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3592eb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d.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呢,尊重个体差异也是很重要的。
每个孩子就像不同的花,各有各的颜色和香味。
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像阳光下的小花;有的则比较安静,像角落里的小草。
老师们得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量身定做活动。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则爱动手做东西。
咱们不能用同样的尺子量所有的孩子,得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再说了,互动学习可不能少。
教育可不是老师在台上讲,孩子在下面听那么简单。
咱们要让孩子们多交流,多合作,像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创意。
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也能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到更多。
孩子们在讨论时,那种小火花四溅的感觉,真是美好得很!家园共育这个原则也得强调。
家长和老师就像车子的两只轮子,缺一不可。
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老师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
定期举行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增进了解,增进感情,真是一举两得!。
探索与实践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
孩子们就像小小探险家,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他们去探索世界,去发现新事物,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带他们去户外观察昆虫,或者让他们动手种小植物,这些都是很棒的实践活动。
孩子们在探索中学到的东西,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要深刻得多!。
安全感也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们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放心大胆地学习和探索。
老师们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就像家里的大树,给孩子们遮风挡雨,让他们有个温暖的港湾。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价方式得灵活多样。
咱们不能总是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表现,孩子们在不同领域的成长都值得被认可。
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口头表扬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价值。
那种“哇,我做到了!”的成就感,简直比吃了蜜还甜呢!。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真是一门艺术。
咱们得用心去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f2c5b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7.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一、尊重个体差异原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特点。
教师和幼儿园园长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不断发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二、情景教育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以情景教育为主要特点。
情景教育是以生活情景为载体,以儿童生活中具体事物、活动、事件为教育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活动来让幼儿获得知识和体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尊重自愿玩教学原则幼儿是玩耍的天才,他们的任何行为和活动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鼓励幼儿自愿玩,尊重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获得快乐和收获。
四、主动性原则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尊重幼儿的主动性,注重发挥幼儿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游戏教育原则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天然方式,也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注重以游戏为载体,通过有趣、愉快的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六、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通过参与实际生活活动,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七、真实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真实的事物、真实的情境为教育内容,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活动中进行真实的体验和认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八、综合性原则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全面、综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包括智力、语言、身体、社会情感等方面。
教育活动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知识。
九、体验认知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以体验认知为特点,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体验来感知生活。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794d6f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3.png)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发展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着眼于促进儿童得到全面发展,考虑适宜性和促进性,包括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基本方面以及以活动设计为基本形式,注重教师与儿童、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作用。
2.活动性原则
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的形式,让儿童通过各种活动促进自身各种能力的发展,并注重提供各种活动和操作的机会。
3.整合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将教育活动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注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和连贯性。
4.直观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儿童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手段获取知识和技能。
5.启发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引导儿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6.主体活动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7.实践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让儿童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8.动静交替原则
活动设计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节奏和顺序,注重动静交替,避免过度疲劳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9.教育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智力、身体等多方面素质。
10.创造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1.全面渗透原则
活动设计应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注重潜移默化和自然习得。
以上原则是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目标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fbc50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5.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一、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指教育活动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注重游戏化、情境化的设计,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动物分类时,可以设计一个“动物大会”的游戏,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二、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指教育活动要具有明确的目标,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明确活动的教育目标,确保活动内容既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数字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拼图”的活动,让幼儿在拼图的过程中,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三、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是指教育活动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究、主动表达。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注重幼儿的参与环节,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互动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在教授颜色时,可以设计一个“colorparty”的活动,让幼儿在布置派对的环节中,学习不同颜色的搭配。
四、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教授交通安全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小交通警”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模拟的道路环境中,学习交通规则。
五、情境化原则情境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要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体验。
情境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季节变化时,可以设计一个“四季花园”的活动,让幼儿在创设的四季环境中,感受季节变化的特点。
六、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是指教育活动要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教育内容的整合。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紧密结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19b17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9.png)
在语言活动中,可以结合看图讲述、讲故事向幼儿进行尊 老爱幼、讲礼貌以及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教育.
二、科学发展性原则——内容正确、准确,符合幼儿认识规律
• 具体包括: 1内容可接受,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如数学活动中,幼儿应先认识简单的自然数,才能学会序数
2观念、知识、技能是正确、准确的;如认识纸
七、艺术创造性——艺术性、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组织活动
• 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在活动设计过程中体现艺术创造性原则
• 所有的原则归为一个理念——以幼儿为本
• 教育活动视频,具体说说该活动中哪些地方体现 身的实践活动主动学习
• 1、我听到,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我做到,也就 理解了. ——玩中学,做中学
2、举例说说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活动性 原则
六、全面渗透性——将教育任务及内容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
• 什么是全面渗透性原则 • 举例说说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全面渗透性原则
2、什么叫启发式教学方法
• 3、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案例:曹冲称象,谁知道曹冲称象这一故事的主要内容 如果给幼儿讲这个故事,可以如何启发幼儿去思考
又如认识纸的用途可以提那些启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呢
曹冲称象
很久以前,中国是处于魏、蜀、吴三强鼎立的三国时代. 有一天,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一直住在中原的 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的体重到底 有多重 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这只大象称一称 在 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 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建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 算算看加起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就在大家都没办法 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道怎么秤了他 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沉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一个记 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 下沉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 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04eccf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8.png)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五点:
1. 目标性原则:活动设计要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提出的要求,每次活动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2. 针对性原则:活动设计要针对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
3. 活动性原则:活动设计要注重实践,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积极地与人交往、动手、体验、观察、思考、表现,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4. 全体性原则:活动设计要面向班级全体幼儿,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活动,都要努力使全体幼儿在原有社会性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
5. 整体性原则:活动设计要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同时要考虑活动前后的延续性和各种类型活动的渗透性,以及合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增强学前社会教育的合力。
这些原则将有助于设计出富有教育意义和影响力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c282f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9.png)
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在幼儿园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一、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发展水平和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困难,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循序渐进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和能力,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使幼儿逐步建立起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三、体验式教学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以体验为核心。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探究、观察和操作等形式,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情境,让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情感教育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情感教育。
幼儿的情感发展对其整个成长过程至关重要。
教师应通过情感交流、情感引导和情感体验等方式,积极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友爱、合作和责任感。
五、综合素质教育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幼儿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和技能的培养,还包括情感、社会、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幼儿的各项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社交活动、体育运动、音乐舞蹈、艺术创作等,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个别差异教育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关注个别差异教育。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幼儿,教师应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准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f9bde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3.png)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1.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幼儿,因此教学活动应以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为基础,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教育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明确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标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而教学目标则是具体实施教育目标的具体目标,两者应相互补充和统一3.综合发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幼儿全面综合发展,即在各个发展领域中进行教学活动,包括智力、语言、身体、美术、音乐、社会情感等等,充分满足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
4.情感体验:幼儿园教学活动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适龄性和针对性: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设计,适应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习能力水平,使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6.教材的多样性: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使用多种教材,包括图画、玩具、实物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7.活动的综合性: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尽量融入幼儿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等,让幼儿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和社交经验。
8.与幼儿家长的合作: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帮助幼儿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9.考虑幼儿个体差异:幼儿园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
10.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幼儿园教学活动原则应以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为中心,以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注重情感体验和多样化教材的运用,与幼儿家长合作,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d89d2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6.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设计出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活动目标明确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可衡量的,能够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投入,主动参与。
例如,通过一个绘画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会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通过一个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会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培养音乐兴趣。
三、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活动内容可以包括知识性、技能性、情感性等方面,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活动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活动组织有序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该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紧张的局面。
教师应该提前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如制定活动方案、分配任务、准备材料等。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活动评价公正合理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应该公正、合理,既要充分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果,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以促进幼儿的成长。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评价结果要及时向幼儿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激发他们改进和进步的动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上六个基本原则,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ce7e3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f.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发展性原则: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既不能超越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也不能滞后于儿童的发展。
2. 趣味性原则:活动设计要富有趣味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避免枯燥乏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3. 教育性原则: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4. 互动性原则:活动设计要注重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5. 开放性原则: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能够满足儿童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让儿童有自主选择和探索的空间。
6. 安全性原则:活动设计要考虑到儿童的安全,避免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7. 整体性原则:活动设计要与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相一致,形成有机的整体,避免孤立和割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以上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具体的设计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2f1331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8.png)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循序渐进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并逐步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学习。
2. 具体实践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以具体的实践为基础,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观察、实验等形式,让幼儿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趣味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使用多媒体工具、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游戏等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4. 个体差异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注,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发展。
5. 情感关联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幼儿在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应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6. 综合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教师应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使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7. 参与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鼓励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
8. 评价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对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及时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包括口头表扬、作品展示、自我评价等,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试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
![试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f4341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0.png)
题目
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案解析
(1)主动活动原则。
主动活动原则意味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幼儿有很多兴趣和意愿,有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机会,有选择伙伴和材料的机会,有尝试和探究的机会。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体现幼儿天性的活动,幼儿喜欢并热衷于游戏。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意味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能体现这种精神。
在其他活动中,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即使在教师组织的专门的教学活动中。
也可以尽可能利用游戏的手段,即所谓教学活动游戏化。
(3)注重多种感官参与的原则。
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引导多感官并用,做事是幼儿动用多种感官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给幼儿做事的机会。
引导幼儿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
做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做幼儿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做幼儿有思维参与的事。
(4)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幼儿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不同的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领域都存在发展的差异。
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应该切实关注这种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机会面对适宜于自己的挑战,获得新的经验,实现新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教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36381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9.png)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教案一、教学活动原则1. 科学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进行,内容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应科学合理。
2. 趣味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互动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注重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体验和学习,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发展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智力、体力、情感、道德、审美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
3.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直观法、情境教学法等。
4. 教学评价: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4. 教学活动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活动注意事项1.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2. 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教学活动记录:记录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幼儿的表现,为教学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五、教学活动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活动案例,如幼儿园的语言、数学、美术等教学活动。
2. 案例分析:从教学活动原则、设计、组织与实施、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六、教学活动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活动案例,如幼儿园的语言、数学、美术等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案例教育原则(3篇)
![幼儿园教育案例教育原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b9981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5.png)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良好的教育原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育案例,探讨幼儿园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期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育原则概述1. 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2. 教育活动原则教育活动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需求。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3. 家园共育原则家园共育原则是指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
4. 教师素质原则教师素质原则是指幼儿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教育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华,5岁,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伴交流。
在幼儿园的一次集体活动中,小华总是独自坐在角落里,不愿意参与游戏。
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决定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2. 教育措施(1)了解儿童: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华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制定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2)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教师为小华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3)开展个别化教育:教师针对小华的性格特点,设计适合他的游戏和活动,鼓励他积极参与。
(4)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华的成长,为他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3.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华的性格逐渐开朗,开始主动与同伴交流,参与集体活动。
这一案例体现了以下教育原则:(1)发展适宜性原则:教师根据小华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教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236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b.png)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活动的目标性原则:教学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2. 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设计,确保活动内容适合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3. 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原则:教学活动应具有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原则:教学活动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原则:教学活动应注重效果,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教学活动的原则。
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教学活动原则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活动的原则。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教学活动的五个基本原则,让幼儿了解并理解每个原则的含义。
3.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教学活动原则的看法和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实际案例,让幼儿分析案例中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原则,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教学活动的原则,让幼儿明确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教学活动原则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幼儿的讨论发言,分析幼儿对教学活动原则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幼儿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幼儿运用教学活动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游戏活动:设计一个符合教学活动原则的游戏,如寻宝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教学活动的原则。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dc743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9.png)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以幼儿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综合发展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综合活动,如绘画、手工、音乐、游戏等,促进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
3. 情感体验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应以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幼儿,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游戏教育的原则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天然方式,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游戏教育。
教师应创设各种情境和环境,引导幼儿进行自由游戏和有组织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5. 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按照幼儿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逐步提高难度,使幼儿在适度挑战中取得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6. 教材适应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材和教具。
教材内容应具有丰富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
同时,教材和教具的使用应符合幼儿的安全要求,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
7. 教学评价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重视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评价应以幼儿的实际表现为基础,注重对幼儿的全面评价,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学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79e72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2.png)
教学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使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育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融会贯通,发展全面。
2.循序渐进,适度挑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水平,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
设计者应该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综合考虑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确保幼儿在参与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
3.针对性和个性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教育活动设计应通过多种方式和多样化的内容,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发展。
4.体验和互动性: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注重给幼儿提供真实的体验和互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践和操作来探索和学习。
教育活动设计应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引导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和合作互动。
5.考虑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仅仅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还应关注他们的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设计者应该给幼儿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提供丰富的身体活动和运动机会,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循序渐进、适度挑战、针对性和个性化、体验和互动性以及考虑幼儿发展的整体性。
设计者应根据这些原则,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bbce5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0.png)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宜性,教师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这些原则不仅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模型、演示等,让幼儿直接感知事物的形象、特征和性质,从而获得清晰、明确的认识。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也更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真实的水果,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幼儿就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水果的外观、颜色、质地、味道等特征。
又如,在教幼儿认识动物时,教师可以播放动物的视频、展示动物的图片或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使幼儿对动物有更直接的感受。
二、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要充满趣味,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
幼儿的好奇心强,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点和喜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游戏、故事、儿歌等。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玩“数字接龙”“超市购物”等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创编儿歌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三、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要通过提问、引导、暗示等方式,启发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这样?”“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f23382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3.png)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嘿,咱来说说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哈。
这就像是搭建一个超级有趣的儿童城堡,每个原则都是一块重要的积木呢。
首先呢,趣味性原则。
幼儿园的活动要是没趣,那就像给小猴子吃干草,孩子们可不会买账。
活动得像一场魔法表演,老师就是魔法师,把知识和欢乐变出来。
比如说讲故事,可不能干巴巴的,得像演话剧一样,声音忽高忽低,表情超级丰富,这样孩子们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小精灵,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接着是启发性原则。
这就好比给小探险家们一把神秘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宝藏。
老师不能直接把答案塞给孩子,就像你不能把嚼过的饭喂给别人吃一样恶心。
要通过巧妙的提问、有趣的情境,让孩子的小脑袋瓜像风车一样转起来,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然后是直观性原则呀。
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不太能理解那些抽象的东西,这时候就得像给他们看图画书一样,越直观越好。
知识要像摆在盘子里的水果,看得见、摸得着。
比如说教数字,就拿小木棒摆一摆,数字就像小士兵一样站在那里,孩子们一下就懂了。
还有循序渐进原则呢。
这就像搭楼梯,你得一步一步来。
不能让孩子一下子就去学很难的东西,那就像让小蚂蚁去搬大象,根本不可能嘛。
从简单到复杂,就像从走小碎步到欢快地奔跑,孩子才能稳稳地成长。
互动性原则可不能少。
活动要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那就像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舞台上自说自话。
得像一群小鸭子和鸭妈妈一起游泳,孩子们和老师要愉快地互动,你一言我一语,像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
安全性原则是城堡的坚固城墙。
在幼儿园里,要是不安全,那就像把小绵羊放到狼群里一样可怕。
所有的活动场地、玩具都得像被超级英雄守护着一样安全,这样家长才能放心,孩子们才能开心地玩耍。
因材施教原则就像是给每个孩子定制专属的小蛋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花朵,有的喜欢红色,有的喜欢蓝色。
老师要像能看透孩子心思的小精灵,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设计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像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整合性原则就像是做一个超级大拼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则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原则的定义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则,是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和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的,反映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幼儿园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幼儿园教育教学原则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各方面,是幼儿园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则(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及运用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
也就是说要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科学性。
思想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幼儿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任务。
也就是说要寓德育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有机结合的,它们统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的。
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知识,有助于幼儿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为今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紧密结合的。
没有科学性,思想性就无从谈起;没有思想性科学性就难以保证。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和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才打下基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幼儿学习简单的知识技能,还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身体的发展。
又因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一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判断能力差,模仿性强,容易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刺激,而且这一时期形成的认识和道德品质,对其以后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在幼儿园教学中违背教育性和科学性原则,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向幼儿灌输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实际、非科学性的知识,不仅影响幼儿现在的进步,也会给以后的发展造成障碍。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注意:1.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时,不仅传授的知识应当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应合乎这条原则。
2.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
既防止品德教育脱离教学内容,牵强附会地空洞说教,又防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的偏向。
3.教师的思想水平及业务能力是实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作风、科学文化知识的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二)直观性原则及运用直观性原则是在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时,应当通过实物或教具材料,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直观性原则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特殊意义,因为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他们是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形成表象并发展为概念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能使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加深幼儿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形成具体概念,发展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应注意:1.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任务、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幼儿园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指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小实验等)、模具直观(是观察图片、图书、模型、贴绒教具、沙盘、玩具)电化教具直观(包括幻灯、录像、录音、唱片、电视、电影等)、语言直观(教师语言的形象性描述)。
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年龄班、不同要求选择的直观手段也有所不同,以利于培养幼儿注意力、分析、比较、分类、归类及创造能力。
比如常识教育活动常常运用实物、标本、模型。
语言教育活动常常运用图片、玩具等。
要了解事物内部结构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则可运用小实验,放幻灯、录像等方法。
小班幼儿选用直观教具应注意色彩鲜艳、能发音、会动、重点突出的教具;大班幼儿则更多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
但不论采用哪种直观手段,都要符合教育教学要求,能有效地形成幼儿清晰的表象。
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合教师运用直观手段时,应让幼儿有较多机会摆弄物体、看、听、模、闻、尝、做,供给的材料力求人手一份或小组一份,以训练幼儿感官和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要让幼儿由表及里,从多种角度去感知和摆弄,以及加深幼儿对事物及现象的较全面、正确而深刻的印象,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事物。
3.运用直观手段特别要注意与教师语言指导和动作示范相结合教师要用简明、生动、形象、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和准确的动作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以强化直观教具的作用,获得正确的结论、表象、概念。
同时要教会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有意识地形成幼儿的概念,发展幼儿抽象思维。
4.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直观教具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实用性、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
直观教具要紧扣教学要求,教具不宜过多,出示时机要适当,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妨碍智力的发展。
5.使生动形象的直观、抽象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活动使幼儿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幼儿本身还要通过思维活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概念或观念。
然后经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巩固概念,丰富知识,发展智力。
(三)发展性原则及运用发展性原则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体力、智力、情感、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从现在的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发展。
现在发展区域是指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域是指幼儿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适应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向幼儿提出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求,从而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发展性原则反映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与学、教学与发展统一的规律,体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一般来说,在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能力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
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与幼儿原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促进了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这一比喻形象地提出了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思想。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发展价值的教学,才能促进幼儿身心不断向前发展。
教学不应当跟在发展的后面,不应当在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上进行,而应当在没有完全成熟的,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应当促进幼儿从现在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
贯彻发展性原则的要求:1.深入调查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对于幼儿的学习能力作出科学的估计。
2.教育教学内容深浅难易要适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
一般应有一定的难度,略高于现有的发展水平,又不超过发展的可能性,要求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掌握。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理解、由已知到未知、从模仿到创造,按照知识的顺序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要求幼儿不断努力,从而促进幼儿不断地发展。
4.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幼儿认识能力在发展的最近区域进行教学,使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同时发展智力。
5.每个幼儿的发展基础、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照顾幼儿的个别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由现有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
6.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内容不仅要科学还要有趣味性、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引起幼儿的联想和思考。
教法上能启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的创造精神,让幼儿动手动脑,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7.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
(四)活动性原则及运用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幼儿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发展智力和社会性行为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在他们原有发展水平上,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其智力,体验和理解自我与他人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
为此,活动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贯彻活动性原则应注意:1.“活动”就包括外显的操作活动和内隐的心智活动。
2.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物质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与同伴、教师充分交往的机会。
3. “活动”是目的,更是发展幼儿的手段。
要注意“活动”的发展的实际价值,克服形式主义,不要为活动而活动。
4.要避免教师在幼儿活动中放弃指导,同时也要避免过多的、不恰当的指导而干扰幼儿思维的连续性,从而降低活动的发展价值。
5.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及运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幼儿,有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根据社会主义幼儿教育的目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须使每个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幼儿,提出统一的要求。
由于遗传、周围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的不同,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智力等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又必须从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使每个幼儿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因材施教是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因材施教,既可以使集体中的幼儿在个性和能力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可以把教育个别幼儿所取得的经验用来指导全体。
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应注意:1.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由于幼儿先天遗传基因以及后天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不同,形成了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工作者要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
2. 深入了解幼儿的一般情况和个别特点教师应通过调查研究,切实了解班上每一个幼儿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性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基础。
3.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对发展比较差的幼儿,要引起注意,分析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发展比较好的幼儿,要提高要求,保持其学习积极性,并创造条件,给他们以更多的智力活动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对某方面有特长的幼儿,也应当创造条件,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