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及作用
建筑工程法律法规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般拓展课程。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律知识和建设法规。包括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程设计法规;城市规划、乡村建设法规;城市建设及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更重要的是学习树立和增强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本课程对前、后续课程并无特别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
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通过反复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环节。
5.本课程标准以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建造师、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规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11部法律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三、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掌握建筑法、
●掌握招投标法
●掌握合同法
●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掌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掌握安全生产法
●掌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掌握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掌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
●掌握建造师、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规定
●掌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2. 社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吃苦耐
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与人协助工作的良好品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
3. 方法能力目标
➢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规划组织工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四、学习情境设计
2.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4
表7
五、实施建议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通过课程设计方案、工地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训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程建设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和创新。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要将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学组织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常用原材料及混合材料检测、常用混合材料组成设计。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产实践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多媒体、投影和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通过电子讲稿、现场图片、录音、录像等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网上资源和网上答疑实现学生的课后复习。帮助学生熟悉工地现场施工过程及控制要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一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课程考核与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课程设计、平时测验、试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