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重点课文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模块内容梳理《氓》
【作品档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对其进行整理、校对。
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尊称《诗经》。
《诗经》的体例按照音乐性质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也称“国风”,即各地的民间诗歌,共160篇,是《诗经》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的历史或歌功颂德的。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背景链接】
《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不过这个时期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
她们生活的幸福与否完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知识园地】
1.《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直述法),一般多见于《颂》和《大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是指“托物拟况”,是打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风·相鼠》《魏风·硕鼠》用可恶的老鼠譬喻贪婪的统治者。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是指“托物起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也可以说是先言他物,再兴起联想(联想法),如《周南·桃夭》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联想到新娘出嫁时的美貌有如桃花盛放。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四言诗
四言诗是指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如曹操的《短歌行》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名句点击】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诗歌主旨】
《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文本研习】
一、阅读《氓》第1~2节,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匪我愆期匪同“非”,不是
(2)将子无怒无同“毋”,不要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抱布贸.丝贸:交换
(2)来即.我谋.即:就
谋:商量婚事
(3)送子涉
..淇子:你
涉:渡过
(4)匪我愆.期愆:拖延
(5)将.子无怒将:愿,请
(6)乘.彼垝垣
..乘:登上
垝:毁坏,倒塌
垣:墙
(7)既.见复关既:已经
(8)载.笑载言载:语助词,乃,就
(9)体无咎.言咎:灾祸
(10)以我贿.迁贿:财物
(11)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①介词,把
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②介词,用
③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连词,表目的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至于
..顿丘
古义:至,到;于,介词,引出处所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
..期
古义:把……当作……,把……作为……
今义:认为
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不是我故意拖延日期,而是你没有好媒人。
句式特点:判断句,无标志判断句。
(2)秋以为期。
译文:把秋天当作(我们)的婚期。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宾语“秋”置于介词“以”之前。
[步骤二文意理解]
5.在第1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
提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传统、善解人意。
6.“乘彼”六句表现了姑娘怎样的心理与性格?
提示:“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
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热情。
二、阅读《氓》第3~5节,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于嗟女兮于同“吁”,唉
(2)犹可说也说同“脱”,脱身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其叶沃若.若:……的样子
(2)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溺
(3)其黄而陨.陨:陨落
(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徂:往
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
(5)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汤汤:水势盛大的样子
渐:溅湿,浸湿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7)士也罔极
..罔:无
极:中,准则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9)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心,满足
暴:凶恶
(10)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句中助词
躬:自身
悼:伤心
(11)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之: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代词,代婚后的生活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三岁
..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年龄为三岁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夙.兴夜.寐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其黄.而陨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3)士贰.其行贰: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
(4)二三
..其德二三:数词用作动词,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步骤二文意理解]
5.这一部分是写婚后“氓”的变心,女主人公的痛苦,但先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比兴。
用自然物桑树荣枯前后的变化,比喻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由甜而苦的变化,这样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
6.第3节中将女主人公比作“鸠”是为了说明什么?第3节第一、二句和第4节第一句起兴分别有何作用?
提示:(1)说明女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会致醉昏迷。
同时抒写了内心的痛苦,告诫他人不要轻易涉入爱情。
(2)第3节以“鸠食桑叶”起兴,类比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为后文起铺垫作用。
(3)第4节以桑叶的“黄而陨”起兴,烘
托女子年老色衰。
7.婚后男女主人公各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男主人公: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主人公: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三、阅读《氓》第6节,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隰则有泮泮同“畔”,边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及:和,与
偕:共同
(2)隰.则有泮隰:低湿的地方
(3)总角
..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之宴.,言笑晏晏
宴:欢乐
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
(4)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旦旦:诚恳的样子
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5)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
已:止
[步骤二文意理解]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1)运用比兴,暗含自己的愁思,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2)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决绝、刚强的性格。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句流露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一种什么态度?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流露出女主人公决绝分离的态度。
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文本探究】
《氓》是一首弃妇诗,通过记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深刻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请你思考,诗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最终被遗弃呢?
[探究思路]
士的角度
女主人公的角度
[探究结论]
观点1:我认为是“士”变心了。
情节中“不见复关”对此有所暗示;“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也显示了这一点。
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化是女主人公最终被遗弃的关键原因。
观点2:我认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是造成她被遗弃的主要原因。
最初女主人公年轻貌美,所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心生爱慕之情;“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写作技法】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比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女子年老面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老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
《离骚》(节选)
【作品档案】
【背景链接】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中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
屈原因为有杰出的政治才能而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但当时楚国的奸臣当政,以上官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势力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
怀王昏庸,不辨忠奸,逐出屈原。
在长期的流放过程中,屈原没有一刻不忧心国事,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
【知识园地】
《离骚》和“楚辞”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
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
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
汉代以后,“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名句点击】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诗歌主旨】
本文为《离骚》的开头部分,主要抒写了诗人屈原的身世、品行和政治理想,表达了诗人以国家为己任、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文本研习】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给
(2)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
(3)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帝高阳之苗裔
...兮之:结构助词“的”
苗裔:名词,后代
(2)朕皇考
..曰伯庸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3)摄提贞.于孟陬兮贞:副词,正,当
(4)惟.庚寅吾以降惟: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5)皇览揆.余初度.兮揆:动词,思量
度:名词,时节
(6)肇.锡余以嘉.名肇:始
嘉:美好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纷:形容词,众,很多,指美盛的样子
(8)又重之
..以修.能重:再,加上
之:代词,代“我”
修:形容词,美好的
(9)纫.秋兰以为佩.纫:动词,联缀
佩: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10)恐年岁之不吾与.与:待,等待
(11)夕揽.洲之宿莽揽:动词,采
(12)日月忽.其不淹.兮忽:形容词,迅速的样子
淹:动词,久留
(13)惟草木之.零落兮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4)不抚.壮而弃秽兮抚:动词,循,握持
(15)何不改此度.度:名词,法度
(16)乘骐骥
..以驰骋兮骐骥:名词,骏马,比喻贤智之臣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纫秋兰以为
..佩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2)春与秋其代序
..
古义:递相更替今义:指代替序言或引言的文章
(3)恐美人
..之迟暮
古义:喻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
今义:指美丽的女子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作动词,给……起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词作动词,给……表字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4)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5)夕揽洲之宿莽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
(6)不抚壮而弃秽兮秽:形容词作名词,秽恶之行径
5.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肇锡余以嘉名。
译文: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嘉名”置于谓语“锡余”之后。
(2)纫秋兰以为佩。
译文: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
句式特点: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
(3)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句,宾语“吾”置于动词“与”之前。
(4)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开路。
句式特点:省略句,“夫”后省略介词“于”。
[步骤二文意理解]
6.阅读诗歌开头至“字余曰灵均”,思考: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了什么?
提示: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认为这是包含非凡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
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7.阅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至“纫秋兰以为佩”,体会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提示: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
诗人展开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
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8.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提示: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
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取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
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9.诗歌“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一段内容有何深刻含意?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提示: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
诗人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已老矣,无所成就。
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做了铺垫。
10.诗中哪些词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指出其比喻义。
提示: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在这里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②“恐美人之迟暮”中“美人”喻指楚怀王;③“乘骐骥以驰骋兮”中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文本探究】
有人说,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
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
“来吾道夫先路”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探究结论]
在屈原那个时代,忠君和爱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忠君必须爱国,而爱国就不能不忠君,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
在诗中屈原表明自己出身的高贵,不是为了炫耀门第,而是为了说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吾道夫先路”的当仁不让,更是屈原愿意为国效力,挽救楚国于危难的爱国精神的表现。
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些都是爱国精神的表现。
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他的爱国精神是无可争议的。
【写作技法】
1.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像,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而其伟大的人格,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
2.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用“美人”喻指楚怀王。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蜀道难》
【作品档案】
【背景链接】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但现在基本赞同下面这种说法,即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初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知识园地】
1.古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形成前,它包括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自汉代始,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如《古诗十九首》就是五古,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杂言诗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如李白的《蜀道难》。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特点: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像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像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特点。
【名句点击】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诗歌主旨】
本诗以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像力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
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藩镇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
【文本研习】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开篇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危.乎高哉危:形容词,高耸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介词,比
(3)尔.来四万八千岁尔:代词,那,那时
(4)西当.太白有鸟道当:介词,在
(5)可以横绝.峨眉巅绝:动词,飞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开国何茫然
..
古义:渺茫遥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2)可以
..横绝峨眉巅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或能够
(3)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情
3.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译文: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上青天难”。
[步骤二文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