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我国牛耕的起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牛耕的起源与发展
姓名:曹小龙学号:20116444 班级:中药11-1
摘要:牛耕是人类农业历史上最古老的重要发明之一,更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本课题通过查阅我国古今农业典籍和参考相关文献,充分了解和深入探究我国牛耕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提会我国古代祖先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丰富自己的阅历,认识牛耕的历史进程,为解决当下机械化加速推进后的改进与保留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牛耕
引言
马克思曾经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一书中说道:“畜力的使用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1】, 可以看出,人类除以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而多方面对自然进行改
造以外,在远古的时候就知道运用畜力了。牛耕的出现,就是这个一个重大胜利的代表。我们都知道,农业是国名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是古代社会决定性的生产部门。耕作中发明牛耕和牛耕的推广,是耕地面积大大扩展,大面积深耕得以实现,人力大量节约,农产品成倍增加,从而促进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1.牛耕出现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前222年,是奴隶社会向封建深灰的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由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发展。
在这个时期,除了政治上的进步,主要还有生产工具的出现,而其中以铁农具为主要要代表,大大促进了牛耕的出现。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已有冶铸生铁的技术,同时铁农具也开始使用。管仲在他的《国语.齐语》记载到:“黄金以铸剑
戟,试诸狗马:恶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2】。期大概意思:青铜因为硬
度大,被称为美金,青铜用来铸造剑戟等武器,用来斩杀活物(隐含用来打仗)铁硬度不足,称为恶金,制造农具用来种田。在纷繁的铁器中,耕垦农具以犁、斸、锸为主,中耕农具以锄、铲为主,收获农具以镰为主。可见,我国传统农业的一套必备工具,从整地、中耕到收获,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基本具备了。
2.牛耕的出现
我国牛耕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有所谓“神农说”、“夏商说”、“西周说”、“西汉说”等,而众多学者一般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物”字有牛拉犁耕田之形,据此推断),但当时牛的主要用途是祭祀之用,用于耕田的
应该很少【3】。所以确切出现牛耕的时期就是春秋时期了。根据《史记.仲尼弟子
传》记载,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将牛、耕田应用于日常起名,说明牛耕在当时应该是习以为常的事。与此同时,牛耕的发明与铁农具的出现密切相关,但使用铁犁所需动力较大,人力难以适应需要,因此迫切要求解决拉犁的问题,于是畜力就作为一种牵拉动力应用到耕作中来了,而当时牛是拉犁的主要畜力,于是牛耕应运而生。
除了历史必然性,农业的需要和铁农具的出现,还有中国古代人民的种种智慧。可以想象,把牛和铁农具放在一起,其实呢,也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聪明的人类,往往是从偷懒开始的,比如当今的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所以,人拉铁犁,基本上只能耕犁表层土,而且还把人累得要死,于是农夫们看着田地里悠闲的牛儿吃着草,心生羡慕和不服气,于是心里想为啥不让牛来牵引铁农具呢?从此,牛就代替了人,拖着铁农具在田地里耕作。与此同时,我们智慧的祖先,在役用家牛的时候,经常出现牛不听话,只顾着吃草,农夫无奈之下只好鞭打脚踢,但是往往初次见效,有时还会惹怒了牛被牛蹄的事情也常常发生。就在这个时候,牛空鼻技术应运而生。《庄子.秋水》中“落马首,穿牛鼻”便是最早记载。当时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牛的鼻骨中部是个薄弱环节,只要给牛鼻子穿个孔,孔内穿上铜环,铜环上系上绳索,人们牵住绳索牛就会乖乖听话了。
3.牛耕的发展
战国时期,牛耕的推行更为普遍。《战国策.赵策》中记载“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牛田是当时牛耕的通语,由此可以看出秦国牛耕已较为普遍。
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继续获得发展,注定这种状况迟早是要发生变化的,而且变化确实发生了。一是耕犁从“二牛三人”到二人二牛,到一人一牛,最后,比较轻便灵巧的曲辕犁得到普及,
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牛耕最为普及的时代(详后),也是传统农具发展到巅峰的时代。不但传统耕犁臻于成熟,水田耕作农具日益完善和配套成龙,而且还出现用水力、风力或畜力推动的大型、高效灌溉机械和加工机械。
明清,尤其是清代,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的垦辟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农户占有的耕地缩减,经营规模更加细小,耕地紧缺,田堘也被蚕食,或种上庄稼,如南方许多田堘都种上田堘豆,养牛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获取水草饲料更加困难了。这必然成为养牛业和牛耕发展的制约因素,所
以饲养耕牛也就更加困难【4】。
总之,封建政府是在小农经济体制占主要地位的条件下推广牛耕的,为此,他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政府贷款农民买牛,或政府直接买牛借给或赐给农民使用;采取免税等优惠措施鼓励养牛,鼓励产牛区向缺牛区供应耕牛,活跃耕牛市场等等。但是,由于明清后期,畜力不足,农具没有改进,劳动生产率停滞以至下降;传统农牧关系内在矛盾的发展导致农牧比例畸重畸轻局面的出现,人口
压力下不合理的过度的土地垦辟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传统农学虽然仍在发展,但比起同时代的西欧,在基础理论和研究手段上均无新的突破,因此,牛耕经历了秦汉、唐宋高速发展之后,便在明早衰落。
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的同时,带进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新中国成立后才提出农业现代化,同时由于我国在农耕方面的科学技术进展缓慢,农耕技术一直发展缓慢。但是,随着国家在三农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展加速,目前东北三省和主要粮食作物区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以及21世纪兴起的农业信息化,而偏远山区,依旧保留牛耕方式。
4.牛耕的意义
一方面,牛耕的出现,大大加速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包括生产效率的提高,农耕面积的大幅增加,以及配套的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诸如郑国渠、蜀郡都江堰、楚国的江汉平原等等。随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又一次促进了农田的重新规划和灌溉网的建设,以及耕作技术的改进,平整土地,深耕易耨,改良土壤,勤治
力穑,提高土地的增产能力【5】。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牛耕由于没有取得突
破性进展,以及理论方面的建设,所以,牛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的进程。但是,倘若没有牛耕的出现,我国可能就不会成为两河流域的农业古国。
5.对牛耕的思考与展望
有人说,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牛耕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机械化始终只能在平原地区,农作物产业相对发达,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针对偏远山区,机械和规模种植难以推行,所以牛耕的存在依旧具有必要性。对此,牛耕在中国大部分偏远落后,山地密布的农村地区,将继续存在。那么对牛耕的改进也是应该同时进行的,比如从优选牛种,优化耕地工具,当然要想真正提升生产效率,个人觉得还是应该从耕作制度,土地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以及生产方式的改进。最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希望对我国农业发展,尤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把我国建设成农业大国。
参考文献:
【1】1980.农史研究第一辑.北京:农业出版社
【2】张芳,王思明. 2011.中国农业科技史.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3】王潮生. 2011.农业文明寻迹.北京: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4】李根蟠.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讨论和我的思考.中国史研究,2005年S1期【5】曹敏英.中国牛耕的起源与发展.北京:华东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