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药配方程序-1解析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药配方课件》

《中医药配方课件》

中药病证相应原则
阐述中药在治疗疾病时的病证相应原则,揭示不同病症对应的中药选择及配伍规律。
中药配伍及禁忌
深入研究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探讨不同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方调配 技巧。
中药处方设计规范
引导规范化中药处方设计,提供实用的处方设计方法和技巧,让学员能够编 写有效的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的方剂学规律
《中医药配方课件》
探索中医药配方的奥秘,解析药材性味归经,讲解炮制及其分类,揭示病证 相应原则,深入研究中药配伍及禁忌,引导规范处方设计,探索方剂学规律, 剖析化验检验应用,演示方剂配制及操作流程,比较饮片制剂与其他制剂, 及保健食品中中药的应用。
课程介绍
重点讲座内容及学习目标,带领学员深入理解中医药配方的重要性和丰富内 涵。
比较饮片制剂与其他中药制剂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讲解饮片的炮制过程和贮存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保健食品中中药的应用
探讨中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介绍常见的中药保健品制剂和搭配 原则。
中医药配方概述
深入探讨中医药配方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展示各类常用配方的特点和应用。
中药材及其性味归经分类
介绍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并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归经分类,解析各类药材的功能与应用。
中药炮制及其分类
详细解读中药炮制方法与分类,探索传统炮制技术对中药药性的影响,讨论 现代炮制工艺的应用。
分析中药处方的方剂学规律,探讨中医处方的主题、禁忌及优化方法,并解 析中药方剂的经验传承。
化验、检验及其应用
学习中药化验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场景,培养学员对药材质量的判断与 鉴别能力。
方剂配制及操作流程
演示中药方剂的配制过程,讲解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培养学员熟练的配制 技能。

第九章中药的性能ppt课件

第九章中药的性能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2
酸涩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如山茱萸、五味子,固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 泻;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酸能生津,酸味药与甘味药伍用又可化阴。
涩:收敛固涩作用与酸味相似但不能生津。









精选PPT课件
13
苦味
•苦:能泄、能燥、能坚阴。泄的含义包括:
通泄大便,如大黄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三、升降浮沉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升浮的药一般都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发表、 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
沉降的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泻下、清热、利 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凤、消导积滞、 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
精选PPT课件
20
临床指导
•1、调整紊乱的脏腑气机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 之恢复正常(逆病势)。
苦能坚阴,如知母、厚朴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 相火亢盛的痿证,有“泻火存阴”之效。




精选PPT课件
15
咸味
•咸:能软、能下,即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多用于瘰疬、瘿瘤、痰咳、癥瘕等证。如 海藻、昆布消散瘰疬; 鳖甲软坚消㿂; 芒硝泻下通便。 鳖甲
芒 硝
精选PPT课件
16
淡味
•淡:能渗、能利,即有渗湿利水作用。 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 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
中医理论将疾病分为寒、热两大纲,相应的药物也分为寒、 热两性。即所谓“治寒以热,治热以寒”之意。
精选PPT课件
6
一、四 气
• 平性药:对寒证、热证不是“中性”药,有偏温偏凉的不同, 偏凉不足以清热,偏温不足以散寒,由于作用平 和,不足以以偏纠偏,此时作用取决于五味。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31
(二)湿热法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火单
法、提净法等。该类方法相对来说,加热温度较恒 定、受热较均匀,易控制火候等,但时间应根据需 要灵活掌握。
如:何首乌——蒸时间短——便溏、腹痛、腹泻等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水,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保苷等
(降低其挥发油含量) 改变药性 ▪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整理版课件
17
三、增强药物疗效 ▪ 1. 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1)植物种子类 (2)矿物类 (3)动物类 ▪ 2. 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 3. 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 蜜制-补气作用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 单的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 书如“止血者燔发”、
2.汉代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 著。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作一定的解释。
整理版课件
8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 学说。
4.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制方 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并增加了许多炮制方 法。
▪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 降,作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 、清热、降逆、渗利、泻下等。
整理版课件
23
1.“生升熟降”。如:莱菔子 2.“酒制升提”。如:黄柏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
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整理版课件
24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中药处方调配技能课件

中药处方调配技能课件

任务
1. 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 2. 处方调配的四查十对 3. 配方注意事项
内容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审 方
划 价
调 配
复 核
发 药
处方调配的四查十对
查处方
查药品
查配伍 禁忌 对药品性状 用法用量
查用药 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
对科别 姓名 年龄
对药名 剂型规格 数量
配方注意事项
另包:(特殊中药的处理) 先煎:牡蛎、石膏等 后下:薄荷、生大黄等 包煎:旋覆花、车前子、海金沙等 另煎:羚羊角、西洋参等 冲服:牛黄、琥珀等 烊化(溶化):阿胶、蜂蜜
中药处方调配
主讲人:顾明华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掌握中药处方调剂程序 掌握调配处方的四查十对 会熟练操作戥秤等调剂用具 会熟练调配中药处方
素质目标
学习中药传统技能,培养同学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 药事业的精神,树立敬业、关爱生命的职业道德,养成 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中药处方调配
工作要求
1. 爱护实训室所有物品 2. 分组练习,轮换处方 3. 组长负责制,互助互学
4. 按处方顺序调配,分列
讨 论
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你认为药师 在中药处方调配方面可以提供哪些专 业服务?
用药指导等

中药配方程序课件

中药配方程序课件

22
• 练习: 甘 草6g 大 黄3g 郁 金9g
0.37/10g 0.25 /10g 0.31 /10g
学习交流PPT
23
• 练习实例: 甘 草 6g 大 黄 3g 郁 金 9g
0.37×0.6= 0.222 0.25×0.3= 0.075 0.31×0.9= 0.279
0.222 +0.075+ 0.279=0.576 实收:0.58元
A.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 B.富含绒毛的饮片 C.花粉等微小的饮片 D.有毒饮片
4.处方中出现下列哪种脚注情况时,复核时应 纠正( )
A.生牡蛎后下 B.薄学习荷交流P后PT 下C.人参粉冲服D.麻黄
49
课堂练习
5.与计价原则有关的内容( ) A.自费药品要按中等价格计价 B.合同记帐要注意是否有单位签名 C.参照国家的价格计价 D.国家没有规定的品种可自行估价 E.不同规格的药味要按规定注明以使调剂员明白
清半夏 6g 川 军 6g 醋芫花 3g
学习交流PPT
15
• 1.川 军 =大黄,二 花 =金银花 • 2. 甘草反醋芫花 • 3.大黄重复应用 • 4.甘草9g量过大 • 5.清半夏,醋芫花
学习交流PPT
16
• 练习处方2 川 乌 6g 花 粉 9g 蜈 蚣 10g
草 乌 6g 细 辛 3g 延胡索 6g
• 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
• 对科别、姓名、年龄;对药名、规格、数量、 标签;
•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
学习交流PPT
33
例1:写出下方的调剂备记
女贞子20g 牛膝12g 白芍15g
寸冬20g 玉片 10g 云苓15g 石膏30g 炒三仙30g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中药方剂基础知识 PPT课件
降的作用。 ▪ 一般来说,花、叶、枝、皮等质地较轻的药物多主升浮; ▪ 果实、种子、贝壳、矿物等质地较重的药物多主沉降。
归经
13.2.5 毒性
▪ 认识药物的毒性可了解药物作用的峻缓, 可有效地防止药物中毒,并通过炮制、配 伍、制剂等手段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 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二、中药的用法
证候禁忌
药的本身无害,只是对某些人群或证 候有害。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与 人体体质、疾病证型来判断。
妊娠禁忌
禁用: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 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水银、砒 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 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 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 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原 则
佐药 佐助药:协君臣,治兼证 佐药 佐制药:除或减毒、烈性
使药 反佐药:药性相反而治疗相成
使药 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调和药:调和诸药
如:
君药:麻黄 麻 黄 臣药:桂枝 汤
发汗解表
辛温,归肺经
宣肺平喘
佐君药治主证
治兼证
苦温,归肺经

风 使药:甘草 缓中,调和 制约麻、桂
•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
• 共载相反中药18种,即: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 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博莫相依。

《中药配方课件》

《中药配方课件》

肾炎、肝炎等疾病。
3
益气养血
保补元气,常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 低热等症。
方剂的质量评价标准
药品品质检测
比例标准控制
制剂过程监测
对药材进行体外与体内实验,以 及符合中药标准的相关特性指标, 评价质量等级。
在中药配方的制作过程中,需要 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与制剂, 制定标准以控制质量。
通过对方剂制剂过程质量的监测, 能控制生产单位的技术水平。
根据处方煮沸水后加入草药,煮至药液呈棕红色即可。
配伍学理论及实践
药材配伍的基础理论
中药药材之间的搭配有其独特的 科学规律,掌握好这个规律,才 能为医治疾病提供成功的保障。
药材更好地配伍
通过药材的属性、功能、性能、 归经、药量等方面,找到最佳搭 配方案,更好地功效发挥。
药材配伍的调整
针对不同药材、不同人体状况, 合理调整药材的配伍方案,以达 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中药配方课件
中药配方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课件将介绍方剂的规范和标准、制备 流程、配伍学理论、药材的性味归经分类等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 用中药方剂。
课程介绍及目标
1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介绍中药配方的基础知识及各方面的应用,通过多个实例案 例帮助学生掌握中药配方方剂的制备方法与原理操作。
2 学习目标
药材性味归经分类
药材性味分类
辛、甘、酸、苦、咸、涩等。 药物的性味特性往往与其治 病作用和疗效密切相关。
归经分类
关键症状属于哪个经脉,药 材所属经脉和功效作用是密 切相关的。
药物功效分类
中药不但根据药品的性味和 归经进行分类,还在功效方 面进行细微划分。
配伍应用范例与案例分析
范例1

《中药配方课件》

《中药配方课件》

中药制剂的制法和用法
1 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包括煎煮、浸泡、研磨等, 确保制剂的质量。
2 中药制剂的用法
了解中药制剂的用法和用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 理的用药调配。
3 中药制剂的注意事项
学习中药制剂的注意事项,如用药时间、禁忌症状等,确保用药的安 全性。
中药制剂的疗效及副作用
1
中药制剂的疗效
了解中药制剂的疗效和作用机理,为合
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
2
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掌握中药制剂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
预防和处理副作用的方法。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学习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包括与其他 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
中药选择的注意事项
患者个体差异
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 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 配方。
中药配伍禁忌
• 了解中药配伍禁忌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情况,以避免中药配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 • 掌握中药配伍的特点和技巧,使中药配方发挥最佳疗效。
中药的贮藏与保管
中药贮藏方法
了解中药贮藏的基本原则和方 法,确保中药的安全和保质期。
中药保管环境
掌握中药保管的环境要求,避 免因不当保管导致中药品质下 降。
药物的相互作用
学习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 作用,以避免药物之间的不 良反应。
病症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根据病症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中药的质量控制
介绍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 准,保证中药的品质和疗效。
中药制剂及剂型选用
中药制剂介绍
了解中药制剂的种类和特点,选 择合适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温热药和凉血药的选用

中药制剂分析第九章ppt课件

中药制剂分析第九章ppt课件

§1 概述
质量标准的分类

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
新药质量标准

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 暂行或试行的药品质量标准 正式的药品 质量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业标准
§1 概述
质量标准的特性
权威性
科学性
进展性
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

药物组成固定
原料稳定 制备工艺稳定
§1 概述
质量标准研究程序
三、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鉴别](2)淫羊藿的TLC鉴别:淫羊藿为本方君药,所含淫羊 藿苷为其特征成分,用TLC检识,以淫羊藿苷(购自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作为对照品。本品中含淫羊藿较多,采用甲醇冷浸的 方法即可检出,同时淫羊藿的阴性样品无干扰。除正文所使用的展 开剂外,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为展开剂进行验证,亦 能得到相似分离效果。见图……
一柱天胶囊质量标准草案
二、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 一柱天胶囊 Yizhutian Jiaonang [处方] 蚕蛾(制)96g 淫羊藿(羊油炙)96g……. [制法]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粉末, 气微腥,味微甜苦。 [鉴别] (1)(显微鉴别) (2)(淫羊藿) (3)(人参) (4)(肉桂) (薄层鉴别) (5)(当归)
(2)砷盐
(3)重金属
一般杂质检查
(4)水分: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L胶囊剂通 则,规定水分不得过9.0%,本品三批检测结果见表……,均符合规 定。 (5)崩解时限 (6)装量差异 各类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三、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含量测定] 淫羊藿为本方的君药之一,淫羊藿苷为淫羊藿的有 效成分之一,故选择淫羊藿苷作为控制本品质量的指标成分,淫羊 藿中淫羊藿苷的测定,已报道的有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 描法。本标准参考有关文献,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淫羊 藿苷含量的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 2、色谱条件 Synchropak ODS (5um,150mm*4.6mm)色 谱柱,ODS预柱;甲醇-0.05M磷酸二氢钠(60:40)为流动相,流 速为1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0nm;灵敏度为 0.05AUFS。 在此色谱条件下,淫羊藿苷和样品中其他组分色谱峰基线分离, 淫羊藿苷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大于1.5;按淫羊藿苷峰计算, 理论塔板数(n)为4000以上;拖尾因子(T)为1.04;同时取阴 性样品溶液进样。结果表明,阴性样品溶液在淫羊藿苷色谱峰位置 处无相应峰出现。(附高效液相色谱图)

第九章.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第九章.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中药材GAP同GLP(药品非临床安全试验管理规范)、 GCP(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GSP(药品销售管理规范)共同组成了药品的5个配套规范, 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的国际标准。
中药产业中,中药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为中药工业和 中药商业提供原料的基础产业。在家栽中药材产业中,严 格按照GAP生产中药原料,在源头堵住或防止有毒、有 害物质污染,是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后续产 业—中成药品生产的前期保证。
(2)种质和繁殖材料。
应准确鉴定和审核中药材的物种,包括亚种、 变种或品种。对种子和动物的运输检验和检疫均 作了明确规定。并鼓励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引 进和选育工作,特别是“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 杜绝药农自繁自育、南种北移、北种南引,造成 混乱的现象,确保种质的道地性、区域性。
(3)栽培和饲养管理。 药用植物的栽培管理要求依种类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操
3、丰富了祖国及世界医药学宝库 不仅13的政
府和人民都不约而同地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国的传统医药,由此可见, 中医药大步走向世界,并成为医疗主流体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药用植物的种植历史
2600年前,《诗经》即记载有枣、桃、梅的栽培。 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药材生产已初具规模,在长安建立了引种园。张骞出使
二、药用植物种植的意义
1、满足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 2、有益于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出口已达120多个国家,这是实现我国中草药现代化的一大 机会,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主要表现在制药企业所拥有 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的较量。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国情、以 弱胜强的战略方针,发挥优势,从中草药开发新药,参与国际竞争。
(3)药用部位与种植技术
由于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不同,栽培技术也不一样。

中药配方技巧培训课件

中药配方技巧培训课件
分享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
疑难病例分析与讨论
针对疑难病例,分析名老中医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提供启示与借鉴 。
临床用药技巧与注意事项
介绍名老中医在临床用药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提高用药准确性和 疗效。
现代科技在传承中的运用
01
信息技术在传承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对名老中医经验进行整
培训目标与课程安排
培训目标
掌握中药配方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能够独立完成常见中药配方的 制备与调整。
课程安排
中药学基础、中药药理学、中药 制剂学、中药配方学等相关课程 ,以及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实 践环节。
学习方法与考核标准
学习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包括升 阳、降逆、沉潜、浮散等,与疾病 的病位和病势密切相关。
有毒无毒
部分中药具有毒性,但其疗效显著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毒药 物则使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
药物配伍原则与技巧
君臣佐使
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君药起主要治疗作用,臣药辅助君 药,佐药协助治疗并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或副作用, 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
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组成的八珍汤,可益气养血,滋补 强壮。
其他常见病症配方
01
02
03
失眠
酸枣仁、茯苓、知母、川 芎等组成的酸枣仁汤,可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头痛
川芎、白芷、羌活、细辛 等组成的川芎茶调散,可 疏风止痛,活血通络。
咳嗽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等组成的麻杏石甘汤,可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考核标准
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全 面评估学生的中药配方技能水平。同 时,还将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 完成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中医护理学》(第九章第一二节中药基本知识)解读

《中医护理学》(第九章第一二节中药基本知识)解读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二十八页,共60页。
(6)淡:能渗、能利
作 用:渗利水湿、利尿 适应证:水肿、腹水、小便不利、黄疸、
泄泻、痰饮、 带下等
猪苓、茯苓、泽泻、薏苡仁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二十九页,共60页。
3、五味的确定
确定依据 药物的真实滋味 药物的的功效
第九章 第一二、节
山楂 o 消食 o 活血化瘀
第三页,共60页。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四页,共60页。
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五页,共60页。
(一)四气五味
“药物的甘苦之味可略” “有毒无毒易知” “唯冷热需明”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六页,共60页。
四气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七页,共60页。
1、四气的含义
有四层意思 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为四性 o 寒与凉同类,寒甚于凉;温与热同类,热甚于温
牡丹皮——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退虚热
——肝 心 肾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四十一页,共60页。
2、归经的确定
麻黄——膀胱经——脏腑 羌活——膀胱经——经络
泽泻——膀胱经——脏腑 (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水肿之证。膀胱气化
失司所致贮尿或排尿功能失常)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四十二页,共60页。
3、归经的临床意义 能够增强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第十七页,共60页。
五味
第九章 第一二、节
第十八页,共60页。
1、五味的含义
n 五味的本义是指辛、甘、苦、酸、咸五种 口尝而直接感知的真实滋味。 “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徐灵胎)
n 作为中药性能中的五味,不一定是用以表示药 物的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药物作用在 补、泄、敛、散等方面的特征性。

第九章:中医方剂ppt课件

第九章:中医方剂ppt课件

臣药: 荆芥、薄荷、防风,辛散上行,疏散风邪, 清利头目。
佐药: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 头痛;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川芎茶调散
【使用注意】本方为主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剂,气 虚、血虚,或因肝肾阴亏、肝阳上 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均非所 宜。用时以清茶调下。
桂枝汤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表虚证。
桂枝汤
【方解】 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风寒。 臣药:白芍,益阴敛营。 佐药:生姜,助桂枝解肌,又和胃止呕;大枣, 益气补中滋脾。 使药:炙甘草,调和药性。
桂枝汤
【使用注意】药后饮热稀粥少许,使微微汗出。 【加减应用】本方加厚朴、杏仁,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肌发表,
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湿滞脾胃 者,可加减应用。
藿香正气散
【组成】 藿香 紫苏 白术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厚朴 半夏 陈皮 桔梗 炙甘草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 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舌苔白腻,脉浮缓。
【用法】水煎服。药丸剂,每服6~9g,日2次。
【方解】
茵陈蒿汤
君药: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臣药: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使湿从小便而去。
佐药:大黄,荡涤胃肠实热,通利大便,使湿热由 大便而下。
茵陈蒿汤
【加减应用】若湿多者加茯苓、泽泻、猪苓;热多 者加黄柏、黄连。本方为治疗阳黄的
效方,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 炎、胆囊炎、胆石症等所引起的黄 疸,属湿热内蕴者。
【方解】
独活寄生汤
君药:独活,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调剂学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ing
第九章 中药配方程序
Phone: E-mail:
2020/10/16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收方 第二节 计价 第三节 配方 第四节 复核 第五节 发药
2020/10/16
2
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流程
审方 计价 调配 复核 发药
2020/10/16
审方主要内容
18
第二节 计价
药物计价是指按处方中的药味逐一计算 得出每剂的总金额并填写在处方药价处, 一般由收方者完成。
一、计价的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随时注 意更新调整过的药价,不得任意估价或改 价;
2.计价一定要准确,应注意帖(付)数, 以免造成补费和退费现象;
2020/10/16
2020/10/16
12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内容:
1.处方前记各项内容及医师签字是否齐全 2.饮片名称、剂量、剂数、用法等是否准确
2020/10/16
13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注意事项
–有无配伍禁忌药对、 超剂量用药、超时间 用药、妊娠妇女禁忌药等
–有无临时缺药 –有无药名、剂量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开药名
等 –处方字迹有无涂改 –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是否注明
3
⒈审方
2020/10/16
4
2.调配抓药
2020/10/16
3.称量
5
4.复核
2020/10/16
6
5.包装
2020/10/16
7
6.发药
2020/10/16
8
主要工作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典》一部(2005版)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
2020/10/16
为确保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配时先行洁净工具;
2.调配开始时,要随时参看处方,不能凭 记忆操作,以防记错出差;
2020/10/16
28Leabharlann 3.对鲜药类,配药帖(付)数较多时应另 行处理或另包;
4.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 包煎、吞服、冲服、烊化、另煎等,必 须按处方要求或配付常规予以另包并注 明;
0.37/10g 0.25 /10g 0.31 /10g
2020/10/16
23
练习实例: 甘 草 6g 0.37×0.6= 0.222 大 黄 3g 0.25×0.3= 0.075 郁 金 9g 0.31×0.9= 0.279
0.222 +0.075+ 0.279=0.576 实收: 0.58元
19
3.计算的金额要求书写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 麻烦;
4.对分等级的药材,应注明等级或单价,以免调 配时混淆。
处方中有自费药品应单列,药品 如有不同规格或细料贵重药应在药 品顶部注明单价 ,以免调配时错付 规格。
2020/10/16
20
二、计价注意事项 1.计价时,每味药的价钱尾数不得进位或舍去,
4.发现处方中有毒性药味时,必须严格执 行有关毒性中药的管理规定。
5.对委托加工丸、散等剂型的处方,应审 阅方中所有药物的性质及药物的总量是 否可以配制;
2020/10/16
11
6.问清患者配药帖(付)数,是自煎还是 代煎;
7.非正式医师的处方,一般不予调剂配方;
8.对于处方中的缺味药,在审方时应先告 知患者,并征得医生调换药味后配方;
规定每一剂药价的尾数按四舍五入到“分”。 单味药的药方,以一张处方药价的尾数四舍 五入到“分”; 2.凡分等级的品种,算方人员必须在药名上注明 单价(顶码),以便再配时复核用; 3.原方复配时,应重新核算价格,不得随原价; 4.将单价、总价及调剂员签名等内容填写在处方 相应位置。
2020/10/16
9
第一节 收方
中药调剂的依据是处方,收方人员接到 处方后,应着重审查以下项目:
1.按顺序审核处方的日期、姓名、性别、 年龄、药名、剂量、剂帖数及医师签字 (章)等。住院处方还要核对科别、住 院号及病床号;
2.审查处方中的药名;
2020/10/16
10
3.审查处方中有无“相反”药味、“相畏” 药味及“妊娠禁忌”药味;
2020/10/16
16
练习处方2 川 乌 6g 草 乌 6g 花 粉 9g 细 辛 3g 蜈 蚣 10g 延胡索 6g
天仙子 3g 地 龙 6g 犀牛角 3g
2020/10/16
17
有否重名
临时缺药
配伍禁忌 自费药 剂量
2020/10/16
妊娠禁忌
审方
剂数 用法
字 迹 是否清晰
医师签字
超时间用药
3.处方药价=药价/剂量×剂数
2020/10/16
26
计价注意事项 :
并开药;自费药;原方复配;不同 规格或贵细药;每味药的价钱尾数;每 剂药价的尾数;记录用笔;计价完后计 价人签字
2020/10/16
27
第三节 配方
配方是中药房工作中的主要环节,配方 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和身心 健康。
2020/10/16
29
5.处方中如有另行临时加工炮制的药物, 可派专人处理,以免延误配方时间;
6.一方配多剂时,要求剂量准确,用戥秤 分量,逐项复戥,即递减法,能使剂量 均匀准确;
7.配方完毕,需仔细逐味核对,经确认无 差错并签名后,即可转入检查复核阶段。
2020/10/16
24
计价练习处方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两剂
麻黄 0.10/10g 桂枝 0.15/10g 杏仁 0.20/10g 甘草 0.37/10g
2020/10/16
25
计价方法 1.药价/味=用药计量×单价 2.药价/剂=∑药价/味(即各味药价相加 求和)
2020/10/16
14
练习处方1 黄 芩 9g 连 翘 9g 白 芍 9g 桔 梗 6g 大 黄 6g 二 花 6g 丹 参 6g 甘 草 9g
清半夏 6g 川 军 6g 醋芫花 3g
2020/10/16
15
1.川 军 =大黄,二 花 =金银花 2. 甘草反醋芫花 3.大黄重复应用 4.甘草9g量过大 5.清半夏,醋芫花
21
三、价格计算方法
1.汤剂 每味药价积数之和×帖(付)数=总价
2.散剂 在汤剂的基数上增收加工费
(1)算出汤剂价;(2)单位加工费×全方总 重量=加工费价;(3)汤剂价+加工费=散 剂价。
3.丸、膏等剂型的价格计算 在汤剂的技术上分 别增收加工费、辅助材料费或燃料费等。
2020/10/16
22
练习: 甘 草6g 大 黄3g 郁 金9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