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800字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读后感800字5篇
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本论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
精选资本论读后感800字 (一)
本学期快要结束了,就读书一事该总结一下。
本学期,主要是看马列著作,认真看了《资本论》。
我觉得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理论就是剩余价值论。
这是一个属于马克思的原创理论后果。
(我以前从网络上听人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来自亚卖·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哲学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属于他本人原创的只有剩余价值论,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觉得这种说法很不认真,其整个的作用只能是显现说者的无知和狂妄。
对付一个正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几十年老实认真钻研的学者,并且迄今为止并没有人可以令人佩服的证实他的理论过失了,这怎样能不维持足够的尊重呢?我觉得在学术的领域里,一不该卖讥刺嘲笑新手的无知,即使圣人也是从天真无知的孩童一步步走过来的;二不该卖蔑看忽略差别的瞧点,不了解尊重别人老实的劳动后果的人,永久只能做井底之蛙和强势阶级的哈巴狗、应声虫。
马克思实在继续了前人的钻研后果,但是他并没有像某些人那样照搬照抄,并且他每应用到前人的后果时,总是非常忠诚的指出这是某某的后果。
更何况,马克思的继续是批判的继续,正是批判使他的继续差别于并且高于那些自称是亚卖·斯密、黑格尔正统衣钵的人。
假如没有马克思,大概逝世走的大卫·李嘉图和黑格尔不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把利润的雄式转化为剩余价值的雄式、把尽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转化为精神生产的辩证运动吧?一个学者,即使只是
“批判”了前代伟人的钻研后果,使熟识越发接近真理,他也是学术史上的明星;更何况
马克思做的劳动远不止此。
)
这次读《资本论》也将相关人物也作了了解式的阅读,见附注。
现就“关于剩余价值”特作我的两点看法:
第一,剩余价值或者剩余劳动,并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独占的,而是自文明初期就
有的。
正是从一个劳动者的劳动不但可以养活他本人,并且也可以养活另外不劳动者
的时分起,换句话说,就是有了剩余产品之后,人类才进进了阶级社会,使得一部分
人可以从劳动者中分散出来,不劳动也可以生存。
很多人把剩余价值读成了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非凡一些无知的青年,为了反驳
马克思,他们就力图走证实资本主义剥削中没有或很少有回资同族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
他们不晓得,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正在如此段的历史时期内,积累
起如此巨大的社会财产,正是由于它的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比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方式
都要严重,生产的剩余价值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第二,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式,是剩余价值(即利润)除以工人人为(可变资本),不
考虑资同族(指:股东及上层建筑)购买机器、原料等等的用度(这一笔用度喊做稳定资本),由于稳定资本并不耗费资天职文,正在经过工人的劳动之后,它的价值整个转移
到了工人的产品之中。
工人的产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工人的工姿即可变资本,机器、原料等用度即稳定资本,工人为资同族创造的特别价值即剩余价值。
对付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很多人分不明确。
举个例子,比如某个资同族
用10000元购买机器、原料、土地等等,用5000元购买工人。
(为方便起见,机器生
产过程中所需求的电力等特别用度忽略不计。
)这样,他的预支资本就是15000元,其中10000元是稳定资本,5000元是可变资本。
再假定他生产的产品卖了5000元,即
获得了5000元的清利润。
如今,他的利润率是5000/15000=33.3%,而剩余价值率
是5000/5000=100%。
真正要紧的数据不是利润率,而是剩余价值率。
只有可变资本才花了资同族的钱,由于5000元人为从资同族手里转移到工人手里了。
而稳定资本由始至终都是控制在
资同族手里的,只不过它的外形改变了罢了,最初体现为10000元人民币,然后体现
为价值10000元的机器、原料、土地,最后体现为价值15000元的产品的一部分。
参考资本论读后感800字 (二)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
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
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
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
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
”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
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
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
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
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
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
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
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
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
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
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
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
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读
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
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
经典的资本论读后感800字 (三)
《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
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
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马克思认识
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
闭理论。
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
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书中最感兴趣的还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金融与《资本论》,以
及对我们的影响。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
应用于一门科学”。
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
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在
《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
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
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
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
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二、金融与《资本论》
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趋势不断加强,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也在变化和发展。
从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到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让资本主义经济在危机,萧条,繁荣之中不断循环。
《资本论》能否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分析和阐述?能否看见泡沫经济之后的真相?
马克思说:“独立的金融危机是不以经济危机爆发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它是当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到达极致、全面的生产过剩尚未发展到临界程度时所产生的金融危机。
”
(1)普遍的相对生产过剩
马克思说:“独立的金融危机来自金融系统内部的紊乱。
其分析表明,在资本主义全球扩展中,各国金融、贸易和生产相关联.世界金融系统本质脆弱.一方面是生产特别容易发生相对过剩,另—方面是金融特别容易膨胀,而资本运动又极其敏感,金融危机容易产生、发生了就是国际性和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 结合马克思的观点,可以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金融系统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美国的金融体系一直以稳健著称,可是由于金融创新,导致了很多金融衍生品,次级债就是被包装的金融衍生品。
客观来看,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并非从未出现过金融衍生品的身影。
上个世纪90年代,汇率期货、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曾分别在上海和海南“粉墨登场”。
然而,由于现货市场不成熟,监管主体不明确,交易所之间恶性竞争,公司内控机制缺乏,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这些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蕴涵着经济危机可能性的两种形式:一是商品形态变化本身,即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所产生的买和卖的分离?二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而产生的支付链条关系的破坏。
但这只是“危机的一般的、抽象的可能性,无非就是危机的最抽象的形式。
没有内容,没有危机的内容丰富的起因”。
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使危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马克思
从理论逻辑上分析了经济危机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基础。
他发现在资本主义幼年时
期没有生产过剩危机,在工业发展的初期,停滞现象只限于个别的工业部门或个别的
市场。
工业周期阶段的变换“我们在人类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资本主
义生产的幼年时期也不可能出现”。
(2)虚拟资本
格林斯潘认为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是电脑,是电脑只记录了20年的数据,而这
20年是高速增长的20年,所以导致了风险意识的丧失。
阅读马克
思,发现了他对于危机的看法,他认为危机来自于虚拟资本。
马克思说:
“虚拟资本一词来源于18世纪南海投机泡沫时人们所说的虚拟价值,即:实际资本在
货币表现上的一个升值。
以后,人们将货币、非劳动所得等等皆称为虚拟资本。
”他第
一次注意到虚拟资本在较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并试图从理论上找到它与
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
9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衍生工具有关。
在巴林银行风波
前后,国际上曾发生过多起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造成巨额损失的事件。
所以马克思的观
点还是得到了验证。
2008年,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外汇交易的规模每天超过3万亿美元,每年超过800万亿美元。
是实物经济规模的十多倍。
如果再加上债券、股票
和其他金融市场之交易,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人炫目,正是金融危机的元凶。
马克思说债券、股票、汇票、土地所有证等所有权证都属虚拟资本范畴。
这些资本。
一不对应于现实的资本。
二,虚拟资本有其相应的市场价值,它的价值基本上与
实际资本无关,
联想到次级债风波里面放行的次级债券,欧洲、日本都买了很多美国的债权,结
果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直接导致了世界性的金融损失。
2003年,华尔街的信用类衍生产品的市场不过3万亿美元,而到危机发生前的2007年底,达到了60万亿,四五年时间翻了16倍。
这些金融衍生物大部分掌握在美国顶尖
的5名银行家手中,其中摩根大通30万亿,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都超过了10万亿美元。
模板资本论读后感800字(四)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
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
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
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
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
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
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
”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
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
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
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
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
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
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
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
该书的第八章、第
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
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
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
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
优秀的资本论读后感800字 (五)
150年前,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曾请教恩格斯“折旧”的问题。
恩格斯说,工厂应对设备更新换代对利润的影响就是使设备(机器)在新一代设备(机器)面世前,折旧
为零。
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设备(机器)连续运转,以运行时间累计完成,而赶在设
备更新所需要时间之前。
这就是“折旧”应对设备在未完成折旧之前,而出现新的设备
带来“利润”影响的方法。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150年前“折旧”的对话,设备折旧
与设备更新已经形成竞赛,一方面购入设备的工厂要赶在新设备面世前折旧完成,发
挥设备100%的应有价值,连续不断地运行设备,以实现设备折旧的年限改为实现设
备的“累计运行小时”,对“寿命”有了不同角度的重视,“流水线”应该与此有关(卓别林电
影有了新认识)。
另一方面,“设备生产企业”也会竞赛“设备使用企业”,以保持“领先”,维持原有“使用年限”平衡,即加快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缩短新设备研发周期,
在旧设备累计运行时间完成折旧前,推出新设备以促使使用企业购买效率更高的更新
产品,产生“淘汰”旧设备,而不是“报废”旧设备。
设备使用与设备更新双方的“竞赛”促进了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解决“经济危机”的良药,是保持领先的前提。
英
特尔认同将“手机研发的最优秀人才吸引到企业”就知道了手机的未来。
列宁说过,赶
超发达国家,首先是人才的赶超。
无不表明“研发”新设备(机器)是产业链顶端。
因此,
当今世界的竞赛是“研发”的竞赛,是“人才吸纳”的竞赛…… 马克思、恩格斯150
年前“折旧”对话为我们提供了折旧影响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1.资本论读书心得
2.富兰克林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