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
外宣翻译
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三原则,《政府工作报告》的“中国英语”的产生采 用了直译、增译、意译的方法。
直译
直译是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又忠实于原文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随着对外开放和对 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早已被外国读者了解和接受 。为保留其语言风格,做到形神兼备,这种词汇应采用“直译”的方法。 例如: 1.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 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三严三实" :the Three Stricts and Three Honests 。它是指“既严以修身、严 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这词早在2014年提出 ,已被多次引用,中外读者对此已无异议,且直译能够使得译文形式简洁、概括 性强,便于记忆。 2.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zombie enterprises。它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 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这词无论是在中国读者还是在外国读者心 中,都有相同的意象,相同的理解,能够做到望文生义,因此直译是最佳选择。
意译
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宗教、地域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直译不会被外国 读者所接受。而意译可以充分表达出该词语的内在含义,弥补外国读者相应 背景知识的欠缺,实现信息传播和交流的目的。同时也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 。 例如: 1.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 不干事。 占着位子不干事:people who are on the government payroll but do not perform their duties.占着位子不干事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 ,直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应该结合语境,这里的意思是官员在其位不谋其 事,因此意译贴切到位。 2.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 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so as to exercise power in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way.将“权力”和“阳光”这两个不相关的词放在一起,读者 会产生困惑,将“阳光”这个意象化的词具体化,能非常准确地表达出它的 深层含义。
企业外宣资料翻译原则与方法
·53·
读者眼里可能会显得冗长累赘。因而在处理文本时, 译者要着重提取实用信息,删繁就简。 例 2.格力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风景如画的南海滨 城——珠海,在全球建有重庆、合肥、郑州、武汉、 The company has its head-quarters in Zhuhai,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 in south of China. Gree has established 10 production bases around the world,7 are located in China, another 2 in Brazil and Pakistan.. 该译文省略了原文国内各基地的名称,因为外 国客户并不了解中国的城市名称,他们只关注企业规 模。译文经简化处理后既言简意赅,又实现了突出主 题信息的目的。 (三)增补注释法 外国读者很难理解其确切含义。为了达到对外宣传的 目的,应该运用增补注释法对其进行处理。 例 3. 其中“混合动力客车用镍氢电磁组及其管 理模块”入选国家“863”计划。
明快、直抒其意,表达时力求准确客观,因而在遣词 造句、 修辞风格上注重简洁朴实、 明快利落、 流畅自然。 例 1.PepsiCo is a world leader in convenient snacks,foods and beverages with revenues of more than $43 billion and over 198 000 employees. Our Values & Philosophy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company we aspire to be. 从上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英文企业宣传资料的特 点即用词简单,多使用简单句与主动语态进行描述。 (三)译文应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 翻译并非是语言的逐字对应及转换,其更深刻 的内容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首先要精通源语言与 目标语,同时也要深入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与内涵, 注意源语与目标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充当对接文 化内涵的桥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目的语 的特点对文本进行适当处理,翻译时或简化,或归化。 涉及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时,译者可通过 解释说明及意译的方法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信息。 下面笔者将举例说明各种翻译方法的运用。 二、企业外宣资料翻译方法 (一)归化法 归化法即指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把源语本土化, 采用目标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翻译原文内容,有 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在 翻 译“ 龙 头 企 业 ” 时, 有 译 者 翻 译 成 “dragon-head enterprise。如此翻译会让外国人感到 费解,因为在西方人眼里 dragon 是邪恶的象征,将企 业比作 dragon head 会让其感到一头雾水,如翻译成 leading enterprise 则明了易懂。 (二)简化法 中文企业外宣资料重视描述与渲染,偏重文本 的“呼唤”功能,这对于汉语读者,能起到强调作用, 加深印象。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这种描述在译语
第二讲 外宣翻译目的与策略原则
第二讲: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应用类文本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论原则及其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对外宣传“最佳社会效应”的目的论原则,以及一系列辅助性策略原则的具体内容。
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够用于指导相应的翻译实践。
同时, 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宣传翻译不宜按照中文文本的措辞行文,避免译文累赘繁复、语句冗长,造成中式英语;并且通过解析,帮助学生认识中文宣传文本自身的语言特征以及英语读者的信息需求;要求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注意考虑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对英语文字运用与行文的接受心理;其次要求学生在中译英的翻译实践中一定要仔细查阅英-英词典,以便掌握英语词语概念的语义结构特征。
2、教学内容:a) 对外宣传目的论原则b) 策略论原则c) 对外宣传“经济简明”策略原则d) 可操作性规则e)实例分析3、教学重点: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上升到具体4.教学方法:解析法、归纳法、推论法;提问与讨论5、教学材料:《今日中国》片断、香港回归宣传材料片断《上海翻译》2007《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Louis V 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路易威登:创意情感2009,香港Part I:概述1.对外宣传翻译的侧重性目的论原则目的-需求论理论特点:翻译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遵循的行为模式:行为——动机——目的——需求,即翻译活动行为背后必有其特定动机,而动机背后必有特定目的,目的背后又必有特定需求。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是动态的、发展的。
从翻译活动看,需求层次不仅体现在(通过译者实现的)委托人的需求和读者需求两个方面(前者需求实现以后者需求实现为前提),还体现在需求的层次性。
比如,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宣传中,游客的需求变化(如追求特色性、观赏性、知识性等)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外宣公示语翻译的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 4 )名 词 和 动 名 词 的 大 量 使 用 表示 “ 静态 ”意义、服务 、指示 、说明性质的公示语大量应 用名词 ,直接 、准确无误 显示特 定信息 。如:参观路 线 V i s i t o r Ro u t e小心玻璃 C a u t i o n ! Gl a s s ,勿扔垃圾 N o L i t t e i r n g ,禁止停
“
h e r e ” 。
公示语语汇简洁 ,措 辞精确 ,只要不影响公示语准确体现特 定的功能 、意义 ,仅 使用实词、关键 词、核心词汇 ,而冠词 、代 词 、助 动 词 等 虚 词 就 都 可 以 省略 。如 : 公 共汽 车 优 先 B u s
P r i o r i t y , 此 路 不 通 De a d E n d 。
外 宣公 示语 翻译 的 策略
栗 东 方
( 辽宁科技学院外语 系 辽宁 本溪
摘
1 1 0 0 1 5 )
要 :外 宣公 示语 的翻译在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起到举足轻 重的作 用 , 但 目前在 我 国所看到的双语公示语还存在诸 多问题 ,反映 出
公 示语 英 汉 翻 译 还 很 不规 范 ,也 缺 少深 入 的研 究 。本 文仅 就公 示语 翻 译 应 该 采取 的 策 略进 行 了简要 的 阐析 。
( 3 ) 祈 使 句 的 使 用 公示语 的主要功 能之 一是针对 目标公众发出“ 动态 ” 的指 令, 使 之 做 出一 种 行 为 ,所 以 这类 公 示 语 中 便 大 量 应 用 祈 使 旬 。如 : 请 勿 登 踏 Do n ’t S t e p O n ,注 意 安 全 , 请 勿 靠近 K e e p A wa y f o r
从目的论看中国外宣材料中民俗文化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3、语法规则:中英文的语法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如时态、语态、语气等。在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调整,使译文更符合 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翻译策略: 1、充分理解企业文化和目标受众,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译文针对性。
2、语言差异,将原文的精髓融入译文,同时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3、在翻译过程中,可采用增译、省译、转换等技巧,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地 道性。
4、注重细节处理,如词汇的选取、语序的调整等,提高译文的品质。
总之,企业外宣资料翻译是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环节,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 发,我们需要语言结构、意义表达和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原则,并采取有效 的翻译策略来提高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满 足目标受众的需求,促进企业与潜在客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更广阔的市场拓 展。
5、功能化翻译法
功能化翻译法强调翻译应以实现特定功能为目标,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交际 场景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外宣材料中翻译民俗文化时,我们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功能化翻译策略。例如:解释性翻译策略、重点突出策 略等。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跨文化 交流中,企业外宣资料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演示将从翻译目的论 的角度,探讨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的原则。
谢谢观看
准确传达民俗文化的内涵是翻译的首要任务。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忠实于 原文,避免误译或漏译。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和表达,我们应尽 量使用目标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词汇,避免生僻词汇或难以理解的表达。
2、可接受性原则
在准确传达民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考虑译文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 根据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在保证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对 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饰,使其更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认知。
论新时期我国外宣翻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论新时期我国外宣翻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仇贤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201209)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阐明了文化软实力巨大的价值和能量。
新时期外宣翻译人员应当有意识地掌握和践行几大重要的原则,增强外宣效果,让中华文化软实力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外宣;翻译;原则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16-0092-0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目前,我国的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八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显然,落实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具体工作主要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的外宣、外事部门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其中的外语工作即外宣翻译是必要的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同其他形式的翻译相比较,外宣翻译有其很多独特之处。
笔者认为,外宣翻译人员在工作中应特别遵循四个原则。
1“内外有别”的原则汉、英语言及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方面在文字体系、词汇形态、语法、表达等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另一方面,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这种“南橘北枳”的现象很普遍。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汉语读者说熟知并欣赏的语言形式和表达,对英语读者而言,往往会使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反之亦然。
这就为“内外有别”的外宣翻译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早提出“内外有别”原则的是沈苏儒。
他指出,关于这一原则的确立,在建国后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曾几经反复,意见分歧较大,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最终得到恢复和确立,作为指导外宣工作(当然也包括外宣翻译)的最重要原则之一(沈苏儒,2004:78)。
浅谈外宣翻译的特征及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 217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谈外宣翻译的特征及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杨晓【摘要】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作为翻译工作者,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广义的外宣和狭义的外宣,并结合外宣翻译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外宣“一词的英译,然后根据黄友义提出的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对比分析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外宣翻译 政治性 信息等值性 文化性 三贴近原则一、外宣翻译的特征1.政治敏感性。
在外宣翻译中,有些内容并不能机械地直译,而是应该根据 外国受众的政治文化背景,使用适当的策略,变通地达到交际、宣传的目的,塑造我国友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如果译做“In China, 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 Besides, 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由于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国受众很容易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作一对反义词来看待“,共产党”就被扭曲为缺乏民主精神的专政党。
但事实上,在 中国,“民主党派”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如果将“democratic par ⁃ties ”改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 ”就会避免外国受众对我国政治党派的错误印象。
2.信息等值性。
在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遣词造句的特点 和规律不同,外宣材料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如若逐字逐句进行英译,反而会降低信息传播的效果。
例如,“圆满结 束”不必译成“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 ”,可直接译为 “conclude ”或“end ”;“不幸遇难”不必译为“be unfortunately killed ”,可直接译为“be killed ”,因为“killed ”已经有“不幸”之意,若加上“unfortunately ”则显得多余,给受众的感觉是还有“幸运的”遇难;3.文化性。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邓冰外交新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摘要:外交新词作为高文化负载词,体现着国家的发展与大政方针,翻译质量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展现了现代汉语的生机活力。
外交新词政治性强、具有中国特色,常常出现在各类外宣材料,结合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翻译时应遵循政治等效、译名统一、专业表达、约定俗成四大原则。
关键词:外交新词外宣翻译原则新词翻译原则1.外交新词翻译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交工作日趋活跃,外交新词不断涌现,如:新型大国关系、八荣八耻、中国梦等等,各种外宣材料翻译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新词则是重中之重,翻译质量决定着对外宣传的效果,影响国家形象,外交新词翻译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翻译用词不够准确,政治敏感性不强。
外交新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政治性强,因此选词要恰当、准确,如2009年11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译员将表达达赖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贬义词“窜访”译成了中性词“visit”,缺失了词语本身的政治内涵,没有向西方传达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暗含其中的感情色彩。
译名不够统一,缺乏规范化意识。
一些重要、常见的外交新词翻译版本众多,没有统一性,就如“中国梦”一词的翻译,出现了“the Chinese dream、the China dream、the dream of China”等诸多版本,有时同一文章译名都未达到统一,引起外国媒体的猜测与误读。
译文欠缺专业性,术语国际标准化意识不强。
对于一些外交新词的翻译过于通俗,按照字面翻译,用词冗长,语体不正式,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的文体特征。
外交新词翻译是外交翻译工作的难点,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必须确立相关翻译原则,确保翻译质量与外宣效果。
2.中国外交新词的语言特征外交新词分为全新词、新义旧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词。
本文主要研究全新词和旧词新义的翻译,其具有政治性强、中国特色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新意、专业性,唯一性和简洁性的主要特点,用词往往言简意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新时代下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外宣翻译
新时代下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外宣翻译作者:陈巧玲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9年第10期[摘; ; ; ; ; ;要]; 翻译不仅是对外交流的桥梁与载体,也是新时代下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翻译之间的关联产生了新的变化。
外宣翻译是一个对源语和文化动态顺应的过程,这是构建中国形象的需要,也是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对外宣翻译的新要求。
分析外宣翻译与中国形象建构的密切关系,探讨如何通过翻译策略塑造在国际上的中国形象。
[关; ; 键; ;词]; 中国形象;外宣翻译;政治话语;翻译策略[中图分类號]; H315.9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30-02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形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国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愈来愈重要。
国际社会如何了解当今中国,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媒体获取关于中国的描述,这一过程必然涉及翻译行为。
“翻译一直作为国家形象或民族形象构建的重要手段”[1],而外宣翻译是“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其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际形象”[2]。
因此,外宣翻译策略的探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凸显了对外传播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形象的时代特征“中国形象”最早是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肯尼斯博尔丁(Kenneth E. Boulding)提出的。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3],“这种形象是主权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国家在国际新闻媒介的新闻和言论报道中所呈现出的形象”[4]。
历史上,西方媒体将中国形象塑造为“一个专制恐怖、停滞落后、野蛮未开化、道德败坏的国家”[5],而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西方媒体又提出了“中国威胁论”,实质上也是对中国形象的扭曲。
第五章 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
第五章: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 概述外宣翻译是将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内容包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的信息通报、投资指南、旅游指南、城市/企业事业机构的宣传介绍、各种大型国际性活动宣传等。
外宣翻译的成效与国家和区域形象的塑造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密切相关。
就中文宣传文本的翻译而言,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信息特征强;二是注重宣传效应;三是许多中文外宣文本自身存在诸多不足。
这类文本范围较广,目前,这类文本翻译的社会需求很大,但在中译外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最多。
1.1. 外宣文本英译的现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准确无误、方便快捷地理解和获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在此过程中, 译者不仅要设法化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而且要满足译文的文本功能,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从而取得最佳宣传效应。
然而,在外宣英译实践中,译文让读者费解,甚至误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具体表现为,译文带有严重的“死译硬译”痕迹,许多中文里的套话空话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表达被机械地翻译成英文,虽然在形式上,汉语转换成了英语,但是在句子结构、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层面上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即所谓的中式英语,不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因而不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无法达到外宣英译的最终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 译者对中文文本的实际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只满足于寻求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转换;其次, 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重视不够,译文在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方面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第三, 长期以来,我们的翻译标准强调信、达、雅,译者也一直以忠实原作为己任,注重探索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和策略,努力寻找有关中国式思维模式最贴切的英文转换,但是对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信息需求关注不够,视乎语言转换完成了,信息就自然传递了,译者对译文的可读性和适用性考虑不多,对译文的文本功能和宣传目标缺乏整体把握,因而, 译文的信息传递效果是未知的, 不为译者所重视。
对外宣传翻译策略
• 其次,政治文章的翻译要仔细衡量用词的政治含 义与影响。
• 第三,从事政治文章翻译的同志要有政策头脑和 政治敏感。
• 第四,政治文章的翻译要注意掌握分寸,用词轻 重恰如其分。(p100-109)
精品PPT
外宣翻译中的词语(cíyǔ)翻译策略
• Jaaskelainen (2005) divides strategies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some strategies relate to what happens to texts, while other strategies relate to what happens in the process.
精品PPT
归化(ɡuī huà)
• 对词语进行归化性的翻译是指将源语中的词语译 成目的语中的已有词语,增删源语中译成目的语 后在目的语中显得累赘的成分,或者借助目的语 中已有词语的形式(xíngshì)采取套译的方式,从 而降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难度,顺应目标语读者 的认知心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采用归化的 翻译手法还要充分利用目的语的语言优势,比如, 和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曲折语言,具有时态和 单复数的变化。
and road and leveled ground (conditions ready for fur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 2. bidding, auction, and listing of commercial land • 3.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hree networks, namely, the telecom network, the Internet, and the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network
外宣翻译知识讲稿
外宣翻译的应对策略
加强跨文化交流、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际合作等是应对外 宣翻译挑战的重要策略。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外宣翻译的重要性
促进文化交流
外宣翻译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 梁,能够将中国的文化、历史、社会 等信息传递给世界,增进国际社会对 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提升国际形象
促进国际贸易
外宣翻译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能够促进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 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 进程。
准确、专业的外宣翻译有助于提升中 国的国际形象,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 和软实力。
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读者 的阅读习惯。
宣传策略运用技巧
01
02
03
04
信息筛选
根据宣传目的和目标受众,筛 选出重要的信息进行重点翻译
和宣传。
立场选择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宣传策略 选择适当的立场,以符合宣传
目的。
情感色彩处理
根据原文的情感色彩,在译文 中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
吸引目标受众。
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
外宣翻译的专业化发展
03
外宣翻译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未来将
更加注重专业化发展,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
外宣翻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外宣翻译面临的挑战
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政治敏感性等因素给外宣翻译带来诸多挑战, 需要不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外宣翻译的机遇
Part
03
外宣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政治外宣翻译案例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一、概述外宣翻译的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适应外宣翻译生态环境并作出合理恰当选择的过程。
译者不仅需要适应语言因素,如文本的形式意义、言外意义、文化社会意义、联想意义等,还需要适应非语言因素,如目标语读者、认知语境、目标语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外宣翻译目的等。
适应了外宣翻译生态环境的译者,需要在外宣翻译方法、外宣翻译策略、外宣翻译文体等方面作出合理的选择。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与译者的意识观密切相关,译者的意识程度越高,译者的适应和选择就越合理恰当。
1. 阐述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及其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外宣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
它承担着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国际社会的重要任务,对于塑造国家形象、推动国际交流、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外宣翻译在促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话语权的掌握。
深入研究外宣翻译的过程和机制,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策略,对于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增强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也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2. 提出研究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应与选择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日益盛行的当下,外宣翻译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
深入研究外宣翻译过程中的译者适应与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直接关系到外宣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译者需要在深入理解源语言文化的基础上,灵活适应目标语言文化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语言转换。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国家形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家形象不仅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更成为了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个背景下,外宣翻译作为连接国内外信息交流的桥梁,其策略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日益响亮,对外宣传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翻译策略不当等问题,我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时常面临信息传递失真、误解甚至负面形象塑造的风险。
因此,深入研究外宣翻译策略,探索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塑造正面国家形象,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分析外宣翻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探讨当前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外宣翻译的质量与效果,为塑造更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能为国际传播学、翻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国内外关于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于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的重视度日益提升。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他们不仅探讨了国家形象构建的理论框架,还从实践角度分析了外宣翻译的策略与技巧。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形象的多维度塑造、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以及外宣翻译中的文化对等与语言转换等。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的理解,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国际上,关于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的研究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
国外学者从多个学科视角出发,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不仅关注国家形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还注重分析媒体、广告等渠道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
在外宣翻译方面,国外学者强调了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文化适应性,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文化和语境的翻译策略。
《外宣翻译导论》评述
《外宣翻译导论》评述作者:张益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8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一带一路”进展的持续推广,外宣翻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重要性与紧迫性越发凸显。
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向世界,为其他国家与民族所了解与接受,这与帮助文化“走出去”的外宣翻译工作者息息相关,他们充当“桥梁”的这一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化是否能走出去、走出去多少。
长期以来,翻译学教学与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较少涉及外宣翻译等应用翻译学的内容;迄今,集中针对外宣翻译理论与实务进行专题研讨的著作寥寥无几,这种情况亟需改变。
鉴于此,作者张健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与外宣译例,结合外宣翻译教学与实践的心得和研究成果,出版了这本《外宣翻译导论》。
一、内容概述全书总共分为6章24节。
第一章(第1-3节)概略地介绍了外宣工作。
第1节引用了何国平先生“对外宣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对外宣传”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第2节基于“内外有别”(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的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的主要内容与重要任务。
第3节指明我国对外宣的现状,提出外宣媒体的发展的多元化。
总结了外宣语言必须符合的三个基本要求。
第二章(第4-8节)着重阐述了外宣翻译特点。
第4节依据学者们对外宣翻译进行的不同界定,作者厘清了外宣翻译在狭义上与广义上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外宣翻译的理论框架构建做了准备。
第5节以莱斯(K. Reiss )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纽马克(Peter Newmarker)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我国外宣翻译出现的问题,鞭辟入里地对外宣翻译的相关原则进行了剖析,进一步得出外宣翻译在遵循翻的四条原则。
第6节从外宣翻译的对象和性质出发,探讨了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地总结出了外宣翻译的四个要求。
第7节系统地概括了“信、达、雅”三者在外宣翻译中的辩证关系,在分析了王佐良先生和奈达(Nida)对翻译见解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外宣翻译实践提出了“外宣翻译≠逐字对译”。
新闻外宣翻译原则——以广西南宁人民政府网站(英文版)为例
新闻外宣翻译原则——以广西南宁人民政府网站(英文版)为例□邓婧文/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宣传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均有重要进展。
为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各省市官方网站先后开设外语版。
本文以广西南宁人民政府网站(英文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摘取典型文本,深入总结新闻外宣翻译的3个基本原则,以期为新闻外宣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此背景下,外宣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各地政府网站作为官方平台,更成为展现国家形象、传递政府声音的重要渠道之一。
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为市政府官方网站,中文版除提供各类信息外,还可在线办理业务。
外语版(英语、越南语、泰语)主要发布各类新闻,稿件内容来自《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等媒体,经翻译后发布于平台。
笔者受主管单位委托,不定期对英文稿件进行翻译质量抽检。
结合工作体会,笔者认为要做好新闻外宣翻译,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了解其特点、掌握其规律,严谨而不失灵活地开展工作。
本文以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英文版)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总结归纳了新闻外宣翻译应遵守的3个原则,以期提供参考,引发思考。
1 新闻外宣翻译的意义“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信息源为汉语,信息载体为外语,渠道为各式媒体,受众为外国民众。
”(胡兴文张建,2013)[1]在中国积极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中国声音有效传递出去,让外国民众听得懂、能理解、愿意听,是外宣翻译承担的重任,也是外宣译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下,新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新闻外宣翻译既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需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之举。
2 新闻外宣翻译的特点新闻本身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基本特点,且话题涉及面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
笔者认为,新闻外宣翻译必须顺应新闻这一特定文本的特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译者必须秉承严谨负责的态度,精准地传递源语信息;时效性和话题的广泛性则要求译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准确地翻译主题各异的稿件。
中国高校对外宣传中的翻译策略
三、外宣英译的策略 外宣翻译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以懂英语的读 者为主。外宣翻译要求行文正式准确,简明流畅,贴 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译者在选词、 组句和段落重塑几个环节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灵活 掌握和综合应用各种翻译策略。 ( 一) 恰当选词,准确达意 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曾说,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 最终的考核质量的单位,句子是基本的操作单位,而 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词汇单位。[4]恰当的选词是 译文准确与否的基础。英文中存在众多的同义词, 虽然丰富了其表达,却也使外宣翻译的工作更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杂化。如果选词易引起歧义或在英语语境中无法完 全表达汉 语 意 义,反 而 会 使 翻 译 的 效 果 大 打 折 扣。 因此,译者在翻译外宣材料时应注意积累和总结词 汇的准确用法,判断其是否在英文表达中符合汉语 原文的实际意义,也要熟悉一些常识,比如国外高校 没有“博士后流动站”的说法,美国高校网站 上 以 research program 的用法居多。其实,中外培养博士 后的方式和性质是基本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流 动”一词不适宜在翻译中体现,而且 station 出现在 翻译中也显得较为生硬; 再如“合作办学”,国外很 多高校的网站上都将其描述为 joint program,这也已 经基本成为国内部分高校的译法。 在翻译校名和学科专业名称时,选词的准确性 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近来中央民族大学改英文校 名一事,该校将前英文校名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改为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在各类媒体 上引起了很大关注。Nationality 一词虽有“民族”的 意思,但也包括“国 籍”、“国 家”、“部 落 ”等 几 个 意 思,而且该校并不仅仅面向少数民族招生,若用原来 的翻译确实容易引起多处误解。而采取保留中文拼
外宣翻译导论
外宣翻译导论
外宣翻译是指专门为政府、企业或机构提供宣传、推广、宣传和宣传等服务的翻译。
外宣翻译要求高质量的译文,确保翻译的信息准确、通顺、易于理解,并符合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将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推广某种产品、服务或理念。
因此,外宣翻译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翻译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翻译出文本的核心含义,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同等魅力和力度。
外宣翻译需要在翻译时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这意味着要把文化差异考虑在内,因为不同的文化在语言、习俗和价值观方面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外宣翻译必须确保所翻译的内容符合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在外宣翻译中,翻译人员必须了解语言和文化背景,并应确保所翻译的内容清晰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
他们还必须熟练掌握翻译技术,如术语和句式的处理,以确保所翻译的内容正确传达,并保留其原本的魅力。
在总体上,外宣翻译是一项精密的和有挑战性的任务。
翻译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意识,以确保其宣传和推广信息准确有效地传达给目标受众。
【推荐下载】研究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研究分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外宣翻译是为了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际交流有效的开展,本文浅析了外宣翻译的特点,并结合外宣翻译的受众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设性的翻译策略和要求。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而这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对外宣传活动无法离开翻译这一媒介。
因此,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
(沈苏儒,1992) 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
(黄友义,2004) 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际交流有效的开展,本文浅析了外宣翻译的特点,并结合外宣翻译的受众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设性的翻译策略和要求。
一、外宣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C-EtranslationofPublicityMaterials)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广义的外宣翻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有关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
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治、文献、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外宣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所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
(黄友义,2004)外宣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外宣翻译的目的与策略原则1. 概述外宣翻译是将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内容包括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的信息通报、投资指南、旅游指南、城市/企业事业机构的宣传介绍、各种大型国际性活动宣传等。
外宣翻译的成效与国家和区域形象的塑造宣传、企业品牌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密切相关。
就中文宣传文本的翻译而言,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信息特征强;二是注重宣传效应;三是许多中文外宣文本自身存在诸多不足。
这类文本范围较广,目前,这类文本翻译的社会需求很大,但在中译外的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最多。
1.1. 外宣文本英译的现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读者能够准确无误、方便快捷地理解和获得译文所传递的信息, 在此过程中, 译者不仅要设法化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理解上的困难,而且要满足译文的文本功能,适应目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从而取得最佳宣传效应。
然而,在外宣英译实践中,译文让读者费解,甚至误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具体表现为,译文带有严重的“死译硬译”痕迹,许多中文里的套话空话和中国文化语境中特有的表达被机械地翻译成英文,虽然在形式上,汉语转换成了英语,但是在句子结构、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层面上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即所谓的中式英语,不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和表达习惯,因而不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无法达到外宣英译的最终目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 译者对中文文本的实际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只满足于寻求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转换;其次, 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逻辑关系、语体风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重视不够,译文在语篇结构、语言风格、信息传递等方面依然保留了汉语的典型特征;第三, 长期以来,我们的翻译标准强调信、达、雅,译者也一直以忠实原作为己任,注重探索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和策略,努力寻找有关中国式思维模式最贴切的英文转换,但是对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信息需求关注不够,视乎语言转换完成了,信息就自然传递了,译者对译文的可读性和适用性考虑不多,对译文的文本功能和宣传目标缺乏整体把握,因而, 译文的信息传递效果是未知的, 不为译者所重视。
2. 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论原则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行为都有其相应的目的性。
例如,旅游宣传通过满足游客对旅游项目特色性、观赏性、知识性等方面的需求,达到吸引游客参与旅游项目的目的。
又如招商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外商潜在的投资兴趣,吸引外商前去商洽投资开发项目,以期获得开发资金和专门技术。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关注的重点不是译文与原文之间是否对等,而是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实现译文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
为了达到文本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信息需求出发,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翻译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
此外,外宣翻译传递的信息往往是有选择的,或综合地,或概要地,或部分地传递,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翻译方法还是在译文的文本形式上,翻译的可变性很大。
2.1 外宣翻译的辅助性原则除了翻译目的论外,对外宣翻译具有指导作用的还有“主题信息突出”与“经济简明”的策略原则,在此原则之下,辅以若干其它原则。
1)文本信息的传递应准确简明,便于受众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2)文本信息的传递应考虑受众的需求;3)文本信息的传递应考虑受众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习惯;4)文本信息的传递应考虑不同信息性质的价值度以及文本自身的不足;5)文本信息的传递应考虑不同文本的语言与文化差异;6) 文本信息的传递应考虑信息传播的方式(如广告、包装袋、宣传册、新闻发布会等);3.“外宣三贴近”原则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是一个重要环节和条件。
完整、系统、准确、深入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是外宣翻译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因此,外宣翻译要遵循“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24)。
而且,最好的外宣英译不是按照中文原文一一对应地进行语言转换,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旨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适当加工,包括对原文内容与文字的增删和重组, 甚至重写,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从而取得最佳的宣传效应。
3.1 “外宣三贴近”原则与职业写作的互补性传统的应用翻译注重准确传递文本包含的各种信息,但对译文是否适合读者阅读,是否能发挥其功能与用途考虑不多。
而“外宣三贴近”原则不仅注重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强调译文的可读性,要求译文贴近读者的信息需求和思维习惯,在这方面,“外宣三贴近”原则与职业写作理念具有相当的共性,二者都注重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文本的可读性。
但是相对而言,职业写作更强调文本的针对性、适用性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也就是针对目标读者的信息需求和认知能力而写作,为了实现文本的功能与用途而写作,同时注重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要求文字表达简明清晰,方便查找信息。
因此,“外宣三贴近”原则与职业写作理念对外宣文本汉译英的借鉴作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4. 实例解析例1……首先,从经济上来说,在改革搞活经济中[1],当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和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商品经济转变过程[2]。
旧体制开始松动,商品经济混沌初开[3],出现经济成分与交往的多样化[4],人们收入来源的多元化[5],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6],社会上出现拜金主义倾向[7],加之经济管理法制还没相应健全起来[8],一些牟取暴利的人钻空子,乘机大肆贪污、行贿受贿,腐败现象突然激增[9]。
由于目前新旧经济管理体制并存,在企业与市场上存在价格的双轨制[10],一些掌握有紧俏商品的实权者,便利用价格差把平价商品改为高价卖出,从中牟利,大发横财[11]。
(摘自《今日中国》1989年第11期)China is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shift from an ultra-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to a mixed econom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nned and market-oriented elements. As a result, a varied economic practice leads to unprecedented vitality accompanied with a variety of income-making channels for the citizens. However, corruption finds its way in a number of people due to the loose legal systems. Moreover, the co-existence of the old and new economic systems allows the two-level price systems in practice (in which the state-owned and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compete for materials at different-level prices, for some of the state-owned ones enjoy quota at lower prices under the state plans), which provides chances for those with power over goods-allocation to profiteer by selling the goods at higher prices.(曾利沙)例2中国市场动态:需要测试仪器中国涤纶长丝的生产,将不再扩展生产能力而着重开发新产品和提高质量。
为此需要进口相当数量的各类测试仪器和油剂等辅料。
据了解,由于前两年盲目引进设备,目前已有的和即将投产的涤纶长丝的生产能力已达29万吨/年,远超过每年18万吨的社会总需求量。
China Market: Testing Instruments NeededFor less but better and newer dacron fiber products, China needs advanced testing instruments, dyestuff, oils and other subsidiaries. The country is drastically cutting-down its annual dacron fiber productivity of 290 000 tons, as its home need is 180 000 tons.例3下面是一则香港法国文化年的展览宣传,语言表达经济简明,主题信息突出,话题直奔展览主题,没有空话套话和过度渲染或夸张的表达,注重事实性信息的传递。
除了第一段煽情外,其它段落主要围绕展览内容展开,最后一段强调展览意义。
只是有些中文表达受英文影响,而且,香港的中英文外宣文本与内地外宣文本有一定区别。
Louis V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路易威登:创意情感2009Creativity is the vitality of a modern city; passion is the origin of artistic inspiration. Le Frence May 2009 exhibition, “Louis V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witnesses the fruits of infinite creativity triggered by unrestrained expression of artistic creation.原译:创意是现代都市的活力,情感是艺术灵感的源泉。
作为2009年法国五月节重点项目的“路易威登:创意情感”展览,正印证了情感全然投入艺术创作而触发无限创意的成果。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exhibition demonstrates different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contemporary and avant-garde art. The display commences with antique trunks and suitcases of Louis Vuitton which have evolved as a symbol of ‘art traveling’. Artists and designers, amongst them Takashi Murakami, Stephen Sprouse and Richard Prince, share a close partnership withLouis Vuitton, and have been invited to display their work of painting, installations, fashion and sculpture exclusively for this exhibition. By artfully incorporating the Louis Vuitton monogram into their work, commercial elements merge with art and design to reflect the high adaptability and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art.原译:这次展览的构成,展示了当代及前卫艺术的各种理念和实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