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工大硕士研究生考试必备微观870习题第五章生产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单选题
1. 当劳动的(L )总产量下降时,( )。

A .L APP 是递减的;B .L APP 为零;C .L MPP 为零;D .L
MPP 为负。

2.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纵轴相交;B .经过原点;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 .与横轴相交。

3. 当L APP 为正但递减时,L MPP 是( )。

A .递减;B .负的;C .零;D .上述任何一种。

4. 如右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3<L<7;
B .4.5<L<7;
C .3<L<4.5;
D .0<L<4.5。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6. 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 .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 .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7.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

A .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 8. 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

A .K L LK P P MRTS /=;B .K K L L P MPP P MPP //=;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D .上述都正确。

9. 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的产量,应该( )。

A .增加投入; B .保持原投入不变; C .减少投入; D .上述三者均不正确。

10.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20%的劳动使用量;保持资本量不变,产出将( )。

A .增加20%; B .减少20%; C .增加大于20%; D .增加小于20%。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
B 只要MP 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 MP 曲线不一定交AP 曲线于AP 曲线的最高点;
D 只要MP 减少,AP 也一定减少 12.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没有( )
A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 MRTS lk =w/r
C dk/dl=w/r
D MP l /MP k =w/r 13.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
A 1
B 2
C 3
D 4 14.当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值时,平均产量( )。

A .递增;
B .递减;
C .达到最大;
D .以上每一种情况都有可能。

15.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 B .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C .平均产量小于边际产量; D .边际产量等于零。

16.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情况中首先发生的是( )。

A .边际产量下降; B .平均产量下降; C .总产量下降; D . 以上都有可能。

A .边际替代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
C .等成本线的斜率;
D .边际报酬率。

二、 名词解释
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 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以MRTS 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K 和△L 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 对资本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MRTSLK=-L K
∆∆。

3. 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4. 生产函数;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厂商使用可能的生产要素组合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5. 边际产量;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和其他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用公式表示为:
MPL=△TPL/△L
6. 等产量线;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既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重要特点:①等产量曲线是—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②坐标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③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④等产量曲线向原点凸出。

7.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简称MRTS 是指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它表示在保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三、 简答题
1. 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答:生产的三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TP L 、平均产量曲线AP L ,和边际产量曲线MP L 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划分的,在第I 阶段上,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零达到最大;该阶段的产量水平是从零到AP L 曲线、MP L 曲线相交点的产量水平。

第Ⅱ阶段是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该阶段上虽然平均产量处于递减状态,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说明总产量仍处于递增的变化趋势直至总产量达到最大,因此该阶段始于AP L 曲线与MP 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水平,止于MP L 曲线与横轴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水平。

第Ⅲ阶段是总产量的递减阶段,在该阶段上,MP L 小于零是导致TP L 曲线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该阶段始于MP L 小于零所对应的产量水平的部分。

2. 用图形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的形状和性质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AP L 曲线上各点的值是从原点向TP L 曲线上各点所引射线的斜率值,因此,当此射线与TP L 曲线相切(B 点)时斜率值最大,即AP L 在此点取得最大值(B 1点)。

(2)MP L 曲线各点对应于TP L 曲线上相应点切线的斜率值,在TP L 曲线的拐点(A 点)处其斜率达到最大(A 1点)。

(3)TP L 曲线的最高点(C 点)处其切线的斜率为零,即MP=0(C 1点),MP 曲线与横轴相交。

(4)当AP L 达到最大时,从原点向TP L 曲线所引射线与该点的切线重合,表明AP L 曲线与MP L
曲线相交于AP L 曲线的最高点。

(5)当AP L 处于上升阶段时,MP L 曲线处于AP L 曲线上方,当AP L 处于下降阶段时,MP L 曲线处于AP L 曲线下方。

3. 试用图形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和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答:如4—3图所示。

图4—3 生产者均衡
其中图(1)表示厂商在既定成本水平下实现产量最大的最优要素组合,图中给出了三条等产量线,对于等产量线Q 3而言,是该厂商现有的成本水平无法达到的产出水平,Q 1、Q 2都是既定成本下能够达到的产量水平,而且Q 1<Q 2,其中等产量线Q 1与等成本线AB 有两个交点F 、
G 。

在F 点,MRS LK >r
w
,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大于两种要素的价格比,厂商只要通
过增加劳动投入同时适度减少资本要素投入就能够实现产量的增加;同理,在G 点,MRS LK <r
w

通过增加资本要素投入和适度减少劳动要素投入也能够在成本不变情况下实现产量增加,显然这种生产不是厂商既定成本下的最优生产。

等产量线Q 2与等成本线AB 相切,切点处
MRS LK =r
w
,说明在此状态下,无论是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都将引起产量的下降,因
此,该产量是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这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也就是最优的组合。

所以我们把
最优生产的要素组合原则记为:MRS LK =r
w。

图(2)表示厂商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图中给出了三条等成本线,对于
11AB .A 2B 2都是能够达到既定产量的成本水平,而且A 2B 2>AB ,其中等成本线A 2B 2与等产量线Q
有两个交点F 、G 。

在F 点,MRS LK >r
w
,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大于两种要素的价格
比,厂商只要通过增加劳动投入同时适度减少资本要素投入就能够实现成本的下降;同理,
在G 点,MRS LK <r
w
,通过增加资本要素投入和适度减少劳动要素投入也能够降低成本水平,
显然这种状态下的生产不是厂商的最优生产。

等成本线AB 与等产量线Q 相切,切点处
MRS LK =r
w
,说明在此状态下,无论是改变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都将引起成本上升,因此,
该产量是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这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也就是最优的组合。

所以我们把最优
生产的要素组合原则记为:MRS LK =r
w。

四、 计算题
1. 已知生产函数Q =21L+9L 2-L 3,试讨论生产过程中三个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范围。

解:平均产量函数为:AP L =21+9L-L 2
平均产量函数为:MP L =21+18L-3L 2 (1)AP L 递增,得9-2L ≥0,L ≤4.5 由AP L <MP L 得21+9L-L 2<21+18L-3L 2,L<4.5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小于4.5时,生产过程处于第一阶段。

(2)由AP L 递减得9-2L<0,L>4.5 由MP L ≥0得21+18L-3L 2≥0得到L ≤7 4.5<L ≤7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大于4.5而不大于7时,生产过程处于第二阶段。

(3)由MP L <0,得21+18L-3L 2
<0得到L>7
所以,当劳动投入量大于7时,生产过程处于第三阶段。

2. 设某企业有短期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求劳动的平均产量最大时应雇佣多少工人。

解:因为AP L =L
Q
=-0.1L 2+6L+12,
由dL
dAP L =-0.2L+6=0得L=30。

因此,劳动的平均产量最大时应雇佣30个工人。

3. 某厂商用资本(K )和劳动(L )生产X 产品,短期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

短期生产函数为:Q=240L+24L 2-L 3,其中Q 为每周产量,L 是雇佣劳动量(人),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工资为每小时12元。

计算该厂商在生产的第I 、II 和III 阶段上L 的数值范围。

解:(1)AP L =240+24L-L 2
dL dAP L
=24-2L=0,L=12
MP L =240+48L-3L 2 MP L =0
L 1=20,L 2=-4(舍去)
在生产的第I 阶段:0<L<12 在生产的第II 阶段:12<L<20 在生产的第III 阶段:L>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