根据硬件平台的要求,下载并安装相应的SDR软件平台;3. 配置SDR软件平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SDR软件平台的参数,如采样率、中心频率等;4. 实现信号接收:使用SDR软件平台接收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5. 实现信号处理:使用SDR软件平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滤波、解调等;6. 实现信号发送:使用SDR软件平台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出去,构建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链路;7. 进一步实验:根据实际需求,深入研究SDR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无线电频谱监测、无线电定位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搭建SDR系统并进行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实现了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和发送。

在信号接收方面,我们能够准确地捕获无线电信号,并通过频谱分析工具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

在信号处理方面,我们可以使用SDR软件平台提供的各种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解调等操作。

在信号发送方面,我们可以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SDR软件平台发送出去,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

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

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逐渐成为通信网络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SDR技术基于软件定义的无线电硬件平台,通过程序控制可以灵活地改变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处理方式,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能够适应多样化的通信需求和环境条件。

本文将介绍基于SDR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首先,基于SDR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可以提供更灵活的通信方案。

传统的通信网络设计通常需要依靠特定的硬件设备来实现特定的通信功能,而SDR技术则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在已有硬件平台上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

这种灵活性使得通信系统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通信。

其次,基于SDR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频谱利用效率。

传统通信系统中,不同的无线电通信服务需要独占一定的频谱资源,而SDR技术可以通过动态频谱访问和共享的方式,实现多种通信服务在相同频段上并行进行。

这种频谱的共享和动态分配可以大大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减少频谱资源的浪费,进而提升整体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另外,基于SDR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可以支持更好的网络协议和接口兼容性。

传统通信网络设计中,不同的通信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的网络协议和接口标准,导致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而SDR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不同通信标准的兼容性,减少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差异,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除了上述优势,基于SDR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鲁棒性。

SDR技术可以通过软件方式实现通信系统的信息加密和解密等安全功能,保护通信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

同时,SDR系统具备较高的鲁棒性,可以实现自动故障检测和容错处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然而,基于SDR技术的通信网络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SDR技术需要具备高性能的计算平台来支持实时信号处理和通信功能实现,这对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中,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与原理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软件实现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发送和处理。

相较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其原理是通过将无线电通信中的大部分功能实现在软件层面上,而不是通过硬件电路来实现。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软件定义无线电(SDR)。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 灵活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的编程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协议,从而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

这使得通信系统可以灵活地应对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

2. 可扩展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软件的升级来实现新的功能和服务。

这种可扩展性使得通信系统可以不断升级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通信需求。

3. 高效性: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优化软件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这种高效性可以使通信系统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更好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能量效率:传感器节点通常是由电池供电,能量是其最为宝贵的资源。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和调度算法,降低传感器节点的能耗,延长其工作寿命。

2. 网络覆盖: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自适应调整通信参数和信号处理算法,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

这种能力可以使得传感器网络在更广阔的区域内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3. 数据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往往涉及到敏感信息和隐私数据。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加密算法和认证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

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

1 软件 无 线 电概 述 、
约瑟夫 - 米托拉 (ee h Mi l) 12 年 5 Jsp t a在 9 2 月份举行 的美 国通 o 信系统会议 上第一 次正式提 出了“ 软件无 线 电” S ( WR, ot r S fwa e R do 的概念 。 a i) 该概 念的核心思想就是积极建构 一个 模块化 、 准 标 化 、 用化 的 硬 件 支 持 平 台 , 后借 助该 硬 件 支持 平 台 , 宽 带 D 通 而 让 / A转换器 、 D A/ 转换器 与天线在最大程度上相互 靠近 , 利用软件 技 术来 实现各种所需要的无线通信 功能 , 如数据格 式、 例 工作频段 、 加 密模 式、 制解 调方式以及通信协议等等 , 软件无线 电拥有使 用 调 让 灵活 、 通用 性 强 、 于 升 级和 系统 联 网 的 优 势 。 便 由于 软 件 无 线 电的 各 种功能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 的 , 因此 , 如需要对通信系统进行 更 假 新只需要添加新型软件模 块即可 ; 同时, 软件无线 电可 以形成多种 通 信 协 议 与 调 制 波形 , 此 能 够 有 效 兼 容 以往 的 旧 体 制 电 台 , 长 因 延 了通信系统 的使用寿命 , 低 了使用成本 。 降 各个国家为了彻底解决通信 中的互通性 问题 , 均在积极开展研 究和探索 , 在让 通信 系统充分满足互通. 眭的前提 下 , 还需要在保 密 性、 抗干扰性 、 安全性等方 面多做努 力。 除此之 外 , 了同时兼顾无 为 线 电 台 时代 发 展 的衔 接 问题 , 信 系 统 还 需 要 具 有 较 长 的 使 用 寿 通 命。 除了软件无 线电之外 , 还有另一设想也能够 满足以上 要求 , 即研 发多 功 能 化 、 频 段 化 的 电 台 , 多 并将 其 系 列 化 , 以代 替 目前 所 有 的 用 电台 , 但是该想 法需 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 , 并且使用寿命也很难符 合要 求。 在通信 技术 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 , 些系列化 的电台会 很 那 快落伍 。 在今天 , 日新月异 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 技术、 高速 发展 的信 号 处理 技术和宽带模数转换技术 、 具有 较高技术成熟度的E A D 工具和 可编程器件尤其是不断提升 的硬件制造水平 , 这些均为软线无线 电 提供 了极 大的技术便利 。 有鉴于此 , 软件 无线 电的物理层必须要 具 备非常优秀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兼容各种操作系 统, 并保证各种通信功能可 以正常使 用。 相对于传统的通信 系统 , 软 件 无线 电不 需要考虑 多标准通信 问题 、 信道特性 和介质 的改变 问 题, 总之不需要考虑硬件的更新 问题 以及 由此带来的接 口通用性 问 题 , 在保证 通信功 能的同时 , 它 也有 效 节 约 了 使 用 成 本 。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性的研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性的研究

图41引言在扩频通信系统中,为了使接收端能正确恢复信码,必须使接收端产生的解扩伪随机码与发端同步。

在传统的扩频通信系统中,一般采取硬件同步的方法对伪随机码进行同步控制。

伪随机码的同步一般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搜索和捕获伪随机码的初始相位,实现初步同步;第二步是进一步减小码相位误差,使所建立的同步保持下去,实现同步跟踪。

这样,就基本上可以保证了扩频系统的同步性。

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 GA 实现扩频通信系统的同步的捕获和跟踪,是通过VHDL 语言对FPGA 模块进行设计,控制和处理扩频通信系统的同步性。

这样的系统具有开发时间短、设计灵活、易于调试,可兼容性好等特点,是未来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2影响系统同步性的因素及表现由于系统的晶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系统的频率源的实际输出频率与标称频率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收发两端载波频率和相位产生漂移,收发两端信息流速率不同步,在接收端产生信息的丢失或者错误接收数据。

另外,由于收发两端相隔一定距离,电波通过直射、反射、散射等路径到达接收机天线时将产生时延扩散。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这种时延扩散的积累会产生载波的相偏。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多普勒频移,多径效应等因素也会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

3实现系统同步的结构设计系统同步主要是解决扩频通信中存在的接收端本地载波与发端载波不同步以及两端信息流速率不一致的问题。

在实际运用中,收端接收机是实现系统同步的主要环节,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接收的中频信号利用带通滤波器滤除带外噪声,直接进行采样,经A/D 变换成数字信号送入F P G A ,由软件完成对采样信号正交数字下变频,估计频偏的正负及数值大小,通过滤波和锁相,得到实际频差与预测频差之间的相位误差信号,完成同步搜索和频偏估计。

在同步搜索成功的基础上,纠正载波频偏和调整码元速率,同步跟踪。

系统锁定同步信息并跟踪载波频偏变化,同时进行扩频码的非相干解调和解扩,最后还原出基带信息。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探讨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探讨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通过软件来实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调制解调、射频前端控制等功能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性能,并且能够适应多种通信标准和频谱资源的利用,因此在通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硬件模块来实现各种功能,这样会导致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耗都比较高,同时也容易出现硬件模块之间的干扰和误差。

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通过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通用处理器上运行相应的软件程序来实现这些功能,因此可以大大减少系统中的硬件模块,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耗,同时也可以减少硬件模块之间的干扰和误差,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软件无线电技术需要运行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通用处理器上,因此会受到处理器性能和功耗的限制。

为了能够实现复杂的信号处理、调制解调和射频前端控制功能,需要在处理器上运行高性能的软件程序,这就需要处理器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具有较低的功耗。

软件无线电技术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因此对软件的开发和优化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软件程序,需要对软件进行深入的优化和测试,这对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需要充分考虑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要求,因此在设计和实现软件程序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问题。

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基于软件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灵活地实现不同无线通信标准的接收和发射功能。

在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系统设计、射频前端设计、信号处理算法实现、通信协议设计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首先,硬件系统设计是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础。

硬件系统由射频前端、中频处理单元和数字处理单元组成。

射频前端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包括射频采样、频率转换和信号放大等功能。

中频处理单元主要处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解调等操作。

数字处理单元则负责信号的数字化和处理,包括解码、编码、误码纠正等功能。

在硬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射频前端的带宽、灵敏度等参数的选取,并合理设计数字处理单元的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等。

其次,射频前端设计是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射频前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满足多种通信标准的要求。

在射频前端设计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频率合成器、滤波器、放大器等。

频率合成器用于实现频率的转换,可以通过控制其工作频率来实现不同通信标准的支持。

滤波器则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剔除不需要的频段,提高接收质量。

放大器则用于增大信号的幅度,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信号处理算法实现是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信号处理算法包括调制解调、错误检测纠正、信道估计等。

调制解调算法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无线传输,或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错误检测纠正算法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中产生的误码,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信道估计算法则用于估计信号在无线信道中的传输特性,为后续处理提供参数。

通信协议设计是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信协议决定了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方式和规范。

在软件定义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通信协议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数据格式、错误检测纠正机制、传输速率等。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平台研究和实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平台研究和实现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平台研究与实现课题负责人:智群联系电话:电子邮箱:ccgjzzq126.课题起止时间:2005年09月至2008年08月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五年一、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开发任务,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课题承担者(以下简称乙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三、本课题的成果提供形式以及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四、本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工作具体安排、阶段实施计划、课题进度分工方案)五、参加本课题研究开发的单位和人员承担部门:电子工程系合作单位:主要研究开发人员六、本课题研究启动经费。

课题立项后,甲方拨给乙方元作为课题启动经费。

七、本课题的设备、软件投入经费预算(说明:开发设备应尽量使用学院现有的设备或04年度已计划购进的设备进行开发。

如确需购置新的设备及软件,请填写下表,并根据开发进八、课题的鉴定验收乙方在本课题任务合同完成期限时,应提交供鉴定验收的成果、完整技术资料和总结,甲方根据本合同约定容组织鉴定验收。

并参考课题立项时的等级和结题后的课题成果进行重新评比,评出学院年度教科研成果A、B、C、D类四个等级,确定并划拨相应课题经费(含启动经费)。

(科研类:A类6000元、B类4000元、C类3000元;教研教改类:A类3000元、B类2000元、C类1000元;课件类:A类4000~6000元、B类2000~3000元、C类500~1000元。

被评为D类的不给予课题经费。

)九、成果的权属和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属及成果转化,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述技术成果涉及国家利益的,乙方有偿转让之前,应经过甲方的审查批准;涉及国家的,按国家《法》有关规定执行。

十、风险的承担研究开发过程中,因发生不可抗力、因本课题研究的技术已由他人公开或确因现有水平和条件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致使研究开发工作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乙方应提出书面报告(若属于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应附上有关专家的书面认定意见),甲方经核实后提出处理意见。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的开题报告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的开题报告

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无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其中,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由于能够一次传送大量数据,具有传输速度快、网络扩展性强等优点,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软件无线电技术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基础。

二、选题意义本课题旨在探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加深对通信系统中的参数及接口等的理解,提高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水平,以实现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的通信。

三、研究内容1.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探讨2.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的探究3. 基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实现的研究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的理论、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 实验研究法:基于软件无线电开发平台,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实验验证,探究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实现。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掌握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参数和接口等基本知识。

2. 探究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加深对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的理解,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打下基础。

3. 实现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验证,实现数据传输等目的。

4. 为公司提供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探讨及技术支持。

六、研究难点1. 如何设计实现高速度、高数据量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综合考虑传输数据的速度、信道噪声及干扰等问题。

2. 如何搭建硬件和软件环境,运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硬件和软件集成。

3. 如何解决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七、研究计划初步计划研究周期为6个月,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阅读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等基础知识,同时搭建相关实验环境。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在当代信息社会中,无线通信网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连接着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以及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变化,需求可编程、灵活性强的无线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技术便应运而生,并在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SDR技术的基本原理SDR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无线电的处理过程中的信号调制、解调和滤波等传统硬件操作转移到软件中,通过软硬件接口的方式实现对无线电系统的可编程控制。

SDR技术基于现代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和灵活性,可以通过软件配置实现不同无线通信协议的支持,从而在不更换硬件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功能升级和网络的快速迭代。

二、SDR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1. 灵活的通信系统配置SDR技术可以通过配置相应的软件模块,实现灵活的无线通信系统配置。

无论是调整信号调制方式、频谱选择,还是应对突发事件或网络拥堵,SDR技术可以快速适应各种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2. 高速数据传输SDR技术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和信号处理能力,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算法和灵活的通信协议配置,SDR技术可以提升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大数据时代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3. 网络安全保障SDR技术的可编程特性使得无线通信系统更易于更新和升级,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保障的需求。

无论是加密算法的升级,还是对网络攻击的快速应对,SDR技术能够帮助网络运营商和通信设备供应商实现及时的安全防护。

三、SDR技术在网络研究中的应用1. 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SDR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网络性能分析和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软件定义的无线电信号,研究人员可以针对不同场景下的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提升网络的吞吐量、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

2. 新型通信协议研究传统的无线通信协议往往需要依赖硬件支持,在协议的修改和优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基于软件化无线电技术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软件化无线电技术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软件化无线电技术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基于软件化无线电技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无线通信系统不仅需要具备高速传输、高可靠性和广泛覆盖的特点,还需具备智能化的功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基于软件化无线电技术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智能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并介绍软件化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展示这种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力。

首先,我们来探讨什么是软件化无线电技术。

传统的无线电系统通常由硬件实现特定的通信功能,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则通过配置软件来改变通信系统的行为,使其具备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是使用软件定义的射频前端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编程对无线电信号进行处理、识别和调节,以适应不同通信需求。

这种灵活性使得软件化无线电技术成为实现智能无线通信系统的理想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化无线电技术愈发成熟,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软件化无线电技术为多频段通信提供了方便。

通过软件配置,软件无线电可以在不同的频带中进行切换,以适应不同的通信环境。

其次,软件化无线电技术可以提供全数字化信号处理能力。

无线电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调制、解调、过滤和编解码等操作,提高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健壮性。

此外,软件化无线电技术还可以灵活地支持新的通信标准和协议,从而使得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快速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基于软件化无线电技术的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首先,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的传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其次,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应具备较低的延迟。

在实时通信和应用场景中,较低的延迟是保证通信质量的关键要素。

此外,智能无线通信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无线通信系统在复杂的无线信道环境中工作,必须能够有效抵御多径衰落、多用户干扰和外部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研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研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通信已经成为了各大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而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又是这个领域中的重要方向,这个领域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了各个企业的关注和研究。

一、基础知识在开始介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研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控制无线电技术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发射、接收、处理及相关应用,它集成了软件系统、电子系统和通信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功能,大大降低了无线电设备制造以及信号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通信中的应用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系统可以避免各种繁琐的硬件开发,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物联网通信系统的成本。

此外,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还可以加强数据安全性,以及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通信中的优势1. 节约成本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系统,大大降低了物联网通信系统的成本,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节约建设和使用成本。

2. 便于维护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物联网通信,在软件层面上进行调试和维护,方便快捷。

3. 可自定义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系统可充分实现自定义的参数配置,企业可以针对自身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不同的配置,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要求。

4. 数据安全性高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物联网通信,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四、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存在的问题虽然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系统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 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高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国内的运用还比较少,尤其是在物联网领域,相关技术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

2. 物联网通信标准不一目前,针对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物联网通信,不同的标准可能会对数据的处理方式、数据传输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研究姓名:吕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李一兵20031201摘要f软件无线电是特指用软件来定义和实现各种功能的多功能智能化无线电通信设备。

它的设计主导思想是:将宽带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地靠近天线,在基本硬件平台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软件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这样,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使系统互联和升级非常方便。

软件无线电被认为是信领域的第三次突通信到数字通信、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之后无线通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提出的背景和定义,对软件无线电的丌放式总线结构、宽带/多频段天线技术、宽带模数转换技术、数字下变频技术和高速信号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本文研究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并对软件无线电的三种结构射频低通采样数字化结构、射频带通采样数字化结构和宽带中频带通采样数字化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无线通信体系结构。

其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信号采样理论、多速率信号处理理论、高效数字滤波器以及数字信号证交变换理论等,本文对这些基础理论也进行了研究。

本文从信号空间映射的角度对通信信号的调制解调进行了研究,从信号空间的角度可以将调制解调过程理解为:(1)将已调信号表示为N维正交基函数的展开式,其展开系数对应于正交基函数形成的N维信号空间中的点,根据调制方式确定调制信号到N维信号空间的映射,就完成了调制过程;(2)在没有噪声的情况下,解调是一种一对一的逆映射,但在有噪声和衰落失真的情况下,逆映射不能完成解调,必须引入空间距离的概念,根据调制映射关系,建立起多对一的最优信号检测理论;(3)对于模拟解调和波形估计问题,可以基于信号空间的正交投影概念建立最佳滤波和最优估计理论。

本文对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模拟、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解调通用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结构上推导出了AM、FM、DSB、SSB、2ASK、2FSK、2PSK、MASK、MFSK、MPSK和MQAM等常用体制的调制解调算法,并使用MATLAB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仿真,从而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本文还使用MATLAB编制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结构的通信信号调制解调通用平台软件,从而验证了软件无线电调制解调通用结构的正确性,并实现了对各种调制解调模式的兼容。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软件无线电通用平台的硬件结构设计思路,为对软件无线电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信号处理技术:调制;解调ABSTRACTThesoftwareradioisthemulti—functionalintelligentizationradiocommunicationsetofvariOUSfunctionsofdefinitionthatisdefinitedandrealizedbysoftware.Itsnucleusis:nlakesA/DandD/Acommutatorclosetotheantennafaraspossible,andrealizethewirelesscommunicationfunctionbysoftwareasasfaraspossiblebasedonthebasichardwareplatform.ThehardwareisregardedthebasicplatformthatCanrealizewirelesscommunicationinthesoftwareradio,anditsfimctionofwirelesscommunicationisrealizedbysoftwareasfaraspossible.So,thewirelesscommunicationsystemhasaverygoodcommonalityandflexibility,andthesystemsinterconnectionandupdatebecomesconvenientverymuch.Thesoftwareradioisthoughttobethethirdbreakthroughfollowingtheanaloguecommunicationtodigitalcommunicationandfixedcommunicationtomobilecommunication.Inthepaper,weintroducethebackgroundanddefinitionofthesoftwareradio,anddiscussthekeytechnologiesofthesoftwareradiosuchasopenbusstructuretothesoftwareradio.wideband/malti—frequencyrangesantennatechnology,widebandA/Dtransformationtechnology,DDCtechnology,highspeedDSPtechnologyandSOon.Inthispaper,westudythebasicstructureofthesoftwareradio,andentirelyanalyzethethreestructuresofsoftwareradiowhichareRFlow—banddirectsamplingdigitalstructure,RFpass—bandsamplingdigitalstructureandwide—bandIFpass—bandsamplingdigitalstructure.Thesoftwareradioisanewwirelesscommunicationsystemstructurebasedonthemodemcommunicationtheory,takesthedigitalsignalprocessingasthenucleus,andtakesmicroelectronictechnologyasthesupport.Itsbasictheorychieflyincludessignalsamplingtheory,multi—frequencysignalprocessingtheory,highefficiencydigitalfilteraswellasorthogonaltheory.Inthispaper,wealsostudythesebasictheoriesdeeply.Inthispaper,wehaveadeepresearchofmodulationanddemodulationofcommunicationsignalwimtheangleofsignalspace.andtheprocessofthemodulationanddemodulationCanbecomprehend:哈尔滨j二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ThemodulatedsignalcarlbeexpressedbyN’Sdimensionorthogonalbasefunction,anditsexpandingcoefficientsarecorrespondingtothepointsinthesignalspaceformedbyorthognnalbasefunction.AfterthemappingthatfromthedefiningmodulatedsignaltoN’Sdimensionsignalspace.accordingtothedefiningmodulationmode,wecanaccomplishthemodulationprocess.(2)Underthecircumstancesofnonoise.demodulationisapointtopointremapping,butunderthecircumstancesofnoiseanddistortion,remappingCannotaccomplishthedemodulation,unlesswecanintroducethedefinitionofspatialdistance,andestablishamulti—pointtoonepointoptimalsignaldetectiontheory,accordingtotherelationshipofmodulationmapping.(3)Foranalogdemodulationandwaveformestimation.wecanestablishtheoptimalfilterandoptimalestimationtheoriesbased013.thedefinitionoftheorthogonalprojection.Thepapergoesdeepintothestudyonthegeneralplatformoftheanaloganddigitalcommunicationsignalmodulationanddemodulationbasedonthesoftwareradio,andonthisfoundation,wecancalculatethemodulationanddemodulationarithmeticofthemodeincommonuseSUchasAM,FM,DSB,SSB,2ASK,2FSK,2PSK,MASK,MFSK,MPSK,MQAMandSOon.WealsocarryonsimulationonthearithmeticbyMATLAB.SOthatwecanproveitscorrectnessandfeasibility.Thepaperaccomplishesthegeneralplatformsoftwareofcommunicationsignalmodulationanddemodulationbasedonthesoftwareradio,SOthatwevalidatethecorrectnessofthegeneralstructureofthesoftwareradiomodulationanddemodulation,andrealizethecompatibilityofmulti-modemodulationanddemodulation,Wealsointroduceahardwarestructureofthesoftwareradiogeneralplatform,inordertoestablishthefoundationofthedeeperresearchofthesoftwareradio.Keywords:SoftwareRadio,SignalProcessingTechnology,Modulation,Demodulation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