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思维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读后感
班级:10法五姓名:陈穎欣学号:20100803268 暑假期间阅读了王学鉴先生的《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这本书是以台湾地区的“民法”为论述对象,其主要参考价值应在于其方法论上的运用。并且在法律思维上对我们读者有着深刻的影响,需深入细致品读。书中道出了许多我们作为学习法学的人的心声,更是为我们编出了一条新的学习民法的道路。
在第一章的法律人的能力和法学教育这两节中,我看到了王学鉴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另一种不同于课堂上面的法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理论性虽然强,但不会因此而索然无味,更多的是让人发人深省的教育模式。在我看来,书中关于我们法学人怎样去形成属于自己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的培养都应该通过更多的案例去剖析深层次
的内涵。这无异于我们在学习法理学,通过案例说明理论与实际相符合。促使我们在学习民法的时候加深对法学认识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书中的案例事实、实例演习和实例的设计都是亮点,虽然都是台湾地方的民法案件,但通过思维整合同样适用于大陆的案例分析当中,而这些新颖的方法都是大陆未能普及的。所以在看书之余,更可以联系国情和大陆现今的民法制定的合理性,让现在学习法学的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思维和逻辑思维从新的角度从不同的模式配合理论论证方法和新式的解决途径
去理解清楚法律的各种关系问题研习民法加深对民法架构的认识。
法学乃实用之学,旨在处理实际问题,实例研究是依据法律论断具体案件当事人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发现可适用于案例事实的法律,一方面须本诸案例事实去探寻法律规范,另一方面须将法律规范具体化于案例事实。我认为,《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一书都达到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为实例解题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
书中提到了一个令我获益良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法律的最佳方法是先读一本简明的教科书,期能通盘初步了解该法律(如《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及基本概念。其后再以实例作为出发点,研读各家教科书,专题研究,论文及判例评释等,作成解题的报告。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抱着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反复阅读。口中念念有词,或画红线,或画蓝线,书面琳琅满目,此种学习法律的效果,甚属有限,因为缺少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着你去分析法律的规定,去整理判例学说,去触发思考,去创造灵感。”
在我看来,学习的思维,学习的方法本身重要于知识的本身。所有的法律知识都会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改和调整,而拥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作为法学人士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始终认为,法律的学习并非独自一人苦读就可以成功,法律乃实践的科学,其间纷繁复杂,非一人可掌握,必须和其他同学共同研习,经常交换看法与意见,就某问题展开讨论,这才是学习正道。王学鉴老师谈到:“邀约五六位同学组成一个民法学习会,至少每个月聚会一次,配合课程,轮流由一位同学提供实例题,在一个小时内作成解答,并影印共同讨论后,再自己整理一份答案。由同学轮流出题有助于广泛深入阅读资料(教科书,专题论文,判例,判决,考古题等),发现争点,构思问题。体认发现问题的思考过程。共同讨论可以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养成论辩的风度及能力。实例非供阅读或背诵,而在于研究实习,必须反复演练,改正错误,精益求精,始能成为一种思考的方法”。我们在学习民法,甚至在学习其他法律的时候应该运用这种“自己救济”的学习方式,围绕一个案例展开讨论,在争论中发现和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看法,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学会从不同的方面看问题。
另外,让我获益良多的第二章中,提到了如何彻底了解与把握案例事实,及如何解答案例。王学鉴老师谈到实例解题的第一步骤,就在彻底了解案情,把握事实。也总结出了从当事人、时间、地点和法律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案例,把握了案情后方能准确地解答题目。问题的模式及解答方法,王老师也一一为我们民法初学者列举出来。通读本章后,我对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明确了方向。
此后的章节,王老师列举的很多的民法实例,但由于对台湾地区民法的不了解,在阅读上有一定的困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自己对老师列举的案例做了简单的解答,后来发现可以通过大陆的民法思维理出一点头绪。虽然解答还欠准确,但一边看老师谈到的方法一边把案例做下来,掌握的解题要点也渐多,可以说作出感觉来了。
总而言之,《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一书值得我们法律初学者的仔细研读,若能善用此书,把握解题方法的要点,自行解答,深信必如王老师所言,能获得处理实例的要领,培养法律人所以为法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