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xx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绿色教育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与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与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绿色教育》的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与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2、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即: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层次;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层次;

五、六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

《绿色教育课程》共分三大块:

第一块为〈绿色人文篇〉(适用于低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常识、绿色人物、绿色事件、绿色机构与绿色行动等。

第二块为〈绿色自然篇〉(适用于中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动物、绿色植物、绿色环境与绿色行动等。

第三块为〈绿色综合篇〉(适用于高年级组)。具体内容包括:人类衣食住行、工业、农业、交通与绿色行动等。

五、实施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七、具体操作

(一)需求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区教研室审议,经同意后定稿。

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瞧所开课程学生、家长就是否喜欢,就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二)培训师资

对实施本课程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三)组织实施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课表、课时,相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本课程的各层次课程的实施。

八、课程保障

1、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审议与监督实施。

2、建立课程实施阶段汇报制度,及时观察课程的实施动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3、保证课程开发、实施经费。

4、力争上级领导、家长、社区、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九、课程评价

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承认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活动与体验、经历;在评价形式上,注重多样性,即可以就是表演式、竞赛式、汇报式等;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多元性,即可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在评价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发展发现;评价的结果多样,可定量,也可定性。

第二部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实例的分析总体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就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教育理想。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则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 ~ 25%的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就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与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与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开发有几种模式:一就是泰勒目标模式,二就是斯滕豪斯过程模式,三就是施瓦布实践模式。由于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特别重视确定课程目标这一环节,人们多称之为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理论,经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就是行之有效的,被誉为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下面我以泰勒目标模式来分析上述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1、课程目标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目标的选择与界说就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泰勒通过总结与概括各种价值观点,提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确定目标的理论学说。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来源”、“两个筛子”。确定学习目标应该从“三个来源”与“两个筛子”着手,“三个来

源”就是指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与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两个筛子”则就是指教育哲学与学习心理学。

课程目标确定后,还要用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与指导教学的方式把这些目标加以陈述。泰勒认为最有效的陈述方式就就是既指出学生养成的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与内容。

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的课程目标不符合上述标准,且目标陈述笼统、高度概括,不具体。在选择与界说了课程目标之后,课程开发及其后续的实施工作就有了一套最有效的准则。因此,该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来建立与阐述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成功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就就是在学校内部自主确立了一套灵活而有弹性、开放而有包容性、多样而有个性的课程体系,从而切实地促进着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以课改为载体,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做到了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这就是该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所在,就是值得肯定的。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就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旨在检验课程的有效性,鉴别课程的长处与短处,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评价的基本程序就是:第一步,界说目标,从行为与内容两个维度来确定评价的目标。第二步,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情境。第三步,编制评价手段,编制评价手段要注意确保评价手段的客观性、信度与效度。第四步,解释与使用评价结果。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纸笔测验、观察、交谈、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作品、抽样调查等。

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的课程评价不符合泰勒的课程评价标准,从中瞧不出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情况,特别就是它没有编制评价手段,那么也就无法确定其评价手段的客观性、信度与效度如何;再者,在评价的方法上,该方案的课程评价中表述过于笼统、概括与简单,并无具体的评价方法。课程评价若只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就不能检查实际教学活动有没有达到课程目标或者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最终将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失去它的初衷与意义。

最后,结合上述实例以及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原理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想:

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瞧,要想成功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第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保证教师有时间与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第三,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就是把专家请进来,或就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的素质。第四,建立课程决策的集体审议制度,吸纳各方人士献计献策。第五,定期组织研讨,形成良好的校本培训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