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一发不可收拾,“涡扇-17”首飞成功
靠徒手挫和油石磨
![靠徒手挫和油石磨](https://img.taocdn.com/s3/m/1c47691c5f0e7cd184253664.png)
靠徒手挫和油石磨: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记自从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第一架由单台发动机链式传动为动力的飞机成功试飞后,航空发动机带着人类的飞行梦想一飞冲天。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航空开始在欧洲蓬勃发展,此时,活塞式发动机占领着主要的航空领域。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活塞式发动机的地位才被涡轮喷气发动机逐步取代。
不过,在世界航空业不断前行的时候,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却还是一片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发展航空工业,开始引进苏联发动机制造技术。
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立了军委领导下的以聂荣臻、李富春为正、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
同时决定,5年内拨出相当于50~60亿斤小米的资金,试制两种飞机的航空发动机。
此前,一直全马力开动为抗美援朝生产炮弹,位于湖南株洲五里墩乡的兵工厂,在同年10月1日成立了株洲航空发动机修理厂(331厂),承担活塞式发动机修理任务。
就这样,中国首批兴建的6大航空工厂之一,就开始在边修理边积累生产制造经验中,在一张白纸上构建了中国航空的蓝图。
1954年1月,仿制苏联M11活塞式发动机(国内型号50号发动机)的任务下达,567种2684个零部件,从一件一件的生产到总装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
M11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是苏联在1925年到1926年研制的,也是苏联第一台国产航空发动机,苏联60个型号的轻型飞机都采用了M11。
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生产需要,厂里设立了设计、工艺、冶金、检验四大总师。
3121种工具、夹具、刀具、量具都要重新设计制造。
徒手锉、油石磨,完成钢模制造;技术革新解决圆弧零件的加工难题;制造零件同时完成土建工程,建成新的工具车间;痰盂、大缸、开水保温,用土得掉渣的方法为第一个发动机零件镀铜……1954年7月26日,中国首台活塞航空发动机最后一批零部件加工完毕,3个昼夜后总装完毕。
8月16日,200小时长期运行试车结束,M11航空发动机通过国家鉴定,批准生产。
中国全部国产航空发动机的型号及参数
![中国全部国产航空发动机的型号及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776379de998fcc22bcd10d70.png)
涡喷-5涡喷-5是沈阳航空发动机厂根据苏联BK-1φ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仿制的第一种国产涡喷发动机。
涡喷-5是一种离心式、单转子、带加力式航空发动机,属于第一代喷气发动机。
首批涡喷-5发动机在1956年6月通过鉴定,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截至1985年涡喷-5系列发动机停产,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和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共生产9658台,主要用于米格-15系列和国产歼-5系列战斗机。
涡喷-5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已从制造活塞式发动机时代发展到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时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批量生产喷气式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涡喷-5发动机净重989公斤,最大推力状态26千牛(2650公斤),加力状态推力37千牛(3800公斤)涡喷-5系列主要有以下改型:涡喷-5甲:沈阳黎明发动机公司于1957年仿制的ВК-1А发动机,命名为涡喷-5甲。
1963年开始转到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1965年6月首批涡喷-5甲通过考核验收试车,8月投入批生产,用于轰-5、轰教-5及轰侦-5飞机。
涡喷-5乙: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于1966年试制成功,用于米格-15比斯飞机。
涡喷-5丙: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于1976年试制成功,用于米格-17飞机。
涡喷-5丁: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于1965年试制成功,用于歼教-5飞机。
涡喷-6是沈阳发动机厂在苏制PA-9B喷气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并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发动机系列型号。
涡喷-6于1959年7月定型,是中国首型超音速航空发动机,属于轴流式单转子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1984年沈航首次将中国独创的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北航高歌发明)成功应用于涡喷-6的改进型,彻底解决了PA-9B所固有的振荡燃烧现象。
涡喷-6系列发动机是产量最大国产航空发动机,总产量高达29316台,主要用于歼-6系列和强-5系列国产战机,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在役。
最主要的是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研制的涡喷6甲和成都航空发动机厂研制的涡喷6A/B性能:直径:0.6686 米、长度:2.91 米、净重:708.1公斤空气流量:43.3 公斤/秒转速:11150 转/分增压比:7.14涡轮前温度:870摄氏度耗油率:1.63公斤/公斤/小时推力:3187公斤推重比:4.59WP-6为我国首型超音速航空发动机。
神舟十七发射燃氢发动机关键技术背景揭秘
![神舟十七发射燃氢发动机关键技术背景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304d17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2.png)
神舟十七发射燃氢发动机关键技术背景揭秘神舟十七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一环,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里程碑,其关键技术备受关注。
其中,燃氢发动机作为神舟十七号的推进系统核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揭秘神舟十七发射燃氢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背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1. 燃氢发动机概述燃氢发动机又称液氢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液态氢和氧反应而产生推力的发动机。
相比传统的煤炭或石油燃烧发动机,燃氢发动机具有高推力、高比冲、轻量化等特点,是现代航天发展中的重要动力选择。
2. 燃氢发动机的优势燃氢发动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燃氢发动机的推力大,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载人航天任务;其次,燃氢发动机的燃料是液氢,燃烧产物仅为水,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此外,燃氢发动机的比冲高,意味着单位燃料可以提供更大的推进力,降低了发射质量;最后,燃氢发动机具有轻量化的特点,可以提高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
3. 燃氢发动机的技术挑战然而,燃氢发动机的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液态氢的低温性质使得燃氢发动机的燃料系统需要更加复杂和精密的设计,以确保燃料的储存和供给;其次,液态氢对材料的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耐高温、耐低温、抗腐蚀等特殊材料;此外,燃氢发动机的点火和燃烧过程对点火系统和喷嘴进行高精度控制,要求可靠性和精准性极高;最后,燃氢发动机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性和高效性,对冷却、压力控制等系统要求严格。
4. 关键技术解决为了解决燃氢发动机的技术挑战,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付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在燃料储存和供给方面,我国发展了液氢储罐和液氢泵等关键技术,确保燃料的安全储存和按需供给;其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成功了高温结构材料,解决了液态氢对材料的高要求问题;此外,燃氢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和喷嘴也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实现了高精度控制;最后,通过对冷却系统和压力控制等关键技术的优化创新,燃氢发动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思考题(不全)
![航空航天概论第一章思考题(不全)](https://img.taocdn.com/s3/m/2a570b75a45177232f60a29d.png)
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和航天有何联系?航空: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
必须具备空气介质和克服自身重力的升力,大部分航空器还要有产生相对于空气运动所需的推力。
航天: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联系: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器主要在宇宙空间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
但航天器的发射和回收都要经过大气层,这就使航空和航天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按照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不同,分为: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航空器在大气层内飞行,依靠空气的静浮力或与空气相对运动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
航天器在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外空间,然后再引力作用下完成轨道运动。
火箭可以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飞行,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升空。
导弹可以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飞行,是一种飞行武器,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其飞行轨迹。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分为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依靠空气的静浮力升空,又叫浮空器)和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两大类。
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气球:无推进装置;飞艇:有推进装置,可控制飞行。
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1)飞机: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推力或拉力,由固定机翼产生升力。
2)滑翔翼:没有动力装置,由飞机推曳起飞,或用汽车等其他装置牵引起飞。
旋转翼航空器:1)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
2)旋翼机: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
扑翼航空器:机翼能像鸟和昆虫翅膀那样上下扑动,既产生升力又产生向前的推进力。
倾转旋翼航空器:同时有旋翼和固定翼,且在机翼两侧翼梢处各装有一套可在水平与垂直位置之间转动的旋翼倾转系统组件。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部波澜壮阔的山寨史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部波澜壮阔的山寨史](https://img.taocdn.com/s3/m/b348bd34fe4733687e21aad7.png)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部波澜壮阔的山寨史——中国喷气发动机的发展作者:真楚再战风涡喷发动机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牛顿第三定律的原理,可真正从原理到上天,人们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
1913年法国工程师勒内·罗兰提出的一种喷气推进发动机取得专利,但这是一种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那时既不可能制造又无处使用。
1930年,英国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尔获得了第一个用燃气涡轮产生喷气推进的专利,但一直到11年后他的发动机才完成了第一次飞行。
1934年德国人汉斯·万·奥海因率先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喷气发动机。
1937年4月12日弗兰克·惠特尔试制成功英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
但试运转并不理想,几经挫折,于1941年装上了格洛斯特战斗机。
英国在40年代最主要的军用涡喷发动机有德温特河,尼恩等。
特别是尼恩,它可以说是大多数现代发动机的鼻祖。
苏联在40年代末的时候引进了尼恩,其仿制品就是ВК-1,而ВК-1Ф在ВК-1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力燃烧室。
这样,飞机的瞬时推力可以增加很多。
中国的发动机就是从ВК-1Ф起步的。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中国人民空军的战斗机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更新换代。
飞机和发动机的制造也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
之后,我国开始仿制苏联的发动机,涡喷5,涡喷6,涡喷7等一系列发动机的仿制增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实力。
可仿制也有尽头,随后的事件证明,没有真正的自主研制,中国的发动机还是要受制于人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中国挺过了3年困难时期,原 Zi Dan 和氢弹的 Bao Zha 震惊了世界,也鼓舞着中国人民的士气,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航空动力人的心中产生,研制自己的发动机,最新式的涡扇发动机。
当时该发动机的代号是910,也就是我们后来俗称的涡扇6,当时的想法是把该发动机的加力型作为新研制的歼击机歼9的动力,而把该发动机的无加力型 910甲作为轰6和运9以及大型客机的动力。
新引擎新起点神十七成功对接空间站
![新引擎新起点神十七成功对接空间站](https://img.taocdn.com/s3/m/be9f4e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b.png)
新引擎新起点神十七成功对接空间站新引擎新起点神十七成功对接空间站神十七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航天事业中的里程碑式事件。
作为新引擎时代的先锋者,神十七号圆满完成了对空间站的成功对接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迈向新起点注入了强大动力。
神十七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载人飞船。
与以往的载人飞船相比,神十七号在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升级。
首次搭载的全新动力系统,是神十七号的核心科技突破。
作为新引擎时代的代表,这款新引擎在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它的研发成功不仅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更为人类探索太空的未来指明了新的方向。
神十七号的成功对接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平台,也是载人飞船的最终目的地。
神十七号的对接任务不仅验证了我国空间站的设计和建造水平,更展示了我国航天人的技术实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次成功对接,我国航天科技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新引擎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载人飞船,它们还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多个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新引擎的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为我国的航天探测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卫星发射到深空探测,新引擎的应用将使我国航天事业在未来能够更加自主、高效地开展各项任务。
除了技术突破,神十七号的成功对接还彰显了我国航天人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
在这次任务中,航天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确定性,但他们经过充分训练和精心准备,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务实高效的工作风格。
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为神十七号的成功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引擎时代的到来,为我国航天事业带来了新的起点。
神十七号的成功对接,不仅仅是一次任务的完成,更是我国航天科技的新里程碑。
它的成功催生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也将为未来的探索和发展指明方向,激励着我国航天人不断追求卓越,推动航天科技不断进步。
在新引擎时代,我国航天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神十七号的成功对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雄心。
航空概概试题集【提交稿】
![航空概概试题集【提交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f3eebb65ce050876321393.png)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概论》习题集(内部资料,请勿转载)航空工程系马高山编2014年5月(一)基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乘坐航空器飞行的伟大壮举是由两个法国人在()年完成的。
A 1788B 1852C 1783D 18992.莱特兄弟于()年12月17日,驾驶带有动力的滑翔机飞行者1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从此开创了动力飞行的新纪元。
A 1899B 1903C 1909D 19113.飞机诞生之前,在操纵稳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的是。
A 美国的莱特兄弟B 德国的李林达尔C 美国的兰利D 英国的凯利4.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的航行活动。
A 高空B 大气层内C 宇宙D 大气层外5.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更早的进入使用。
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出现了”孔明灯”,这就是现代的雏形。
A飞机B热气球C 直升机D飞艇6.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靠升空。
A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B推力C空气的静浮力D拉力7.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靠升空。
A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B推力C 空气的静浮力D拉力8. 飞机动力装置的核心是。
A推进剂B发动机C燃烧系统D固定装置9. 滑翔机是指没有的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
A动力装置B燃油系统C操纵系统D液压燃气系统10. 轻型直升机一般采用。
A浮筒式起落架B轮式起落架C滑轨弹射器D滑橇式起落架11. 多数直升机采用。
A浮筒式起落架B轮式起落架C滑轨弹射器D滑橇式起落架12. 具有隐身性能的直升机为。
A美国的黑鹰B美国的阿帕奇C法国的超黄蜂D美国的科曼奇13. 美国研制的V22鱼鹰属于。
A波音,直升机B洛克希德,倾转旋翼机C洛克希德,旋翼机D美国贝尔,倾转旋翼机14. 人类关于飞行的许多探索和试验都是从的飞行开始的。
A模仿蜻蜓B模仿蜜蜂C模仿苍蝇D模仿飞鸟15. 中国春秋时期出现的,被看成是现代飞机的雏形A竹蜻蜓B木鸢C孔明灯D风筝16.,两个法国人乘坐蒙哥尔费气球,在1000m高空的空中,飞行了12km,完成了人类首次乘坐航空器飞行的伟大壮举A 1883年10月5日B 1783年11月21日C 1683年10月5日D 1583年10月5日17.,的莱特兄弟驾驶他们自己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飞行了4次,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持续动力可控飞行A 1901年11月17日,美国B 1903年12月17日,美国C 1901年11月17日,美国D 1903年11月17日,英国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机枪射击协调装置首先在的福克单翼飞机上获得了使用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19.活塞式发动机和螺旋桨推进的飞机是不能突破声障的,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A内燃机B蒸汽机C涡轮喷气发动机D电动机20.1947年10月14日,美国的首次突破了声障A F100飞机B X1研究机C 米格19D X5研究机21.年,首先试飞了超声速旅客机。
涡扇10系列发动机太行发动机
![涡扇10系列发动机太行发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9524552e58f5f61fb63666bd.png)
涡扇10 系列发动机太行发动机涡扇10 系列发动机太行发动机太行发动机,也叫涡扇10 系列发动机。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2005 年12 月28 日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历时18 年。
太行发动机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它结束了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
太行发动机由中国606 所研制,是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
采用大推力函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最大推力不超过12000 公斤。
目前主要用于装备中国第三代高性能歼-10 战斗机。
简介[ 转自铁血社区/ ]2005 年12 月28 日,在我国大中型航空发动机的摇篮———中国一航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诞生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
正像诗中描绘的那样,“将登太行雪满山” ,现实中研制“太行”的难度更是超乎想象,以张恩和为总设计师的“太行”研制团队,历经18 载艰苦攻关,突破了数十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克了200 多个重大障碍和技术难题,终于在世纪之初研制出了先进的航空动力,一颗强健的“中国心” 。
太行,号称" 天下之脊" ,中国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取名太行,其意义不言启明。
主要型号依据装配对象的不同,涡扇10 系列有涡扇10、涡扇10A、涡扇10B、涡扇10C、涡扇10D等型号,其中涡扇10A 是专门为中国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上马的新歼配套的。
中国为加快发展涡扇10 系列发动机,采取两条腿走路方针。
一是引进国外成熟的核心机技术。
中美关系改善的八十年代,中国从美国进口了与F100 同级的航改陆用燃汽轮机,这是涡扇10A 核心机的重要技术来源之一;二是自研改进。
中国充分运用当时正在进行的高推预研部分成果(如92 年试车成功的624 所中推核心机技术,性能要求全面超过F404),对引进的核心机加以改进,使核心机技术与美国原型机发生了较大变化,性能大为增强。
北航 航概复习题 第一章
![北航 航概复习题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fd4a8803f78a6529647d53bf.p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复习666题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论一,单项选择1: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航天员---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A 聂海胜B 费俊龙C景海鹏D 翟志刚2:2008年9月25日,----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A 神舟五号B 神舟六号C神舟七号D神州八号3:2008年11月28日,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客机-----在上海首飞成功。
A 运10B 小鹰-500C ARJ21-700DK-8-4: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是由----运载火箭发射的。
A 长征二号EB 长征二号FC 长征三号甲D长征四号乙5:----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A 2007年10月24日B 2006年10月24日C2007年9月24日D2006年11月24日6:----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这标志着我国大型民用客机和大型运输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A2002年1月26日B2007年2月26日C2007年12月20日D2008年11月28日7:2005年10月,把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的火箭是-----A长征1号B长征2号E C长征2号F D长征3号乙8:我国于----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
A2002年10月15日B2003年10月15日C2004年10月15日D2005年10月15日9: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其航天员-----成为第一名飞入太空的中国人。
A聂海胜B费俊龙C杨利伟D翟志刚10:把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地送上太空的火箭是-----A长征一号B长征二号E C长征二号F D长征三号乙11: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A飞行器B航空器C导弹D航天器12: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的航行活动。
A高空B大气层内C宇宙D大气层外13: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的航行活动。
跨越天空的距离
![跨越天空的距离](https://img.taocdn.com/s3/m/ae463e105ef7ba0d4b733bd0.png)
跨越天空的距离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8年第17期航空发动机,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工业之花”,这朵“工业之花”的绽放程度,不仅仅是国家工业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空军发展的一面旗帜。
虽然,中国的这朵“工业之花”经历了极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但所幸近年来,中国航空发动机始终走在前进之路上。
之所以能够稳步向前,自然少不了强有力的助推。
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邹正平一样,许许多多的科研工作者正前赴后继奔赴在这条助推之路上。
精细化流动结构:探流体机械之谜每逢毕业季,除了伤感,还不应该忘记曾在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的校园中奋斗过的青春。
1999年4月,邹正平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顺利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经过两年在北京大学湍流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邹正平再次于2001年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至今,已是邹正平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第17个年头了。
十几年如一日,无论是叶轮机内部精细流动机理研究还是精细化设计方法以及新近开展的新概念航空发动机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邹正平都坚持不懈,从未放弃探究其中的奥秘。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的奥秘博大而精深,想要探究流体机械性能,必须对其内部流动进行细致的研究,而这些正是邹正平研究的重点之一。
“我们了解复杂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时空演化机制,有很大的工程实践价值。
比如通过精心设计来实现理想的流场组织,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实现流场的控制,最终达到提升流体机械性能的目的。
”邹正平说道。
以低压涡轮叶片表面边界层为例,其内部复杂流动结构的时空演化非常复杂,是边界层损失的主控因素,对于低压涡轮性能有明显影响。
邹正平带领团队发展了三维大涡模拟程序和精细化实验等手段,获取大量的尾迹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数据并对此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复杂压力梯度环境下非定常激励对边界层的精细流动结构及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运动学模型;并与中国航发608研究所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最终成功发展了适用于低雷诺数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方法,并获得实验的成功验证;此外,基于对边界层流动机理的认识和模型的建立,邹正平还发展了高负荷的低压涡轮气动设计方法,并在实验室得到成功的实验验证。
我国研制成功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我国研制成功大推力涡扇发动机](https://img.taocdn.com/s3/m/a1ebbfe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1.png)
我国研制成功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胡青;寒阳
【期刊名称】《航空档案》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航空发动机最近通过技术设计定型审查。
“太行”航空发动机性能先进、技术成熟,可一机多用,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重点项目。
它的设计定型不仅是一航人航空报国、自强不息的非凡壮举,也是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迈出的重大一步,标志着我国从此跨入了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家的行列,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
对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页数】1页(P5)
【作者】胡青;寒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
【相关文献】
1.我国最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 [J],
2.我国最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 [J], 邱学雷;付毅飞
3.第三代战斗机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巡礼(二)核心机衍生发展的经典之作——F110涡扇发动机 [J],
4.第三代战斗机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巡礼(二)核心机衍生发展的经典之作——F110涡扇发动机 [J],
5.第三代战斗机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巡礼(三):昔日雄风今犹在——AЛ-31Ф系列发动机 [J], Maya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航空知识竞赛题174题及答案
![2020年航空知识竞赛题174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24591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c.png)
2020年航空知识竞赛题174题及答案1、导弹试验是导弹研制过程中_B阶段。
A.可以省略的B.必不可少的重要C.视情况可以省略的D.2、1981年9月20日,成功发射一箭三星的火箭是—C_oA.长征二号丁B.长征二号丙C,风暴一号D.3、与一般通信卫星相比,军用通信卫星有哪些优点?—C_A,质量大、容量大B,采用交叉链路、星上信号处理等新技术C.保密性强、灵活机动、抗干扰D.4、地球同步轨道发射的理想地点是哪?—C_A.南极B.海边C,赤道D.5、神舟号载人飞船座舱内的温度是_B—-A.摄氏15〜20度B.摄氏17〜25度C.摄氏20〜25度D.摄氏15〜30度6、国际空间站的组建,需要航天员驾驶航天飞机掌握交会对接技术,需要获得在太空长期生活和工作经验。
为此,从1994年开始,航天飞机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__A次访问。
A.9B.8C.7D. 67、为了寻找火星上水的踪迹,首先对火星岩石进行化验的机器人是_A_oA.索杰纳B.勇气号C.机遇号8、弹道导弹飞行试验中的正常武器弹道是指设计时选择的_B oA.最大高度轨道B.最小射击偏差轨道C.专供试验用的一种轨道9、在神舟六号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时,使用DA.马桶B.塑料袋C.尿不湿D.大小便收集装置10、国际空间站的组建,需要航天员驾驶航天飞机掌握交会对接技术,需要获得在太空长期生活和工作经验。
为此,从1994年开始,航天飞机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__A次访问。
A.9B.8C.711、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于—C_在北京南苑成立。
A.1911年9月B.1912年9月C.1913年9月12.1913年冬,北洋政府征讨蒙古叛军,南苑航空学校派人驾驶飞机随军助战,对叛军实施了_B—,这是中国首次将飞机运用于实战。
A.空中扫射B.空中侦察C.空投传单13.世界上第一次航空博览会是年在举行的。
CA.1910,德国汉诺威B.1909,法国兰斯C.1909,法国巴黎14.中国第一个经政府批准在国外学习飞行的留学生是_A—oA.厉汝燕B.潘世忠C.秦国镭15.1931年4月,国民党空军的一架侦察机被工农红军根据地赤卫队俘获,苏维埃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_C__号,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
初心不改神十七对接空间站的中国梦
![初心不改神十七对接空间站的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9aa1e65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5.png)
初心不改神十七对接空间站的中国梦初心不改神十七对接空间站的中国梦神十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里程碑,该次飞行任务为中国空间站的重要一步。
从升空到空间站对接,神十七的任务精确而严谨,体现着中国梦在航天领域的初心与坚守。
一、砥砺奋进的中国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56年创建中国航空最高学府、航天科技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完成,再到构建中国空间站的连续探索,中国航天事业以其崇高的目标和坚定的决心展示着国家的实力和野心。
二、神十七的任务与意义神十七是中国航天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作为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的关键一环,该次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将为未来的空间站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神十七将进行的主要任务包括:空间舱的转移对接、货运与人员交接、空间站的维护与进一步建设等。
通过这一系列重要任务,中国航天将进一步积累经验并提高技术水平,为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心与坚守初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也是神十七使命的原动力。
中国航天事业始终秉持着"矢志不渝,恢复中华航天伟业"的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梦。
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受到外界质疑,中国航天人始终坚守初心,坚定地前行。
神十七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前进,更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四、中国梦与航天事业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而航天事业是中国梦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
中国梦强调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航天事业则是这个梦想的具体实践。
中国航天人坚定地相信,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五、展望未来展望未来,中国航天事业仍将继续奋进。
中国国家航天局已经制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十四五"规划,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与目标。
从航天科技的创新研发,到太空探索的深入发展,中国航天人正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着不懈的努力。
ws-18
![ws-18](https://img.taocdn.com/s3/m/7425ae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1.png)
ws-18WS-18发动机简介引言:WS-18(Woshi-18)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它是为了满足中国空军战斗机的需求而设计的,以提供更高的推力和更优异的性能。
本文将对WS-18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特点1. 高推力:WS-18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涡扇燃烧室和高压涡轮叶片技术,以提供更高的推力。
其推力较之前的发动机型号提高了约25%,使战斗机在起飞、爬升和加速阶段拥有更出色的性能。
2. 燃烧效率高:WS-18采用了新的燃烧室设计和先进的燃烧技术,使燃料的燃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比之前的发动机型号,WS-18在同等工况下能够实现更低的燃料消耗,延长飞机的航程,降低运营成本。
3. 多用途应用:WS-18发动机在设计上考虑了多种应用需求。
其推力适中,可以应用于多种战斗机和攻击机型号,为中国空军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WS-18还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战斗机型号进行定制。
二、发展历程WS-18发动机的研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中国空军提出了对于更高性能发动机的迫切需求。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WS-18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首次试飞,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WS-18发动机在测试中的表现越来越出色,逐渐获得了中国空军的认可。
在20世纪初,WS-18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并应用于中国空军的主要战斗机型号上,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
三、应用前景WS-18发动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发动机,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空军对于战斗机数量的增加和现有机队的更新换代,WS-18发动机需求量必然会增加。
另外,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WS-18发动机有望成为中国军事装备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国家对于WS-18的性能表现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并表达了潜在的购买意向。
总结:WS-18发动机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先进航空发动机,具备高推力、高燃烧效率和多用途应用等技术特点。
化鲲为鹏,解读中国运―20
![化鲲为鹏,解读中国运―20](https://img.taocdn.com/s3/m/ab715e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4.png)
化鲲为鹏,解读中国运―202013年1月26日,陕西阎良机场,一架外-形硕大的运输机启动了发动机,在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隆隆轰鸣中,运输机逐渐开始滑跑加速,在滑行不远之后一个漂亮的抬头,起落架轻盈地离开了跑道,升上了空中,直奔蓝色天际。
这架飞机,便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
运-20的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继歼-20隐身战斗机、歼-15舰载战斗机以及“鹘鹰”多用途战斗机之后又一个重大航空装备项目取得标志性突破,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掌握军用大型运输机制造技术的国家之一,其意义足以比肩甚至超过载-人航天工程。
运20由中航工业西飞集团研制开发,采用四台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机翼为上单翼设计,采用T型尾翼布局,机长约47米,翼展约45米,机高约15米,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00吨,最大载重量66吨,高于俄罗斯-主力运输机伊尔76,略低于美国主力运输机C-17“环球霸王”。
一直以来,中国能够独立研制开发性能较为先进的战斗机、直升机、轻型和中型运输机以及各种通用飞机,但在大型运输机研制领域,却长期留有空白。
缺少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事实,严重制约了中国空军的远程空运能力,限制了军事部署的速度和规模,同时更使得中国空军的空中预警指挥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特种飞机缺少合适的发展平台,只能依靠国外进口装备。
对于中国这样领土辽阔的大国,急需研制和装备具有较高技术性能的大型运输机,除了军事用途,大型运输机还能在和平时期承担抢险救灾、海外撤侨等处理突发事件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如果说轰炸机、攻击机是进攻的利剑,战斗机是防御的坚盾,那么运输机就是“战力倍增器”。
喷气式大型运输机的巡航速度达800~900千米/时,是陆上运输的15倍,海上运输的25-倍,经过空中加油可实现跨洲甚至全球运输,对瞬息万变的现代战争意义重大。
利用大型运输机的平台基础,还可开发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多种衍生型号,其技术也有助于研发战略轰炸机,都是一支体系完整、具备攻势作战和洲际作战能力的战略空军所必需的机型。
热点07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解析版)-【直击热点】2025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热点07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解析版)-【直击热点】2025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9a3b9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b.png)
2023年10月时政热点专题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组成,汤洪波任指令长。
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2023年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
当前,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了近五个月,接下来,他们将在轨迎接“神十七”乘组的三名航天员。
届时,中国空间站的在轨航天员人数将短暂达到6人。
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任务,也是第三批航天员的首次太空会师。
可结合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等考查。
一、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特点(1)自转特点自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旋转),周期约24小时(1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相对而言,东方比西方时间早。
2.地球的公转(1)特征:公转中心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地轴是 倾斜 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保持不变 。
(2)产生的现象: 四季的变化 、 五带的划分 。
(3)二分二至日(北半球))五带划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是 热 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北寒 带和 南寒 带。
其中有太阳直射的是 热 带,有极昼极夜的是北寒带和 南寒 带,四季分明的是 北温 带和 南温 带。
航概复习必备电子版
![航概复习必备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77b80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6.png)
2016-5-29航空航天概论复习指南BUAA-SE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5081050李永威/主编ll1.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2.中国第一位女航员刘洋乘坐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进入太空。
3.2011年11月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的是神州八号。
4.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发射成功是在2008年。
翟志刚乘坐神舟七号飞船进行首次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5.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客机ARJ21-700在上海首飞成功!6.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时间2007 年十月24日,西昌。
7.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这标志中国大型民用客机和大型运输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8.二零零五年十月把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
9.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十月15日成功发射!把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送上太空的火箭是长征二号f。
10.航空是指载人和不载人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11.航天是指载人和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活动。
12.中国孔明灯是现代热气球的雏形。
轻于空气的航空器靠空气的静浮力升空。
13.静动升力组合飞艇,静升力占总升力的60%到70%。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考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
14.飞机动力的装置核心发动机。
滑翔机是指无动力装置的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
15.轻型直升机一般采用滑橇式起落架。
多数直升机采用轮式起落架。
16.具有隐身性能的直升机美国科曼奇。
17.美国贝尔研制的v22鱼鹰属于倾旋转翼机。
18.中国春秋时期的风筝被看为现代飞机的雏形。
19.1783年11月21日两个法国人完成人类首次乘坐航空器飞行的伟大壮举。
20.飞机诞生之前在操纵稳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德国的李林达尔。
21.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持续动力可控飞行。
神十七再创中国航天新成就
![神十七再创中国航天新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d2396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7.png)
神十七再创中国航天新成就中国航天事业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近日,神舟十七号(Shenzhou-17)任务成功完成,在中国航天史上再创新的里程碑。
本文将全面介绍神十七的重大意义、任务概述以及取得的成就。
一、引言中国航天一直以来致力于探索太空,不断追求卓越。
神十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一次重要任务,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突破,也是中国实现航天强国目标的坚实步伐。
二、神十七任务概述神十七任务于2021年10月16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之后飞行员组合进入轨道工作状态,表现出色,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员的专业素养和训练水平。
该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太空站天宫核心舱和空间实验室天和的对接对换任务,并进行太空站舱段和活动舱的组装与验证。
神舟十七号搭载了3名航天员,他们将在太空站工作时长达半年,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三、神十七的重大意义1. 强国之梦:神十七成功实施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正以强大的步伐迈向更高的领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制造实力,也展现出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的决心和能力。
2. 太空探索进程:神十七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往后延伸的重要一步,打破了以往对外依存的模式,实现了中国航天自给自足的目标。
这对于未来中国的太空探索具有深远意义。
3. 技术创新突破:神舟十七号的成功实施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创新突破。
此次任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挑战,包括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站模块对接等,这些技术突破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神十七取得的成就神舟十七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带来了重要的科学成果和技术突破。
1. 太空科学实验:神十七航天员在太空站中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多个领域,为解决人类在太空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太空科技验证:神十七任务中进行了一些关键技术的验证,包括航天员长期驻留、舱段与活动舱的对接等。
这些技术的成功验证为中国航天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神舟十七助力中国航天再夺新胜利
![神舟十七助力中国航天再夺新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33fe93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4.png)
神舟十七助力中国航天再夺新胜利中国航天在神舟十七的助力下,再次取得了一项重大胜利。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一环,神舟十七任务的成功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也为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从神舟十七任务的背景介绍、任务目标、发射及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探讨神舟十七助力中国航天再夺新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神舟十七任务的背景介绍神舟十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十次任务,也是在神舟系列飞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重要探索。
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载人飞船,具备太空飞行、太空停靠与返回功能。
神舟十七任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初期,旨在推动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为后续更为宏大的航天目标奠定基础。
二、神舟十七任务的目标神舟十七的任务目标十分明确。
首先,该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进行中国自主空间站建设的一次全面试验,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并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作好准备。
其次,神舟十七还承载了太阳系探索的重要科学实验项目,包括行星探测、天体观测等。
通过这些科学实验,中国航天科技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神舟十七任务的发射及运行情况神舟十七的发射是整个任务的第一步,也是一项极为关键的环节。
根据相关报道,神舟十七的发射时间安排紧凑,采用了多级燃烧的方式,以确保飞船能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在发射成功后,神舟十七将进入太空执行预定任务。
据悉,此次任务的执行时间大约为一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宇航员将进行空间站建设的关键实验,并进行一系列科学探索。
四、神舟十七助力中国航天的重要意义神舟十七的成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拓展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边界。
其次,神舟十七的任务目标与我国空间站建设密切相关,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此外,神舟十七还意味着我国在太空科学探索的能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望在未来进行更加复杂和深入的科学实验。
总结起来,神舟十七助力中国航天再夺新胜利,既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在太空领域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发不可收拾,“涡扇-17”首飞成功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发不可收拾,“涡扇-17”首飞成功](https://img.taocdn.com/s3/m/fbea30290b4c2e3f56276311.png)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发不可收拾,“涡扇-17”首飞成功中国航空发动机一发不可收拾,“涡扇-17”首飞成功“涡扇-17”已经配备在“猎鹰”高级教练机上首飞成功近日,有消息说中航黎阳公司研制新型发动机配装国产高级教练机首飞成功,这表明国产“涡扇-17”发动机已经配备在“猎鹰”高级教练机上首飞成功,为“猎鹰”批量生产、列装部队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空军开始列装苏-27、苏-30、歼-10等第三代作战飞机,这些飞机采用了主动控制、电传操纵系统、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及玻璃化座舱、先进气动布局等新技术,具备较好的飞行及机动性能,因此对于教练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空军大量采用的歼教-7型教练机实际上是二代战斗机的同型教练机,难以满足三代作战飞机飞行员的培训需要,更别说即将服役的第四代作战飞机。
在这种情况下之下,中航贵航研制了“山鹰”高级教练机,它缓解了中国空军缺少高级教练机的问题,但是“山鹰”高级教练机是在“教练-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发展潜力受到限制,也难以满足第四代作战飞机的需要,而中航洪都研制的“猎鹰”高级教练机整体战术技术指标优秀,空军飞行员对它的评价较高,完全可以胜任部队现役及未来战斗机的配套训练要求,并且还具备改装为作战飞机的潜力。
不过“猎鹰”面临的问题就是缺乏配套发动机,从飞机的总体设计来看,它需要一型起飞推力在2.5吨左右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如果想满足部队对于超音速教练机的需要,这个发动机的推力还要提高到4吨以上,在“猎鹰”研制之初,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涡扇发动机,因此“猎鹰”配备的是乌克兰AI-222-25型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仅用于中国“猎鹰”,还用于俄罗斯的雅克-130飞机。
“猎鹰”配备国产发动机解决了航发“心脏病”问题众所周知,乌克兰独立之后,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两国在防务合作方面也有着比较深厚的合作关系,不过,随着乌克兰国内动荡局势的发展,相关厂家能否稳定供应发动机就成为一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发不可收拾,“涡扇-17”首飞成功
中国航空发动机一发不可收拾,“涡扇-17”首飞成功“涡扇-17”已经配备在“猎鹰”高级教练机上首飞成功
近日,有消息说中航黎阳公司研制新型发动机配装国产高级教练机首飞成功,这表明国产“涡扇-17”发动机已经配备在“猎鹰”高级教练机上首飞成功,为“猎鹰”批量生产、列装部队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空军开始列装苏-27、苏-30、歼-10等第三代作战飞机,这些飞机采用了主动控制、电传操纵系统、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及玻璃化座舱、先进气动布局等新技术,具备较好的飞行及机动性能,因此对于教练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空军大量采用的歼教-7型教练机实际上是二代战斗机的同型教练机,难以满足三代作战飞机飞行员的培训需要,更别说即将服役的第四代作战飞机。
在这种情况下之下,中航贵航研制了“山鹰”高级教练机,它缓解了中国空军缺少高级教练机的问题,但是“山鹰”高级教练机是在“教练-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发展潜力受到限制,也难以满足第四代作战飞机的需要,而中航洪都研制的“猎鹰”高级教练机整体战术技术指标优秀,空军飞行员对它的评价较高,完全可以胜任部队现役及未来战斗机的配套训练要求,并且还具备改装为作战飞机的潜力。
不过“猎鹰”面临的问题就是缺乏配套发动机,从飞机的总体设计来看,它需要一型起飞推力在2.5吨左右的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如果想满足部队对于超音速教练机的需要,这个发动机的推力还要提高到4吨以上,在“猎鹰”研制之初,国内还没有这样的涡扇发动机,因此“猎鹰”配备的是乌克兰AI-222-25型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不仅用于中国“猎鹰”,还用于俄罗斯的雅克-130飞机。
“猎鹰”配备国产发动机解决了航发“心脏病”问题
众所周知,乌克兰独立之后,奉行对华友好政策,两国在防务合作方面也有着比较深厚的合作关系,不过,随着乌克兰国内动荡局势的发展,相关厂家能否稳定供应发动机就成为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主战装备长期存在的“心脏病”的问题,中国空军和相关部门下决心为“猎鹰”配备国产发动机,这就是涡扇-
17“岷山”涡扇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在中国航空发动机型谱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填补了该推力级第三代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对实现解放军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促进解放军新型飞行训练体制的形成,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猎鹰高教已出口
涡扇-17“岷山”涡扇发动机配套“猎鹰”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先进教练机及中小推力涡扇发动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除了猎鹰,未来中国各种先进的无人机,都可以装备
该款发动机。
中国迈入航空发动机强国大门都靠这位牛人
太行发动机历经了30多年的艰苦研制终于圆满收官了。
目前中航工业发布了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太行发动机已批量装备部队;曾几何时,军用航空大推力发动机中国军迷的一块心病,也是一些网络一下别有用心的人用来贬低中国工业水准的最佳武器。
这一姗姗来迟的喜讯,让中国迈入了航空发动机制造强国的大门。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战机己普遍使用第三代涡扇发动机,世界航空强国开始了更新一代发动机的研制,而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还停留在第二代的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航空发动机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
可以说,没有国外动力系统,解放军主力战机就无法升空作战!这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平崛起来说,绝对是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太行”正是大家期望的“救心丹”,当时作为总设计师张恩和发誓:为了让解放军战机拥有一颗强健的“中国心”拼了!但在世界航空大国严密的技术封锁下,研制之路是举步维艰。
不过巨大的困难激发出张恩和的斗志!十几年里,张恩和带领团队克服了设计、材料、工艺方面的重重阻碍,解决了装配、试验、试飞等过程的道道难题。
从
1997年开始,“太行”整机试车时数每年成倍增长,并创下了国内发动机型号研制史上的最高纪录。
为中国迈入了航空发动机制造强国的大门,航空一牛人苦干30多年当初“太行”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因为满足不了新型战机研制的进度,因此该型战机决定引进国外发动机。
如果“太行”发动机一旦失去装机载体,那就意味着涡扇-6发动机下马的悲剧就会重演!为了避免“太行”发动机重蹈覆辙,张恩和大胆提出:既然引进的新型飞机的发动机可以配装在新型歼击机上,那么为新型歼击机研制的“太行”发动机也就有可能装在引进的飞机上。
张恩和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可行性论证。
经过论证,“太行” 发动机装在引进飞机的方案是可行的。
事实证明,用一个成熟的双发飞机首先对“太行”发动机进行领先试飞,不但降低了试飞风险,而且提早暴露了问题,并使问题尽早解决,从而加快了整体研制进度。
“太行”发动机采用了32 项先进技术、56 项新材料、50 项先进制造技术,带动了设计、试验、材料和工艺的技术进步。
“太行”发动机保障了我国第三代战斗机动力装置的需要,解决了困扰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动机瓶颈,为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开辟了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行总师张恩和换回了中国航空发动机几十年的进步,逐渐缩小与西方的发动机差距。
解决由于俄罗斯不愿输出而
带来的短缺问题,同时解决俄罗斯售后服务较差带来的诸多保障问题,将彻底改变中国空军“心脏病”问题。
其次,拥有自主生产的航空发动机,中国才能在战机的销售问题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外国发动机供应商才不能在军售问题上卡中国的脖子,才能在战机出售问题上更加自由。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可以说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它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心血,它的设计定型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从第2代向第3代的历史跨越。
根本上保证了中国战机的生产制造能力,摆脱中国空军主战机种的发动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作者署名:鼎盛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