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巴洛克讲稿图文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讲稿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九讲巴洛克时期音乐
(一)时间:1600~1750
(二)词源:
两种说法(1)baroque-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
(2)出自意大利文baroco
词意:贬义
(三)巴洛克音乐特征:
1、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
2、强调情感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
3、细节上又非常注重装饰性;
4、艺术观念手法大胆,有尽可能综合各门艺术的倾向。(四)、Baroque音乐特点
1、两种实践;(affection);
2、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也叫数字低音(figured
bass);
3、调性体系的确立,拉莫(rameau,1683~1764)在1722年“和声
论”中提出大小调和声的基本原理。
4、17世纪小节线出现;
5、新的体裁;单声歌曲(monody)大型声乐体裁,歌剧、清唱
剧、康塔塔、以及器乐-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的兴起。
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
第一节佛罗仑萨歌剧
1、歌剧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音乐历史的不同时期,如古希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2、佛罗仑萨的“卡梅拉塔”(Camerata)直接促成了歌剧的诞生。
3、第一部失传的歌剧《达夫尼》(1597)
4、最早流传下来的歌剧《尤利迪茜》(1600)
作曲:佩里、卡契尼
剧本:里努契尼
第二节蒙特威尔第以及威尼斯歌剧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
着名的牧歌作者和歌剧作曲家—歌剧《奥菲欧》(1607)作于意大利曼图阿。
创作特点:
1、注重音乐的歌唱性。
2、为表现剧情在和声上创新。
3、歌剧表现更丰富。
4、乐队发挥重要作用。
蒙~于1613年到威尼斯,直到去世。威尼斯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歌剧中心,建立欧洲第一座商业性公共歌剧院—圣卡西诺剧院
(1637)。
第三节拿波里歌剧
17世纪末18世纪上半叶拿波里取代威尼斯成为歌剧中心。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斯卡拉蒂(A.Scalatti,1659~1725)。
创作特点:
1、歌唱形式的程式化;
宣叙调与咏叹调划分;
清宣叙调
乐队伴奏宣叙调
返始咏叹调(da capo aria)
2、重视歌唱技巧(美声)。
3、完善乐队,序曲定型化—ABA(快慢快)。第四节法国和英国歌剧
(一)法国歌剧代表人物:
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
代表作品:《阿尔采斯特》《》
法歌剧的特点:
1、抒情悲剧
2、与法语的朗诵调结合
3、五幕为固定形式。(意大利三幕比较多)
4、法国式序曲:慢、快、慢
5、歌剧中穿插舞蹈
(二)英国歌剧代表人物:
普塞尔(Henry Purcell,1658~1695)
代表作:《》
第五节清唱剧与康塔塔
(一)清唱剧(oratorio):
原意来自于教堂旁侧的祈祷厅oratory(17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
1600年卡瓦里埃利的《灵魂与肉体的对话》被人认为是第一部清
唱剧,但实际上是一部宗教题材的歌剧
真正的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清唱剧特点)是:
1、没有舞台表演
2、几乎都是宗教题材
(二)、康塔塔(cantata)
与sonata对应,表示声乐(17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
康~特点:
1、不同形式的歌曲的联缀(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
2、与清唱剧不同在于: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世俗题材。
3、可以是大型作品,也可以是小型作品。
名词与思考:
名词:
卡梅拉塔、通奏低音、抒情悲剧、吕利、普塞尔、尤利迪茜、返
始咏叹调、意大利歌剧序曲、A.斯卡拉蒂、法国歌剧序曲。
思考题:
1、早期歌剧发展的线索简述(从佛罗仑萨—蒙特威尔第—威尼斯歌剧—拿波里歌剧)
2、歌剧、清唱剧、康塔塔有什么相同与区别?
第十讲巴洛克时期的器乐 (巴洛克音乐二)
* 弦乐
巴洛克时期弦乐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最大的变化是弹拔类乐器大
大减少,提琴类乐器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乐器。
提琴艺术主要在意大利得到发展,17、18世纪意大利是最重要的
提琴制作中心。
第一节奏鸣曲(sonata)
奏鸣曲是巴洛克时期提琴艺术的最重要体裁,这是一种弦乐室内乐形式。
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这是典型的巴洛克乐队组织形式,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由四件乐器、三个声部组成。
三重奏鸣曲可以有两种风格:A、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
B、室内奏鸣曲(sonata da camera)
巴洛克时期弦乐艺术的着名中心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波隆那)。
三重奏鸣曲的重要代表人物:
A(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
他常常写一些四乐章的教堂奏鸣曲(慢快慢快)。
*18世纪后独奏奏鸣曲开始比较普遍。
第二节协奏曲
& Concerto-这个词具有“竟争”,“对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