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龙权读张居正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张居正》后有感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题记张居正》看完了,熊召政写的历史小说,得过茅盾文学奖。
张居正的政治谋略、经邦济世之才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看都是名列前茅,数一数二的。但是后来他还是难逃历史上大多数权相身后被清算的命运。小说围绕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展开长篇大论,以高拱致仕还乡开张居正升为首辅始,以其死后被清算终。看前面的时候很亢奋,看到结局很黯然。窿庆六年张居正成为首辅兼皇帝的老师后,由于万历皇帝还小,在万历他妈李太后的支持下开始实行他的改革主张。先后实行吏治革新、打击豪强、字粒田征税、改革税收、整顿学政、关闭私立学院、清丈全国田亩、实行一条鞭法等等改革主张,并且收效甚大,一时间,国库充实,天下升平,人民安乐。至于这些改革到底是怎么搞地,怎么回事,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翻书,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想说的是另一个问题。
万历十年,张居正一病不起,两眼一闭,双腿一蹬,去了。被李太后、张居正、冯保架空了十年的万历皇帝朱翊均很高兴,觉得机会来了,儿皇帝当了十年,终于可以乾纲独断了。开始大肆在朝廷打击排挤张居正提拔的门生故吏,有的流放有的勒令退休,一时间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人人自危,在逐步清除了张居正在朝廷的势力后,清算的魔爪伸到了张居正家人头上。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先是剥夺了张居正以及他儿子们的一切功名利禄和赏赐,张居正的六个儿子和孙子,有的被整残了,有的自杀了,有的流放了,有的被关起门来饿死了。憋了十年现在终于解脱了的万历皇帝得到了报复的快感,觉得还不解气,要将张居正剖棺鞭尸,幸好被朝廷里几个有良知的大臣制止了。为大明王朝呕心沥血宵衣旰食的一代权相落的如此下场,一时间天下百姓不为之扼腕叹息!从后来万历三十年不上朝,一举刷新他爷爷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纪录后,言官们对他和他的后宫妃子们破口大骂,他都没有杀一人的情况来看,万历应该不是一个很残忍的人,他之所以对居功至伟的首辅兼老师张居正那么残忍绝情,只能说明他骨子里的确恨透了张居正。他之所以恨透了张居正只能是因为张居正剥夺本应该属于他的权力,他的权力是皇权,而皇权是不容任何人分享的,老爹老妈不行,张居正当然也不行。
张居正和万历之间的矛盾和悲剧除了他们各自的性格使然外,主要还是封建封建专制体制的矛盾。在那年头,皇帝高高在上干什么都是对的,穷奢极欲也好,荒淫无道也好,残忍暴杀也好,只要是皇帝做的事没有一样是不对的,谁都不能管的,也管不了。想跟皇帝硬扛,就先摸摸自己的脑袋长的瓷不瓷实。做臣子的就得一天到晚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如履薄冰,哪个地方一不小心把皇帝搞得罪了,生罅隙了,那你就小心了,皇帝今天不找你算账,不保证明天不找你算账,明天不找你算账,不代表后天不找你算账,总之,这个梁子就算是结下了。无论你为皇帝做什么事情,帮过他多大忙,立了多大的功劳,作出了多大的牺牲,那都是应该的,天经地义地,他一时高兴感谢你赏你点什么,算你小子有福,他不鸟你,你也别心里不舒服,否则的话,你又要小心了。因为你在皇帝面前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奴才,一条供他随时使唤的狗,奴才和狗是没有尊严的,是没有任何说不的权利的,是不能有任何一丝一毫的要求的,奴才唯一的权利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皇帝骂你一句,你要马上说,皇上骂的好;皇帝往你脸上吐口水,你马上笑着说,皇上的口水真香,能吃到皇上的口水真是奴才这辈子
修来的福;皇帝赏你点什么,那时皇恩浩荡,皇帝不赏,你绝不能伸手要。权力导致胡搞瞎搞,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胡搞瞎搞。这就是专制体制的本质。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一方面,儿孙兄弟子侄都被他的学生兼天纵圣明的皇帝万历秋后算账整得生不如死一塌糊涂,他本人还差点被万历开棺鞭尸;一方面,他的万历新政也随之“人亡政息”,曾经和他一起主张改革的干臣、循吏,贬的贬,杀的杀,养老的养老,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反对派卷土重来,改革中道崩殂,未能延续。整个万历新政只延续了短短十年,十年时间不算长,但在那十年里,人民和帝国都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实惠,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我想张居正泉下有知,固然痛心他的家人都遭清算,但更加痛心和绝望的恐怕还是他为之呕心沥血夙心夜寐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被废除了。万历本人也是张居正改革的受益者,但他还是将改革主张都废除了,就这一点而言,万历很傻,很弱智。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几点,在张居正方面而言,他虽然秉持国政十年,但从来真正搞定过反对派,对反对他改革举措的人不分清红皂白只是一味的打压贬斥。这些被他打压的人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势豪大户皇亲国戚,这部分人是统治集团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受害者,从内心讲,他们不可能真正拥护张居正的改革;一是改革对自身利益损害不大或没有损害的士大夫阶层,他们只是不同意改革的一些主张和举措,也遭到张居正的打压排挤。前者就好像人身体上的肿瘤,切除无可厚非;后者则应该是努力争取的对象。当然,张居正改革的最大缺憾,是没有搞定万历皇帝,没有说服万历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改革对帝国统治对王朝延续的巨大意义乃至对他本人的好处从而支持改革。万历登基的前面十年,由于年纪较小,帝国实际最高统治者实际是贤明通达的李太后,因为她的支持改革才获得成功。但在他死后,皇帝已经长大,权纲独断,名副其实,而李太后这时对朝政对皇帝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又或许他认为皇帝天然就应该支持他的改革,他的改革主张在身后肯定会毫无疑义的延续下去,因而疏于防范。我想张居正会有这种想法跟皇帝在最初十年里没有实权有关,因为没有实权,万历对张居正的一切票拟几乎全部照准,从无异议,从而让张居正产生了错觉,认为皇帝和李太后一样都是支持他改革的。也许在张居正看来,他的耗尽心血的一切改革一切努力一切良苦用心都是为了已经积弊甚深满目疮痍的大明王朝,皇帝没有理由不支持他的改革。可惜他想错了。
在万历方面而言,他似乎没有认识到改革对帝国带来的巨大好处和意义,所以在张居正死后刚刚几个月就开始对他进行清算。他把对张居正个人的仇恨迁延到他一系列的改革上来,使改革中道废弛毁于一旦。这是万历很傻很弱智的地方。张居正死后万历继续做了近四十年的皇帝,始终没有人敢为张居正鸣冤抱不平,万历自己当然也就不用说了。他对张居正的仇恨,张居正对他性格的形成和对他产生的阴影几乎延续影响了他的一生,因为十岁到二十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的心智、性格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他们之间的矛盾是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但主要我想恐怕还是封建专制体制的毛病在作祟。在专制体制下,皇帝被捧的太高太高,臣子又被踩的太低太低,两者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皇帝会想当然的认为既然整个天下都是我的,我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臣子和万民都只是供驱使我的奴仆,他们怎么能又怎么敢行使僭越只有我才能行使的权力呢?只是他不该把对张居正个人的不满和仇恨迁延到他对帝国的改革上来,将两者混为一谈,犯下了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错误。即凡是张居正认为是正确的,我就认为是错误的;凡是张居正认可的实行的,我就认为是有问题的行不通的。其实万历完全可以一方面对张居正进行清算和报复;一方面毫不动摇的坚决执行他的改革主张。这方