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 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 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还 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
国家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性质 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基础 标志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意义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
西方模式(英 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巩固提升

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 式”创建 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 型的工业化模式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 “二五”计划完成后 C、 “三五”计划完成后 D、“四五”计划完成后
2、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与此同时,欧 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两者比较说明了什 么问题? 通过一五计划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 业—农业国; 通过二五计划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 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 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
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62%农户加入集体农庄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超过90% 集体农庄、国营 农场播种面积几乎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100%
三、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 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 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特定的历史条件” 最突出特点:高度 是指什么历史环境 集权 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有哪些主要表现?
历史反思
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与“斯大林模 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 教训?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1)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 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2)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历史反思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 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 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 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系 吗?中国有无类似的现象?

苏联工业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 的产物 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 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
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制约 再加上斯大林的个人因素,在这种背景下,
工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 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业:搞集体农庄,实行全盘集体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最终形成了高度集权,以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的 斯大林模式。
乌克兰人民正在集体收割庄稼
对农业集体化的评价

为社会主义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农业集体化运动大事记

1926年 30年代初
苏联粮食开始供应困难

在中央推动下,各地出现集体化浪潮

1932年
1937年
“斯大林模式” 的得与失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俄(后苏联) 实施了哪些经济政策?效果如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战胜了敌人,巩固了工农联盟,稳 定了政治形势,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 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组 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
二、农业集体化运动
思考探究
1、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为什么要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看斯大林是怎么想的)
2、苏联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 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
苏联农业生产为何长期处于停止状态?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加以解释。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因此调动劳动 者的积极性是处理生产关系的重要一环,而苏联 的全盘集体化做法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 这样的生产关系必然要破坏生产力
列宁逝世后,代之 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 出生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 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 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 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 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运动 斯大林模式

苏联成立(1922年12月30日)
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5年12月) 主要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1928年) 基本任务:建立强大的重工业 计划 经济 苏联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年) 体制 确立
“二五”完成,苏联工业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7年)



期中考试前,我们先 进行到这里,同学们 辛苦了!光荣和成绩 属于伟大的高一九、 高一十一!!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 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 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即增加 投入市场的剩余粮食产品量,是不可能的。用列宁 提出的那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或者供给农民以 他们所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来交换农民 剩余粮食的办法,他认为也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 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 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 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 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Part 2 Part 3
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思考探究

1、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想一想,为 什么? 2、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与此同时,欧美国 家的经济发展如何?两者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1、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想一想,为什么? 提示:斯大林说, 现在不发展重 工业,就等于 慢性自杀
基洛夫被暗杀 — 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

大清洗是从斯大林一件小小的礼仪失崇开始的。1934年1 月召开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 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是政治 局委员兼列宁格勒州书记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 10分钟之久。 选举总书记时基洛夫得的票数超过了斯大林,由于基洛夫不愿 意担任此职,斯大林才得以连任。大祸随之临头,基洛夫在散 步时莫名其妙被人枪杀了,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 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由此开始,和斯大林意见不一 致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也被指控为犯有谋杀罪和 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 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大会选出 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 名军官遭到清洗,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 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 洗。同时,在经济建设部门,大批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 管理干部被清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进行。1939年,大清 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各州、市都进行类似的清洗,把一切敢于揭露特权和官僚 主义,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视为政敌加以逮捕或消灭肉体。在斯 大林时代有2000多万人遭到杀戮,这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已占当 时苏联人口近1/9。
生产资 生产资料私有 料所有 制 制
工业化 道路 农业制 度 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 资本主义大农 场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度 内阁制、两党 制。
1、结合课文,简要讲一讲“斯大林模式”的利 弊 有哪些?
功绩主要有: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主要弊端有: 政治上高度集权、专权,缺少监督;干部职务 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 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