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知识点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知识点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知识点
一、语言知识
1. 字音、字形、字义和词汇的认识:掌握常用字的读音、书写、意义和常见词汇。

2. 词类和句法:掌握各类词和成分的构成和作用,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 语篇、修辞和辞格: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掌握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4.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文化知识:掌握古代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文化知识和背景。

二、听说读写能力
1. 听力理解:理解对话、短文和新闻的主旨和细节内容。

2. 口语表达:能够自信、流利地表达情感、看法和理解。

3. 阅读理解: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提取主旨和关键信息。

4. 写作表达:能够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表达文,具有合理的组织和流畅的语言。

三、教学能力
1.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课堂互动性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

3. 学生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探索改进方法。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100题)1、学习《囚绿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内涵?教师提问后,教室内很安静,没有学生回答此问题。

教师继而又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又为何“怀绿”?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

最终总结出文章内涵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下列针对教师以上教学行为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师在首次提问无人回答后,应对学生行为及时做出正面评价,以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教师之后所提的三个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控,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C.后三个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理解文意D.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适度的引导作用【答案】 A2、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是()。

A.行拂乱其所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一箪食,一豆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然而不胜者日出江花红胜火D.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答案】 D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A.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B.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答案】 B4、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

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

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 D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必备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必备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必备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主要有:(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主要有:(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

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

2023年中学教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习任务群的内容。

下列教师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宽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B.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C.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D.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答案:C2、阅读下面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

以“为照片中的表情作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正确答案:A3、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正确答案:C4、教学必修(1)诗词单元时,教师结合《沁园春·长沙》及其他诗歌中的诗句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怀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学生们该如何选择?()A.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国家教师资格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国家教师资格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
渊二冤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袁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袁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袁这种现象 叫做词类活用遥 古代汉语里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尧动词的活用尧形容词的活用三类遥
1.名词的活用 渊1冤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淤名词带宾语 例如院籍吏民袁封府库遥 渊司马迁叶鸿门宴曳冤要要 要野籍吏民冶即登记百姓户口遥 于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院沛公欲王关中遥 渊司马迁叶鸿门宴曳冤要 要要野王冶前带能愿动词野欲冶遥 野王冶译为称王遥 读 w伽ng遥 盂名词带补语 例如院沛公军霸上遥 渊司马迁叶鸿门宴曳冤要要 要野军冶带宾语野霸上冶袁用作动词袁驻军遥 榆野所冶+名词 例如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遥 渊叶记王忠肃公翱事曳冤要要 要特殊的指示代词野所冶的后面一 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袁名词野货冶粘附在野所冶的后面袁用作动词袁作野购买冶讲遥 虞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院恐托付不效遥 渊诸葛亮叶出师表曳冤要要 要名词野效冶受否定副词野不冶的修饰袁作野奏效袁有效果冶讲遥 愚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例如院或师焉袁或不焉遥 渊韩愈叶师说曳冤要 要要名词野师冶充当野或冶的谓语袁作野从师冶讲遥 舆名词+野者冶 例如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遥 渊王安石叶游褒禅山记曳冤要要 要特殊指示代词野者冶的前面一般只粘 附动词或动宾词组袁名词野名冶粘附在野者冶的前面袁作野指名袁识其本名袁说明白冶的意思讲遥 余名词+野之冶 例如院以故其后名之曰野褒禅冶遥 渊王安石叶游褒禅山记曳冤要要 要代词野之冶一般不受名词修饰遥 野名冶用 在代词野之冶前袁作野命名冶讲遥 俞名词+名词 例如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袁守前所为而已袁则非某之所敢知遥 渊王安石叶答司马谏议书曳冤要要 要两 个名词野事冶连用袁不存在并列尧同位和修饰关系遥 不带计量意义时袁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袁野事冶渊第一 个冤作野做袁从事冶讲遥

初中语文学科的重点知识总结与梳理

初中语文学科的重点知识总结与梳理

初中语文学科的重点知识总结与梳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语文学科的重点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总结和梳理初中语文学科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词语理解1. 词义辨析词义辨析是初中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日常学习和考试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词语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理解和推测出其具体含义。

例如,常见的词义辨析有:好奇和好奇心、同情和怜悯、慷慨和吝啬等。

通过积累和分析这些词语的用法和特点,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2. 词性辨析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词性辨析也是一个需要掌握的重点。

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因此,正确辨析词性对于理解和运用词语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区分动词和名词的词性辨析;区分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辨析等。

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提高对于词性的辨析能力,对于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二、阅读理解1. 阅读技巧初中语文学科的考试中,阅读理解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有效地理解和分析文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通过熟悉文章结构和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找到答案;通过注意文章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等。

2. 阅读理解题型初中语文学科中,阅读理解题型包括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等。

不同的题型要求我们具备不同的能力和技巧。

例如,主旨大意题要求我们准确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细节理解题要求我们仔细阅读文章,找到具体的细节信息;推理判断题要求我们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等。

通过扎实的阅读理解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为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写作表达1. 文章结构写作表达是初中语文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掌握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和组织思想。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是()。

A.行拂乱其所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一箪食,一豆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然而不胜者日出江花红胜火D.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答案】 D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教师依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以下教学行为,其中符合这一建议要求的是()。

A.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的规律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选修课C.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D.重视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答案】 B3、为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少同学选择了形容词作动词这一语法知识,并总结了一些例句。

下列句子符合要求的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B.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C.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D.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答案】 A4、阅读某教师《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A.应直接取消学生发言环节,以免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进度B.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对课文内容学习毫无帮助C.学生回答的答案无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进行表扬鼓励D.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不应怕浪费时间而进行“满堂灌”【答案】 D5、李清照《醉花阴》中有词云:“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列对“人比黄花瘦”的妙处解说得较为恰当的是()。

A.“西风”起时的黄花本已很瘦,而此时人比黄花还瘦,以花衬人,更为生动传神地表达出“销魂”之深B.黄花娇小瘦弱。

人比黄花瘦是说人比黄花更好看C.“人比黄花瘦”中将花与人相比,突显出人更加瘦弱D.花人相映,互为衬托;以人比花,更为形象【答案】 A6、教师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了电视剧《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片段。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1.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语文学科的定义、性质、目标、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语言的表达功能、语言文字的特点、语言文字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3.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讲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4.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5.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课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方面的知识。

6.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作文的写作方法、作文的文体、作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7.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修辞:包括字音字形、词汇的应用、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8.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古代文化、古代诗词、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9.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包括现代文化的主题、现代文化的特点、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10.影视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包括影视作品的剧情、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影视作品的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11.了解教材、素材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包括教材的解读、教学素材的收集、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12.语文教学中的学法训练: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中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所必需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

(完整版)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完整版)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

(完整版)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重点一、语文学科知识重点1. 文学作品及作者- 熟悉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

- 掌握文学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基本信息。

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式。

- 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主旨,能够翻译并解释重要的文言文词句。

3.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分析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文章结构、主题和意义。

- 能够从文本中找到依据,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4. 语言文字运用和修辞手法- 准确运用标点符号和语法规则,使文章表达清晰、通顺。

- 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偶等,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自如。

二、语文教学能力重点1. 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 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和需求的课堂教学方案。

- 组织课堂教学,尽量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发展评价-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研究目标和评价标准。

-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评价、作业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3. 学生辅导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自主思考。

-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在研究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4. 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 关注教育研究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和教学心得。

总结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重点包括文学作品及作者、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阅读与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学生发展评价、学生辅导和指导、教育研究和专业发展等教学能力。

教师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指导。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精编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要点精编◣考点1·中国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1)《阿房宫赋》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2.中国现当代文学(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名的作家和理论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二马》《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以及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等,短篇小说集《神·鬼·人》,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4)郁达夫,原名郁文。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1(5)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代表作有《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围城》《管锥编》等。

考点2·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语初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语初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语初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篇一2024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有着不少重点知识点。

先来说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像《论语》这一经典,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体现的是谦虚好学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类似的事例,从而深刻体会这种思想。

而且对于古代文学中的文言文语法,像虚词“之”“而”等的用法,也是重点。

拿《出师表》来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而”表转折。

现代文学的教学方法也很关键。

以鲁迅的《故乡》为例,文中对闰土的描写生动地反映出旧时代对人的压迫。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外貌描写“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来体会闰土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作文教学的要点不容忽视。

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如让学生描写校园的一角,引导他们关注细节。

二是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在批改作文时,不能只看文采,更要关注学生思想的表达。

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独特看法,即使文采稍逊,也要给予肯定。

这些知识点都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中需要重点把握的。

篇二《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语初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知识点》2024年的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着独特的命题趋势。

从基础知识占比来看,以前的考试真题中,基础知识像是字词、语法等占了一定比例。

但到了2024年,这部分占比似乎有了调整。

它不再是单纯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更多地融入到实际的文本阅读和理解当中。

比如说,在考查一篇文言文时,字词的理解是基于对整个文章思想感情把握的基础上。

在新型教学理念的考查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变化。

以前可能只是简单提及一些教学理念,现在则是要求考生能将这些理念具体运用到教学情境当中。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word版本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word版本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

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

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

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

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

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

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

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

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如2012年下半年的考试真题中,要求考生选择出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这一主题的选项,每一个选项包括三部不同的文学作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40题)1、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 C2、阅读某高一教师在暑假时给学生布置的暑假作业,按照要求答题。

A.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作业,做到了因材施教B.该教师分组依据学生考试成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C.一组学生基础薄弱,假期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查漏补缺D.二组学生基础扎实,假期作业有助于他们拓宽阅读面、增加积累【答案】 B3、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答案】 C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列教师对“探究学习”的记忆与认识正确的是()。

A.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B.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C.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方式D.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答案】 B5、某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包含《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学习完这些课文后,学生对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教师再为其推荐几篇这样的文章,以下不满足推荐要求的一项是()。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第一章汉语言基础知识第一节现代汉语一语音二字形三、词汇四、句子五、常用修辞格六、标点符号第二节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常见修辞表达方式二、通假字三、词类活用四、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五、文言句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第三节文学基本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二、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外国文学第二章阅读鉴赏第一节古诗文阅读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本身形象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1.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模式:①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②概括所描摹的场景的特点或使用的描写手法;③概括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2.分析物象、意象解答模式①概括相关诗句描绘的主要物象;②概括所描摹的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分析出起内在神韵;③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3.分析景物意境类诗歌意境的构成模式:触景生情,情随境生移情入景,景中生情解答模式: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二、鉴赏诗歌的语言1.炼字型①用一两句话表明该字在句中准确含义并指出其特殊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等;②结合诗歌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③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艺术效果,或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字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诗眼型: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起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2.名句赏析型解答模式:①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②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自己的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③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3.语言特色型:主要语言特色分类:清新雅致、明白晓畅、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形象生动、豪放阔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缠绵哀怨、用字凝练、脍炙人口、言简意赅、朴实无华、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一般解答模式: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汇总第一部分必备考点知识考点·文学考点·修辞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鲁迅的杂文像匕首、投枪一样,刺向敌人的心脏。

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例如: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例如: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3.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鲁迅《故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例如:我们要多学一些马列。

4.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考点·成语运用1.辨析方法(1)辨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例:三人成虎、文不加点、身无长物、万人空巷。

(2)辨色彩,切忌褒贬误用。

例:好为人师、推波助澜、舞文弄墨、一团和气。

(3)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例:青梅竹马、巧夺天工、含英咀华、石破天惊。

(4)辨句意,切忌不合语境。

例:望其项背、瓜田李下、不负众望、不以为然。

(5)辨尊卑,切忌谦敬错位。

例:狗尾续貂、敬谢不敏、鼎力相助、虚怀若谷。

(6)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度。

例:日理万机、义无反顾、哀鸿遍野、头破血流。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规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及目标一.语文课程设计思路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语言课程目标的特征(连续性、阶段性、明确性、模糊性)三.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最新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p158第四节语文教材的基本问题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1. 范文系统(课文)2. 知识系统(读写听说的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

)3. 实践活动系统(练习系统、作业系统)4. 助读系统(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作的简要提示和注释、补白)第五节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四.灵活运用,适当调整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 整体性原则2. 可行性原则二.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1. 主体错位,目标弱化2. 含糊笼统,目标虚化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贴标签”趋向三、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第5 / 9页第三节教学导入及切入设计教学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引导思维教学导入的方式方法:1. 语言类导入(标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悬念导入法)2. 活动类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3. 媒体类导入(图片导入、音频导入、视频导入)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1. 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使用2. 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3.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的误区:1. 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直观化,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2. 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略语文教学规律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板书第三部分教学实施第一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建议》第一节总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章阅读教学第三节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讲述法、讲解法、串讲法、朗读法、评析法、评点法、问答法、研究法、讨论法第三节叙述性课文教学实施案列一、小说教学实施案列(《我的叔叔于勒》)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初中阶段小说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小说类文本(2)能复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3)能找出啊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4)能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说出人物描写的作用(5)能说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作用(6)能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7)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二、散文教学实施案列(《背影》)初中阶段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在3分钟阅读1500字左右第6 / 9页(2)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能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判断散文的基本类型(4)能说出叙述散文所叙之事,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叙之事来传递感情的(5)能说出写景散文的一般特点,并判断作者是借景言志,还是借景抒情(6)能说出文章是写实之作,还是虚构之笔(7)能依据文章的一般特点及表达方式,区别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8)能依据不同的散文类型,说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内容(9)能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的结构,并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标出文章的思路(10)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依据中心句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11)能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所写的内容,用2~4句话概括文章饿主题(12)能够针对文章的关键地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13)能整合文章有争议的地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用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或有关细节来证明观点的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