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_民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人转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ab66d9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7.png)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人转
外婆家在乡下,那里有好多又漂亮又好看的星星。
每到夏天,漫天飞扬的星星,像一颗颗水晶掉落在黑夜里。
奶奶说,我们家乡也有一种“星星”,叫做“二人转”。
“二人转”是什么?我很好奇。
大人们说,它是我们家乡的“宝贝”,是“快乐的种子”,就像漫天星星一样,带给我们快乐和希望。
有一次,爸爸带我去看了“二人转”。
舞台上,两个穿着色彩缤纷衣服的叔叔阿姨,一边唱着好听的粤语歌,一边跳着有趣的舞蹈,还讲着惊险的故事。
我看得津津有味,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拍手叫好,眼睛都看花了。
舞台上,叔叔阿姨的表情非常丰富,比大变脸还快。
他们有时候扮成农民,有时候打扮成神仙,有时候扮成小动物,可好玩了!而且,他们会用扇子、手绢、帽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真是神奇无比。
我还看到旁边的大人,跟着音乐扭来扭去,有的还跟着一起唱。
他们比我还开心,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忽然觉得,家乡的“二人转”真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家乡的夜晚,也照亮了人们的心。
下一次,我也要学着唱“二人转”,我要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希望,家乡的“二人转”永远闪耀着光芒,像星星一样,照亮着我们,也照亮着未来的我们。
东北特色习俗二人转作文
![东北特色习俗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f28f4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7.png)
东北特色习俗二人转作文
听说东北的二人转特别有意思,你听过没?
哎呀,别提了,上次我去东北玩,真的看到了现场版的二人转,那才叫一个热闹!俩演员穿得花花绿绿的,一个唱一个和,表情动
作都特别夸张,逗得我哈哈大笑。
你知道吗,东北的冬天特别冷,大家都喜欢在家里猫冬。
但只
要有二人转班子来村里表演,那家家户户都得出来看热闹。
大雪天里,演员们踩着雪来到农户家里,大家围着火炉,听他们唱唱跳跳,感觉整个冬天都暖和了。
听说二人转的歌词都特别有趣,都是东北人自己的故事和笑话。
有的歌词还挺有哲理的,让人听了既开心又感动。
下次有机会,我
一定再去东北看看,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文化氛围。
二人转民俗作文
![二人转民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aee79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c.png)
二人转民俗作文
小时候,我最喜欢逛庙会了。
那时候虽然家里没啥钱,但是爸爸妈妈总是会攒下一些硬币,让我和弟弟姐姐去庙会上玩耍。
庙会上可热闹啦,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灯笼,吆喝声、锣鼓声、剧场的锣鼓声此起彼伏。
不过我最爱看的还是二人转的表演!
二人转是我们那儿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了。
两个老艺人一个扮老伴,一个扮儿媳,上场就是一唱一和、你侬我侬地斗嘴,把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矛盾小烦恼都拿出来说啦。
老艺人们可真有本事,把那些俗语、顺口溜融入到表演里,又好笑又贴近生活。
我们围着台子看得可起劲了,有时都被他们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
二人转里有些桥段我记忆犹新,比如老艺人扮老头的那个,在台上一边和老伴唱着俗曲,一边还不忘从怀里掏出旱烟袋狠狠地抽上两口。
还有老艺人扮儿媳妇的那个,她那标准的乡音和做派活灵活现,把我们那儿的妇女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渐渐长大后,我才意识到二人转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反映出老百姓最质朴的情感和生活智慧。
虽然现在二人转已不如以前那么红火,但每当重温这门老艺术时,我总能从中感受到那份纯朴、淳厚的人情味,也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家乡文化了。
我家乡的戏曲二人转作文
![我家乡的戏曲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7e1f5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我家乡的戏曲二人转作文My hometown's traditional two-person theatrical performance, known as "er ren zhuan" in Chinese,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The art form originated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the generations, showcasing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region.我家乡的传统二人戏曲表演,在中国被称为“二人转”,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世代相传,展示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
The performances often feature two performers who share the stage, embodying characters from folktales, historical legends, and classic literature. The actors use a combination of spoken dialogue, singing, and movement to bring their characters to life, captivating audiences with their storytelling abilities.这些表演通常由两名演员分享舞台,扮演民间故事、历史传奇和经典文学中的角色。
演员们通过口语对话、歌唱和动作的结合,让他们的角色栩栩如生,用他们的讲故事技能迷住了观众。
One of the most enchanting aspects of er ren zhuan is the intricate costumes and makeup worn by the performers. The elaborate outfits, adorned with vibrant colors and eye-catching embellishments, are a feast for the eyes and add a layer of authenticity to the characters being portrayed.二人转最迷人的一个方面是演员穿着复杂的服装和化妆。
初中生作文范文:家乡的二人转
![初中生作文范文:家乡的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415f4bc3b8f67c1cfad6b8e5.png)
家乡的二人转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初一:�厝嶂�槟�。
二人转作文600字
![二人转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35fb17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f.png)
二人转作文600字
二人转,咱东北的骄傲!
说起二人转,那可真是咱东北人的心头好啊!这表演形式,既
有歌唱又有舞蹈,还能听到逗乐的小段子,真是让人看了就乐开花!
舞台上的二人转演员,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手里拿着扇子手绢,一扭一摆的,那动作别提多灵活了!看着他们在台上转来转去,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他们脚下转了起来。
唱起歌来,那调调更是让人上头!高亢激昂的时候,就像大山
里的狼在嚎叫;柔情似水的时候,又像小溪潺潺流水。
那嗓音,真
是天生的好嗓子啊!
不过,二人转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逗乐的小段子。
演员们用
幽默诙谐的语言,把生活中的小事情说得妙趣横生,让人捧腹大笑。
每次看完二人转,我都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现在啊,虽然时代变了,但二人转依然活跃在咱东北的舞台上。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看着年轻一代的
演员们,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总之啊,二人转就是咱东北人的骄傲!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
起二人转,咱东北人都能挺直腰板,自豪地说,“这就是咱的文化,咱的骄傲!”。
民俗二人转作文
![民俗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35b7d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8.png)
民俗二人转作文
俺打小儿就爱看二人转,那滴滴哩啦的曲调儿可真是应景又入耳!每逢年节,村里来了一伙子游乐班儿,大伙儿就三五成群凑到一块儿,嘻嘻哈哈地等着看热闹。
二人转演员穿着花里胡哨的服装,脸上糊得跟小丑似的,一个扮老娘们儿,一个扮老头儿,在小舞台上你来我往,唱唱念念,把生活中的种种乐跟苦都拿捏得活灵活现。
俺家老二伯伯可是二人转的铁杆粉丝,天天把那些火爆小品儿挂在嘴边。
有一回,他喝高了兴,竟当街就学起二人转来。
他把自己的裤衩往肚脐眼上一提,就扮作个老太太的嗓门儿,对着我爷爷直乱嚷:"嘿,你小子,怎的这般儿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风吹日晒的,也不为俺们操点儿心啦!"那嗓门儿高低起伏,跟个二百斤的大婆儿一般无二。
我爷爷被他这一出儿乐坏了,也跟着学起老头儿的腔调来:"哎哟喂,你且住嘴,老娘们儿家啰嗦个没完没了......"就这么一唱一和,把全村人给给逗乐了。
从小看惯了二人转,我对这门民间艺术儿是又亲又俗。
它用最简单的方式,道出了人生百态,讲出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或许有人觉得它啰嗦又低俗,但在我心里,它却是最接地气儿的艺术形式。
俺们人生来就是喜剧演员,谁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不如听听二人转的曲调,好好品味一下人生这出大戏。
二人转的风俗作文中考版记叙文
![二人转的风俗作文中考版记叙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42f7d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7.png)
二人转的风俗作文中考版记叙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红绸舞动的乡韵——记一次难忘的二人转体验》在中国东北的广袤田野上,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热烈奔放、诙谐幽默的魅力,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那就是二人转。
吉林的二人转作文
![吉林的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db81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5.png)
吉林的二人转作文在吉林这片充满风情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那就是二人转。
二人转就像是吉林人民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味小吃,让人尝过就难以忘怀。
说起二人转,我想起了有一次亲身去观看二人转表演的经历。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朋友兴冲冲地拉着我去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小剧场。
还没进门呢,就听到里面传来热闹的锣鼓声和欢笑声。
一进剧场,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不大的场地里,坐满了男女老少,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
我和朋友好不容易找了两个空位坐下,刚坐稳,台上就开演了。
最先出场的是一对年轻的演员,男的穿着一身鲜艳的绸缎褂子,女的则身着绣花的长裙,头上还戴着一朵大大的绢花。
他们一亮相,那精气神儿就把全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
只见男演员手持一把折扇,迈着轻快的步子,边唱边跳。
那唱腔,高亢嘹亮,仿佛能穿透屋顶。
女演员则手持一条手绢,扭动着腰肢,眼神灵动,笑容妩媚。
他们表演的是一段经典的爱情故事,唱词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咱这吉林的二人转啊,讲究的就是个真性情!”男演员唱到动情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女演员接话道:“可不是嘛,要把这心里头的话都给唱出来!”说着,她一个转身,手绢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他们的表演不仅有唱,还有各种精彩的绝活。
男演员一下子来了个后空翻,稳稳地落在地上,引得台下观众一阵喝彩。
女演员也不甘示弱,来了一段精彩的顶手绢,那手绢在她头上飞快地旋转,就像一朵盛开的花。
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还时不时地和台下的观众互动。
男演员走下台来,拉着一位大爷一起唱,大爷也不含糊,张嘴就来,虽然唱得有些跑调,但那股子热情劲儿却让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女演员则把手中的手绢抛向观众席,大家纷纷伸手去抢,抢到的人笑得合不拢嘴。
我坐在台下,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发现,周围的观众们也都和我一样,完全沉浸在了二人转的世界里。
有的跟着节奏轻轻摇晃着身体,有的则大声叫好,还有的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台上的演员们越演越起劲,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脸上的笑容却始终灿烂。
二人转民俗文化作文
![二人转民俗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2a967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二人转民俗文化作文
二人转,东北的“土味”狂欢。
听那锣鼓喧天,看那人山人海,这就是东北的二人转!不是吹哦,每次村里一有二人转演出,我都得早早去占个好位置。
为啥这
么火?因为它接地气啊!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逗得大家前
仰后合,这不就是咱们东北人的性格嘛,直爽、幽默,啥都不怕!
说实话,二人转不仅仅是娱乐。
二人转这玩意儿,说实话,不仅仅是娱乐。
它里面藏着咱们东
北的历史和文化呢。
你听那唱腔,一会儿高亢激昂,一会儿低回宛转,就像咱们东北的大山大河,既有豪迈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
每次看二人转,我都觉得自己好像和历史、文化近了一步。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对二人转不太感兴趣了。
可
能是觉得它“土”吧。
但我觉得,这“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啊!
你看那些现代化的娱乐节目,虽然看起来很酷,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而二人转呢,虽然“土”,但它真实、亲切,让人看了心里暖和。
哎呀,不管怎么说,二人转都是咱们东北的骄傲。
我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
毕竟,这么好的文化、这么好的艺术,要是没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作文
![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7a39d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c.png)
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作文《家乡的风俗——东北二人转》嘿,朋友!你知道我家乡最有趣的风俗是什么吗?那必须得是东北二人转呀!在我们东北那旮旯,二人转就像冬天里的热炕头,让人心里头暖乎乎的。
每次有二人转表演,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我记得有一次,村里来了个二人转班子。
那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我和小伙伴们兴奋得不行,撒开脚丫子就往表演的地方跑。
表演的场地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大人们站在后面,伸长了脖子;我们小孩子就机灵地钻到前面去。
台上的演员一亮相,那装扮,花花绿绿的,可好看啦!女的穿着鲜艳的裙子,头上还戴着大花;男的则穿着大马褂,手里拿着扇子,别提多精神了!他们一开嗓,那声音,又高又亮,就像百灵鸟在唱歌!“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这一唱,把所有人的魂儿都勾住了。
他们边唱边跳,动作夸张又有趣。
你看那个女演员,腰一扭,手一挥,眼神儿一瞟,哎呀妈呀,简直迷死人啦!这难道不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吗?再看男演员,那步伐,那架势,就跟战场上的将军似的,威风凛凛!他一会儿翻个跟头,一会儿又来个劈叉,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我忍不住问旁边的小伙伴:“这是不是比动画片还好看?”小伙伴忙点头:“那可不!”表演过程中,演员们还会和观众互动。
有个男演员走下台来,拉着一位大爷就上台了。
大爷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可在演员的带动下,也跟着扭了起来。
台下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我笑得肚子都疼了,心想:“这大爷可真勇敢!”二人转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讲爱情的,有讲生活趣事的,还有讲神话故事的。
每一个故事都讲得绘声绘色,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就好像你不是在看表演,而是自己走进了那个故事里。
等到表演结束,大家还都意犹未尽,一边往家走,一边还在讨论着刚才的精彩瞬间。
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下次再有二人转表演,咱们还来!”妈妈笑着说:“行,只要你喜欢!”在我心里,东北二人转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它更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描写二人转的作文
![描写二人转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92c24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f.png)
描写二人转的作文
身在东北的孩子们,看着二人转,时间久了,自己都会哼两句了。
二人转说来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三十年代,那时二人转经常被禁演,演员们夹缝中生存,50年代,二人转终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来自东北的文化,就此家喻户晓。
表演时演员总要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拿着扇子,或是那红手绢,红手绢我小时玩弄过,也没玩明白。
他们表情丰富,舞台上的灯光照耀着他们,那婉转的唱腔,淳朴的曲调,眉目之间的表情,节拍精准,声音响亮,他们在用心传递着一个又一个民间故事,或是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二人转这带着朴素的东北民风的民俗,也不简单,它对音色声音有很高的要求,要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二人转演员,也不容易。
科技的发展,也让这朴素的二人转沦落为年轻人们眼中的“土”,花花绿绿的衣服,看起来着实尴尬,时代的进步,喜欢,关注二人转表演的人们越来越少,留下的只有老一辈的人们,他们当作闲暇时的乐趣,时代的变换,一些东西会被淘汰,被遗忘,但是,二人转作为东北的民俗,它有资格被记住,有资格被传承,我们应摘下对二人转“土”的有色眼镜,以欣赏者的身份去对待二人转。
家乡的风俗作文东北二人转
![家乡的风俗作文东北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759919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a.png)
家乡的风俗作文东北二人转
我爱家乡的东北二人转!
舞台上,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温暖的灯光洒在演员的脸上。
他们穿着鲜艳的戏服,脸上画着夸张的脸谱,显得格外美丽。
舞台上,他们唱着动听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表演着来自其他地方有趣的故事。
很多故事讲的是坚强自信的英雄,有的故事讲的是善良纯洁的姑娘,还有的故事讲的是天真可爱的小孩。
我最喜欢看他们表演。
他们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把每一个故事演绎得活泼生动,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们的声音也很好听,像天籁之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
有时看二人转,我不仅开心,还兴奋,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故事里的人物。
我跟着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欢笑。
东北二人转是我的最爱,是家乡的宝藏,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说明文550字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说明文5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75602f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a.png)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说明文550字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豪迈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偏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大同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这时,又累又无聊,有八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昨天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注目。
而且曲剧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有着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成为滑稽戏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大多数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红遍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在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冯小刚,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农民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推崇,坏我诚挚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家乡的二人转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二人转六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e11c1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d.png)
家乡的二人转六年级作文
家乡的二人转六年级作文
“二人转”是我们家乡的地方戏,我喜欢二人转。
据了解,二人转已有距今三百年的历史,又称“二人台”,“拉场戏”,“秧歌舞”。
二人转最早表演于农村田间,地头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二人转语言幽默、风趣、诙谐有些低俗,动作泼辣、欢快,表演形式以“学、唱、舞”为主,一般由两个人表演,辅助道具有扇子、手卷等,近年来,经我国民间艺术家赵本山对二人转“过滤”变成了“绿色二人转”,在全国各大舞台上得以受到欢迎,人们常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可见,广大观众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
说起我喜欢二人转还有一段故事呢。
记得辽宁卫视有个栏目叫“明星转起来”,以播放二人转“转星”为主,有一天,我在观看节目时,被吸引住了,只见一个叫王金龙的二人转演员正在舞手绢,他一会手指顶着手绢舞,一会手指在上,一会手绢在下舞,一会又竖起来舞,更绝的是,他可以让手绢自由的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转动,并且把手绢高高抛出,手绢还会自动回到他手里。
我对王金龙舞手绢的功夫赞叹不已。
于是我便缠着爸妈,买来了一块二人转演员专用手绢,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开始练。
一年下来,我竟还能耍几个花样,虽比不上专业的二人转演员那么技术熟练,但每逢学校、班级举行联欢会,我都表演舞手绢,深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
二人转,给我带来快乐和笑声,我喜爱家乡的二人转!。
家乡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 二人转
![家乡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 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273e0c6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c.png)
家乡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二人转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二人转作文
![二人转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60f4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e.png)
二人转作文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是个四季分明的小城市,可那里的人都很喜欢唱二人转,因为那里的人都很幽默。
一天,我去奶奶家玩,刚进门,就看到一群人围在奶奶家院子里听奶奶唱二人转。
他们的动作十分搞笑,他们有的跳起来了,有的打起了太极拳,还有的把头上的帽子取下来了……只见奶奶
和她的老伴还有一个小孙子围在一起听着二人转。
他们唱得可真好啊!我看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
这时,我发现有一个人坐在地上抱着头不停地喊着:“哎呀!疼死我了!”原来是爷爷在用脚踢一位叔叔的脚。
那位叔叔抬起
头来对爷爷说:“您怎么能踢人呢?”爷爷说:“我是一个文明的人。
”那位叔叔听了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我去奶奶家玩,我和奶奶在看电视。
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啪啪”的声音,原来是我爷爷在扇风。
我奇怪地问:“爷爷你为什么要扇风呢?”爷爷说:“风吹来了可以让室内暖和一点。
”我问:“为什么不让屋里暖和一点呢?”
—— 1 —1 —。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d7869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d.png)
描述二人转的作文描述二人转的作文怎么写?相信大家都知道二人转,那么关于二人转作文怎么写?欢送各位同学阅读哦!家乡的二人转作文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暴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方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开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开展越来越好。
还记得几年前,在群众口中津津乐道的小品那么是赵本山之作品,那重重的东北口音了无数观众的心。
小沈阳的“娘”也使人笑得人仰马翻…… 可,近些年,形势有些不同了,由周立波表演的海派清口,如一阵旋风,引领着不一样的风格走向。
初一学生说明文范文:家乡的二人转
![初一学生说明文范文:家乡的二人转](https://img.taocdn.com/s3/m/6ae79c78804d2b160b4ec0f3.png)
初一学生说明文范文:家乡的二人转★以下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学生说明文范文:家乡的二人转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初中作文资源请搜索初中作文与你分享!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传统文化二人转_民俗作文600字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
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
连周总理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
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
"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
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
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
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