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文明交往的高度把握世界历史_访彭树智教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2007 11 24 黄民兴 ( 1958- ) , 男 , 湖南郴州人 ,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中东史。
ຫໍສະໝຸດ Baidu84
史学史研究 平房 , 但学风朴实优良, 为我进入历史的学术殿堂创造了条件。 问: 您在民族主义问题研究上很有影响, 那么您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 ?
2008 年第 1 期 总 129 期
史学史研究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No. 1, 2008 Serial No. 129
从人类文明交往的高度把握世界历史
访彭树智教授 黄民兴
( 西北大学 中东研究所 , 陕西 西安 710062)
[ 中图分类号] K092
[ 文献标识码 ] A
从人类文明交往的高度把握世界历史 期和结束不久, 我就连续出版了 叛徒考茨基 ( 1978) 、 修正主义的鼻祖 伯恩斯坦 ( 1982) 和
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 ( 1985) 3 本专著 , 共计 100 余万字。这几本书从恢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出发 , 通过系统研究经典作家的直接论述, 以及对时代性、 创造性、 复杂性和阶段性的探讨, 锻炼了 我寻找科学研究生长点的毅力。后来我曾经自嘲地说, 十年 文革 中自己是闯进国际共运史领域 的一名 游击战士 。 问: 您在 文革 结束后不再研究共运史, 而转入中东史研究 , 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的 ? 这也是受时代的影响。实际上 , 早在 1958 年 7 月伊拉克革命爆发时 , 我就接触到了中东研究。 当时血气方刚的我仅用了三天时间 , 就写成一篇一万两千余字的激情文章 略论阿拉伯民族解 放斗争的新阶段 , 在 人文杂志 上发表。但是, 我真正转向中东 , 却是在 21 年以后。 1979 年 , 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的隆隆坦克声震惊了世界和中国。作为阿富汗的邻邦中国的学 者应当对此作出反应 , 而我过去在印度近现代史方面的积累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久, 我就在 百科知识 1980 年第 3 期上发表了 1841 年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 一文 , 由此 , 步入 了中东史研究领域。 当时意识到 , 这是一个学术生长点转折的契机。中东史是一个我国有待开拓的领域 , 于是 , 我 当机立断 : 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 我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展开对阿富汗近现代史的研究 , 二是 结合当时世界现代史教学的需要 , 对土耳其 民族解放运动 的领导人凯末 尔深入挖掘 , 其结果是 1980 年提交给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年会的论文 凯末尔和凯末尔主义 , 后来发表于 历史研究 1981 年第 5 期。西北大学有一个有利条件, 就是 1964 年成立的中东研究所, 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际问 题研究所之一, 集中了一批掌握多种外语的人才 , 积累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同时 , 从 1982 年开始 , 我就注意培养中东史的硕士研究生 , 为未来中国的中东研究补充新生力量。经过精心准备 , 1986 年, 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 在西北大学建立了 世界地区史、 国别史 ( 南亚中东史 ) 博士点。作为 创点博士生导师 , 我认识到这是我国第一个中东研究的博士点, 对于中国的中东研究和人才培养具 有重要意义。 1987 年 , 我以历史系主任的身份兼任中东研究所所长。我选择有开拓性的课题, 组织集体攻 关, 加强国内外学术联系 , 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二十年来, 中东研究所的科研硕果累累, 先后出版了 由我主编的一系列中东史著作 : 阿富汗史 ( 1993) ; 阿拉伯国家简史 ( 1991) , 2002 年改名为 阿拉 伯国家史 , 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第三次修订再版 , 并于 2000 年获得了国家级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 1990 年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后, 又完成了面对广大青年的 中东国家和中东 问题 ( 1991) ; 1992 年出版了 二十世纪中东史 , 2001 年同样列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研究生教学用 书修订再版。2000 2007 年 , 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了我主编的 13 卷 中东国家通史 。上述著作为 中国的中东史学科建设打下了基础。
2008 年第 1 期
我是从印度近现代史开始进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领域的。大学时 , 侯外庐校长在一次报 告中说 , 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有一个生长点 , 而大学时代就应当找到生长点。这对我影响很大 , 我把 印度史确定为自己的生长点。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 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 , 长达 15 万字 , 被老 师评为优秀。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 , 我的亚洲史专业老师苏联援华专家瓦 巴 柯切托夫是一个治 学严谨的人。他在看了我的第一篇专业论文 1857 年印度反英大起义前夜的社会经济与阶级关 系 俄文稿后, 很是欣赏, 鼓励我进一步修改。他用俄罗斯谚语说 : 奶酪好吃, 但烤一下更好吃。 20 世纪 50 年代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涨的时期, 当时印度和中国史学界正在准备纪 念印度大起义一百周年, 因此 , 我选择印度近现代史作为科研生长的重点, 深入到 1857 年印度起义 的历史事件上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我得到了我的老师周一良、 季羡林、 陈翰笙诸先生的精心指 导, 受益良多。此后, 我相继探讨了 1857 年印度起义、 1905 1908 年的印度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主 义革命家提拉克、 印度大资产阶级的形成 , 一直到甘地的独特思想体系, 在这个有开拓性的生长点 上, 我完成了一系列的论文和著作, 其中一些论文先后在 人民日报 、 北京大学学报 和 历史研 究 等报刊上发表。 1957 年, 我研究生毕业, 回到西大任教, 开始了四十多年的执教生涯。那是一个政治运动持续 不断的年代。虽然繁忙的政治运动、 教学任务和家庭负担给自己带来了重重困难, 但我并没有放弃 科学研究 , 而是把教学同研究结合起来 , 在教学中寻找结合点。面对种种压力和批判 , 我坚信: 真 理是需要在争辩中明朗和完善 , 在实践中检验和证实的 , 而不是靠权力压服的。 亚非拉民族主义思 潮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和理论表现, 要深入下去, 必须从民族觉醒追溯到民族自觉思想。这样 , 我形成了又一个学术研究生长点 民族解放运动史。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先后完成了两部有 关民族主义问题的专著, 即 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 ( 1987) 和 东方民族主义思潮 ( 1992) , 以及合著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 1999) 。 东方民族主义思潮 是我比较满意的一本著作, 它在 1995 年荣获 教育部的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我认为这是对我研究工作的肯定。 问: 您在北大的老师 , 都是中国极负盛名的史学大家, 他们对您的治学有什么影响呢 ? 影响很大。周一良老师为我打下了亚洲史、 中国与亚洲各国关系史的深厚基础 , 季羡林老师和 陈翰笙老师耳提面命 , 使我对印度近现代史的学习深入了一大步。这种教诲尤其体现在治学态度 和方法上。例如周一良先生在看到我的毕业论文时, 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题目, 然后直翻最后一 页! 他说 : 这是要你学得扎实 ! 我先要看你写论文究竟查了多少资料, 谁的资料。资料要是不够 的话 , 论文你写得再好我也不看! 老师的关爱和希望化为我不断的努力和动力。我认为 , 师生情谊 是人生最美好的情谊。 问: 在 文革 期间, 您遭遇了很大挫折, 那您还能继续从事于学术研究吗? 十年 文革 对我真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此前, 虽然政治运动不断冲击业务, 但学校还未完全 停课 闹革命 。而在 文革 中 , 学校不成其为学校, 哪有可能从事研究? 就个人而言 , 我在 文革 前已经受到了 关注 。当时, 我提出应当区分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 资产阶级, 而且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领导并取得民族解放运动的部分胜利。 1960 年 , 我因此受 到批判, 被剥夺了反驳和讲课的权利。 文革 开始后, 我这样考虑: 业务虽然不能研究, 但马列原著 还是被鼓励学习的, 何不从这些智慧书之中寻找一个新的科研生长点呢 ? 于是自己着手拟定了一 个开拓性的课题 研究 10 个国际共运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从此 , 即使是在开批判会或大游行 时, 在阵阵打倒声中我也不忘在怀里揣上一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或 列宁全集 。这革命味十足 的行动甚至引起了红卫兵们的注意 , 他们夸道 : 看 , 彭老师学马列多认真啊 ! 就这样 , 在 文革 中, 我系统地读完了 60 多本马列全集 , 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而 文革 后 85
一、 走上世界史研究之路
问 : 彭老师 , 您在世界史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我想先了解一下您的家庭背景 , 以及您是如 何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的 。 1931 年 10 月, 我出生在陕西泾阳。泾阳位于关中平原的泾惠渠灌区 , 这里干渠与支渠纵横交 错, 盛产棉粮, 号称关中的 白菜心 。我们家很苦。祖父职业是石匠, 是从河南淅川逃荒到陕西来 的, 由商县到咸阳, 最后定居泾阳; 外祖父则是从湖北逃荒而来, 定居咸阳。也许这种地域环境和移 民传统给我留下了平实谦和的性格和勤奋努力的气质。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 中华大地内忧外患不断。我不只一次地问老师: 为什么有着那么悠久文 明的中国 , 到今天却一直打败仗, 受人欺侮? 老师的回答并不能消除我心中的困惑。这个问题促使 我不断思考, 这就是我以后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深层动因。 不过 , 我在高中时, 国文学得较好, 而且喜欢小说诗词 , 所以报考西北大学时, 第一志愿报的是 中文系。但是, 我的历史成绩优秀 , 于是 , 历史系优先录取了我。 五十年代初的西北大学, 名师云集, 著名的历史学家侯外庐担任校长 , 学校是与北京大学等高 校齐名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十大综合院校之一。当时学校只有一座二层的办公楼 , 教室都是简陋
[ 文章编号 ] 1002 5332( 2008) 01 0084 08
彭树智 , 1931 年生, 陕西泾阳人 。1954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 同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 生, 师从周一良 、 季羡林、 陈翰笙等学者从事亚洲史专业学习 。现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东南亚史、 世界近现代史、 国际共运史和史学理论研究, 个人独著和 主编的著作主要有 文明交往论 、 书录鸿踪录 、 松榆斋百记 、 二十世纪中东史 、 阿拉伯国家 史 、 阿富汗史 、中东国家通史 13 卷 、 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 、 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 、 东方民族主义思潮 和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等 , 发表论文 290 余篇。 2007 年 11 月西北大学中东 研究所黄民兴教授对彭树智先生进行了访谈 。
二、 通过交往探究世界历史
问: 您关于民族民主运动史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什么? 我认为, 史学家研究历史 , 要在错综复杂、 动乱激烈的社会中考察变革演进脉络 , 在变革演进的 社会中探求发展的规律, 在统一体中分析多样性 , 在 变 与 常 的辩证关系中观察连续性、 断裂性 和阶段性 , 把世界史看成 和而不同 的整体。人类文明交往观为此目标, 提供了一个可能达到的思 考空间。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 我进一步通过类型分析探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 动, 在 世界历史 上发表了论文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分析 。我在论文 中提出, 自从 20 世纪初亚洲觉醒 ( 这是文明交往自觉的体现) 以来, 实现民族、 民主的双重任务是亚 86
史学史研究
2008 年第 1 期
非拉国家的共同的时代使命。因此 , 应当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来代替在我国沿用苏联模式而 叫了 30 余年的 民族解放运动 。1987 年, 我提出的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提法为教育部所采纳 , 取代了原有学科目录中的 民族解放运动史 的提法。 两次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力量 , 呈现为五种类型: 以中国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 以土耳其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凯末尔革命, 以尼加拉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 级桑地诺领导的抗美独立战争 , 以阿富汗为代表的爱国封建主领导的独立战争 , 以摩洛哥为代表的 里夫部落酋长领导的独立战争 ( 我在 1999 年出版的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一书中增加了一个类 型, 即宗教人士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如刚果西蒙 基班古领导的 黑人基督 王国运动) 。 亚非拉国家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社会、 政治、 经济和文化都发展不平衡。同时, 在进行历史的、 具体的考察中, 不同地区的特点又反映了许多同一性。这一时期亚非拉地区的现代化改革, 可以从 人类文明地域性特征的角度划分为三大类型 , 即土耳其、 阿富汗、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中东类型, 其 中北层三国的共同特征表现在现代化是以世俗化为中心的改革运动 ; 埃及、 摩洛哥里夫和埃塞俄比 亚的北非类型, 三国均在缺乏和平的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了巩固国家主权、 推进社会政治发展 的改革; 墨西哥的拉丁美洲类型, 具有深入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是一种反对殖民主义、 反对帝国主义、 争取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和发展民 族经济的进步的思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主义思潮可以区分为三大类型, 即孙中山 的革命民主型、 甘地的宗教道德型和凯末尔的世俗改革型。 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一书将其他重 要的民族主义思潮如苏加诺的平衡综合型民族主义、 胡斯里的阿拉伯民族型民族主义、 杜波依斯的 泛非型民族主义和拉丁美洲的大陆民族型民族主义列入, 共包括了七个类型。总之 , 两次大战之间 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复杂性和整体性的发展 , 集中表现了承上启下的转折阶段的特征。 我在 东方民族主义思潮 一书中, 进一步以地域为框架 , 以代表人物为线索, 从政治文化的角 度对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进行了探讨。该书的主要特点是 : 从民族主义与东方政治文化的交汇点上 考察思潮 , 指出民族主义思潮也是盛行的政治信仰、 情感、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 是 20 世纪东方政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世界历史范围中考察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的意义, 指出它及其构建的东方民 族国家体系 , 构成了 20 世纪世界三大思潮和国家体系之一; 从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上探讨东方各 种民族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得失 ; 从分析思潮矛盾入手, 发掘深层的理论内涵; 在方法论上除继 续运用整体研究之外 , 大量使用了比较方法。 政治文化 已经是文明交往的概念, 因此这本书可以 说是我转向中东研究的重要标志, 也包含着文明交往观的思路。 问: 您在中东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 它们有什么特点 ? 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前面提到的两本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和 13 卷 中东国家通史 。其中, 阿 拉伯国家史 是一本地区国家通史 , 它在史学观上是以文明交往论为核心理论, 通过研究阿拉伯民 族从古到今的历史行程, 反映阿拉伯世界的形成 , 并从中探讨其发展轨迹、 特点和规律性。具体来 说, 书中贯穿了三种观点 : 第一 , 全局与局部结合, 即从阿拉伯世界的全局考察该地区各国的社会历 史进程, 同时又以各国的特殊运动风貌丰富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内容。第二 , 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 结合 , 即以阿拉伯世界各国由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的发展为经线, 以阿拉伯世界各地区( 北非、 马格里布、 阿拉伯半岛、 新月地带 ) 及各国之间政治、 经 济、 文化的联系和交往为纬线 , 纵横结合 , 经纬交织。第三 , 整体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 既力图反映今 日整体的阿拉伯世界的全貌, 又反映在形成、 发展进程中各阶段的特殊性。 二十世纪中东史 是一部地区断代史。本书也用人类文明交往观对一个世纪风云激荡的中东 历史进行了反思。本书在学术观点上有以下几点创新 : 第一 , 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 世纪地区史 的 框架, 从整体上看待中东地区, 运用整体观和联系观解剖中东地区 20 世纪社会变化的横断面。第 二, 将 20 世纪的中东史划分为战前、 战后两大时期及中东的觉醒、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第二次世界 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